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来历作文300字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1-05 08:23:2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年的来历作文300字

年的来历作文300字

20xx年的最后一天,我们过的开开心心。今年的春节是在2月14日也就是情人节。小孩子都长大了一岁。今年的我和去年的我不一样,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去做好。过年放鞭炮,放鞭炮的来源是有一传说。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每到过年的`时候就有年兽出来吃人,所以人们都很害怕,不敢出门。有一个人无意间把竹节放到火中。顿时,惊天的响声在耳旁回响。后来,经过不断的改进就发明了鞭炮。就发明了鞭炮,后来每到过年的时候他们都放鞭炮年兽就怕了。再也没有来吃人了。除夕夜,大人门可忙坏了,家家户户都再杀鸡宰羊。小孩子们也不例外,有的再帮大人的忙,有的再放鞭炮,还有的再超市里忙着挑选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可开心了!晚上十九点三十分一家人围再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看的可热闹了。过完20xx年的最后一天,将迎来20xx年的第一天。

第2篇:300字作文年的来历

300字作文年的来历

小朋友们都爱过年,你知道年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

从前,每年除夕,都会有一个叫‘年’的怪兽从水里出来吃人。每到这时,人们就会逃到山顶避‘年’。

一年除夕节的早上,人们又像往年一样纷纷打包行李准备去山上避‘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说;“你们去吧!我一大把年纪了,即使爬到山上也剩半条命了,还不如留下来斗一斗年兽,就是被年兽吃了也不算短命了。”村民们怎么劝说也没用,只好让老人留了下来。

老爷爷去买了许多红纸、蜡烛,劈好了柴。夜幕降临了,老爷爷在炉灶里点燃柴火做饭,在灶台上点上蜡烛,还在门口贴上红纸,就坐在家里平静地等着‘年’来。一阵风吹来,年兽从海里出来了,它四周看了一下,只有老爷爷家亮着灯,就直奔那里去。一到老人家门口,看见门上有红色,就吓了一跳,可它不甘心,硬冲进家门,又在灶台看见蜡烛,就发起抖来,可老人就坐在灶台前,刚想要硬着头皮上前去一口吃掉,突然,从炉灶里传来一阵噼里啪啦的声音,吓得年兽掉头就跑,再也不敢回来了。

从此人们都知道要怎么对付年兽了,每年除夕,他们都会贴对联,挂灯笼,放鞭炮来除旧迎新。

第3篇:年的来历

中国年的来历和传说,过年的习俗及由来:满溢着喜庆和吉祥的春节是每个炎黄子孙心中永远难以割舍的符号,它不仅是三百六十五天中最新鲜最特殊的一天,还承载着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风霜愈醇的古老文化。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然而,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有关年的传说也很多。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春天来临,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年兽的来历四年级作文300字

年兽的来历四年级作文300字

“过年喽!放鞭炮喽!赶年兽喽!”楼下传来一群小朋友的嬉闹声,我闻声跑到阳台上,想看看年兽究竟是个什么东东,人们为什么要赶走它,长这么大我怎么从来都没见过年兽,是不是自己太孤陋寡闻了……

什么也没看见,我很失望,妈妈看我一脸沮丧,说:“儿子,上网查查吧!”对呀,我怎么没想到呢,想着我赶紧打开电脑查阅起来。原来,年兽是一种妖怪,它长期居住在深海底,每到除夕就会到村子里去吃人、吃牲畜,扰得大家惊恐不安,民不聊生。一些壮士自告奋勇去打年兽,却屡战屡败,还因此送了性命。终于,一个知识渊博的'老人出现了,村民们极力劝告老人知难而退,老人神态自若地说:“放心吧,我自有办法。”果不其然,年兽真的被吓跑了。大伙都来讨教,老人说:“年兽俱怕红色、火光和响声,所以我穿上了大红袄,窗户上贴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年的来历小学作文

年的来历小学作文

快要过年了,这几天爸爸问我:“快要过年了,你知道年的来历吗?”这个问题可一下子把我给难住了。我就跟爸爸说:“不知道,爸爸你告诉我吧!”我露出了满脸的渴求。“想知道啊?”“恩!”“那就上网去查吧,这也算是给你留的一个作业。”“好吧!”啊,好失望呀。又给上网查,真是懒的查,可是我有想知道它的来历,就只好打开电脑搜一搜了。

很快,我就找到了答案。有关年的'来历,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古时,有一个叫“年”的妖怪,经常骚乱百姓,杀人放火,无恶不做。百姓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能够侵杀它。就在百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准备举家外迁的时候,有一壮士出现了,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与“年”同归于尽,以换得百姓的安居乐业。

后来,壮士在“年”经常出没的地方与“年”展开了一场生死搏斗。最后,“年”被杀死,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年的来历读后感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年的来历读后感篇一

中国的年俗文化源远流长,全国各地衍生出纷繁多样的过年习俗,南北迥异,各具特色。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是备年货、送年礼却是几乎全国上下的“过年必备”。置办年货,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贴的(年红)、送的(拜年)礼物等等,统名曰之“年货”,而把采购年货的过程称之为“办年货”。办年货是中国人过春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民间祭灶,源于古人拜火习俗。如《释名》中说:“灶。造也,创食物也。”灶神的职责就是执掌灶火,管理饮食,后来扩大为考察人间善恶,以降福祸。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是中国百姓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年的来历讲故事

年的来历讲故事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年的来历讲故事,欢迎参考!

年的来历讲故事篇一

今天中午,我缠着隔壁的王爷爷给我讲故事。王爷爷想了一会儿,就说:过年了,我给你讲一个关于‘年’的故事吧!我一听高兴极了,忙催王爷爷快讲。

从前,一座山上住着一只独眼怪物。它的整个身躯都是红色的,头顶上还有一颗白色的头。在夜晚,那个头可以用来照明。听到这,我吓得全身发抖、两腿发软。王爷爷可不管我的反应,他越讲越有劲,旁若无人。他接着讲:这个怪物啊,平日从不出山,独自待在山洞里睡觉,可是一到大年三十这天,它定要出山害人。你可要小心,别让那怪物抓去。虽然知道王爷爷在吓唬我,但听到这儿我还是待在那儿一动都不敢动,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年的来历教案设计

年的来历教案设计

年的来历教案设计

一、 谈话导入

师:谁知道 20xx年1月23日这天,是中国的哪个传统节日?我们经常说过年过年,而且很多小朋友都愿意过年,那么年究竟是什么?他又是怎么来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30年的来历,一起通过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了解年的来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下面请大家打开书138页,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三个问题(出示)

1,、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用什么方法把年赶跑的?

3、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把你找到的相关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并把你的理解写在旁边。然后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汇报:

1第一个问题,年是一种什么样的怪兽呢?我们先来看看他的长相。它长什么样子?你想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元宵节来历作文300字

元宵节来历作文300字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来历作文300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元宵节来历作文300字1

我喜欢旳节日是新年和元宵节,前天就是元宵节,我妈妈喜欢在元宵节旳时候猜灯谜。现在,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元宵节吧。

元宵节是中国旳传统节日之一,早在XX多年前西汉时就存在了,元宵节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倡议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旳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庄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元宵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旳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

清明节来历作文300字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清明节来历作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节来历作文一

你知道清明节是怎么来的吗?哈哈!不知道了吧还是我来告诉你吧!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清明节最开始 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节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节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 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节与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节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节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清明节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清明节还有一个习俗就是扫墓。今年清明节前后,我们学校组织了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年的来历作文300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年的来历作文300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