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色彩斑斓诵诗歌(教师中心稿)
色彩不仅是在画家的手中能搭配出美丽的图画,在诗人的笔下更有一番韵味,因为诗人对色彩的敏感并不亚于画家,不过诗笔与画笔不同,在对色彩的反映上和诉诸欣赏的方式上有所不同,可是我认为诗人手中的色彩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余地。
首先诗歌不象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大家一定记得骆宾王的《鹅.》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绿、红、清”活泼淡雅的色彩既刻画出大白鹅在水中嬉戏的欢畅,也表达出七岁孩子的那快乐轻松的心情。再如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是一首招饮的小诗,其诱人之处正在于“绿酒”“红炉”两种色彩有和谐配合,在天寒欲雪的背景下,产生一种亲切而温暖的情味,仿佛在向客人含笑招手。
色彩的组合,还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和鲜明的节奏,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红”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在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正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烟中列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这是周邦彦《玉楼春》词中的名句。青无数指暮蔼中青山连绵,眺望不尽;而那雁背上暗红的夕照却不过是“一缕而已”青红二色的对比,一个无限大,一个非常小;然而正是在无边青苍的背景上,才衬托出这一缕晚照是那样引人注目和令人依恋。
诗人爱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加感情色彩的浓度,白居易在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时说“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的姿色时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蒋捷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过,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他在另一首诗中写秋天清晨篱落间的景色之美,有句云:“月有微黄禽无影,挂牵牛数朵青花小。秋太淡,添红枣。”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和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诗人的情感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仿佛可以使触摸,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色彩的对比也使诗歌富有了含蓄的画意美,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上句明言黑,下句暗点“红”四野黑云中闪烁着一星渔火,以黑衬红,所以感到特别明亮,这种比不仅可以用来写景,还可以写人,如《西洲曲》一位少女“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杏红色的上衣,多么鲜艳,再配上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犹如小乌鸦的羽毛。下句以比喻写颜色,两相映照,其人之美,宛在眼前。
色彩的对比还有一种浓浓的抒情意味。如“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从秋雨中飘零的黄叶转到寒灯下白头的客子,伤感与凄凉的情绪油然而生。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初级中学222300邮箱:wyunqiu@tom.com)
第2篇:诗歌写作(教师中心稿)
东台市时堰中学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开发写作中的间接情感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读写结合的训练习惯。2.培养学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非诗体作品的情意空间的能力。教学设想:1.课堂教学设计分为三块:谈诗、写诗、评诗。谈诗是写诗的准备,评诗是写诗的深化。写诗自然是课堂的核心。但是,从学情看,学生对的诗的理解基本上还停留在识记和理解的层面上,大都不曾写过诗。因此,在学生动手尝试写诗之前,有必要就诗歌特点和写作技巧作必要的铺垫。2.自制多媒体课件,以增强教学的交互性。3.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使用:自制课件,《乡愁四韵》mp3及flash,长城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投影演示《诗歌写作》。情感情是诗之胚景物景是诗之媒)(听听音乐《乡愁四韵》,活跃气氛)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喜欢读象余先生写的这样的现代诗歌吗?喜欢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尝试过写现代诗歌的同学请举手。(学生举手)请放下。同学们,北大教授、著名学者陈平原先生曾预言,诗歌将在21世纪重新回到文学的主体地位。我们在暗自高兴的同时,却不能不看到,民族诗歌的再度振兴并不是如陈先生所预言的那般轻松,它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去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诗歌,尝试着写一写诗歌好吗?二.方法点拨首先,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开到133页,请大家花5分钟时间把课本上关于诗歌的写作指导看一看,看看有哪些方法和注意点。(学生看书,教师巡回指导)提问:课本告诉了我们哪些关于诗歌写作的方法和注意点呢?(请1学生回答)(投影展示方法:
一、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
二、运用意象;
三、运用比喻和象征;
四、运用诗的内在韵律强化感情的表达。)三赏诗、评诗1.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中的一节。哪位同学来读一读?(投影)就是那一只蟋蟀在你的记忆里唱歌在我的记忆里唱歌唱童年的惊喜唱中年的寂寞想起雕竹做笼想起呼灯篱落想起月饼想起桂花想起满腹珍珠的石榴果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想起雁南飞想起田间一堆堆的草垛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想起岁月偷偷流去许多教师:读得很好。请问,这一小节最有人情味的,引起你感触最深的,你认为是哪一句?(应该是回答想起妈妈唤我们回去加衣裳)师:为什么认为是这一句?能结合自己的一些经历来谈谈吗?(我想起妈妈天冷的时候也会给我送衣服来,还有棉被。[应该是这一类的回答])师:是啊!是谁在清晨为我们盛起第一碗早饭?又是谁在深夜时还等着我们回去?那是我们伟大而又慈祥的母亲。现在,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句有感情地缓慢地读一遍!(师生齐读。)师:不错,读出感情来了。老师读诗的时候,都喜欢改一改别人的诗,同学们请看:“想起故园飞黄叶/想起野塘剩残荷”,我把它改成“想起故园铺绿叶/想起野塘满碧荷”好不好?生:不好。师:为什么?生:表达的情感不对,这一首诗表达的是忧愁、感伤的情怀,而这两句的修改却用“绿叶”、“碧荷”两个有生机的事物表达的是一个快乐的情感。(引导学生从感情上来回答)师:很好。那我换成:“想起故园的黄叶/想起野塘的残荷”,用“的”字将句子的节奏舒缓下来,不就更切合这种情感吗?生:也不好。师:又为什么呢?生:一个“飞”,一个“剩”,把静景写活了,另外“剩”字还给人有苍凉之感。师:好极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师:同学们学了这一节,能不能据此说一说这首诗歌的特点呢?(学生讨论,回答)明确:(1)表达的思想内容比较集中,情与景和谐统一,具有强烈感染力和启示力。(2)这首诗感情很真挚。郭沫若说“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生成如像自然物的生存一般,不当掺以丝毫的矫揉造作。我想新体诗的生命便在这里。”(3)还有节奏感,诗人通过“想起”领起,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巧妙地从特殊中显示一般,使自我的感觉世界和情感世界达到和谐与统一。2.我们再一起来看另外一首诗踏雪而过同学们看一看你喜欢这首诗的哪一点,还有哪些不足?讲讲自己的理由。教师朗诵:踏雪而过踏雪而过,小雪花一朵一朵呈现晶莹村庄的枝桠与屋廊照亮枯井和水我听见松雪之上的声音雪是从土地对面飘来的落到眼睛里仿佛去年开放的罂粟我手执事物的诚实与雪对话一种方言羽毛渐丰在高高的天上穿雪飞行踏雪而过,谁能将天空的身材切断雪影如潮覆盖退路的每一枚石头雪,今夜的画师倒提笔杆踏过荒原,泪水全无(学生讨论,回答,众说纷纭,不要求观点一致)这一首诗是我们学校一位老师在他高一时写的,这就告诉我们,只要努力我们也会写出诗来的。
四、写诗1.补写《乡愁四韵》好了,关于这首诗歌的评价我们就先进行到这里。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乡愁四韵》给读一读。(投影,生齐读。)乡愁四韵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掌海棠红啊海棠红师:名为《乡愁四韵》,这里只给出两韵,还有两韵,请同学们补上。最关键的是要根据情感选择好意象,每一韵内前面的意象要和后面的意象有相似和相关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学生续写《乡愁四韵》)师:请同学们上来交流!(师生交流,教师作适当的评点)师:同学们,对于乡愁,我们还很陌生,但随着我们年岁逐渐增大,随着故乡的渐去渐远,我们对乡愁的理解会逐渐深刻的。现在,大家来看一看余先生的《乡愁四韵》后两韵。(多媒体展示给我一瓢雪花白啊雪花白那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瓢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那母亲一样的腊梅香那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师:刚才好多同学的补写的诗和余先生的差不多了。可见,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也会象余先生那样成功的。我建议同学们把我们今天的作品集成一个集子,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来读它,会倍感亲切、倍感激动的。3.创作整诗现在,大家请看:(投影:长城图画)师:同学们有没有到过长城?到过长城的同学请谈谈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什么?(学生谈长城)师:不错,长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伴随着我们这个民族走过了许多风风雨雨。请大家根据画面提供的图象,用合理的形式创作一首小诗,不超过十行。(学生进行创作)师:好!哪位同学先来。(学生展示)(师生讨论,打打分)师:同学们看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一致吗?两位作者说说。(作者谈)师:可见:同一个事物可以选择不同的感情方向去抒发。同学们,请看这一首:(投影,师配乐朗读)遥远的东方/辽阔的边疆/一道绵延的老墙/前人的风光/后人的沧桑/万里千山牢牢接壤/雨后的霓虹/落寞的长龙/一道显赫的老墙/始终冲不开/始终抛不去/始终装英雄逞豪强师:同学们,诗不仅可读、可写、还可以唱。下面我们同唱《乡愁四韵》,前两韵我们跟着罗大佑唱余光中词,后两韵,个人唱个人写的,好吗?(师放录音,师生同唱。)
五、作业创作一首诗,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
第3篇:诗歌知识(教师中心稿)
姓名:袁洪智电子邮箱:yuanhongzhi2002@sina.com
学校: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八中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1、对诗歌的定义:
〈1〉《辞海》:是最早产生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2〉现代汉语词典: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感情
2、对诗歌定义的诠释(依《现代汉语词典》说)
(1)有节奏、韵律的语言。
旧体诗在节奏、韵律方面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唐代的近体诗
第4篇:.诗歌鉴赏资料(教师中心稿)
重点指导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划的艺术形象的内含,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形象,还包括诗歌中的意象。鉴赏这些艺术形象的内含,就是要分析、判断它们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会意义。
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主要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优美、主动、传神、精练、隽永,以及语言风格特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效果等。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
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分析评价作品主题的社会意义,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分析评价要实事求是,要中肯,既不贬低也不拔高。对于这两个重点这里先有个了解,下面还要分节讲述。
近年高考:
1阅读下面的唐诗,完
第5篇:诗歌教学摘要(教师中心稿)
李维
一、意象:出现在作品中的带有主观感情的物象。意象在作品中以个体形式存在,多个个体联接起来的整体,便是我们常说的意境。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即物象,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作整体理解,把握意境。
二、主要意象分类及大致含义:
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荷花、芭蕉、蓬、萍、梧桐等。
动物类:鸦、杜鹃、猿、蝉、鸿、青鸟、鲤鱼、鸳鸯、鹧鸪等。
人造物象类:舟、帆、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
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箫、吹笙、捣砧、饮酒等。
具体意象的含义:
景观类:月(明月、残月、新月、孤月)多表达离愁别恨、寂寞凄凉。
行为类:(吹)笛、箫、笙。多暗含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三、抓住意象鉴赏诗歌举例。
《天净沙.秋思》1、我们应搜索
第6篇:诗歌鉴赏专题讲座(教师中心稿)
湖南娄底蓝圃学校 刘玛林
高中语文第三册古代诗歌占了很大的比重,在教学之前对学生讲解有关诗歌鉴赏的知识有得于本学期的学习,所以,特意为高二的学生编写了这个专题。
一般的诗歌鉴赏专题往往是面对高考,实战性很强,面高二的学生有些知识还没有接触,因此,我们重点来谈一些与课文学习联系密切的问题。因时间关系,我们只谈三个问题:如何鉴赏诗歌语言,如何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如何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诗歌语言
一、把握诗歌语言的特征
诗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因此,诗歌语言必须在语言方面有所变形。
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在语法上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