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11 17:33:5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最新)人教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时 分 秒

秒 的 认 识

学习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59—61页,练习十四第1、3题。

内容分析:结合学生熟悉的新年联欢晚会的场景,使学生直观认识生活中“秒”的存在。教学时可以用录像的形式让学生看一下这个场景,也可以让学生回忆一下每天新闻联播前面也有这样的倒计时,还可以拿一个钟让学生听一下“滴答声”,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结构;还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观察、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重点:认识较小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突破方法:通过让学生三次不同形式地观察钟表,在观察、比较中求知。难点: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亲身体验1分、1秒所做的事情,充分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钟面模型、活动所用的器材等。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播放动物运动会场面。

同学们,你们想去奥运会吗?今天老师带你们观看动物运动会。(课件出示动物运动会百米赛跑情景。)

哪个小动物是冠军?为什么?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

1、认识“秒”。

那你们知道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秒”吗?学生自由说。(课件中准备了三个镜头:新年倒计时、红绿灯、跑步比赛。)

2、介绍计量“秒”的工具。

你们知道有哪些钟可以计量“秒”?学生自由介绍。(课件出示四幅图片:电子表、秒表、机械钟、刻漏。)

3、三次观察,合作求知。仔细观察钟面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次观察。(独立观察)

请拿出你们的钟表,观察秒针,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秒针。第二次观察。(同桌合作观察)

请同桌合作观察秒针的运动,结合屏幕这个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秒针走1小格是多少时间?走1大格呢?走1圈呢?)学生汇报。

②师用课件演示秒针分别走5小格(每小格停顿一下),即1大格有多少秒,再继续演示秒针走3大格、6大格和1圈,引导学生说出秒针分别走的秒数,从而得出: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把这句话板贴出来)

③请一对好朋友到讲台分工拨一拨秒针,说一说秒数。④同桌利用学具盒互动拨一拨、说一说。第三次观察。(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进行第三次观察:

秒针走1圈,分针走了多少?找出秒针和分针之间的关系来。学生汇报。

②师利用课件演示秒针和分针同时走动。从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1分=60秒,并板书出来。

③(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1分=60秒)

三、活动体验,感受1分、1秒。

1、分组活动,加强体验。感受1分。

那如果给你1分钟,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我们来做做试验。画画、写字、看书、做口算题、默古诗

师定下活动要求,再利用课件“秒针走1圈的画面”计时。②感受1秒。

那假如老师再给你们一秒时间,你们可以干什么? 学生感受

3、认识1分、1秒的价值。

①1分钟时间不算长,可同学们都能做很多事情。对比1分钟,1秒钟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可有的事物1秒能做很多事情,请看课件介绍,并小声地读读。(课件出示:喷气式飞机每秒飞行500米。卫星每秒飞行7900米。)

②同学们还知道这方面的信息吗?(学生自由说。)

③课后我们也可以搜集这方面的信息,找个班会时间举行一个信息交流会。

4、畅谈感受。

同学们,虽然1秒时间非常短,可能拍一下手就过去了,可时间是一秒一秒积累起来的,那现在你对时间有什么看法呢?请谈谈对时间的感受。(教育学生珍惜时间。)

四、联系生活,发展提高。

1、课内练习。

请打开书63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汇报。

2、补充练习。

课件出示两题练习,设计如下:

A、请判断下面的时间单位用得是否合适。

1、我们每天做早操用20分。()

2、小芳跑50米用了10分。()

3、小亮吃饭用了15小时。()

4、小兰每天从家步行到学校用了12秒。()

5、我们上数学课时,所唱的《拍手歌》大约15分。()B、连线。

请学生上讲台连线。C、动动脑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多长时间?

五、畅谈收获,延伸号召。

1、畅所欲言。时间过得真快,我们一节课40分钟快要过去了,我们在这段时间里过得怎么样?有什么收获?

2、延伸展望。你还想学到什么?

3、情感号召。

相信同学们今后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行吗?号召:“我能行!

教学反思:培养学生认真读题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欣赏“秒的寄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秒应用的广泛性,了解比秒的更小的时间单位,既拓展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的计算》

学习内容:课本第62页的例

1、例2及“做一做”。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进一步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初步建立时、分、秒的时间观念,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重难点:使学生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评价设计:

目标一检测:采用学生口头回答和课后问题。

目标二和三检测:采用练习作业、总结汇报和家庭作业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位小导游,你们想认识她吗?(播放录像,出现一位漂亮的小导游。)

导游:同学们,你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我想采访大家,星期天你们都做些什么呢?你们想和我过一个快乐的星期天吗? 出示:快乐的星期天

二、联系实际,讲授新课。1.时间的换算。

(1)导游:你们知道,我们家乡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呢?现在就跟随我一块儿去看看吧!

(播放录像:柳州的变化,龙潭公园等场景。)

(2)导游:我游览了两个小时了,你知道2小时等于多少分吗? 生:2小时是120分。师:你是怎么想的呢?

生:1小时是60分,2小时是2个60,是120分。

(3)导游:你们真聪明!可KITTY猫不服,出了一些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挑战一下吗? 出示题:

3时=()分3分=()秒 240分=()时1时=()分 2分=()秒180秒=()分 指名说。

问:240分等于4时,180秒等于3分,你是怎样想的? 汇报。

2.时间的计算。(1)情境教学。

导游:同学们,这几天正上演迪斯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呢,很好看,你们想看吗?一起走吧!

(进电影院,小导游和售票员阿姨的对话。)导游:请问阿姨,《海底总动员》几点钟开始呢? 阿姨:10:45分开始。导游:谢谢阿姨。

导游:现在是10:30分,电影10:45分开始,我再过多长时间才能看上电影呢?(2)讨论算法。

师:大家这么快就知道是15分,你是怎样想的?请把你的好方法讲给组里的小朋友听。(小组讨论)

师:谁愿意介绍你的好方法?

汇报:① 数钟面上的大格,有3个大格就是15分。② 数小格,15个小格是15分。③ 45-30=15(分)

师:你说的真好,用计算的方法时,在同一个小时内,我们只要用分钟相减来求经过的时间。„„

师:小朋友,你们真棒!这么多算法里你最喜欢哪一种呢?说说你的理由。汇报。

小结:大家认为用算式计算比较方便,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3)情境练习。

导游:还有更好玩的地方,走吧!(录像:游览柳侯公园)

导游:同学们,现在是2:40,我是2:00进去参观的,你知道我参观了多长时间吗?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我算算吗? 生:用了40分钟。

师: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讲一讲。(同桌交流算法)

三、钟表王国

师:你们出色的表现,吸引了钟表王国的国王,今天王国里要举行盛大的比赛,邀请聪明的你们去参加,想去吗?走吧!1.拨表比赛。(教科书第63页的第4题)

师:王国里正举行拨表比赛,按要求拨表,填出答案。汇报。

2.智慧大比拼。

师:机器猫表要来考考你们,经过了多长时间,你会算吗? 出示钟面:7:15—7:50 2:55—3:25 3.运动会比赛。

师:看,热闹的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你想参加哪个?请算出你参加的比赛项目用多长时间,算对了,就可以参加比赛去了!出示:运动会日程安排

50米跑:上午9:00—10:00 1分钟拍皮球:上午10:20—11:00 1分钟跳绳:上午11:05—11:45 跳远:下午2:30—3:25 4.比速度。

师:这里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在比速度,它们都认为自己最快,想请你们当评委,帮它们排排名次,好吗?

先出让学生猜测谁的速度快,自由说。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时间。

狗、12:00—12:45 豹子、1:05—1:15 大雁3:55—4:15 学生计算,汇报。

5.联系生活,连一连。

中央台的新闻联播1小时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钟

一集蓝猫三千问30分钟 看一场电影20分钟

6.请小朋友计算下面经过的时间。吃饭:7:15—7:35 锻炼:9:25—9:45 看书:3:10—3:55 看少儿节目:5:40—6:00 问:你自己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我们几点上的课?现在是几点?上了多长时间?

四、全课小结

师:这是KITTY猫的作息时间表,看它把时间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费时间。我们也要合理安排时间,珍惜时间,做个时间的小主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互化。在练习环节中,我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练习内容,让学生能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充满着数学。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巩固知识,树立起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意识。同时还教给学生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经过时间,效果较好。

第2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范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2.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4.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在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情感与,使他们养成认真审题、书写整洁、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2.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完善学生对计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口算、估算和列竖式计算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利用以有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习计算方法。

2、在学习中,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索,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亲自感悟和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重视口算和估算能力的发展,逐步形成技能。

4、重视对两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方法的回顾和整理,培养学生总结

和归纳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

8课时。

1、口算乘法。 3课时

2、笔算乘法。 4课时

3、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两位数乘两位数》口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把练习十四第2题制成香蕉形的口算卡片。注意补充相关的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题,如:32×20、13×300。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口算下面各题。

40×4 60×5 30×3 300×7 200×8

12×4 24×2 13×3 32×3 11×5

自己选两题,说一说口算方法。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1)运用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呈现邮递员送报纸、送信的情景。

(2)请学生提出问题。

(3)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需要用整十、整百数解决的问题,可以是与教材上完全相同的问题,也可以是不同的。

例如:“邮递员工作1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工作30天,要送多少份报纸?”

2.探讨口算方法。

(1)请学生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算式:

300×10 300×30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算方法。

(4)评价。

对于学生想出的方法,尽可能板书在黑板上,方便全体同学了解不同方法的口算过程。

例如:300×10 300×9+300=2700+300=3000

100×10×3=1000×3=3000

300×30 3×3=9→300×3=900→300×30=9000

300×10×3=9000

教师点评每一种方法,强化学生对口算方法和过程的了解。同时,用点评的方式给学生以表扬、鼓励,增强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口算方法解决其余的问题。比如:“工作10天,要送多少封信?”“工作30天,要送多少封信?”

(2)组织交流。

请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让学生在交流中品尝学习的乐趣。

4.探讨新的口算方法。

(1)出示:42×10 23×30 14×200

请学生思考,讨论怎样算?

(2)组织交流,并由教师评价每种方法。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方法。例如:42×10→42个10→420;

42×10→40×10+2×10→420……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算方法,再次体验成功。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升

1.完成教科书第58页“做一做”中的8道题。

(1)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结合订正过程,有意识地选择两、三道题让学生说一说口算过程。[小精灵儿童网站]

(2)引导学生总结,发现规律。

结合“做一做”中的口算,引导学生总结口算方法,发现规律。

2.完成练习十四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

开始做题前,提出:看哪一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能全做对。

完成后,集体订正。对全体都对的小组给予表扬,奖励小红旗一面。

3.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十四第3、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学生有困难,可以和小伙伴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巡视,及时参与学生的讨论。

在学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游戏。

贴出香蕉形口算卡片,组织学生做“摘香蕉”游戏。说明游戏规则:谁算对卡片上的题,就把香蕉摘下来。

最后,比一比哪一组摘的香蕉多。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喜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高

请学生谈收获。

第3篇:(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园地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分数_______

一、我会填(28分)

1.6只鸡放进5个鸡笼,至少有()只鸡要放进同一个鸡笼里。

2.在367个1996年出生的儿童中,至少有()个人是同一天出生的。

3.瓶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和黄球各5个。要想摸出的球一定有2个同色的,最少要摸出()个球。

4.15个学生要分到6个班,至少有()个人要分进同一个班。

5.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装了红、黑、白玻璃球各2个,要保证取出的玻璃球三种颜色都有,他应保证至少取出()个;要使取出的玻璃球中至少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个。

6.将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帽子各5顶放入一个盒子里,要保证取出的帽子至少有两种颜色,至少应取出()顶帽子,要保证三种颜色都有,则至少应取出()顶;要保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三年级下册)

单元计划

教学内容:课本58----69两位数乘两位数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

2、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3、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

5、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6、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

7、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8、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两位数乘的笔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学习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第五单元《吃西瓜》: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吃西瓜》:数学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

第五单元《吃西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

3、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探索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能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

情境图、每生四张完全相同的圆形纸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加减法的意义。

2、复习分数的有关知识:5/

7、4/

8、2/3的含义。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出示情景图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图(课本中的吃西瓜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汇报: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乘法估算》教学设计

乘 法 估 算 教 学 设 计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

李 艳

教学内容:教材第59页例2及练习十四第4、6—12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在积极参与和讨论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乘法的估算,会说明估算的思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教学重、难点:

探索乘法估算的方法,学会乘法估算。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

一、知识迁移,导入新课

1.你能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各是多少吗? 69、22、74、87、99、18 2.下列竖式,你能估算各题的结果吗?你是怎么想的? 18×4 53×7 89×5 22×8 37×3 71×6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导言:同学们都在多媒体教室里上过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课题

信息窗一:爱护花草

备课教师

课时

备课时间

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周长的意义

教学三维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课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2008年的奥运会,将扬帆青岛,老师为青岛设计了花坛广场(出示花坛)看到这些花坛,你想说些什么?怎样保护这些花坛呢? 今天我们开展一个保护花坛行动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你见过花坛护栏是怎样围的吗? 提出周长(板书)这个新名词 2.什么是周长?

(1)在教师提供的花坛平面图上任选一个花坛,用彩笔围一围(2)展示汇报,怎样围的?(沿着边围一周)(3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备课设计

(一)教学与实践活动内容: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周长的意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材分析:图形的周长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切实组织好动手操作和实际观察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周长的意义,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不规则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应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初步有条理的思考。

3.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问题可能有不同的解答方法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