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科学考察报告
科学考察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科学考察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城市规划原理的xx教授邀请他的老师陈先生和历史文化学院老师与我们xx大学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32名同学一起到兰州市安宁区进行科学考察。
此行我们收益颇多,不仅参观了金城观九州台(眺望)、沿途的黄河湿地、大沙沟、刘家堡、地震博物馆、大青山等具有旅游潜质或已经成为旅游景点的地方,而且在此次考察中感受到了陈致均先生对知识的深入浅出讲解的大师风范,认识到城市规划在一个城市生命中的核心地位。
安宁区自然地理环境简述:
安宁区地处兰州市近郊,黄河北岸,是丝绸古道上一颗璀璨朋珠。依山傍水。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盛产密桃,是中国闻名的四大蜜桃生产基地,素有“十里桃乡”之美誉。
总面积86.93平方公里,辖区设3个街道办事处,6个乡,51个居(家)委会,32个行政村,总人口19.2万。 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兰州市安宁区腹部,是兰州新城区的重点建设区域。安宁区位于兰州市黄河北岸,为兰州市西北郊区,地处东经103°34′~103°47′,北纬36°5′~36°10′。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东起九洲台白梁子一线与城关区相接,西至虎头崖与西固区毗邻,南临黄河与七里河区、西固区隔河相望,北依群山与皋兰县接壤。东西长19.6公里,南北宽2.7至7公里,依山面河,由滩地、川地、山地、黄土梁峁沟壑区组成,是丝绸之路必经地之一。
安宁区东西两侧高,中间低缓,呈马鞍形,形成狭长河谷平原——安宁平原。海拔1517.3米至2067.2米,相对高差550米。属中温带气候区,内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干燥。年降水量349.9毫米,年蒸发量1664毫米。年平均气温8.9摄氏度。年日照2476.4小时,无霜期171天。主要自然灾害有霜冻、冰雹和风灾。
安宁区地处兰州盆地中端,南依黄河,北靠青山,系冲积、洪积、坡积而成。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发展农业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安宁区被确定为蔬菜、水果生产基地。
区内矿产资源主要有红粘土、型砂、砂石料。
河西走廊起端、丝绸之路枢纽:九州台。
九州台是一座典型的黄土峁阶地高山,海拔2067米,峰顶似台,平坦如砥,略呈长形,东接城关,西起安宁,总面积约5000余亩,与皋兰山相对峙,形成两山夹长河,拱抱兰州城的态势,巍峨峻秀。登高远眺,九曲黄河,繁华市容,一览无余。传说大禹导河积山,路过兰州时曾登临此台,眺望黄河水情,制定治水方案,并在台上将天下分为九州,故以九州台名之。如今的九州台峁林苍翠,山腰草花辉映,山底黄河相伴,已成为兰州市民避暑休闲的一块“宝地”。
九州台作为古代重要的军事战略枢纽,是河西走廊的起端,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枢纽。
黄河母亲像与九州台隔岸呼应,由一和蔼可亲的母亲哺育一个茁壮健康的男婴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该雕塑画龙点睛的体现了源远流长的黄河文化以及水文化,堪称是黄河沿岸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注:黄河母亲雕像
天斧沙宫:类丹霞地貌。
立于山顶,感觉众山小。横目望去,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作出了这么宏伟的景观。一排排的土柱顶起黄土层,每个柱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隙,从外侧看时宛如一个个宫殿的柱子,造型美观、恢弘大气,给兰州镶嵌了一颗璀璨的宝石。
陈致均老先生是个博学的人,他为我们讲解了天斧沙宫形成的机理:最下层的皋兰群岩层(也是兰州盆地最古老的基岩)作为基础,第三系的咸水河层最后风化而形成了柱体,其中包含黄河的五级阶地的砾岩,最上层是第四系的黄土层作为“檐帽”而附着在上面,所以又将这种地貌成为类丹霞地貌,其特点是:有陡崖的陆相红层地貌,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们对于课本上知识能在实践中更好的掌握。
陈老先生和蔼可亲,在给我们讲解过程中用自己头上的帽子比喻黄土层的“檐帽”,还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特殊的地理现象;老师更是治学严谨,当董老师谈及是陈老师命名此地貌时,陈老立即打断,说是黄进老师和自己在论文中定义的而并非是他一个人;陈老教书育人,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生在这片荒凉的地方,陈老虽已78岁高龄,却依旧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堪称教师中的楷模。
沿途我们也发现了由于城市建设过程中监管不严,将生活垃圾随意排入大沙沟的沟壑内,使得沟壑中充满了黑乎乎的粘稠物,空气中充溢着恶臭,不仅污染了环境、影响了身体健康,而且有可能污泥等有害物质被
古城追踪,失望而归。
我们去安宁堡寻找古城,沿着一条小径进去,沿途都是现代气息的水泥、瓷砖,但只有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才唤起我对于古城的记忆,看见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心里面所感受到的。小路是那么的喧哗,好像引领我们去寻找古城往日的繁荣。
沿路碰见了下象棋的老爷爷,才得知由于经济发展,城市规划等一些原因,老城已经成为历史,千亩梨园也已经随着古城留在了老人们的脑海中,可能最美的'东西永远在记忆中。
在只剩下零星几株的枣树边老师给我们讲了安宁古城往日的辉煌,作为往日丝绸路上的古城,生长在这片荒凉贫瘠的土地上,千百年来接受着风沙的冲洗,只留下了这个古城,向我们述说着他的风风雨雨。而如今,一切都只是云烟,只有在老人的脑海中才能看看古城往日的面貌……
悲情的记录者:地震博物馆
地震是大自然的愤怒。它使得生灵在摇撼中灰飞烟灭;使得骨肉在瞬间阴阳相隔;使得万物在此刻窒息,地震摧毁了我们的生命中最脆弱的东西。
在地震博物馆中看到了纪实文件,透过那页页泛黄的纸张;残缺不全的瓢盆;哪一件件粘满血与土的衣物,我隐约感觉到地震来临时的天地变色,面临死亡时恐惧在大地上空弥漫,使得罹难者窒息。众多的生还者体无完肤,但面对着人间惨剧,内心重压犹如大山压顶,小小的血肉之躯怎能承受得了如此之重?此刻人是如此的脆弱,犹如初春的嫩芽怎么能经得起料峭的春寒。
关于这个博物馆的建立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一些有心人,将文件、书籍、照片等等资料在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最后才有了这座博物馆,使我明白厚积而薄发!
未来繁华地:大青山
大青山现在是兰州瓜果蔬菜的集散地,在大青山脚底下,我们看到葱葱郁郁的树木遮盖了贫瘠的荒山,山上还在植树造林,喷散的水汽映衬着晚霞,远远望去,风景别是一番滋味。水雾犹如美景的幕布,将来这里迎进兰州动物园与植物园辉映,增加生物多样性,构建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进行城乡一体化,统筹城乡发展关系;构建田园城市,构建安宁田园城市模范带头区。
小结:
安宁区是兰州城市发展中一股新鲜血液,由于开发面积较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对于日后兰州的现代化发展有一定的决定性影响
安宁区以合理的结构和功能分区,达到“山水共生、活力新城”的总体布局,确定规划结构为“一心、二轴、两带、一环、六区”。以行政中心为核心,一横一纵的两条发展轴线为基本骨架,沿山绿带、滨河绿带为生态基础,结合居住服务区、行政服务区、商务服务区、教育科研区、生态绿化区、物流产业区六大功能区,形成轴带结合、梯度推进的整体布局结构。
安宁区是兰州市城市“七组团”之一,兰州新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集行政、居住、商务、休憩、物流、产业于一体的,文化内涵丰富,景观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新城区。
第2篇:八仙洞科学考察报告
八仙洞科学考察报告
为了丰富大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同学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也培养同学们的课外实践能力,陇南师专旅游协会,特组织12人在指导老师薛海峰,的带领下,对八仙洞进行了为期一天的科学考察。此次考察,我们对八仙洞的地理位置、洞口的走向、深度等做了较为精确的测量;并对八仙洞的相关传说,以及周围的洞窟、宗教情况做了详细调查;同时也对八仙洞周围的地质环境、八仙洞的成因和八仙洞的旅游开发前景等做了一定的探究。此次考察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八仙洞的位置
成县八仙洞位于成县县城西面的小川镇乱山村辖区内,距县城约14公里,地理经纬度为处于五仙山谷盆地之西的八海坑,周围群山环绕,丛林密布。八仙洞居九洞十八窟之首,是鸡峰山国家森林公园系列的主要景点之一。
据左玉麟编著的《成县史话》中记载,鸡峰山俗称鸡山,位于县城西南十五公里西秦岭余脉的南山之巅。海拔1917米。据《成县新志》载:“以奇峰孤耸,直入云际,状如鸡首”而得名。木林阴郁,层峦叠翠,原为省级森林公园,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鸡峰山南麓,坡缓林茂,杂草丛生,野生植物丰富;中部峰峦起伏蜿蜒,如群龙翘首汇聚。环山松竹丛茂,曲径通幽。北部横岭壁立千仞,俯视川原,凌空高矗。更有孤峰状若圆柱突兀,三面绝,一面与中锋以丈余险境相通,形似麦垛,故称“麦垛山”,又称:“嵋峈峰”。
据鸡峰山留存的北魏摩崖刻石和宋真宗赵恒时期的碑刻记载,一千多年前,山上就有寺庙建筑和佛教活动。百余间佛刹寺庙,或空绝依傍屹立与险峰绝顶;或依山依崖掩映于松竹之间;或跨谷越涧飞架与云海之上。殿宇辉煌,楼台奇巧,异彩纷呈,极为壮观,自景物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浑然一体。
大自然的神工鬼斧,给鸡山留下了许多奇异景观。如嵋峈峰山北腰的“云卧仙人床”,东山腰的清泉出龙洞”,龙洞上空绝壁上的“石鸡临绝壁”药王殿前的“云海浮仙山”等,故人们把鸡峰山称作“小黄山”或“陇上峨眉”。
鸡峰山西侧群山重叠,丘壑交错的深处,有五峰并峙,俗称“五仙山”。其间低洼谷地中,古洞幽泉掩藏在茫茫其中,幽奇峻谷,这就是有名的“石洞五仙”。五仙洞区地形复杂,地貌其特,山泉、清溪、潜流、消蚀出许多溶洞。其中著名的有“八仙洞”、“五仙洞”“灵英洞”“白马洞”“冰凌洞”“立佛洞”。这些山洞都有美丽的神话说,给景观蒙上旷古神秘的色彩。
二、八仙洞的成因
从地理环境来看,八仙洞周围群山环绕,八仙洞处于一个低洼的小盆地中,称八海坑。周围山间流水都流入八仙洞中。周围群山,从山顶到山脚,全由砾岩组成,由此推测,八仙洞约形成于二叠纪以前(大约有3.7亿年的历史)。在洞内形成有巨厚的砾岩,据考察,该砾岩
属滨海型,也就是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海洋的边远地区。在地质历史时期,该地区地质活动频繁,二叠纪后逐渐隆起,由于地壳的不断运动使该地区形成了四周高,中间低的盆地地形。
2012年 月 日,我们一行12人在老师的带领下于早上8点从陇南师专校门口乘车出发,途中经过拋沙广华村、任湾村、东营村,最后到小川镇草坝村下车,后沿正南面的山麓而上,途中我们看到树林茂盛,农田广布,整座山植被良好,约一小时后,我们到达了五仙山,站在山顶上往下看,八仙盆地被茂密的树林覆盖,四周群山环绕。我们先考察了五仙洞,五仙洞佛道相结合,洞中一僧人给我们讲了五仙洞。相传古代公孙氏五子曾于此学习轻举之术,而修炼成仙,故称五仙洞。后来,我们又查了资料,五仙洞位于“八海坑”北侧断崖间,高6米余,广约12米,洞地石溪中有清泉溢出,清冽甘甜。洞顶怪石嶙峋,苍苔斑驳;洞内寒气逼人,砭人肌骨。随后,我们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八仙洞。八仙洞是五仙山众多石洞中最大的一个,它位于“八海坑”洼地的侧壁,洞口宽广八仙洞洞口高约50米,洞口朝东,洞内比较宽阔。可溶千人洞顶有清泉两眼,终年飞瀑流珠,如帘封洞口。宛若《西游记》中之水帘洞。有小溪常年流入洞中,不知其流向何处,据当地村民介绍,在距离洞口70米的这一段洞,其走向跟洞口一样,呈东西走向,传说,八海坑曾是碧波荡漾的湖泊,八仙见其胜景绝妙,终日游戏其中,耽误了王母蟠桃盛会。太上老君奉命架青牛犁通山洞,将水从几十里外的山崖上放出来海坑干枯了,八仙乘坐的仙舫也化作一船形巨石,孤立于八海坑畔。
第3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考察报告
随着我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精神。突破了过去以系统的传授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明确了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科学探究活动相结合,以“探究为核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学习科学,将探究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那么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研究,觉得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发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在教学《磁铁》时,我在轻松的乐曲声中,展示一幅美丽的百花园,然后拿着一只用曲别针夹住的纸蜜蜂问学生:
第4篇: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考察报告
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报告
为了提高我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中心发展,向先进省份同行业学习,2011年5月7日,中心领导组织我们参观考察了江苏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交通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78年。作为全国交通行业省属科研设计院所中第一个单位,2002年实现由事业单位成功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有限公司。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参观考察,并且从中学习了很多,感触很深。现在我将这次参观考察期间的感受汇报如下。
一、科学的规划设计与先进的仪器设备
江苏交科院在南京江宁科学园建立了占地18000平米的研发基地,在这个研发基地涉及了规划咨询,勘察设计,试验检测,质量管理及新材料,新技术研发。这样的规划使交通各行业集中为一体,形成了相互依托,便于交流的规划模式。在工程检测中心里,各个试验室规划科学,
第5篇: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
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编写提纲
前言
第1章总论
1.1自然保护区地理位置
1.2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1.3自然资源概况
1.4社会经济概况
1.5保护区范围及功能区划
1.6综合评价
第2章自然地理环境
2.1地质概况
2.2地貌的形成及特征
2.3气候
2.4水文
2.5土壤
第3章植物多样性
3.1植物区系
3.2植被
3.3植物物种及其分布
3.3.1被子植物
3.3.2裸子植物
3.3.3蕨类植物
3.3.4苔藓植物
3.3.5大型真菌
3.3.6其他植物资源
3.4珍稀濒危及特有植物
第4章动物多样性
4.1动物区系
4.2动物物种及其分布
4.2.1哺乳类
4.2.2鸟类
4.2.3爬行类
4.2.4两栖类
4.2.5鱼类
4.2.6昆虫
4.2.7其他动物
4.3珍稀濒危及特有动物
第5章自然遗迹*
5.1自然遗迹形成条件与过程
5.2自然遗迹类型与分
第6篇: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2012年6月我们对洛南县种公猪站建设及生猪人工授精
技术推广情况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
在洛南县畜牧中心负责人的带领下,区畜牧技术推广站工
作人员先后深入洛南种公猪站、华阳供精中心,永丰、四皓、谢湾三个镇的供精站及永丰街西村人工授精点、县级精液检测站。详细查看各种设备配置配套情况、档案资料记录、规章制度、精液出入、检测、运输、管理办法等资料,听取了人工授精网络建设情况、各个环节的具体工作流程、操作规程介绍。还与洛南生猪人工授精网络体系的县级供精中心、镇供精站、村输精员进行深入交谈,了解实际情况。对洛南县的生猪人工授精技术推广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考察,同时还考察了洛南种公猪站建设情况。
一、洛南县人工授精技术和发展过程、现状和种公猪站建设情况
洛南的猪人工授精技术发展经历三个
第7篇:考察报告
考察报告
艺术设计外出考察报告
姓名:徐佩佩
班级:09艺本一班
学号:0911212013
指导教师:张光远
艺术设计专业考察报告
一、考察目的专业考察实习的目的是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和观察,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高审美、拓展知识面。从自然景观中收到启示,学习古人传统的智慧;实际体会设计人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表现能力、设计能力,以及和专业相关的综合培养,诸如自立意识、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
二、考察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11月4日至7日;
地点:淄博
潍坊
三、考察内容
1、蒲松龄故居:了解蒲松龄故居的历史文化和悠久的格局 漫步于蒲松龄书馆,使人们仿佛看见“婴宁女笑站柳梢迎远客,留仙翁漫步书馆盼知音”。睹物思人,不免发些思古之幽情,驻足追思,展开先生塾师生涯的冗长画卷,星转斗移,日炎
第8篇:考察报告
赴厦门学习考察报告
一、前言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及服务水平日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提高高速公路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水平,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和沟通,在公司领导的安排下,由财务部、运营管理部、信息中心、机电项目处及云星宇公司组成联合学习考察团队,一行7人,于2005年5月23-27日赴厦门参加“第七届中国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及技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考察团成员认真听会,积极交流,一致认为:通过此次研讨会,从交通部获悉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情况以及有关交通部2005年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了解到其他省市有关高速公路信息化管理经验及联网收费、监控、通信热点问题的探索;了解到高速公路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和研发情况,受益匪浅,对我公司信息智能化建设将起到一定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