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壁虎的特点及生活习性。感受大自然的神奇、美好。
3. 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一、以题激趣,整体感知
1. 板书课题,齐读。
2. 读完这个题目,你了解到什么?
3. 想知道这虎将是谁?它到底“虎”在哪儿?就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 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注意“蝇”、“蝎”、“纵”、“卒”的读音。
2.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确、流利。
3.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每段介绍了壁虎哪方面的知识?结合课后第一题用一个词语概括。
4. 交流,板书。
三、细读课文,了解特点
1. 齐读第一段,用书上的一个词概括一下它的样子(虎将)。想象着它的样子,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它的平凡样儿。一个“但”字,让事情发生转折,这个看似平凡的动物却有着撼人的虎劲。
2. 它的“虎”劲表现在哪些地方?请自读课文,思考:运用学过的批注法在文中批注。
3. 请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并相机读那一段,品那一段。
(1)第二段哪些词语最能反映它的虎气?理解“出其不意”的意思,感受他的快与机灵。体会“吞食”“百发百中”,感受它捕虫的厉害。
(2)第三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它的“虎威”,读后注重评价,在评价中加深感受。
(3)第四段:这里作者用具体的数据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胃口之大。
(4)它还有哪些本领呢?用引读的方式理解五、六段。相机完成课后第二题。
(5)壁虎也有静的时候,请学生自读后两段,用自己的话介绍一下它的.这两项特点。全班读这两段。
参考资料
☆爬墙捕虫话壁虎
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它的尾巴,它挣断尾巴逃走后,到处借尾巴没有借到,可是它自己却长出了一条新尾巴。壁虎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壁虎的身体可分为头、颈、尾、四肢、躯干5部分,全身长着鳞片。壁虎有颈,所以头能够转动,比蛙灵活。它有比蛙强壮的四肢,依靠四肢、腹部、尾部的弯曲摆动,贴地爬行。它的脚趾粗大,趾下的皮肤形成许多横褶,起吸盘作用,因此能在墙壁上爬行而不掉下来。它的身上长着鳞片,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壁虎的这些外形特征,能使它在干燥的环境中生活。
壁虎有捕捉虫子的本领。晚上,壁虎爬在墙壁上,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像贴着的一块水泥。落在墙上的飞虫在身旁来回爬着,它却装着没有看见似的,等聚集在身边的蚊子等飞虫多起来,有的竟自己送到它的嘴边时,它才用极快的动作把脖子一伸,把它们吃掉,然后又极快地缩回去。有时候壁虎的头灵活地转动着,朝四处看。它看见较大的飞虫落在墙上,就用最快的速度爬过去,在距离飞虫尺把远的地方忽然停下来,然后慢慢地向前爬,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它在移动。过了好久,壁虎才爬到飞虫跟前,猛地一蹿,把飞虫吞吃掉,接着又朝另一条飞虫爬去。由于壁虎吃蚊子、苍蝇、飞蛾等害虫,我们应该保护它。
当壁虎的尾巴被敌害捉住时,它能够立刻折断。折断的尾巴还能摆动一段时间,壁虎以此分散敌害的注意而乘机逃走。壁虎断尾后,能再长出来。
壁虎在墙壁和橱柜背后以及其他隐蔽的地方产卵,每次产卵3~4粒,卵的外面有卵壳。它的身体外面覆盖着鳞片,用肚皮贴地爬行,属爬行动物。
第2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揣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搜集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壁虎的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抽生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自悟:课文介绍了壁虎的.哪些特点?可分为几个部分?
2、小组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派代表汇报学习结果。
四、自主学文,了解特点
你对课文的哪部分感兴趣?可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一个部分展开学习,注意用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学习方法。
1、复习学习方法:如“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抓重点词句法”、“反复朗读,读悟结合法”等。
2、自选学法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五、汇报交流,深入理解
1.从壁虎的外形,你体会到了什么?
2.从哪些地方你体会到了壁虎确实是名副其实的虎将?
(1)捕捉蚊子、苍蝇、飞蛾。抓住描写壁虎动作的词,如“伸长”、“跃起”、“张开”、“吐出”等分析体会。
(2)捕食蝎子。抓住“面无惧色”、“毫不在乎”、“大发虎威”、“纵身一跃”等词进行体会。
(3)用同样的方法体会壁虎胃口很大、能飞檐走壁、巧妙避敌、喜欢清静、机警的特点。
3.可借助多媒体教学,重点理解第六段。
(1)读读画画:这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勾出来。
(2)可借助媒体演示体会壁虎是怎样“丢卒保帅”的。
(3)多种形式读,体会壁虎的机灵可爱。
4.借助多媒体教学,体会壁虎冬眠的情景,说说哪些动物也像壁虎一样冬眠。
5.总结交流、读写结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壁虎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3)读写结合:运用本课所学方法,观察、描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10
飞檐走壁的虎将
吞食虫子
捕食蝎子
名副其实的虎将
胃口大
飞檐走壁
巧妙避敌
大自然的神奇
静静冬眠
第3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设计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蹦苷确读写生字新词。
2崩识量挝模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3贝摩作者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彼鸭壁虎的有关资料:如形体、生活习性等。
2北诨⒌慕萄彝肌
教学时间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苯裉煳颐抢囱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鼻胪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焙茫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
1弊远量挝模画出生字新词。
2背樯读课文,注意准确、流利。
三、再读课文,
第4篇:《飞檐走壁的虎将》课件
《飞檐走壁的虎将》课件
《飞檐走壁的虎将》是一篇介绍壁虎的文章。由名字中的“虎”字引出“虎将”,并以此为基点介绍了壁虎的各种生活习性。接下来小编搜集了《飞檐走壁的虎将》课件,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飞檐走壁的虎将》课件一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虎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揣摩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引起兴趣。
根据挂图简介壁虎,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壁虎的常识性课文,请用一句话把你眼中的壁虎向大家介绍一下。
2、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3、好,我们今天进一步学习有关壁虎的生活习性等方面的
第5篇:《飞檐走壁的虎将》的教学反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四年级词语教学的重点。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语言表述不规范,意思不完整、不准确等。如何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呢?现结合教学《飞檐走壁的虎将》这课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鉴别本义、文中义,提炼方法。
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本义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词语的本义有很多方法,但最实际、最准确的方法是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也就是说,词语的本义是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在预习课文时就能够解决的。但是,将词语放回到文中理解,语言的表述肯定会发生变化。其实,大凡语文教师都很明白这一点,欠缺的是更进一步去提炼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操作的具体方法,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表达训练。
案例重现:
师:壁虎的本领可不是吹的,一自然段
第6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反思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反思
三圣学校——辛秋竹
《飞檐走壁的虎将》这篇课文是一篇介绍壁虎的文章,由名字中的“虎”字引出“虎将”,并以此为基点介绍了壁虎的各种生活习性。本课的段落层次分明,语言生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分清层次,了解壁虎的特点,感受自然界的奇妙呢?我认为激发学习的兴趣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开课时,我让学生抓住课文的中心词“名副其实的虎将” 从中心词入手,然后让学生思考“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壁虎是一名虎将呢?虎在哪里?壁虎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有什么特点呢?”。这样“导疑”打开了学生的思维,确定学习的目标,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这篇课文段落层次清楚,三到七自然段的结构相似,按“总——分”的结构来写的。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讲读中渗透
第7篇:《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电教优质课教案玉都尧庄小学
杨 苹 2014.3
《飞檐走壁的虎将》
《飞檐走壁的虎将》教学设计
河南省镇平县玉都尧庄小学
杨 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学习运用抓住重点词体会课文内容的方法,了解壁
虎的特点。
2、总结全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壁虎的有关知识,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壁虎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壁虎被称为“飞檐走壁的虎将”,那么人们为什么称壁虎为“飞檐走壁的虎将”呢?(指名说)(因为壁虎不仅勇猛,而且能够飞檐走壁,所以被人们称为“飞檐走壁的虎将”。)
课文除了说明人们为什么称壁虎为“飞檐走壁的虎将”外,还给我们介绍了不少关于壁虎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
二、指名读第二自然段,出示课件:
1、画出课文是
第8篇:《飞檐走壁的虎将》的教学反思
《飞檐走壁的虎将》的教学反思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是四年级词语教学的重点。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的时候,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语言表述不规范,意思不完整、不准确等。如何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呢?现结合教学《飞檐走壁的虎将》这课的具体做法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鉴别本义、文中义,提炼方法。
联系上下文对词语的理解是建立在对本义理解的基础之上,理解词语的本义有很多方法,但最实际、最准确的方法是查阅字典、词典等工具书。也就是说,词语的本义是可以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在预习课文时就能够解决的。但是,将词语放回到文中理解,语言的表述肯定会发生变化。其实,大凡语文教师都很明白这一点,欠缺的是更进一步去提炼易于学生接受、理解、操作的具体方法,对学生进行规范化的表达训练。
案例重现:
师: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