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陨石》教学设计
《陨石》教学设计
《陨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定法。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 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2、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比较组词: 暮——墓——幕——慕遨——傲——熬 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3、阅读,了解1、2自然段。 课文的旁注有什么作用? 根据第1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人们为什么对这块石头那么感兴趣?称它为异乎寻常的石头?根据第2自然段旁注阅读填表。 陨石坠落许家,人们为什么目瞪口呆? 根据填表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陨石的来历。
4、巩固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填空: 陨石的外形很特别,一是 ,二是 。 陨石坠落时,天空传来 的响声,发出 , 的工夫,它划着 的线,坠落到地上,钻入一个 的洞。洞里有 的亮光,还有 的热气。它是 送给我们的礼物。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陨石的科学研究价值,激发探求自然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严谨和形象的说明特点。
(二)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课文介绍了什么? 说说这块陨石的外形特点和来历。
2、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
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游人们常围在落星亭周围,对这些石头津津有味地谈论?人们会谈论些什么?
(2)为什么它坠落时会有夺目的火光和巨响,会砸出1米多深的洞,还有一股热气?
(3)为什么说陨石是送上门来天然史书?这块陨石是什么类别的陨石? 独立读划——同桌互议——全班交流讲评。
3、研究写法。
这篇《陨石》的写法和《意想不到的灾难》有什么不同? (叙述来历是生动具体的叙事而不是简略的概述;从来历到陨石的研究价值之间是用设问句作过渡,自然而吸引读者。) 严谨:时间、地点准确,价值科学说明。 生动:陨石外形介绍形象,开头吸引读者,设问句点明异乎寻常石头的地位——宇宙礼物,并引出下文;陨石来历介绍具体形象。
4、小结。 课文旁注有什么作用?读了后有什么问题,有什么想法?
5、延伸作业。
(1)摘录课文的设问句、拟人句。
(2)根据课文内容,用“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说一段话。
第2篇: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
城关镇解放小学 张晓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认字6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的”;理解“的确、接触、熄灭、物质、沉默、回忆、旅程、行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强化目标(2)
1、揭题,质疑 出示学习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2)、认字6个,写字7个,学习多音字“的”;理解“的确、接触、熄灭、物质、沉默、回忆、旅程、行踪”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同学们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你对陨石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弄明白?
2、检 测
(1)指生分小节读诗歌。
(2)认读词语。(相机认读多音字“的”,指导生字“派”、“默”的书写。)的确、轨道、宇宙、熄灭、曾经、沉默、回忆、派来
沿着(3)读了课文,你了解到了哪些陨石的知识?
三、合作读议
.1、从诗歌中你了解到了哪些陨石的知识?它告诉我们哪些事情?用“——”在书上画出来。结合你收集到陨石的资料,整理一下与大家交流。
2、陨石告诉我们哪些事情?每组的派代表回答。(1)说它是石头也行,/ 说它是星星也行。
它的确是一块石头,/ 也的确是一颗星星。(不寻常,可以说是石头,也可以说是星星。名字奇特)介绍相关资料。理解“的确”
(2)它曾沿着自己的轨道, / 在宇宙的海洋里航行。
当它和大气接触的时候, / 就放射出耀眼的光明。
落在地球的怀抱, / 像一盏熄灭的灯。出示:远观从宇宙坠落地球的过程图片 点拨:
沿轨道行驶——燃烧——坠落
经历奇特(3)它是一块沉睡的物体,/ 还没有被生命唤醒。
它含有丰富的铁和镍,/ 所以才这般坚硬。
它无声地告诉我们,/ 星星是由物质组成。它沉默着,那么安静,/ 是不是回忆着来时的旅程? 点拨:陨石由什么组成?(没有生命、富含铁镍)
沉默、安静
性格奇特
(4)宇宙派它来做信使,/ 我们真想知道它过去的行踪。它的来历
来历奇特
3、朗读全诗,说说诗歌是怎么押韵的? 朗读展示,读出诗歌的音乐美
四、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学了诗歌,现在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陨石,你认为应该用哪个词?
陨石,真正的天外来客,不论是谁什么时候提到它都会浮想联翩,头脑中会出现很多问题。
拓展思维,讨论交流:
大胆想象一下,陨石在到达地球之前可能经历过什么,他想告诉我们什么?从陨石身上我们还可以研究出些什么?它还能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事情?
五、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dí quâ
cãng jīng jiān yìng
huí yì
pài lái
chãn mî
2、填上合适的读音 的确
打的目的好的3、根据课文填空
《天外来客——陨石》向我们介绍了一些有关()的知识,告诉我们陨石曾经是(),在()中航行;当它穿越大气层时发出耀眼的();它落在地球上成了();它告诉我们星星是由()组成的。
板书:
天外来客——陨石
是石头是星星(名字奇)
宇宙航行(来历奇)
燃烧坠落(经历奇)
物质组成(性格奇)
奇 妙
第3篇:陨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词语:尝试疑读、注读的方法。
3、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好奇。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词语:尝试疑读、注读的方法。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好奇。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二、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语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么来的?有什么用处?
三、阅读
第4篇: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陨石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神奇的自然奇观的好奇,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爱和向往。
【教学目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组词,会运用,并流利的在课文中朗读。
2、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正确规范的书写课文中的10个生字,并能熟练运用。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了解陨石的有关知识,体会“我们”探索宇宙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揭题示标(3分钟)
1、师板书 “天外来客”:同学们,说起天外来客
第5篇:陨石教学设计(精选3篇)
第1篇:陨石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能自学生字新词,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词语:尝试疑读、注读的方法。
3、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好奇。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词语:尝试疑读、注读的方法。了解有关陨石的知识,激发对天文科学的好奇。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方法。)
二、自学,初知大意。
1、自学生字词,读准生字字音。联系上下文了解下列词语的大意: 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
2、课文介绍的陨石是哪儿的?怎
第6篇:天外来客陨石教学设计[版]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描写陨石知识的诗歌,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使学生了解陨石的奇妙,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积累词语,并能灵活运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三、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天外来客——陨石的资料,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四、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谈“石”激趣,导入新课。
1、谈“石”导入
同学们,这是一个“石”字,谁能变个字形小魔术,在它的上、下、左、右任意一边加一部分,使其成为一个新字?
第7篇: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
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
第十八课《陨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等词语。
2.熟读课文第二小节,了解陨石的来历,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复述。
3.改写第三小节,体会作者表达的连贯性。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预习反馈,梳理课文脉络。
1.出示图片,揭示课题:18.陨石
师:预习过课文了,对陨石也有了一些了解,能不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三个词语的意思?(媒体出示:貌不惊人、不速之客、天然史书)
2.生交流。
随机板书:
样 子 貌不惊人
来 历 不速之客
价 值 天然史书
二、学习第四小节,从标点符号的使用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媒体出示:不速之客——陨石,真是自己送上门来的“天然史书”哇!)
1.引导学生关注两个特殊的标点符号。
2.随机理解“推算”、“推测”的意思,体会
第8篇:关于《陨石》的教学设计
关于《陨石》的教学设计
关于《陨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了解陨石的知识,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热情。
2、了解课文说明的严谨和文句的生动,理解“异乎寻常”、“貌不惊人”、“目瞪口呆”、“天然史书”、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与难点
重点:能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书,了解常州陨石的有关知识,了解课文的定法。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法,激发学生探求科学奥秘的热情。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运用科普文的阅读方法,读懂第1、2自然段,了解常州陨石的外形和来历。
(二)教学过程
1、揭题,回顾学法。
科普说明文学习有哪两个基本学习要求?
(掌握课文的知识要点,了解课文的写法。)
科普说明文一般该怎样阅读?
(学习生字词——梳理介绍的.知识要点——了解介绍知识点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