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议远教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作者:朱永富文章来源:咸丰县丁寨乡中小学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近几年来,随着远程教育工程的全面实施,使广大农村的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崭新的时期,在如今的课堂教学中,应用远教资源已成为当今教学改革的趋势,它使地处偏远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广大农村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使之更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的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妙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能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这样就使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和教材的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后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的感官得到锐化。
例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我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比如:先出示小村庄过去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村庄过去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美景。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村庄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对比来写,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不同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时期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明白了小村庄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笔者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我,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我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我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我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
又如在教学《荷花》时,我在网上搜集了荷花的景象图片做成幻灯片,一一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片一下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我出示了打印好的燕子的图片,当看到乌黑光亮、俊俏轻快活泼机灵的小燕子时,同学们兴趣盎然。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将复杂的东西一下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从资源库中录制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在教学《荷花》一课时,我通过“自己”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笔者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笔者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妙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笔者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向往奥运》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笔者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2篇: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农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看到了教育的又一个春天,使地处偏远农村的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打破了广大农村教师“一张大嘴说古今,一支粉笔点春秋”的现状。当我们接触到远教优质教学光盘和卫星接收系统接收的优质教育资源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与喜悦,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在学校规模不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个人认为,应该因陋就简,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妙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文本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在农远资源里有很多图片,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把资源中的图片直接加工展示给学生,来锐化学生的感官。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笔者借助图片资源制作成幻灯片,采取静动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观察体会并加深理解。比如:先打出小兴安岭的全貌幻灯片,采用反复移动片子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小兴安岭幅员辽阔、树茂林密、一片葱葱茏茏的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文章中为什么要把小兴安岭比喻为绿色的海洋;在教学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四季各不相同的景色时,则采用固定幻灯片的方式,让学生观察每个季节的静态画面,体会不同季节的具体特征。学生通过幻灯片,再结合课文具体描写的句子反复朗读,加深理解,使课堂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
再如,有一次词语教学,是让学生积累一些四字词语,如“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这些词语所描绘的景色很美,笔者努力地用语言进行描述,让学生想象那种景色,甚至还在黑板上画了景物,以求学生更形象地理解。可是,许多学生仍用似懂非懂的眼神望着笔者,期待着更进一层的讲解。此时笔者想:要是有现成的景物图片该多好啊!下课了,笔者马上从远教网中查出了许多相关的风景区图片,将图片拿到教室展示,让学生们看景学词,学生们一边看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片,一边听着笔者的讲解,表现出一脸的释然。又如在教学《海上日出》中,笔者搜集海上日出景象图片做成幻灯片,一一展现给学生。直观的图片一下吸引了所有的学生,同学们兴趣高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在教学《春潮》这篇课文时,笔者出示打印好的开江的图片,当看到坚冰崩溃、春潮滚滚的开江场面,同学们不能自已,简单的资源利用,将单纯的文字变成鲜明生动的图画,将复杂的东西一下简单化了,这让学生学得愉快,教师教得轻松,进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妙用音频资源,强化听觉感受
如果说视觉是一种景象美,那么听觉便是一种语言美。朗朗上口的文字和幽雅动听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文本的意境中,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翱翔在听觉的海洋,因为音乐是开启人们情感闸门的钥匙。
在农远资源里有许多和学科相关的音频资源,我们可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适时从中选择,应用与课文配套的配乐,朗读录音,来补充教学,加深学生对
文字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语言文字表达所不及的效果。尤其对普通话不理想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帮助。
如在教学《雨》一文时,笔者先播放从资源库中录制的一段录音,那轰隆隆、哗啦拉、噼噼啪啪的雷雨声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紧张而又惊异的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一下都集中起来。紧接着出示一幅幅图片,学生随着教师的配乐朗读:“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也不动,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学生入情入境,很快知道了雨前、雨中、雨后的不同景象,刚才还是满天的乌云,树上的叶子不动,蝉不鸣;一会儿狂风大作,雷雨交加,窗外什么都看不清;一阵雷雨过后,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池塘里水满了。这种融音乐、画面为一体的教学情境,不仅使学生很轻松地掌握了课文内容,而且受到大自然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获得了最佳的教学效果。再如《月光曲》一文,记叙的是100多年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全过程。课文以两条线索贯穿全文,明线是事情的发展顺序,暗线是贝多芬的情感起伏的变化,而这一变化又是由盲姑娘情感变化交织而成的。要想讲清这两条线索,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的含义,重要的是讲好开头,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去学习、去理解、去体会。笔者的做法是这样的,学生齐读课文后,即播放从资源中录制的《月光曲》乐曲,让优美的曲调、清新的旋律立刻吸引学生,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三、妙用视频资源,激发情感升华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为起着刺激性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与文本中的形象息息相通,产生共鸣,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达到读懂课文、养成能力、升华情感的目的。
在我们接收到的资源里面有很多视频资源,如《课程资源》和《学习指导》栏目中有些视频素材可用来直接教学,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荷花》一课通过“我”在荷花池畔欣赏到的景色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幻觉,展示了自然美,表露了“我”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的心情。教学时,借助从《课程资源》中下载的视频素材,让学生欣赏多姿的荷花、茂密的荷叶、飘拂的柳枝、飞舞的蜻蜓和远处的山川以及近处清澈的池水。然后图文结合,让学生细细品味众多的白荷花从密密层层的荷叶中“冒出来”;荷叶“碧绿”,荷花“雪白”,莲蓬“嫩黄”,和谐美丽,多姿多彩。通过观察画面,品味文字,让学生变换角度去想象:“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神化的境界,这个境界是由于作者受到美的诱发而产生的。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段文字,单凭讲解很难达到目的。教学时,笔者放了一段配有音乐的录像,学生们看着看着,便进入了梦幻的荷花世界。这时,笔者轻轻一问:“你们在想什么?”学生们纷纷答道:“刚才我仿佛变成了一朵荷花。”“我好象在做梦……”学生思维活跃起来,想象也更加丰富。这样,通过资源的恰当应用,不但加快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还提高了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四、妙用文字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小学语文中,学生对一些文本的内容不太熟悉,但是学完了以后往往还有浓厚的兴趣想了解相关的内容。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学科相关文字资料,它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可帮助教师极大地满足学生的求知心愿。
例如在学完《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后,学生还想知道更多的环保知识,于是笔者就在远程教育资源上查到《什么是大气污染》、《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什么是太阳黑洞》、《拯救地球》等;又如上完《向往奥运》一文后,学生更是想了解奥运有关知识,通过远程教育资源笔者让他们看到了《奥林匹克宪章》、《奥林匹克发展史》、《奥林匹克冠军录》、《奥运在我身边》等文字资料,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强化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对我国申奥的意义及申奥成功后全国人民高兴的心情有了更深的感悟。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把远程教育资源拓展资料上和课文配套的习题精选、优秀作文等类的文章,经过自己的筛选打印,张贴于教室专栏,时时更新,让学生把它作为学习语文知识的窗口,以此来拓展学生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灵活而精彩;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现代远程资源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创新过程,只有我们不断探索和实践,因陋就简,恰当、合理、巧妙地运用远教资源,才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3篇: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远教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远教资源
随着远程教育资源站点在农村中小学校的普及,远程教育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远程教育如一池活水,使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更加灵活;远程教育如催化剂,使小学生的素质快速提高。我一直从事语文教学,自从普及远程教育以来,坚持使用现代远程教育,受益匪浅。下面,我将把使用现代远程教育的情况与其中的思考谈一谈,与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们共同探索怎样更好地利用远程教育上好语文课。
一、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教学参考资源进行备课,辅助教学 从现代教育形势来看,教师脑中以及手中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远程教育给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教师就不再是信息源。在组织教学活动中,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参与者和导航者。学生知识的获得不再主要靠教师讲授,教
第4篇:浅议远教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议远教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让我们农村小学教师感受到了教育发展的新篇章,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又一个春天,使较为落后的农村孩子能够享受与发达地区的孩子相同的教育资源。然而,又一个“悬念”也留给了教师,广大农村学校在条件、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将如何让这些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并真正地为教学服务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个人认为,应该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发挥远教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用活用好,才颇具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善用图片资源,锐化学生感官
人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促使学生进入纯文字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体情联境、情境结合,进而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
第5篇:远教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远程教育资源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龙井市亚松一中
吴晓莉
传统的化学教学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的同步教学,其弊端就是无视学生发展的个体需求和个体差异性,认为教师是信息的独有者,教材是唯一的信息源,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但是,随着远程教育资源进入农村学校,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
远程教育资源的优点勿庸置疑:首先,远程教育资源丰富,包括各个学科,整合有效的课程资源,突破了教材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大大缩小了城乡差距;其次,远程教育资源在课堂上的应用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有利于更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资源,有利于新课程改革在农村的推进。例如: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学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
第6篇:远教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远教资源在数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摘要:现代远程教育与现代数学的整合优势,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创造了积极的条件,真正涉及了教学结构彻底改革的根本性问题。现代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要多创设生活情境,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课堂,让他们觉得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感觉到学好数学对我们的生活是那么有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远程教育手段能够创设集图、文、声、色及网络、交互于一体,利用多种表现形式,多样、生动、有趣地模拟和呈现实际生活情景。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与现代数学教学的整合,有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利于诱发学生
第7篇:远教资源在教学中运用的几点体会
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体会
曾溪中心小学 何才华
[摘 要] 远程教育资源为农村学校创设了一个新的教与学的平台,教学中我们如果能够灵活、熟练地使用远程教育资源将会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生动、有实效。
[关键词] 远教资源 灵活应用 课堂精彩实效
我在传统教学模式下任教了二十多年,靠的是“一张嘴、一本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备课主要就是“摘抄文字”,靠的是几本书——教科书和参考书以及专门在书店购买的备课教案,综合起来进行备课,写教案。“摘抄”之余,无奈地说:“备课其实就是抄教案,不知何时了。”要是想备个声形兼备的动画、图像,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那就只能“望洋兴叹”了。多少年来我一直都是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吃力,当然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的。不单单是我,我想大多数教师可能都是这样教的。近几
第8篇:“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欺骗”在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讲究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妙用“欺骗”也能获得神奇的效果。巧设小局,指导朗读;巧设及格,指导改错;巧用作业,掌握字词;巧用语言,发挥潜能;巧树榜样,增强自信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欺骗”策略。
[关键词]语文教学;欺骗;运用
“欺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是“用虚假的言语或行动来掩盖事实真相,使人上当”。如果给它加上一个修饰语――善意的,那么它的含义也就发生转变,善意的批评,是需要智慧的,也就是说欺骗者是出于善意的动机,其结果是美好的、肯定的。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智慧的“欺骗”。因为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在很大程度上还具有学前儿童的无意性、情绪性、好动性、爱玩性等特征,这些常会影响课堂教学,所以需要教师运用语言进行调整、组织、监控,而这种语言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