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不笨》观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30 08:08:31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

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孩不笨观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孩不笨观后感1

在我提起笔的一瞬间,我就已经做好了被别人砸鸡蛋的心理准备,说实话写作文难,写好作文更难,写好的观后感最难,所以现在我在这儿扯就只是为字数打下基础罢了!

《小孩不笨2》怎么说呢?我不是专业影评人所以不知道这部电影在专业人士那儿是怎么样的评价,但至少我们一群人看了之后的第一句话就是:“第一部呢?我要看第一部!”

《小孩不笨2》老师向我们介绍的时候说有的同学都哭了,于是我们准备好了N多的纸巾,为了泪流成河而准备。

结果前半部分放好后,我们果然哭了,笑哭了,太搞笑了,那一大叠纸巾全部成了我们欢乐的眼泪的牺牲品。唉,我叫他们留点儿他们就是不听(我其实是想留点儿自己用)。结果好了,到后来部分真正哭了,但没纸巾。我旁边那个名叫许大姐(真名不透露)哭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结果没纸,只好全擦衣服上了,我看着那件衣服,打心底里可怜那件衣服。

因为忙而无法沟通,孩子的心灵走向万劫不复,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

“你爸爸很爱你,但却太不懂得怎样爱你。”这句由胖大婶说出的话令无数为之震动。“爸爸我没买神奇宝贝卡,我只是想买你一个小时的时间,去看我的演出。”这句由弟弟杰利说出的话也不知道使多少人为之感动。

总而言之,《小孩不笨2》是一部值得全部家长和孩子百般观看的令人感动的电影。

小孩不笨观后感2

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小孩不笨》。这部电影的主要人物的名字有杰利,学谦和成才。

这部电影讲了两个家庭。杰利和学谦的爸爸是公司经理,妈妈是杂志社编辑。成才没有妈妈,只有爸爸,但是成才的爸爸从小被打到大,腿都被打腐了,所以成才有时候也会打人。

有一次,学谦早上起来,见爸爸上班没拿电脑,一看,原來是电脑坏了,爸爸被公司的老板叫到了办公室,老板说:“你的文件呢?为什么没发给我?”爸爸说:“我的电脑坏了,”没法给你发文件,对不起,我看电脑如果能修好,一定发给你。就在这时,学谦给爸爸送电脑来了,爸爸走出来却说:“你把我的电脑玩坏了,又修好,而且逃课。”学谦很伤心。

还有一次是“父亲节”学谦给爸爸买了一个剃须刀,回家后给了爸爸。爸爸和妈妈却指责他:“家里有的是剃须刀,为什么还买?”学谦说:“我卡里只剩下买一个剃须刀的钱了。”妈妈说:“你的钱还不是我们给你的吗?真浪费。”这件事让我想起了爸爸让妈妈给他倒杯水,可是妈妈却一动不动地坐在那玩手机。我看见了,就给爸爸倒了一杯水,爸爸却指责了我。我想爸爸根本不知道我心里想的是什么,我很伤心。

我看了《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心想对学谦的爸爸说:“你们不要只管自己赚钱,应该关注一下自己的孩子。”

小孩不笨观后感3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小孩不笨2》写观后感,所以我看了两遍。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两个家庭。第一个家庭是成才和他的爸爸,成才爸爸因为自己没有出息,希望孩子不要重蹈他的覆辙,对成才采取暴力教育的方式,跟孩子的矛盾很深。成才爸爸想对成才表达自己的爱,因缺乏了解,不被成才接受。最后,成才爸爸为救成才失去了生命。第二个家庭,杰利和学谦生活比较富有。他们的父母经常忙于工作,对他们的了解很少。他们只会批评自己孩子,在他们的眼里看到的只是孩子的缺点,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孩子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努力,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指责。在学校又受到老师的鞭刑,走上了不归路。最后爸爸向别人下跪,才使他们回头。

成才爸爸躺在病床上说:”我从小被打到大,从来没有人关心我,所以我根本不知道去爱一个人。”他临终才有所觉悟,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而放弃了工作,接送孩子上下学,上培训班,其实他们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将来。

小孩不笨观后感4

作为一个少年,我也不得不向你推荐一部电影《小孩不笨2》。这是我迄今为止看过最想流泪的电影,里面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语言,深深触动了我的心……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叫学谦的中学生一直被父母批评,心灵走向堕落,与同学成才加入“小混混”。经过一件又一件的偶然事件与父母架起沟通的桥梁——找回与父母一起幸福的家。

电影使我很受触动,影片的学谦的父母与世界无数个父母简直是从一面镜子找出来的。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读书好,为了孩子上好学校,更好教育,一直努力工作挣钱,非常辛苦。每次饭前饭后都说个不停,其实我们什么都知道,我们知道的很多,明白的也很多。

有一句话说“世上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的确是这样,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父母的教育,为什么有些人学习好,有些人学习不好。不是我们太笨,而是父母太急切,逼,打,骂一直用来约束我们,是父母改变了他们。每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我们小孩也是一样,可是大多数父母都只会盯着我们的缺点与别人的优点比较,从而使我们失去信心,慢慢忘却自己的优点。

看了这部电影,我想对父母说:“相信我们,我们明白你们的辛苦,但是请站在我们的角度行吗?其实我们能做得更好,给我们些信心行吗?小孩不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或许换个角度,结果会更好。”

小孩不笨观后感5

这几天我看了一部《小孩不笨2》的电影。电影里有两个家庭,一个成才的家,他只有父亲没有母亲,生活很贫困;另一个是学谦的家,他家有他弟弟杰利和他爸爸妈妈,生活虽然很富裕,但是杰利和他生活得很不快乐。这部电影主要讲了这两个本来很好的孩子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让我记忆深刻的片段有两个,一个是对爸爸来说非常重要的电脑坏了,学谦把电脑修好并送给爸爸,没想到的是爸爸不仅没有感谢他,还说他玩坏了电脑,逃课。看到这时我想起了我的爸爸就像学谦的爸爸。一次爸爸带我去超市买东西付钱的时候发现少了一元,于是我拿出我的一元付了钱。回到家后爸爸就问我“你是不是偷拿我的钱了?我的钱明明够啊!”当时我多么伤心啊。我觉得父亲应该感谢我们,而不能胡乱猜测。

另一件是吃饭的时候学谦的电话响了,妈妈说:“吃饭接电话不健康”。就在这时爸爸的电话响了,妈妈却说爸爸这个电话非常重要,这是妈妈的电话也响了,接了后才知道是裙子怎么了。这时我又想起了我的父母,他们也是这样,我刚拿起手机他们就让我放下,可我不玩的时候他们却玩起了手机。我认为父母是我们的榜样,为什么我们不能做的事他们却可以?

我觉的学校和家长应该多鼓励我们,而不是动不动就责备我们。

小孩不笨观后感6

今天下午我看了《小孩不笨》这部电影,这部电影主要讲了,汤姆和杰瑞的家庭就有如新加坡一般中等阶级家庭,父母都忙着工作赚钱,缺少了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足够了,却不知道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关爱和赏识。另一方面,汤姆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通的问题。出身卑微的成才父,由于自己曾经误入歧途,所以不想成才步上自己的后尘,对成才寄于厚望,希望他能有出息,好好读书,可是成才的成绩偏偏差强人意,令他极为心痛。他是个没学识的粗人,以为对成才拳打脚踢就是最好的管教方法,结果让成才对父亲更加抗拒。家长们只知道不停的教育孩子,从来都没想过孩子有没有听进去。家长从来不表扬,孩子,而是每一句话都刺痛了孩子的心。()就像电影中有一位老师说的一样只要你愿意走进孩子的心里,你就要找到孩子心灵大门的钥匙。

这部片子很值得我们去看,这部片子让我懂得了,要用心去了解孩子,不能光顾着给孩子讲道理,要多多的鼓励他,这样小孩才有信心做的更好,就不会走上歪路而小孩也要理解家长,他们都是为我们好“恨铁不成钢”啊!所以,家长和小孩要学会沟通,这样,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小孩不笨观后感7

今天我们要看一部影片,这部影片叫做《小孩不笨》,这部影片非常精采,有些情节令人笑破肚皮,却有些情节让大家看得感人肺腑。

这部影片,主角是位小胖子叫做Terry,他虽然人笨,家庭背景却是个有钱人的孩子。还有他的同学文福和国彬,文福是个非常讲义气的人,只要朋友有难,一定跳出来帮忙。另一位叫做国彬,虽然功课不是很好,可是却有画画的天份。一开始,Terry本来不认识国彬和文福,可是却因为他们三个曾度过许多难关,所以感情变的很好,连国彬的妈妈要捐骨随,他们也会自告奋勇参加抽血。可是Terry因从小就被宠坏了,所以凡事都让别人帮他做好了,则什么事都不会做,养成了坏习惯。

在国彬的妈妈生病那时候,我看到差点哭出来,那是因为这场景,真的令人热泪盈框,感动到想哭。

我觉得Terry应该要有主见,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这样才不会每次被人家说自己很笨。可是因为这样,让他的朋友来改变他,让自己勇敢一点,要有主见,这样才不会让别人瞧不起,可是也要凡事学着去做。

小孩不笨观后感8

刚刚看完了这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一时间心里涌出很多感想…。有感动,也有反思…

本片主要讲述了一个五口之家———爸爸妈妈是工作达人,大儿子是正处于青春期的叛逆少年,小儿子是懵懂的孩童,还有奶奶。父母忙于工作,疏忽了孩子。每当应对做错事的孩子,身心疲惫的父母只有非打即骂。孩子跟父母之间渐渐的衍生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使父母为孩子创造多么好的物质生活都不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就这样,家里不是温馨的,学校里老师也只是一味的责备,冰冷的语言浇熄了学生心中所有的期望。还有另一个单亲家庭,下岗的父亲带着儿子生活,不善表达爱意的父亲,用拳头打散了亲情……一系列的问题发生之后,人们(父母,老师)恍然大悟原先好孩子仅仅需要多一点的爱,耐心,鼓励和宽容。

影片中老师把不争气的学生叫做没用的烂苹果,末尾有这样一幕:医院里,校长跟一个老师看见一个家长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烂掉的苹果扔掉,因为用刀削去烂掉的部分,苹果一样能够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费了,不会再有机会!就像学生,就像孩子,当他们犯错时,老师和父母的打骂是对他们的否定,是对他们的放下……

小孩不笨观后感9

这个寒假我观看了一部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主要讲述了三个小孩,因为成绩差被分到了全年级最差的一个班,这个班可以说是没有希望的一个班。再别人眼里,那些小孩是很笨,被别人瞧不起的。但是,没有人体会到他们已经尽力了。只有新来的班主任,体会到了这些孩子的苦衷,并帮助他们把学习成绩提高。三个孩子也非常懂事,相互帮助,在别人困难的时候,给予援助。最后,他们经过努力,成绩也达到了合格,并体会到,品尝到甜蜜、幸福的“果实”。

看完这本电影,回味无求,有感动、有高兴、有悲伤、有甜蜜。虽然,影片中的三个孩子成绩不是最好的,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努力,愿意付出,愿意帮助。有一个孩子,他数学成绩一直不好,他没有考到90分,他妈妈就要打他,但他从不抱怨。突然,他妈妈换上了一种可怕的疾病,需要别人的骨髓。他非常伤心,宁愿妈妈站起来用力的鞭打他。最后,是他同学救了他妈妈。他因此也特别珍惜他与妈妈在一起的时光,每次考试,他都认真准备,希望考好一点,不要让妈妈生气。最后,她的班主任,给他报了画画比赛,并选中,去美国专修。

成绩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有回报。小孩其实并不笨,不要人为成绩不好,孩子就是笨蛋。其实他们也付出了,尽力了。大人也应该体会孩子的苦衷,不要用一些不当的措施来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应该让他们追求自己的理想,快乐、健康的成长。

小孩不笨观后感10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有些父母就管教得很严格,只要自己的子女稍微有一点“不正当”的想法,爸妈就要干涉阻止了。

在他们看来,只有认真用功读书才是唯一正当的事;但有些父母呢,爸爸成天在外忙工作,妈妈也只顾自己东家西家地打麻将,很少有时间陪子女,凡事任由他们,只要不惹事,不要烦他们,就不管了。从《小孩不笨》这部影片中,我仿佛看见了我表哥、我同学和他们父母的身影。在此,我想对专制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严格管教是对的,但不能老盯着孩子一举一动,能否给他们一点属于自己的自由空间?”

我也想对放任的'家长说:“叔叔阿姨,你们真的很忙吗?忙着应酬忙着打牌,难道连每天抽出一小点时间陪陪孩子都做不到吗?不是把孩子丢给学校、老师就好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有个电视公益广告嘛”有时间,多陪陪孩子!”天真烂漫的童年里不仅仅只有学习而已,还有许多五彩斑斓的梦想啊!有些家长常说自己的孩子笨,成绩竞赛比不过谁家孩子,其实他们的孩子并不笨,每个人都有自己优点缺点。

你们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在要求孩子怎样怎样的时候,你们自己又做到了吗?我想对所有家长说:“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关心他们而不仅仅只是他们的学习成绩。

放飞孩子们的梦想,让他们健康快乐自由地成长!”

小孩不笨观后感11

认真观看《小孩不笨》后,我的心情久未平静。对比影片中家长,我不禁扪心自问,作为家长,我称职吗?合格吗?下面就影片中涉及的问题,谈几点观点和看法。

要吝啬对孩子的赞美。影片中成才的爸爸就是一个不会赞美孩子的典型,以致他在学习邻居第一次对孩子说出“我爱你”三个字时,我们看到了孩子异样的表情。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一点不错。当你对孩子给予赞美时,他一定在心里想:下次我一定要做的更好!

做孩子的朋友,架起一条相互理解沟通的桥梁。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和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毫无保留,因为我是站在朋友的角度去倾听他的内心。我经常鼓励孩子和我聊天,聊聊他的喜怒哀乐,帮他指点迷津,教他解决问题。这样敞开心扉地畅所欲言,孩子自然不会将我拒之他的心门之外。

尊重孩子的特长和爱好。现在的孩子大都有报的兴趣班、特长班,我认为在报班之前家长一定要听听孩子的心声,尊从他们的意愿,尽量不走弯路,避免事与愿违。

成才的爸爸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说:“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是的,我们每个人都在学着怎样去做一名合格的家长,记住:家长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千万别把当家长作为一种特权。

小孩不笨观后感12

看完了《小孩不笨2》这电影后,陪伴我的,是长久的沉默和划下的两行泪痕。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无论做什么事,无论做得多好,总也听不见爸妈对我的称赞。

爸妈每天只会要我们继续加油,继续努力,似乎我们做的永远达不到他们的要求。

我们总想听的,那一句句激励人心的话,却总是变成一句又一句教诲和训诫。

看《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我似乎在里面找到了自己的影子。父母的要求就像一座高大的悬崖。山顶便是父母为我们树立的目标,下面则是见不着底的万丈深渊。我有时感到自己,就是悬崖边的树,站在那里,进退两难。

看完这部电影,我为成才和成才的爸爸感到伤心。我为学谦一直以来的得不到父母的理解而伤感和不平。本来应该是美好的一切,却演变成一个个的悲剧。

我想,连接父母和孩子的,可能并不只是责任那么单一,还有那一份深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爱。而这种爱,是双向互动的,不只是父母对孩子单一的付出,也有孩子回流似的反馈。只有双方用心的经营和维护,才可能奏出和谐悦耳的乐章。

我真想和父母一起,好好再看一次《小孩不笨2》这电影,好好的品味检讨,让亲情的表达回归人本和纯真。

小孩不笨观后感13

很有个人风格的电影。情节的穿插,台词的设定,还有英文、华文、福建话的交杂,烩成一锅新加坡风味的杂烩。成长伴随着每个国家的人民,而以华人为主体的新加坡,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大批生于斯长于斯的香蕉人的诞生,对于曾经的母国如今只不过是另一个国家的概念。而老一辈的人,还带着从原乡带来情节。老思想碰上新文明就像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对于一脉相承没有断代的中华文明都有冲击,更何况是不同文明的交融地——新加坡。

其实剧中老一辈的奶奶和中生代的爸妈也有代沟,而完全西化的新一代更不能体会旧式的交流方式。有人说,在某些问题上,新加坡人可比大陆人更保守。

我觉得这部影片不单单是讲新与旧,导演不经意的反映出东方与西方的取舍。华人的世界是非常独立的,西方文明的入侵或自我西化都不能完全解决现实的矛盾。影片之前感受不到情,但是后来找到了情,这也是强调个人的西方文明和强调家族的东方文明的转换。

新加坡对于大陆是另一个国家,他们不是中国人,但他们在很多问题上都会做出和中国人同样的决定。使得这部电影对于我来说很有共鸣。我想,这还是文化的魅力,小事不怕深入,那故事绝对动听。

小孩不笨观后感14

今天,老师叫我们看《小孩不笨2》,看了之后我很伤心。

里面的主要人物有杰利,学谦,成才。学谦和杰利生活在一个富有的家庭,而成才却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我看见杰利做错了事,而他的爸爸妈妈只会相互推卸责任时,我想到了我的家。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我的爸爸妈妈也和杰利的爸爸妈妈一样,爸爸把责任推给妈妈,妈妈又把责任推给爸爸,结果俩人俩人一星期没说话。

学谦爸爸的电脑坏了,学谦把电脑修好,开饭爸爸上班的地方送给了他,可爸爸说他玩坏了,又修好了而且逃课。看到这里,我想到了,一天爸爸让妈妈洗梨,妈妈没洗,我就去洗了,却忘了擦干,水淋了一地。妈妈大声说:"你这孩子,看把水淋了一地,一踩把地弄的都是水。"我心里很不开心。当他们吃饭时,学谦电话响了,他刚要接,妈妈说:"吃饭时,不能接电话,对身体不好。"这是爸爸的电话响了,妈妈说:"爸爸的一个电话可能是三十万的大交易。"结果爸爸的电话是卖鸡的。这让我想到,有的爸爸妈妈不让孩子做的,可他们却能做。

这部电影呼吁天下所有的爸爸妈妈,不能只挣钱,不陪伴孩孩子。不要只想孩子的未来,也要想想孩子的现在。你认为是错的,在我们看来却是对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是不同的,大人们要多听听孩子的想法,才是尊重孩子。

小孩不笨观后感15

5月17日下午我们欣赏了新加坡电影《小孩不笨2》,这是一部带给我们欢笑、感动和反思的电影。《小孩不笨2》通过一个五口之家在孩子教育成长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告诉我们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苹果之所以会成为烂苹果,是因为我们没有保存好它,孩子之所以会成为坏孩子,是因为我们教育不当。对待烂苹果,用刀削去烂掉的部分,苹果一样可以吃,但是扔掉了,就浪费了,不会再有机会!看完这部电影后我不断的问自己,我找到了那把与孩子相处的钥匙了吗?

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与电影中的场景又有多么的相似。大人们每天都在忙于自己的工作,为的是什么?为自己吗?相信绝大多数家长不是这样想的,每个人都是在忙着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可以生活、读书;为了孩子有更宽广的天地可以见识;为了孩子能有更多的特长,甚至为了孩子能比别的孩子接受更多的新鲜事物。可是我们孩子呢?他们需要什么?我们清楚吗?我们的一片苦心,他们理解吗?我们都有一颗爱的心、善的心,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爱还需要科学,需要方法,需要技巧。

当杰利偷钱被人发现后,得到的是学校和父母的指责,爸爸痛打杰利,当听到杰利说出“我只想用五百块来买你一个小时的时

第2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

《小孩不笨2》是一部着重反映新加坡教育问题的电影,它是由新加坡全能型艺人梁智强导演兼主演。不久前,我们全班才看过这部作品,感受颇深。这部电影涉及到很多有争议的话题,比如教育、鞭刑制度以及青少年犯罪等。它不仅是新加坡教育的现状,同时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节选的是电影后半段出现的杰瑞偷钱部分。故事情节大致是这样的:杰瑞想让爸爸妈妈来学校观看有他参演的班级话剧,可是他们很忙,连听完杰瑞说这事的时间都没有。杰瑞想起爸爸曾经说过他演讲500块一个小时,于是准备存500块买爸爸的一个小时。一天,杰瑞“拿”走了学校阿姨放在桌上的一叠钱,被监视器拍下来,并被喊家长。爸爸妈妈很愤怒,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是拿藤条抽打,了解真相之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悔恨交加,逐步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

这个事件之所以会出现,原因有以下。首先,从爸爸妈妈的角度而言,他们过于忙碌。若不是因为他们这么忙,杰瑞也不至于花500块去买爸爸的时间。500块在他们家也许不算什么,但对于杰瑞却是笔巨款,他卖掉心爱的“神奇宝贝”卡,平时省下零花钱,即便这样下来,也要花上300天的时间。试想,杰瑞爸爸哪怕从百忙之中抽出1小时去看儿子演出,或者认真听完儿子的话,跟儿子好好解释一番,就不会出现之前的闹剧了。其次,爸爸妈妈每次碰到类似的家庭矛盾,都是互相推卸责任,而不是自我反省。这样在小孩面前不仅形象不好,而且根本解决不掉问题。对待孩子的问题,则一味地采取说教手段。杰瑞爸爸平时都不听奶奶的话,没能在儿子面前树立好榜样,怎么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呢?比如杰瑞偷钱这事,他们不是先了解情况,而是咬定杰瑞拿钱是为了买卡片,然后责骂杰瑞行为的不对。等到他们知道事情的真相与自己的教育失职有关,之前却已经深深地伤害到了杰瑞。长此以往,他们不能真正认识到问题背后的隐患,问题如雪球,越滚越大。最后一点,当然和当事人杰瑞脱不了关系。杰瑞年龄较小,判断力不强,容易被不良事物误导。例如影片开头的“共枕”事件引发的怀孕恐慌和偷钱买爸爸一小时的不妥做法,都反映了小杰瑞心地善良,但苦于“遇人不淑”,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最后只能靠自己突发奇想,酿出一幕幕恶作剧。小孩子自身判断力不强是共识,如果缺乏及时而有效的教育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以上是电影场景,那么现实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我试图从城乡两个角度来切入问题。在农村,虽然人们已经基本摆脱了“多个人多双筷子”的理念,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但是父母对孩子的付出仍然是不够的。农村父母大都文化素质程度较低,只能对小孩的教育起到一种督促的作用,无法亲身指导并纠正。除此之外,农村现在的留守儿童也是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多年以前,上一代人忙于农活,无暇顾及也无法规划子女未来蓝图,毕竟农村教育资源是在稀缺。而今,大多数人选择在薪资较高的城市务工,这样一来,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小孩。老人则只能为小孩解决生活问题,不能指导教育,更别说精神沟通了。所以,教育的重担落在了学校,学校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情况好一点,则出现稀罕的大学生,而另一方面,“穷人养刁子”也不少见。总体而言,乡下的孩子享受到的社会教育资源无法与成立的孩子相媲美。

相比之下,城里的孩子要幸福得多,尽管他们看起来压力很大。我是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对扬州市区孩子的接触及感受主要来自于我的两份家教。这两个孩子的特点相似,都是父母很忙,无暇照看,自己的文化知识又落了很多,所以让我辅导他们的作业。而且,两个孩子还有兴趣班,月亮园孩子的要学习二胡,维扬小学的孩子要练硬笔书法。平时孩子们就忙,即便放假,他们还要上兴趣班和准备考级。我羡慕他们拥有这么多的教育资源,可以学习特长,尽管被迫的成份也很大,但是总比没有的强。对于他们而言,我觉得父母白天上班,晚上应该抽点时间跟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否则挣再多的钱也没用。整天的生活过得像电影里的一样,那么父母跟印钞机又有什么区别?最后孩子和父母误会越来越大,也只能归咎为王澄霞老师所谓的“互相造就”。即表面上把他们的人生安排得妥妥当当,实际上不关心孩子的内心想法,严重妨碍了孩子的生活自由。孩子长期无法和父母沟通,造成更大的代沟,最后价值观严重背离。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希望子女成人成才,并不是成为读书的机器。而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塑造性格健全的孩子的必要条件,正如电影里面的一句台词:家不只是睡觉的地方。学校是学习的地方,而家应该是心灵的避风港。父母应该在小孩身上多投资时间,而不仅仅是金钱。

综上所述,我觉得父母对子女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改变自己的角色。电影里面杰瑞的父母总是把工作带回家,尤其是杰瑞的爸爸在公司是个不大不小的领导,回家之后,把孩子当成他的下属。其实这种职业习惯或多或少总是会有的,但是父母应该要有意识地改过来。孩子像下属一样连反驳的余地都没有,然而这种斥责带来的效果又是微乎其微的,只能将两代人的距离逐渐拉远。

其次,不建议说大道理。如果真的想和孩子沟通,首先要成为他们的朋友,说他们这个年龄段能听懂的话,比如不讲恶俗的大道理。电影里面这种场景很多,导演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现孩子们被淹没在口水道理中。现实生活中,我曾经带的一个辅导班,某学生爸爸是警察队长,从小灌输给他要好好读书,将来子承父业的观念。但四年级小孩子很难理解当前就业压力和走后门的关系,所以父子关系一直比较紧张。我觉得电影里成才爸爸的朋友(中年妇女)就开明许多,学会鼓励。每个人听到鼓励就容易心花怒放,相比于批评,更愿意改正缺点。

最后,做到与时俱进。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如果不与时俱进,很容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电影中,杰瑞的哥哥爱好并擅长写博客,但是爸爸落伍不谈,还很鄙视博客,觉得他整天不务正业。其实有时候培养共同的爱好可以增加两代人的话题,促进沟通。但是长辈总是以他们的经验之谈标榜自己,开口闭口都是“我们那时候„„”,这样反而会引来年轻人的反感。如果现在父母还不了解微博,那真是Out了!事实情况是杰瑞的爸爸通过博客了解到儿子的内心世界,并逐渐改变对儿子的看法,可见有时候对事物也不能一刀切。

以上就是我对《小孩不笨》的一点个人看法,影片没有太曲折的情节,故事内容完全取自现实生活。制作也谈不上华丽,但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从这段路过来,引起我们内心共鸣,所以这部影片取得了巨大成功。的确,它是一部值得我们看完并认真思索的教育片。

第3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

不知觉中《小孩不笨》已经画上圆满的句号。而我眼眶还是湿湿的,电影中的情节还清晰的浮现在脑海里。简单但却现实的一部电影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

因为缺少沟通,家长与孩子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们也一步步走向了堕落,他们都不懂的如何表达相互间的这份爱。所有的温暖都被误会冷冷地冰冻了。这部电影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而且更多的是感悟和思考——对孩子他们懂得多少懂多少,对长辈我们又何曾理解?

故事中新加坡这两个家庭的三个孩子,父母都因为忙而没有机会跟孩子交流,以为拳头是解决问题是的最好方法孩子就有应该是严加管教,却从不知道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考虑问题,不知道心和心的交流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不知道鼓励、支持、理解是他们期盼的。只顾着一味的工作来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却忽视了他们真真想要的。悲剧也在这说不清的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2》的观后感

2011101328 许婉仪

古语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看完《小孩不笨》,再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教育孩子需要的不是严厉地呵斥,也不是过分的溺爱,而是绝对的沟通。

汤姆,作为电影中的小孩子,他说过,family这个单词就是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汤姆的家庭算是有钱的,但是那并不是一个温暖的家庭,家长从早忙到晚,跟父母的沟通少之又少。他要邀请父母去看自己当任主角的演出,还得卖掉自己的神奇宝贝卡片,去偷小卖部阿姨的钱去买他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这是一个多么心酸的举动!每个小孩需要的并不是非常富有的家庭,而是一个温馨有爱的家。我们不需要非常好的物质享受,只希望父母能抽点时间陪陪我们。

汤姆的哥哥学谦,电影中讲述他由在校学生变到加入黑社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

每一个孩子都一样,都不希望别人说自己笨;每个家长也都一样,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学坏,但难免有很多时候我们会和家长产生矛盾,这种关系一但处理不好,就会给我们、给我们的家长带来伤害,《小孩不笨》这部电影就是把这种矛盾放大,让我们能够发现他的严重性,看了这部影片,我也有一定的想法: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做的事情可能没法达到父母对我们的标准,有些事情处于冲动或者因为考虑问题不够周到,不够全面,可能我们的想法,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因为经验不足或者作法欠妥,就会遭到家长或者长辈的批评,不被认可,这个时候我们的情绪起伏就会很大,如果经常受到大人们的冷落,我们和大人们就会越来越疏远,我们每天在学校接触着各种各样的人,如果和父母产生隔阂,加上如果我们处于青春期阶段,逆反心理比较严重 那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精选12篇))由网友 “欢喜喷绘”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孩不笨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 《小孩不笨》观后感

于是想起要给家里打电话。

很熟悉的拨出了电话号码,等待着温暖的家给黑暗的夜行人一丝温情。

喂。

妈,是我。

儿子啊,你还好吗?不冷吧?

嗯,不冷。

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啊,听天气预报说再过几天又要转冷了,你一定要多加衣服……

知道了,妈。其实我想说的是,妈,天冷了,你也是,再忙,也别累坏了身体。可是还没来得及……

在学校里要好好读书,知道吗?

知道了,妈。

你还有事吗?

没事了。

那挂了吧!别浪费电话费,钱省着点花,知道吗?

知道了。挂上电话,心情犹然难静,这就算是给家里报了个平安?父母啊,为什么你们连让我们说句关心的话德的机会都不留给我们呢?

篇2: 《小孩不笨》观后感

赵老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

12地科二班1214010222林艳雯

心理学课上,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新加坡的电影《小孩不笨2》,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感触良多。其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这部电影影片的主角是三个孩子,其中学谦及其弟杰利是新加坡一般中等家庭中的孩子,父母都是忙碌的上班一族,与他们之间缺少沟通,以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他们就够了。很多时候,家长都是一厢情愿的,因为家长根本不了解孩子,在很多情况下,家长在说个不停或不分青红皂白责骂孩子,当孩子想要解释时,却被冠以“顶嘴”的罪名,结果,孩子与家长的对话里只剩下“嗯、啊、哦”。就像杰利说的,大人们喜欢的东西我们不喜欢,我们喜欢的他们也不喜欢,这样我们慢慢就变成了哑巴。另一方面,学谦的同学成才也和他的父亲同样有着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小孩不笨》观后感

《小孩不笨》观后感

天底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

——题记今年的教育心理学课上,我们全班同学在教室里一起观看了《小孩不笨》这部影片。它与我们以往所看的影片都不同。因为大家都是以欢快的心情开始,但却以沉重的心情结束的。我发现在观看过程中,许多同学都留下了眼泪。这是一步教育影片,它不单单教育了我们学生,同时也让家长,乃至整个社会思考——怎样才能教好孩子,怎样才算是教好孩子了!

这部长达两个小时的电影,主要是以两个家庭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以及学校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为主线的。它讲述了不同家庭教育下的孩子的性格及心理成长过程,以及学校的独裁及打压式教学对学生的成长的影响。从孩子的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段艰辛的儿童成长教育过程。这部电影先不说拍的多么精致,对于我来说,这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话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孩不笨》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孩不笨》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