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作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1 17:38:5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导语】刀豆文库的会员“acongnisiba”为你整理了“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范文,希望对你的学习、工作有参考借鉴作用。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的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

教学重点:

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2、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

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

在上节课我们一同学习了自立的含义、表现以及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全体初一年级同学做家务劳动的情况我们做了一个调查,情况如何呢,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请各组的组长说一说调查的情况。

这个结果令人堪忧,虽然每个同学部希望自立自强,但是,仅有这个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方法才行,那么,怎样做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一问题。

(课前分组安排学生就全体初一年级同学做家务劳动的情况进行调查,本节课从调查结果入手,引起学生希望自立的共鸣,导入新课)

一、不能再有依赖(投影)

昨天我发给大家一个村料,是关于外国的父母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的,你们看了之后有何感想?我们中国的父母又是怎样培养我们的自立精神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

中外父母在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上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不同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外国学生认为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而我们中的一些同学认为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现在,我们分为正反两方,来辩论一下。

(活动:辩论,将辩题投影出来,辩论可事先安排学生准备)

正方: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反方:有问题靠父母解决对自己的成长有利

辩论过程(略)

从辩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双方的观点各有利弊。有问题靠父母解决有什么利弊呢。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又有什么利弊呢?我们一起来归纳一下。

从有问题靠父母解决的“弊”和有问题靠自己解决的“利”中知道:随看年龄的增长,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有问题靠自己解决利大于弊,而且从全年级自立情况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们整体的依赖心理相当严重,自立情况不容乐观,我们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否则很难真正自立起来。

(此环节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对辩论做适度点评,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辩论中内化知识,并自然得出结论:不能再有依赖心理,然后,在后面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依赖心理的危害;同时,注意帮助学生分清依赖和必要帮助的区别)

二、自立和自主的关系(投影)

《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社曾对148名杰出青年的童年教育做过调查,发现杰出青年在童年时期具有六大特征,六大特征中,自主自立的.精神被列为首位,可见,自主自立对于我们的来来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看年龄的增长,我们不仅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也要沉着、冷静,果断应对。

讨论:假如你是一个住宿生,半夜时宿舍突然着火,而你又住在四楼,你怎么做?如果星期一你放学回家后,居委会的刘大妈告诉你,你的爸爸因车祸受伤被送往医院了,而你的妈妈又值夜班,你怎么做?如果你放学回家后发现家中被盗,你怎么做?

讨论略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什么关系吗?你怎么做?通过刚才的讨论,你知道自主和自立之间是什么关系吗?

(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从三个假设中认识到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

三、多实践 多锻炼(投影)

现在,我们知道了依赖心理的危害,也知道了什么是自立和自主,同时,我们也有了摆脱依赖、走向自立的决心,那么,是不是这样就能成为自立的人呢?当然不是,我们还要在实践中多锻炼自己。

想一想:如果班主任外出学习一周,学校又没有安排其他老师代理班主任的工作,没有了班主任的教育管理,你将如何安排你的学习。如果父母因故外出一周,只有你一个人在家,你将如何安排你的生活?我们在哪些方面可以创造机会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呢?在锻炼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这是本课的落脚点,两个假设意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并知道如何在学习和生活方面进行自我管理。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并脚踏实地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中去锻炼,从而最终达到提高自立能力的目的。)

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怎样才能成为真正自立的人,通过讨论,我们知道了不能再有依赖心理,因为依赖心理不仅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还会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缺陷,同时,我们要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自主是自立的前提,自立是自主的表现。当然,要培养自立能力仅仅知道一些理论和观点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自觉学习自立的本领,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立能力,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立的人,也只有具备这个基础,才能成为一个自强的人。

(总结是对本课的归纳和升华,通过回顾本课内容,展现本课的逻辑主线,引导学生对本课有一个整体的认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自觉摆脱依赖心理,不断走向自立。)

上一页  [1] [2] [


第2篇: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学习宋庆龄事迹有感

在“宋庆龄精神进校园”活动中,我阅读了很多有关宋庆龄的故事,她的伟大精神跃然纸上,我仰慕不已,然而令我感想颇多的还是她的少年生活。

少年宋庆龄生活习惯简朴,勤劳。很多人认为宋庆龄出生于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其实并非如此,宋庆龄出生后,父亲开始从事工商业,但并未立刻变富,为补生计,母亲在照顾子女的同时,还要做工。宋庆龄知道妈妈钱紧,情愿穿大姐的旧衣服,将好的让给弟妹,五六岁便帮妈妈做家务和照看弟妹,以致父母感到离不开她。

少年宋庆龄长大后坚定不移地追随孙中山革命,在中国革命道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与少年宋庆龄脱离依赖,自立担当的优秀品质分不开。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担负着强国富民的使命。“少年立,则国立,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宋庆龄的这种品质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少年应该具备的。可是我的有些同龄人不以“依赖父母,不能自立”为耻,反而产生一种“自己的事情别人做”的优越感。正因为如此,不愿分享,乐于攀比,不思进取,只会抱怨。

记得在初一政治《走向自立》的课堂上,老师问:“如果某一天父母出门,你一个人在家,你会怎么解决午饭的问题?”同学们兴奋地七嘴八舌,有的说父母出门前备好饭菜,有的说泡方便面,有的说到奶奶家吃,有的说饿一餐,我说我会自己做饭,全班哄堂大笑,说我吹牛。由于自尊心受到伤害,我忙申辩说,爸爸在外地做工,妈妈在厂里上班,很辛苦,我在小学就学会了做家务,我们现在都是初一的学生了,帮父母分担家务不应该吗?会做饭不稀奇啊。老师给了我鼓励的眼神,说我很懂事,以后自立的能力会很强。受到老师的肯定,我很开心,可是课堂上同学们的嘲笑却让我陷入了深思。课外女同学有时也拉家常,据说我们班有的女同学从来没烧过开水,甚至不知道液化气怎么开,整理房间和衣橱由妈妈包办的学生大有人在。理由很简单,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不需要我们做事,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按理说,我们衣食无忧,会心存感恩。实际上,我们有的同学却常常抱怨生活的枯燥无味,埋怨父母的无知落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真的有助于我们成人成才吗?

邻居们常常夸我懂事,虽然爸爸妈妈的勤俭持家让我们家的生活比较富余,但妈妈会谦虚的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嘛。”难道穷人家的孩子必须自立,富人家的孩子无需自立吗?洛克菲勒家族在世界上可谓声名显赫,但在这样的家族中,孩子从小不准乱花钱,在学校读书时,一律在学校住宿,大学毕业之后自己去找工作,直到他们在社会中锻炼到能够经得起风浪的那一天,上一辈才把家产逐步交给他们。为培养勤勉坚强的下一代,美国家长的做法常常是“尽可能藏起一半爱”。日本也是经济发展很好的国家,他们教育孩子也有句名言: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这些真正的富有家庭,发达国家对孩子的教育基本理念都是: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看看我们身边报道的事例,“富二代”,“星二代”,上一辈拼搏奋斗,下一辈尽情挥霍,他们炫耀“可以依赖”,他们不屑“能够自立”。再联想到那些高分进入名牌大学,由于不能自理自立而退学的“高分低能”儿,联想到中日夏令营较量中中国代表团的狼狈不堪,学习少年宋庆龄的自立担当的品质是我们多么迫切的需要啊!

人生自立少年始,亲爱的同学们,世界竞争如此激烈,祖国有待兴旺发达,我们如果还不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历史的责任将来谁能承担?

第3篇:《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第二个框题,

是第三课的重点内容。本框通过分析自立的对立面——依赖的危害,深化对自立含义和表现的认识,帮助学生摆脱依赖心理,从而主动学习如何自立,掌握自立的方法,使之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同时为使学生成为自强的人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依赖的危害,懂得自立的方法

(2)能力目标 :初步形成自立的能力,增强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案1

教学目标

包含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等方面;教师根据学科及教材内容特点制定。通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要真正成为一个自立的人,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再对他人有依赖思想,必须学会依靠我们自己。2)明确自立与自主的关系,学会独立的生活学习,自主地处理生活学习中的各种问题。

3)在社会生活中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重点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2、多实践多锻炼

教学难点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教学模式分析、探究、合作、分享的教学模式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优秀)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依赖的危害;明确自主的含义以及自主与自立的关系。

能力目标:掌握自立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情感目标:体验自立的意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学习导航】(要求:读书勾画,阅读理解,重点记忆)

【第一目:不能再有依赖】 P39理解并且掌握以下知识

1、依赖心理的主要表现方式有哪些?(了解)

1)思想上:缺乏独立意识,作判断、作决定总要依赖他人。

2)行动上:依赖别人的指导和督促甚至让别人代替自己来行动。

2、为什么说依赖思想对于自己的发展来说是非常有害的?

(或依赖别人具有哪些的危害?)

①使人丧失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精神②使人缺乏责任感,造成人格的缺陷③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活,贪图享受,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危害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作文3篇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作文3篇

1赶走依赖,学会自立

“妈妈,你回来啊!不要离开我!不要,不要啊!”

“啊!”我滚向床下,“原来是个梦!”

“怎么啦?怎么啦?”妈妈像箭一样飞进来。

我望着妈妈紧张的样子,真想笑,又笑不出来。我向妈妈那里扑过去。

如果妈妈真的……那我该怎么办?不行,我要告别妈妈的依赖,必须多陪陪妈妈。对,就这么做!

我走到厕所,望着桶里的衣服,蹲了下去。我随手拿起一件衣服,搓起来。感觉硬梆梆的,怎么办啊!倒点“洁厕精”,这次感觉好多了。我将所以衣服用“洁厕精”洗一遍,腰酸背痛般的感觉。不过,我知道告别依赖了!这种感觉真好……

早饭后,妈妈突然大叫:“谁用‘洁厕精’洗衣服啊!”

“我,妈妈!”我自豪地说。

“谁告诉你洗衣服用‘洁厕精’的啊!是‘肥皂’啊!傻瓜——”妈妈不紧不慢地说。

望着厕所里的“洁厕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教学反思

《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自立能力很弱,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未重视给孩子“心理断奶”。使得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理自立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针对现实存在的情况,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依赖是有危害的,青少年要培养自立能力。

2、? 在教学设计上一个特点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启发。因此在设置情景时选用的事例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设计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紧密联系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用好课本资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这即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重视。

3、在教学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有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测试题

有关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测试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测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测试题

一、课前导学

(一)认清目标,明确要求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深化认识自立的含义与表现,掌握自立的方法,初步形成自立管理自己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探究材料的分析、讨论,知道培养自立能力的一些方法。在学习中联系学生的成长,反思自己的行为,能用所学知识知道自己的生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自立生活得态度,在实践中摆脱依赖心理。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和难点:(1)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内在联系;树立自立观念,勇于实践锻炼。

(2)明确自立和自主的关系。

(二)自主学习,认真准备

1.认真看书,预习课文;

2.预习自我检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告别依赖 走向自立》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现今许多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离开父母就精神不安,情绪不稳定,生活无法自理,自立能力很弱,主要原因就在于父母未重视给孩子“心理断奶”。使得一半以上的孩子没有自理自立能力,没有责任心,事事依赖他人。针对现实存在的情况,所以教师有必要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依赖是有危害的,青少年要培养自立能力。

2、? 在教学设计上一个特点是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注重“以学生的发展”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活动让学生受到启发。因此在设置情景时选用的事例都来自学生的生活、学习中的一些小事,这样可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教学设计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紧密联系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用好课本资源,发挥好教材的作用,这即是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的重视。

3、在教学中的不足是在不再有依赖的这一环节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告别依赖&走向自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有这样一则谜语,打一类人:“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谜底是——啃老族。—40页的活动探究题,相互交流后回答:你赞成那种看法?还有其他看法吗?

归纳总结:

1、自立和帮助、依赖的关系。

活动三阅读教材40页的情景材料,相互交流后回答:如果你是招聘者,你会聘用这个26岁的年轻人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依赖心理的表现。

任务二自立与自主

活动四阅读教材41页的材料,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作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告别依赖走向自立作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