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推荐、融洽、规范、黄昏、摇曳、曲线、燥热、规范、余晖、窗棂、楷模、删掉、莫名其妙、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句子含义。3,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认真修改作文的习惯,体会叶圣陶爷爷认真、平和、温暖的品质。
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难点: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学情分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因此,我设计本课时从启发孩子思考入手,进而对教学目标进行一一落实。由于学生比较陌生,公开课备学生也是讲好这一节课的重中之重。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人生中会出现很多良师益友,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他们就像灯塔一样,指引着我们。谁能说说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受到过谁的帮助?
师:今天老师感觉特别荣幸,因为在你们成长的道路上,有我一节课的参与。就让我们在这课堂中互相了解,互相进步,共同成长吧!上课
一、激情导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作家肖复兴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之中成长的故事。
师:伸出手来,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那”字右耳刀是两笔,“绿”字最后四笔分别是:点、提、撇、捺。“爬”字这一捺要长一些,这个字就规范了!再来读一遍题目:
生:读题目
二、整体感知、检查预习
师:你们是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己学习的能力。这篇课文你预习过吗?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说自己是怎么样预习的。(评语:预习的很全面,预习的很充分)师:老师有点不放心,想检查一下你们预习的成果。(出示:课件)(推荐、融洽、规范、黄昏、摇曳、曲线、燥热、余晖、窗棂、楷模、删掉、莫名其妙、映入眼帘、密密麻麻、春风拂面)
师:开火车读一读。师:(燥)我们班同学特别容易和“急躁”的“躁”搞混,谁有好办法,能区别这两个字?生:“急躁”的躁是着急得跺脚。
师:根据汉字偏旁猜出字意,真了不起!这就叫“偏旁表意”。你能组一些词吗?
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字?(操、澡等)继续读剩下的词。生读。师:词读准了,那句子能都好吗?(课件:出示)(注意断句)
师:看来咱们班预习能力真强,生字和重点句子读的都很标准。接下来,你觉得我们该学什么?
生:学课文 师:想理解好课文,必须得先了解一下课文大意。让我们打开书126页。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读一读课文吧!
生:自由读
师:课文读完了,谁来说一说,课文讲了谁和谁的故事?(板书)师:读故事,先抓住主人公,你就成功了一半!那课文回忆了叶老先生和“我”之间的几件事?
生:两件事。
师:第一件事是哪些自然段?写了什么?生:1-5段,叶老先生为我改作文。师:你能用人物、干什么来总结,说的很到位!
师:我们简单概括成四个字,抓住重点词就是——生:修改作文。(板书)师:第二件事是哪些自然段?写了什么?生:6-10段,叶老先生邀请“我”到他家做客。
师:我们也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生:邀请做客。师:谁能把这两个词连起来说一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情呢? 生:叶老先生给我改作文,并邀请我去他家做客的故事。
师:同学们,你们不知不觉已经学会了用提炼重点,并串联重点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真了不起。
三、细读课文,品味重点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先来看看修改作文这一部分,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提问:叶老先生是如何给我修改作文的呢?
师:学贵有疑。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静下心来读读书。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
生:师巡视(指导)
师:你画了哪些地方呢?(出示三段)师:读了这段话,你谈谈你的感受吧!生:叶老先生十分认真。师:你从哪里体会到认真了? 生:密密麻麻。
师:你抓住了重点词“密密麻麻”,学习语文都可以这样!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师:谁还有补充? 生:“到处”
师:这个词该怎样读好呢?
师:是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叶老修改的作文吧!(课件:图片)师:这可真是密密麻麻呀!纸上到处是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课件)
生:2人读(你让我们感受到了叶老先生的认真、仔细)师:当我看到这“密密麻麻”的修改稿后,作为中学生的我,有什么反应呢?生:愣住
师:文字背后,蕴含着很多的意思,再读一读,从愣字,你读出了什么? 生:叶老先生十分认真,(你能联系下文来理解!)获奖作文,居然被修改得密密麻麻。(你从上文读出了楞。)
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位大作家!(出示:叶圣陶简介)师:了解了这位作家,再来说一说我为什么愣住了? 生:大作家给初中生改作文,很惊讶、感动。
师:是啊!叶老先生,不仅认真仔细地为我修改作文,而且能如此平易近人,怎么能不让我感动呢?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句话吧!(楞,变红)
师:刚才我们抓了重点词句,明白了用词准确的重要性!一下就体会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多好的方法!你还能继续用这种方法来说你从哪里体会到叶老先生的认真呢?
生:1,题目《一张画》改成《一幅画》,我立刻感受到用词的准确性。师:一张和一幅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一张指纸,比较随意。一幅可以是任何材料,比较规范。师:你还有补充的吗? 生:2,“有一处,我清楚地” 师:(课件出示,改动办法)第一步,去掉“包”使句子干净规范。第二步换词,使句子更确切。
师:刚才我们先删除了“包”,(板书修改符号)又删改了“书皮”一词(板书修改符号)。我们发现这里面都有一个“删”字。这个字可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结晶(出示课件)古时候,在纸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就在兽骨和龟甲上刻字,后来还在竹片上刻字,刻完以后用一根绳,把这些竹片串起来,就成了“册”,、古人要修改字怎么办呢?就用小刀给它挖去,重新刻字,这种方法就叫做“删”,由此看来,古人写文章也是不厌百遍改,才能真正写好!
师:古人说了: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想修改好作文,一定离不开“删”,就让我们来改改病句,试着练习一下“删”吧!(课件出示:1,下课了,校园里顿时立刻沸腾起来了,2,昨天,刮了一夜的大风.)
生:修改
师:这两个句子难度不够,下面我们要进行一个挑战了!谁来把这段话修改一下?(课件:人这一生相遇或遇到如意的事情,恐怕连自己也数不清,学会限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种涵养,是一种公德。)
生:相遇去掉。限制改成控制
师:看来大家都成长了不少!
师:其实,叶老先生为“我”修改的何止这些呢?大家再来看看,叶老先生还修改了哪些地方?(课件:图片)
生:自由说。
师:其实这只是叶老先生修改的一个片段,叶老先生为“我”整篇文章作文修改了100多处呢!下面老师来总结一下大家刚才对修改作文的方法(课件出示)
师:希望大家掌握这把钥匙,以后用心去修改自己的每一篇作文。叶老先生修改作文结束了吗?
生:读第五段。
师:前面是叶老先生的大量修改,可后面却是对“我”的鼓励。此时此刻,你还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用课文的一句话来说吗?
生:温和、慈祥、教育家。师:你能用课文的一句话来说吗?“春风拂面”是什么意思?(课件: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所以作者说叶老先生是——(板书:认真、平和、温暖)
师:同学们,叶老先生年近70,可还牵挂着孩子的成长,密密麻麻地为我修改作文所以——
师:叶老先生不仅修改了 “我”作文中的问题,而且树立了我写作的信心,所以——
师:叶老先生,是教育部副部长,工作如此忙碌,却挤出时间为我们改作文,所以——
师: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这个部分讲完了,我们都知道,文章题目反映的是题眼,可这绿绿的爬山虎和文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下节课来继续学习吧!
师:布置作业:修改自己一篇文章。感谢大家,让老师也得到了进步!
第2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黄昏 燥热 推荐
融洽 删掉 楷模 余晖”等词语。
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的人品
3、抓住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叶圣陶对文一丝不苟、对人平易近人的人品
2、抓住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揭示课题,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分组出示生字词,认读
课前布置大家预习了,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第一组词,你来读一读,读得很正确,你再来读,读得真流利。有不理解的词语吗?有同学说“楷模”,你来帮他解释一下“楷模”的意思。理解了意思,我们再来读,相信你会读得更好
客厅 黄昏 燥热 推荐 融洽 删掉 楷模 余晖 模模糊糊 春风拂面 映入眼帘 莫名其妙 密密麻麻 绿得沉郁
你来读读这组四字词语,读得字正腔圆,你再来读,读得感情饱满,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组词语。2.写字指导(燥)。
大家看一下,这个字怎么写?你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你来说一说,同学们说得真好,老师把大家说的总结成了一个小口决,咱们一起来读读吧。请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空。(边写边说小口决)请大家在预习单上,描一个写两个。
3.大家都预习过课文了,那么课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和作者之间的几件事?你来说,谁再来补充,你说。是的,这篇课文一共写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叶圣陶认真地帮肖复兴修改作文,第二件事是叶圣陶盛情邀请肖复兴去他家做客。板书:修改作文,邀请做客
三、聚焦重点,品味表达
(一)感受叶老先生的人品
1、那么通过这两件事,叶老先生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你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作标注。请你来说,你找到了这个句子
“我虽然未见叶老先生的面,却从他的批改中感受到他的认真、平和以及温暖,如春风拂面。” 说说你的理解,抓住了“认真、平和、温暖”这几个词语来体会。你再来说,你还抓住了“春风拂面”这个词,春风拂面给你什么感觉?——(暖暖的,很舒服),从这里你体会到叶老先生给人什么样的感觉,你来说,他让人觉得很温暖,很愉快。那么该怎么读出春风拂面的感觉?你来试试?读得真好,通过你的读,我仿佛真的觉得有一阵春风轻轻吹过。
2、你再来说,哦,你找到了这个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翻到我的那篇作文,我一下子愣住了: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
你抓住了“密密麻麻”“到处”这个词,体会到了叶老批改作文的认真、仔细和一丝不苟。(板书)你们看这就是叶老先生给肖复兴修改作文的原稿,你有什么感受?你说,是啊,叶老先生就是这么认真。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句子,读出他的认真和一丝不苟。我们继续交流:
还有吗?你来说,你找到了这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我们的交谈很融洽,仿佛我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一个他的老朋友。”
你从“老朋友”这个词中体会到,叶老很平易近人。“平易近人”这个词用得真好(板书)
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是写叶圣陶老先生的,那么为什么作者要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 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先来找找文中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现在请你默读7-10自然段,从中找出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二)描写爬山虎的句子
你来读一读你找到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找到了这三处,PPT出示三段话,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三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第一次写爬山虎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你来读一读
说说你的理解。哦,你找到了“减去”这个词,你觉得爬山虎让作者觉得凉爽,舒服。你再来说,你抓住了“小精灵”这个词,觉得阳光像温柔的小精灵在跳跃着,很可爱。
同学们如果你是肖复兴,要去见像叶圣陶这样一位大作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来说说——紧张、激动,兴奋,那你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再来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哦,你觉得“小精灵”表面上是在写阳光,实际上是在写肖复兴那种激动又兴奋的心情。谁能读出这种紧张又兴奋的心情。你来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你看,通过联系自己的实际,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作者的情感。第二次写爬山虎
1、我们再来看第二处描写爬山虎的句子。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谈谈你的感受?你来说,你发现此时的爬山虎在作者眼里“绿得沉郁”“虎虎有生气”。那你能联系上文的内容,说说你是怎么看待爬山虎的这种变化呢?你来说说,哦,你的理解是作者和叶老先生交谈了一下午后,他的心情和刚进院子时发生了变化,叶老先生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没有了刚进院子时的紧张,此时的他有了满满的收获,受到叶老的鼓舞,对写作有了极大的信心。他觉得窗外的爬山虎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朝气,爬山虎就是作者心情的写照,所以他觉得爬山虎“绿得沉郁”,“虎虎有生气”。说得太好了,掌声给他。谁能把这种满满的收获,极大的信心读出来?你来试一试,读得真好,老师好像看到了那个信心满满的肖复兴。
小结:你看,这里我们通过联系上文的内容,也能准确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很好地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第三次写爬山虎
1.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一处。
2.为什么说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结合着板书,来说说你的理解吗?
你认为叶老先生给肖复兴批改作文和邀他去家里做客这两件事,肖复兴永远记在心里。
你觉得叶老先生对待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待他人的平易近人,让作者既学会了做文,更学会了做人。
出示肖复兴的资料,那你能结合肖复兴的个人资料再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你来说,你觉得叶老先生对肖复兴的影响是深远的,在他的影响下,他成为现代著名作家。
这三位同学分别从三方面进行了理解,体会得很到位,理解得很准确。
4.小结:只要爬山虎在,只要绿色在,叶老的精神就在,叶老永远活在肖复兴的心中。
5、学到这里,那么作者为什么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做题目呢?你来说一说。
小结:是啊,绿绿的爬山虎在这里就是叶圣陶。只要作者看到绿绿的爬山虎,就会想起叶圣陶;想到叶圣陶就会想起爬山虎。当我们理解了之后,一定会把课题读得更有味道。请再次齐读课题——
6、本文三处写到了爬山虎,通过写爬山虎,表现出作者心情的变化,像这样不直接写自己的心情,而是通过一种景物来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心情、感受,这种写作手法就是借景抒情(板书)。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看看你有没有掌握借景抒情这种写作手法。
7、借景抒情的练习:
在《我的叔叔于勒》这篇文章中,也有借景抒情的句子。大家来看这两个句子,请你读一读,揣摩一下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1)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游玩时)
(2)在我们面前,天边远处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归来时)
你来说,第一个句子表达了作者愉快高兴的心情,第二句表达了作者伤心沮丧的心情。这两位同学感情把握得很准确。王国维先生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景是可以用来抒情的。当你高兴的时候,你看什么都是美好的,你会怎么表达?当你伤心的时候,就连路边的小鸟好像都在嘲笑你,你又会怎么来表达?请你仿照上面的句子,用上借景抒情的手法,说一句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比如:
运动会上,你跑步得了第一名~~~~ 期末考试,你考得不好~~~ 你来说,你再来说,这两位同学说得真好。看来借景抒情已经难不倒你了。
四、拓展阅读,能力提升 推荐阅读《梅花魂》
同学们,这是一篇记事写人的文章,同时借助景物描写来抒发作者内心的情感,课下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看看作者借助梅花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板书设计: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修改作文 一丝不苟
邀请做客平易近人
借景抒情
第3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2)了解,学习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的修改方法。(3)学习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叶圣陶先生修改中学生作文这件事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体会学作文应先学做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本文的重点是从本文作者的切身感受中体会认真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本课的难点是理解作者三次提到绿绿的爬山虎的含义。课前准备
1、收集叶圣陶和肖复兴两位作家的资料。
2、收集爬山虎的图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与同学们一起观看图
第4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⒈理解生字新词。⒉了解课文主要内容。⒊读通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 能在较短时间内以一定的速度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发生许多故事。有些事是令人终生难忘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与成长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15岁的肖复兴和大作家叶圣陶之间,还有那。(出示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2、读题:
这是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所以读题目时应该慢一点,意味深长点。(再读课题。)
1、简单交流预习方法:
师:为了学好这篇课文,老师课前让大家根据预习目标学习了课文,大家完成得怎样? 出示预习目标
2、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⑴ 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⑵ 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哪几件事。⑶ 查找资料,了解人物有关的信息
好,下
第5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出示幻灯片:一片绿绿的爬山虎)
同学们,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生:《爬山虎的脚》)它的作者是谁呢?(生:叶圣陶)
文中这样写道:那些叶子绿得那么(),看着非常()。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好看得很。
叶老先生和他家小院那一墙的爬山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有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近叶老先生,走近他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
请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齐读。多美的一幅画面啊!让我们美美地再来读。
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 现在,让老师看看你们对本课的生字新词把握的怎样? “删”字
2、课文朗读(课文比较长,老师选几个段落来检查一下吧!)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这篇课文是作家肖复兴在1992年为了纪
第6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师:金亚林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演练、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读通、读顺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初步感知叶圣陶先生认真、平和的人格。(删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教学难点 理解文本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我走进校园突然发现校园中的绿色明显减少了,原来是冬天来了!但是有那么一片绿色却一直出现在我的眼前:
出示:那些叶子绿得那么新鲜,看着非常舒服。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伴随着柔和的音乐师生感情朗
第7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一、回顾旧知,激趣导入
(出示幻灯片:一片绿绿的爬山虎)同学们,这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让你想起了我们学过的哪一篇课文?(生:《爬山虎的脚》)谁写的?(生:叶圣陶)叶老先生和他家小院那一墙的爬山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又有一篇课文将带领我们走近叶老先生,走近他家那一墙绿绿的爬山虎。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26课《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看老师写课题,你们跟老师书空,注意这个“绿”字下面这一横要稍稍长一些,“爬”字是半包围结构,这笔捺要长一些,可以包住“巴”,这样字才写得规整漂亮。
让我们齐读课题: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由学过的课文引入,一是拉近学生对新学文本的亲切感,再是让学生学会梳理学过的知识。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跟着书空,一个是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再就是书写指导的渗透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刻意,而是
第8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963年,我上初三,写了一篇作文叫《一张画像》,是写教我平面几何的一位老师。他教课很有趣,为人也很有趣,致使这篇作文写得也自以为很有趣。经我的语文老师推荐,这篇作文竟在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中获奖。当然,我挺高兴。一天,语文老师拿来厚厚一个大本子对我说:你的作文要印成书了,你知道是谁替你修改的吗;我睁大眼睛,有些莫名其妙。“是叶圣陶先生!”老师将那大本子递给我,又说:“你看看叶先生修改得多么仔细,你可以从中学到不少东西!”
我打开本子一看,里面有这次征文比赛获奖的20篇作文。我翻到我的那篇作文,一下子楞住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红色的修改符号和改动后增添的小字,密密麻麻,几页纸上到处是红色的圈、钩或直线、曲线。那篇作文简直像是动过大手术鲜血淋漓又绑上绷带的人一样。回到家,我仔细看了
第9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推荐、眼帘、删掉、规范、燥热、融洽、黄昏、客厅”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读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联系事情谈感受的写作方法,初步体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4.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叶老堪称楷模的作品与人品。
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课前布置查找阅读叶圣陶、肖复兴的相关资料和作品,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课堂学习兴趣。同时《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是一篇经典美文,其中的一些句子饱含深意,需要细细品读。
3教学重点
了解叶圣陶先生看堪称楷模的人品与文品,感受作者对叶老的思念、敬重与感激之情。
4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与文章内容的关系,理解借
第10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⑴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⑵从叶圣陶先生对《一幅画像》的修改中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⑷学习结合上文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⑸理解文章记叙事情的思路,学习简单的记叙、描写、议论的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从叶圣陶先生修改文章的事件中受到启发,培养一丝不苟地认真修改自己习惯。⑵感受和理解叶圣陶先生平易近人、真诚宽厚的人格魅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联系旧课,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⑴回忆课文《爬山虎的脚》。简介课文作者及主要内容。⑵板书课题,齐读,简介作者。
⑶说明本文与叶圣陶先生的关系及写作背景。2.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己读课文: ⑴读后谈收获。
⑵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书:
修改文章,请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