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天路穿越现代散文
天路穿越现代散文
今天我们走了两段路,一是从拉萨坐火车到日喀则,穿行在海拔3700-4000米之间,一是从日喀则坐汽车到江孜县,走219省道,穿行在3860-4500米之间,这都应该算是海拔很高的天路。 十年前,青藏铁路刚建成不久,我就从青海格尔木坐火车到拉萨,专程领略世界屋脊铁路风采,穿越唐古拉山口,穿越藏羚羊生息的无人区。 这次从拉萨到日喀则,火车都在峡谷的宽阔地带穿行,两边都是高山,雅江的一段在这一带顺峡谷流动。峡谷的开阔地带,一马平川,黄绿相间的农作物铺展到山边,满满的是金黄的油菜花和油绿的青稞。偶尔也能看见牛、马、羊悠闲地低头啃食,藏居民舍点缀其间,是赏心悦目的高原油画,也能体验出藏民生活的改观。
一路上,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别明显,“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确是真实写照。“一山分四季”,要到喜马拉雅山南坡才能看到山下到山上春夏秋冬四季的清晰际线,这次行程没有安排,留有遗憾!来日再补!“十里不同天”今天是亲见了。几分钟前还是电闪雷鸣,雨点飘洒,几句话功夫,又见蓝天碧洗,白云飘移,如坠梦幻! 沿着天路,了解了日喀则,是自治区农业主产区,幅员面积18.2万平方公里,人口77.2万,比之重庆8.2万平方公里,承载3300万人口,你才知道什么叫地广人稀。 沿着天路,了解了江孜县,这是江孜宗山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堡垒! 沿着天路,观览了满拉水库,这是集灌溉发电一体的工程,地处4300米高位,库容1.5亿立方,装机2万千瓦,年发电7000小时,是社会经济效益兼收的项目。西藏的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2.2亿千瓦,可供开发的1.1亿千瓦,现在只开发了不到300万千瓦,还是一片有待开发的处女地。几条流域,年径流量3000多亿方,是黄河年流量500亿方的六倍。如何利用好西藏的'水资源,发展好绿色能源,应该是未来的宏伟规划。
顺着天路,一路走来,心有感慨:
天路,雪域高原的天使之路!
天路,连接喜马拉雅和雅鲁藏布的景观之路!
天路,神山圣湖的朝圣之路!
天路,藏区藏民的致富之路!
天路,世界屋脊的接天之路!
天路,心中永远的神圣之路!
第2篇:路现代散文
路现代散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深深刻在心里最深处的记忆也开始变得模糊了。那些快乐的,不快乐的;幸福的、难过的;似乎都变成一道地平线,最终消失在暮色中。我绞尽脑汁的沉思,到底是在什么时候开始,生命的路消失在生活中。
或许在生命里,只有真正失去过,才会感到格外珍惜。
从那时开始,我开始苦思冥想:“我到底属于哪里?”
忽然想起朋友的一句话:“生命里不只是只有怀念,更重要的是活出心里。”
“生命残忍?不?残忍?”
每天的我绞破脑汁,只会想这一个问题。直到医生确认为暂时性精神分裂症。一开始我只是有一些神志不清,嘴里不停地絮絮叨叨的说着一些糊涂话。旁人听了,也只觉得好笑。看着每个人笑开了花儿的脸,一瞬间也狂笑的止不住。旁人被我的举止吓到躲的远远的。一直到周围的人走的一个不剩,我才傻傻的停止发笑,一个人呆呆的坐在路上,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看了一遍又一遍……
但更像是在寻找某个找不到家的亲人。
行人有时会在周围吵吵闹闹,有的'露出鄙夷的神情;有的用怀疑的表情试探我;有好心的人把我扶在一个石凳上,拍拍身上的尘土在远远的离去。默默的看着渐行渐远的背影,忽然之间却又舍不得。
“她,会找到回家的路吗?”我的嘴里又开始不停地念着:“她,会找到回家的路的……”
“她,一定还会在回来吧!”
“只是外面的雾太大,一时找不到方向!”傻傻的望着布满荆棘的布满荆棘的小径,含含糊糊的说。路过的行人也只是摇头晃脑的叹息着:“可惜啦,可惜咯!这么年轻就……,哎!”
一个月以后,医生为我做了各种各样的测试。然而,对于无动于衷的我而言。医生也只能束手无策。神情凝重的对父亲说:“给孩子还是换一个医生吧!”
使劲地盯着门外的医生与父亲的深切交谈,只见父亲脸色越变越沉,双手在空中来回舞动,不知所措。后来,医生面带微笑的推开门,径直走了过来。空荡荡的走廊间传来父亲一人的呼吸声。大概过了几分钟后,父亲乐呵呵的又把我带走。
回家的路上,父亲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一直把我的小手紧紧拽在干硬的大手里,生怕我走丢了一样。
到家后,我依然坐在石凳上一动不动,依然无神的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路口。偶尔能听得到来回徘徊的脚步声。过不了多久,沉重的脚步声就消失在淡淡地暮色中。
“她在路的另一头等着我?”
“她在路的另一头等着我?”
“她在路的另一头等着我?”
……
“回家吧!孩子!”在阳光的照耀下的父亲显得格外地残喘、苍老。即使是一股酸劲由心底涌上心头,嘴里却还是不停地念叨着同样的语言。
这样的日子浑浑噩噩的到底过了多久,连我自己也不清楚。只知道在那个疯了一样的日子里,只剩下父亲一个人在身边照顾我。不知不觉中父亲也开始变得憔悴;每天一吃完饭,就独自一个人坐在那儿大口大口的抽烟,在烟雾缭绕中,独自沉默。自从奶奶走了以后,父亲的魂也跟着走了一般,总是用最深邃的眼神一个劲地盯着对面的大山。父亲总是告诉我说:“奶奶只是在路的另一头等我们,并不是真正的离开。”
偶尔我也会傻傻的回答:“奶奶一个人在路的那一头岂不是很孤单。”
“孤单……!”
“为什么父亲您总是喜欢盯着大山看呢?”
“你奶奶一辈子生活在这座大山里,从来都没有出去好好走走。生前一直就说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美,但在自然的面前我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输家。”
虽然似懂非懂的点点头,但我知道父亲又是在思念奶奶了。随着父亲的眼光看向对面的大山,仿佛奶奶的笑脸与大山相融;每次看着雄伟挺拔的大山,仿佛看着奶奶的笑脸,是那么的真实;又是那么的温暖。我猜这就是父亲一直看山的原因吧!也知道在这个时候父亲开始怀念奶奶了。
自然孕育着人类的灵魂,而人类的灵魂却一直寄托在自然里。我想在神奇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输家。我们谁也不知道在路的另一头,到底是路?还是……
第3篇:天路唯美散文
天路唯美散文
又是一年芳草绿,百花依旧笑春风;人面不知何处去,细雨蒙蒙悼亲来。每到清明时节,我的心情都有些沉重,但想到您啊,外婆,我的心里就暖洋洋的,今天,我就陪您说说话、谈谈心。
外婆,还记得我四年级的那个初夏吗?那个星期天,我终生难忘。太阳还没升上正空,一群小伙伴就拽着我去玩耍。本来说好去看看小鬼子的墓地,没想到她们跑着跑着,嫌路远又改变了方向,说是去大河边游泳。这可难倒我了,因为在这之前,我从未下过河。看着她们一个个都“扑腾”“扑腾”下水了,我心里也痒痒的,但还是没有胆量下水,只好在河边玩。谁曾想一个踉跄,我一不小心滑进了河边一个大藕塘,立即吓得大喊大叫,上下扑腾……心想:这下完了!
此时的小伙伴们已游到对岸,听到叫声后,连忙折回来,几个人连拖带拽把我弄上岸,整个一“落汤鸡”,差一点就见不到亲
第4篇:路现代优秀散文
路现代优秀散文
人的一生会走很多的路,有的平坦,有的泥泞。我们在平坦的道路上狂奔,在泥泞中跌倒又爬起来。在无数次狂奔无数次跌倒又爬起中,岁月也悄无声息地走了。
外婆家所在的村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路头。我不知道这个头指的是开头还是尽头。
外婆的家在一座小山上,上山的路很陡,这条路上有我很痛苦的记忆。因为外婆家在山上,而山上除了几户老人家之外就没其他了,因为年轻人都在山下河边造起了房子,而我家房子造得晚,所以我的童年基本上是在山上度过的。既然山上什么都没有,那找乐子就必须要下山,一次次上山下山的经历真是不忍直视。那路笔直,而错就错在这笔直,一般上山的路都要拐几个弯来减一下坡度的,但它却偏不,它非要从山脚笔直伸上山,害我每次上下山都要摔得四脚朝天。很奇怪,即使每每摔得那样惨,记忆中我却从来没有哭过,反而
第5篇:天路的优美散文
天路的优美散文
上个世纪90年代,我还在东台最西边的一个偏僻的村办联中读初中。学校离家的直线距离有六七里的样子,可是其间弯弯曲曲的那些田埂,让我们的上学路程多了太多插曲。我和所有的同学们都戏称这是一条“天路”。
近半个小时的车程(自行车)中,一共要经过三座桥,最宽的一座有双人课桌那么宽,长时间的锤炼使得我们的车技“出神入化”,几乎可以双手脱把行驶过桥。当然每年也都有不幸落水的,但是却没有一个而因此被淹死,现在想来,那几乎是一个奇迹了。
整条路原本全是泥地,可是一到下雨,就全变成了沼泽。大家不能打伞,因为没有手,手要用来提着裤子。骑自行车的人更不行了,人骑车已经变成了车骑人,一路远远望去,恰似一个个骆驼,在一片沙漠中蹒跚前行,场面甚是壮观。后来,学校和附近的几个村洽商了几次,终于将这条天路铺上了砖头。
第6篇:倾盆大雨看着天现代散文
倾盆大雨看着天现代散文
窗外,门外,院外,小区外,甚至城外的灰色天空里,远远近近的地方,都湿润飞溅地充满着雨。细细的倾斜而落那一种丝雨;城市又一次沉淹在深浅不一的街巷中,黯色伤感的背景下,不受干扰的时间,用直线、斜线交错的细雨,隔着一层层厚实的白色幄布,成为整个状物的主人。此时,我清晰地看到一个纵横交织筑成的世界,它们如此地密集和坚韧,将你紧紧地包裹于烟雨茫茫的深处,隐藏遮盖,密不示人。
如同人人相信明天一样,人人都喜欢看遥远的世界。仿佛遥远的那个看不清楚的世界里,遍地生长着有我们眼前没有过的东西。其实,我也一样喜欢看天,喜欢看天空里有的东西,想天空里看不见似乎还有的东西,最后,想到它们无论如何都会洒落在地面上,用熟悉的气味,用共同的感情,凝聚成人类世界的一种物质,成为每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份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