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首先,我们来看几张图片(贫困山区儿童的学习现状),我们从他们眼中能读出什么?(对读书的渴望)看到他们的学习状况,能感受到自己是幸福的吗?从物质方面来说,我们是很幸福的,那精神层面来说你们对读书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王冕《读书人是幸福人》。
二、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
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
谢冕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
三、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回顾议论文三要素,引入课文。论点、论据、论证
2.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人是幸福人
3.为了全面充分地论证中心论点,作者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世界 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具有崇高的追求与高尚的情趣 4.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结构?
全文各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
四、精读文章,具体分析
1.作者在哪里提出中心论点?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
现实世界(人人都有)
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
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2.阅读究竟能带给人什么?
不仅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 阅读能进入不同时空的他人世界 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
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 ”是指什么? 引导:阅读可以使人获得自身经历、经验之外的无限多的知识。归纳总结: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
3.阅读除了能给我们带来“丰富知识”外,还有什么作用呢?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
在于精神的陶冶。
①上节课布置了课外作业——查阅几个国内外名人名作的故事及内容等资料,请同学们简要谈谈。(PPT展示)
②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递进)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起承上启下作用。理解:段2说明读书能使知识增广,段3说明读书能使人格高尚,作者认为比“知识”更进一层的是“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他用整个第3段来说明这一核心思想。
③那本段又是怎样来论述这一核心思想的呢?采用了何种论证方法来阐明?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通过举例论证来阐明分论点的,运用排比。先是总说,后面是运用6个排比句,2 个对偶句来作具体说明,用《论语》、《史记》、《正气歌》、马克思、鲁迅、列夫·托尔斯泰、歌德、拜伦,众多实例,一一援引,又表述得言简意赅。最后作总结,“一个读书人,是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归纳:读书可以陶冶人的精神。
4.请一组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中心句。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做一个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
①教师以学生熟悉的文学形象为例,从人们对这些人物的褒贬态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以上语句。
②书籍有多种多样,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给人有何影响呢? 好书: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
(引用)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引用)雨果:读书使人避恶 坏 书:无价值、甚至有负面影响等 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
归纳:读书可以使人情趣高尚、趋善避恶。5.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独句成段,点名主题。
五、归纳小结:
作者会从那几方面来谈读书人是幸福人? 知识的增广、精神的感化、趋善避恶
这些方面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层次,知识面的增长(获得),精神的感化(影响),行动受到精神的感化而更趋向真善美(实践)。
六、扩展延伸
做个快乐的读书人——给女儿的一封信(节选)刘 墉
孩子!你总是去图书馆,那里的书是不是好多好多,让你读一辈子也读不完? 如果有个人天天都去读书,一辈子读了几千万页的书,他还有时间写文章、写书,或把学到的东西拿来使用吗? 这也好比前两个月,爸爸说要种番茄,从图书馆里借了七八本教种番茄的书,爸爸一页一页看,只怕到现在还在读书,我们的后院又怎么都有已经结了的番茄呢?
所以,书虽然不会动,像是“死的”,但是里面的学问是“活的”。
那活的学问又好像种子,你必须把它拿出来,播到土壤里,每天浇灌,常常施肥,才能长出果实。
如果你根本不把种子拿出来,或播完种,却忘了,任它自生自灭长一大堆杂草,是不可能有好的收获的。
孩子!爸爸不要你拿第一,只希望你做个快乐的读书人,而且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
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甚至有一天对我说:“爸爸!你看我也模仿那本书,写了一个小故事,我还画了几个插图呢!”
七、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就自己的阅读经验(一本书或一个故事)谈谈自己的收获或感想。
下节课交流分享。
第2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一轮方法。
2.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3.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4.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教学重点 :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A.苦 B.苦中有乐 C.乐
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A.考出好成绩 B.让家长高兴 C.获取知识
D.不知道
教师引导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谢冕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课件展示)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二、讲授新课板书:读书人为什么是幸福人
(一)(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1.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从找各段的中心句入手去感知)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第2自然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第3自然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第4自然段: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
最后一自然段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2.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提醒学生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二)(精读)品读课文,结合学生阅读经历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1.学习第1、2自然段。①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②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引导学生用自然段1、2文中语句来说明)现实世界(人人都有)自然段1:读书人拥有两个世界更丰富的世界(读书人独有)不仅多识草木虫鱼,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与不存在的奇风异俗③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如果学生谈不好,教师可先谈自己的体会,给学生做个示范)④归纳总结:读书可以增长人的知识。
2.精读、美读课文第3自然段,讨论问题:
①上节课布置了课外作业——查阅几个国内外名人名作的故事及内容等资料,请同学们简要谈谈。教师通过练习的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能,检查其作业情况,也便于记忆。(教师请几个同学来简要讲讲,并及时表扬学生,鼓励学生要养成翻检工具书、查阅学习的好习惯。)
②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对这些语句的理解并仿照课文句式把它写出来。
从
学得
;从
学得
;从
学得
。(言之成理即可)
归纳:读书可以陶冶人的精神。
③本段与上段的关系。(提示学生注意本段开头的关联词)
首句中的“不仅——而且——”是什么关联词?(递进)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起承上启下作用。理解:自然段1、2说明读书能使知识增广,自然段3说明读书能使人格高尚)
④让学生判断本段使用的典型的论证方法和修辞方法。
例证法;反复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3.学习第4自然段。
①请一组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中心句:“与书本结缘,做一个与崇高追求、高尚情趣相联系人。”②学生寻找并读出“读书使人向善”的句子。(“对暴力的厌恶······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③教师以学生喜欢、熟悉的文学形象(如关羽、曹操、令狐冲、东方不败等)为例,从人们包括学生对这些人物的褒贬态度出发,引导学生理解以上语句。④书籍有多种多样,有好书和坏书。那么,好书和坏书对人有何影响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结合文中作者的感受去正面引导学生)
好书: 使人向往高尚、厌恶暴力、同情弱者
(引用)笛卡儿:读书使人向善,使人情趣高雅、趋避凡俗
坏
书:宣扬暴力等
(引用)雨
果:读书使人避恶
⑤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选择书籍,让学生举例说明对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的理解。
⑥教师拓展提问:同学们,读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这么大的力量、有这么多的好处,你愿意做个怎样的人?你愿意生活在怎样的社会?
(教师引导:希望从今多读一些好书,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⑦归纳:读书可以使人情趣高尚、趋善避恶。
三、归纳小结
1.体会为什么作者会从这些方面来谈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师引导:这些方面正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几个层次,知识面的扩大(获得),精神的感化(影响),行动受到精神的感化而更趋向真善美(实践)。
2.不知道学习了这一课后,还有谁认为读书是苦差事?我们都知道“希望工程”、“红凤工程”,很多贫困地区的孩子没有学上,没有书读。大家有没有看过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其中扮演小老师的魏敏芝,就是实实在在的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图)摄影家解海龙于1991年4月在安徽大别山区拍摄了照片《我要读书》,这张照片成为了希望工程的标志。图中主人公“大眼睛”苏明娟,也是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我们今天能够坐在这里上学、读书,学习知识,陶冶情操,难道不应该是幸福的人么?
拓展延伸
进一步体会读书的幸福感,了解科学有效的读书方法。
(一)进一步体会读书的幸福感。
1.从课堂上看课外书的现象谈起,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阅读兴趣,可结合自己曾经读过的一部作品,谈谈自己从文章中收获的点滴感受。说说自己在阅读喜欢的书籍时的愉悦体验。(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也为了让个别无准备的学生有话可说,教师可以谈谈自己读熟悉的小说或者喜欢的文章时的感受)2.教师精选一些简短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当堂阅读,体会阅读的快乐。鉴于职高学生的阅读欣赏水平,教师在选材时可考虑那些幽默的、感人的甚至是煽情的,能让学生读后会心一笑或潸然泪下的作品。就在这笑与泪中体会阅读的愉悦。(附拓展资料:感人故事和幽默故事及刘墉的《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二)向名人学习读书。
良好的学习方法,将会使我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追踪成功者读书方法的轨迹,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富有启迪的。同学们,当你读完以下几位名家的读书方法后,你将怎样把书读得更好呢?
“尝试想书”法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有一种奇特的读书法。他在灯下拿起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一字一句地读,而是对着书名闭目静思。他设想,这样一个题目如果到了自己手里,应该分做几章几节,哪些部分要重点阐述,哪些部分要简略交待。想后再打开书,如果作者写的和他的思路一样,他就不再读了。如果文章与猜想的不同,他便找出不同的地方,反复阅读,并与自己的思路作比较,想一想哪种写法更好些。
“日积月累”法革命老前辈徐特立爷爷学《说文解字》的部首,共有540个字,一年才读完,每天只读两个字。他四十多岁开始学外文,也是采用这种“日积月累”法,每天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了365个。凭着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持之以恒的精神,他先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
“见缝插针”法毛泽东主席自学外语十分刻苦,由于他的湖南口音重,发音不准,有时要练几十遍甚至几百遍。他日理万机,公务繁忙,但每天一起床总要花上一个小时学外语,晚上躺在床上还要学一阵子。他还把英文版的《矛盾论》放在身边,7 抽空就读。旅途中也专心学习外语。由于每天见缝插针地学习,到50年代,他就能阅读一般英文书刊了。
“摘记卡片”法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擅长以渊博的历史知识和优美的文笔撰写文章,这笔力来自他独特的“摘记卡片”。几十年里,吴晗凡是遇到自己认为有价值的资料就摘记在卡片上,并按内容、性质分类保存。他做卡片的经验是:一张卡片只写一个内容,加上题目,注上类别,并写清楚资料来源,即作者、书名、页码等。
“标记符号”法当代著名作家秦牧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读书时总是喜欢在书上圈圈、点点、画画,画上各种标记符号,以便日后查考。需要随时翻阅的书,他总是放在一个专用的书架上,这样便于寻找。他说:“读过的书得择要在心里储藏起来,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随便翻翻”法鲁迅先生在他的一篇题为《随便翻翻》的文章中写道:“书在手头,不管他是什么,总要拿来翻一下,或者看一遍序目,或者读几页内容。”鲁迅知识广博,应该说得益于他的“随便翻翻”。即读书须先浏览,选择重点,然后细读。因此,他在年轻时,除了规定的功课外,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读。有一位日本科学家和鲁迅接触后,称赞鲁迅“什么都知道”。
(三)请班上学习较好的同学谈读书方法。
二、教师小结
读书(阅读)的方法很多,我们应该不断总结,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书山有路勤为径”,此话不错。倘若再进一步,把“勤读”与“善读”结合起来,讲究方法会读书,“寻得蹊径巧登临”,就能真正进入阅读状态,体验读书的享受。从明天起让我们做一个幸福快乐的读书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第3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
第4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2
作者:加入日期:10-09-0
4课文一】
《读书人是幸福人》谢冕()
【教学要求】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
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3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一、基本知识
1、作者:(板书)
第5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0分)
①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的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阅读机会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有无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②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
③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
第6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 冕()【教学要求】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查,大家都认为读书是一件“苦差事”么?(多数同学说“是”)那么,北京大学的王冕教授却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又是为什么呢?
请同学们把书翻到P13页,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读书人是幸福人》,来改变你们的这种陈旧的观点。
一、基本知识
1、作 者:(板书)
谢冕: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
第7篇:读书人是幸福人
《读书人是幸福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情感目标:1.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2.体会作者所说的读书带来的充实感和愉悦感,领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 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热身 文字三
第8篇:读书人是幸福人作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作文
有人说,吃得丰盛是幸福的,有人说,穿得漂亮是幸福的,也有人说,玩玩游戏是幸福的,而我说,读书是幸福的!
我从三岁起就开始读国学了,《三字经》、《弟子规》、《孝经》、《论语》、《老子》、《大学》、《中庸》等国学经典我每天都读,虽然不太懂什么意思,但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感觉非常快乐。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认识了大量的汉字,这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上小学了。说实话,学校作业比较多,做完功课后还要跳舞、吹长笛、弹琴,剩下的读书时间确实很少。妈妈看我做得很辛苦,心疼地说:“宝贝,作业做累了就休息一下吧!”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万岁,终于可以看书了!”当我拿起一本《三国演义》细细地看起来时,立刻被里边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了,看着看着,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一切。我仿佛变成
第9篇:《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教学要求
1、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
2、能边读边归纳文意,感知文章的主要写作特点。能唤起对本单元其他的相关联系。
3、能对文中某些内容作注释,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多种阅读方法,理解字词句,边读边归纳大意,感知文章深刻内容。
2、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的能力。教学难点:
1、理解体验“读书人是幸福人”。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意义。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这样一句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什么意思呢?学习不能偷懒!读书学习是非常苦的一件事情。
我想做个调
第10篇: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泛读课文,学会提炼文章主旨与把握文章结构。
2、让学生通过精读课文,理解课文中阐释的“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3、学会做圈点的阅读方式,并逐步养成翻检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4、联系各自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泛读课文,提炼文章主旨。
2、品味语句,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1、深刻理解读书与幸福的深刻含义及关系。
2、体悟读书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设想】
教师采用问题探究法及点拨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竞
赛、辩论等形式来自主学习,并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开心的
学习中,高效率地达到教学目标。
【课时安排】
二课时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用幻灯片制作课件,并布置预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