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曲优秀课例教学设计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4 08:02: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摇篮曲优秀课例教学设计

摇篮曲优秀课例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摇篮曲优秀课例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课时:

1课时

课型:

综合课

教材:

人民音乐出版社版本

教学对象:

小学四年级

教学内容:

1、知识:4/4拍

2、演唱:《摇篮曲》

3、表现:用喜欢的方式表演

4、拓展:收集更多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让学生从情感上体验亲情——母爱,分享亲情艺术之美,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2、知识目标:通过4/4拍的强弱规律、附点音符在歌曲中的运用,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3、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音乐、欣赏音乐,在已有技能基础上表现音乐,同时以自主、即兴地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摇篮曲风格特点的感受与表现,感受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音乐知识、歌声、体态、情境创设来表现摇篮曲的摇荡感。

教学准备:

课件、不同风格乐曲、打击乐器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编写。本课是一堂集唱歌、听赏、活动于一体的音乐综合课。本课设计包括知识趣味游戏、歌曲学习、创作实践三个教学内容。在轻松的游戏环节中,巩固并提炼出不同风格乐曲的特点;从感受摇篮曲温馨、甜美的`特点入手;学唱摇篮曲并用喜欢的方式表现,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形象,了解摇篮曲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音乐氛围。

二、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

1、初听乐曲(闭眼聆听)

过渡语:谈谈此刻你的心情。

4、学生谈感受

过渡语:是啊!有妈妈在身边的感觉总是那么温暖,我们用“U”来哼唱曲调(出示歌谱),奥地利歌曲之王——舒伯特写的摇篮曲!一起来感受那份甜蜜。

5、学生用“U”哼唱曲调(第一遍)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最能表现摇篮摇荡的特点。

(二)4/4拍

1、出示指挥图式(解决4/4拍指挥图式、强弱规律)

过渡语:今天有个新朋友四拍子,请看,你能根据图片上的信息,试着挥拍吗?

2、学生自由挥拍。

3、教师指导“下内外上”

师:4/4拍的强弱规律最能表现摇篮摇荡的特点。

三、进入新课

(一)曲谱学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视唱乐谱(解决附点节奏)

过渡语:我们来作一个接龙游戏,我唱前,你唱后,注意附点音符的地方要唱准确。

6、学生用划拍完整视唱乐谱(第三遍)。

(在识谱过程中,感受附点四分音符、4拍子强弱规律在乐曲中的作用)

(二)歌词学习

1、背景介绍

师:听到这动人的旋律,让我想起了舒伯特创作这首歌曲时的情景,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他创作歌曲又快又多,不朽的音乐作品连连问世,可他连基本的温饱也无法解决。一天,身无分文的舒伯特试着走进一家餐厅,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朋友。无意中看见餐桌上那张报纸上小诗就是摇篮曲的歌词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过渡语:多美啊!舒伯特为那首小诗写下了动人旋律,把乐曲交给老板换回了一份烧土豆。

3、学生加词演唱第一段(歌曲处理:有无前倚音的对比,并唱出摇荡感。)

4、歌曲处理。

5、学生有感情地演唱第一段。

三、音乐拓展

1、教师讲述在汶川大地震中妈妈的感人故事。

2、学生谈感受。

3、唱妈妈的歌

4、说说好妈妈

5、课堂小结

师:希望同学们能把这首歌曲唱给你的妈妈听,告诉你的妈妈“妈妈,我爱你”。

第2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题:摇篮曲课型:唱歌课

教学目标:通过教唱《摇篮曲》

1`初步认识,了解这一音乐体裁掌握基本特点。2`并培养学生用轻柔,圆润的声音唱歌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摇篮曲体裁及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音与音间连贯柔和及随旋律起伏作自然的强弱变化 教学方法:导学达标法---故事法、讲解、习唱 学具准备:风琴,放音器材 板书设计: 摇篮曲*勃拉姆斯 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教学:

1、弱起小节:练习法

2、视唱歌曲无倚音

二、导课:

1、弹唱或放音:《熊猫咪咪》*《舒伯特摇篮曲》*《小燕子》*《东北民歌》*印尼民歌《宝贝》

1)请学生听赏作品,注意其节拍速度,情调富有什么特点? 2)简短讨论: 与母亲安抚婴儿入睡时的拍动或襁褓摇摆的律动是一致的。也许你已经知道是催眠曲,也叫摇篮曲。

2、初听歌曲:

1)现在请你赏听勃拉姆斯摇篮曲,这是他二百多首声乐曲中最为著名的一首。2)磁带放音

三、赏听赏析

1、简介作品的问世——讲故事法

1859年他在汉堡指挥女声合唱团时认识了女歌唱家法柏夫人,交往甚密,并听他唱过一些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十年后他听说她生了第二个孩子,就以她唱过的圆舞曲为基调,创作了这首《摇篮曲》送给她作为祝贺。

2、进一步视唱:(有倚音)A段:曲调亲切、平稳

B段:通过八度大跳,使情感有明显的起伏,经过重复,然后级进下行,平稳的结束全曲。随琴视唱并矫正

3、复听与习唱:

复听歌曲*分句听唱,矫正*随默唱,轻唱,并体会摇篮摆动的感觉。

4、齐唱或独唱: 1)技能要求: *气息通畅,有支点。**音与音之间要连贯,柔和

***随旋律的起伏作自然的强弱变化。2)声情并茂:

要把母爱、亲心融于歌声中,使之温磬、安详。

四、总结:

1、出示目标

2、讨论

歌曲的体裁—摇篮曲—调式—大—曲式—单二—演唱形式—女独—节奏—平稳—旋律—抒情静谧—旋律线—起伏不大—音域—适中—速度—缓慢—力度—较弱—音乐形象——亲切温存——

第3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知识目标: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简要生平

2.技能目标:能用柔和、甜美、恬静的音色,舒缓、恬静、安谧的情趣学会演唱这首世界著名的《摇篮曲》。能认真聆听中外摇篮曲,感受并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 3.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挚母爱,学会关心照顾父母。

教学重点:能用柔和、恬静的音色,舒缓、恬静的情趣学会演唱《摇篮曲》。教学难点:能认真聆听中外摇篮曲,感受并总结他们的共同特点 教 学 过 程 : 1.导入

师:在我们小的时候妈妈都会唱着摇篮曲哄我们进入梦乡,那么我们今天也要学习一首好听的摇篮曲,它是著名的音乐家舒伯特的作品.(用PPT文稿界面展示。播放弦乐演奏的《摇篮曲》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温馨、恬静的课堂氛围。)师:歌曲的旋律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呢? 生:(学生议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乐海泛舟

第三课时 《摇 篮 曲》

教学内容:

1、歌曲:勃拉姆斯《摇篮曲》

2、音乐知识:“摇篮曲”体裁

3、中国及世界闻名的《摇篮曲》

教材分析:勃拉姆斯的《摇篮曲》是首民歌风格的歌曲,它通过强弱拍节奏的起伏,来塑造摇篮摆动的形象。曲调优美抒情,语气安祥平缓,细腻地勾画出一幅母亲对孩子亲切祝福的动人画面。这首歌曲为3/4 拍,作曲家巧妙地从第三拍起音,把节奏进行了细致的改变,将节拍的舞曲性格化为内在的韵律,使音乐更富于徐缓的叙事语气,而适于词义。为了让学生对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有更深的了解,我又找出中外名曲《摇篮曲》作为补充教材。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和优美抒情的情绪,徐缓的速度和较弱的力度演唱《摇篮曲》。

2、感受体验摇篮曲的音乐情绪和风格特点

3、引导学生结合歌曲来欣赏中国及世界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摇篮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新密市实验小学 龙建敏

教学内容:

人音版第七册第五课《妈妈的歌》中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摇篮曲》的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引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母亲,热爱生活的情感。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及这种歌曲体裁形式,体会它的风格特点和不同形式演绎的《摇篮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能用歌声表达歌曲蕴含的情感 教学难点:装饰音、附点音符的掌握

教师准备:有关舒伯特音乐作品CD光盘《摇篮曲》

舒伯特的生平事迹和有关故事

教学方法: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

教学思路:以《摇篮曲》为本课中心,以音乐家舒伯特的故事为导火线,围绕歌曲所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人音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摇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小小的对比,使歌曲洋溢着母亲对孩子无限温存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了解音乐家舒伯特的艺术人生、艺术魅力及情感世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终身热爱音乐的情感。

2、指导学生用柔和、甜美的音色和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柔情真挚的爱,培养热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摇篮曲教学设计

摇篮曲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教学目标: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教学重点: 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难点: 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教学手段: 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摇篮曲优秀课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摇篮曲优秀课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