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通用6篇)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 篇1
教学目的:
1、教会幼儿区别高矮,初步掌握高矮的相对关系。
2、教幼儿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区别高矮和一样高及学习比较高矮的方法。
难点:理解高矮的相对关系。
准备:
课件三副、布一块、日常生活中能比较高矮的实物若干
过程:
一、教幼儿区别高矮和一样高
1、出示课件一,图为由于生活习惯不同,健康情况不同,长得高矮不同的两个娈生姐妹,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她们的不同点(结合卫生习惯教育引入高和矮)。
2、逐一出示实物,让幼儿比一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3、请两个小朋友上来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再请全体幼儿互相比比,谁高谁矮,还是一样高。
4、请幼儿说说自己熟悉的东西中什么是可以比较高矮的。
二、教幼儿一些比较高矮的方法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矮的站在凳子上,前面用一块布遮住,让幼儿判断,谁高谁矮。当幼儿发生错觉时,揭开谜底,并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同一高度。
2、出示课件二,图上有一棵树距离近,一棵树距离远,让幼儿判断树的高矮,当幼儿发生争论时,拉回较远的那棵树,让幼儿再次进行比较,然后告诉幼儿比较高矮时,要把物体放在相近的地方,否则不确。
3、出示课件三,一只长颈鹿在地上,一只猴子爬到树顶,猴子低下头对长颈鹿说:瞧!我长得比你高。提问:猴子的话对吗?为什么?
三、告诉幼儿简单的高矮的相对关系
1、请一高一矮两个小朋友比较,再让高的小朋友跟老师比较或让矮的跟更矮的小朋友比较,使幼儿知道:高的小朋友跟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跟老师比是矮的,矮的小朋友跟高的小朋友比是矮的,但跟更矮的小朋友比是高的。告诉幼儿单独的某样东西是不能定高矮的,要看它跟什么比较。
2、请三个小朋友上来,再请一个幼儿为他们从高到矮排队,并说出谁高谁矮,谁比谁高,谁比谁矮。
3、发给每个幼儿纸和笔,请每个幼儿依次画高矮不同的三棵树。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 篇2
重点难点
1、说出照片上自己家里人的称呼,初步了解他们的高矮特征。
2、 尝试通过比较分辨出高矮。
3、 在老师的鼓励下,愿意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幼儿用书。
2、 幼儿全家福。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教学大书上几张全家福的照片。
老师:瞧瞧,这是谁的一家呢?有谁呢?比比看,谁高谁矮?
二、欣赏相片
1、 老师:拿一张幼儿相片。相片上有谁?谁最高?谁最矮?
2、 请班上的两名幼儿站在一起,比一比,说一说谁高谁矮。
带领幼儿阅读幼儿用书,和幼儿说说图中谁高谁矮。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 篇3
活动由来:
在户外活动散步时,鹏鹏指着柳树对我说:老师柳树是不是比松树高,我问你说呢?他又说我和这两棵树比我就矮了。老师我们玩一个比高矮的游戏可以吗?我说行啊!于是我们就有了下面的活动。
预想目标:
1、能判断两个以上物体的高矮。
2、初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彩笔大小不等的瓶子若干和画册。
活动一:高高的大树
刚才我们在外面散步,小朋友看到了许多树鹏鹏说:柳树比松树高,他还说这两棵树都比他高,刚才我们还和小树比了高矮,你们想一想,幼儿园的苹果树、梨树、李子树如果给他们三棵树按大小个排队谁高谁矮?川川说:苹果树排第一、梨树排第二、李子树排在最后,因为它最矮。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三个瓶子,请你们按瓶子的高矮给它们排好队,然后说说谁站在第一、谁站在第二、谁站在第三,告诉老师。小石头说:可乐瓶排第一、酸奶瓶排第二、小药盒排第三。
活动二:比高矮
老师为了进一步强化高矮的相对性概念,出示两个木偶。其中有一个木偶被布遮住一半,孩子们说遮住的木偶比没遮住的木偶矮。我又问:如果老师把这两个木偶放在桌子上,又是什么样的?孩子们说一般高。那么我们请幼儿自由结组来比比高矮,先俩人比、在三人比、最后五个人比并能按大小个排队。为了再次强化高矮,请幼儿观察画册,先采用: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最后记一记和说一说,来感知高矮的相对性。
活动延伸:
老师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和幼儿玩盖楼房的游戏,在动手操作中。来比高矮,和家长联系引导幼儿在家里找出家中的什么家具是高的?什么家具是矮的?进一步体验高矮的相对性。
教育反思:
在排队时有的幼儿对高矮的概念模糊,不能按老师的要求按大小个排队。在不同的角度比较高矮时不能确定谁高谁矮,能力强的幼儿对高矮的相对性有了一定的理解。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 篇4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能按群目测数群。
2、能把两部分数量合起来看,学习按群测数。
3、敢大胆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教具:5、6、7、8、9、10的实物卡片共6张。
学具:幼儿用书,铅笔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1) 目测数群,感知10以内的数。
教师分别出示实物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有多少?L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教师带领幼儿一一点数,并说出物体的总是。
(2) 学习按群测数。
教师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很快能知道有多少个x x?说一说:你们觉得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方法最快?为什么?组织幼儿讨论得出结论。
教师带领幼儿看5的实物卡片,启发幼儿用“合起来”的方法说出总数。教师引导幼儿观察6——7的实物卡片,鼓励幼儿自己用这种办法说出总数。教师借助手势,启发幼儿用手画圈表示总数。
2、操作活动。
(1) 看实物和圆点连线。(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物和圆点的数量,说一说,图上有什么?每张卡片上的数量是多少?启发幼儿用连线的方法,连接数字和相应的卡片。
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请你给多的一组打√,再写上数字。
(2) 统计活动。
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哪些动物?请你将同类的动物圈在一起。启发幼儿按标记在格子里写上相应的数字。
3、活动评价。
(1) 重点评价:“看图连线”和“按标记写数字”,请幼儿自己讲述操作过程。
(2) 对操作正确以及能边操作边讲述的幼儿给予表扬。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5以内物体数量及其与数字的对应关系。
2、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3、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火车4辆、筐若干、纸卡小猫若干。
2、学具:钓鱼竿、篮子;鱼卡片若干。
3、场地布置:用软水管围成3个水池。
活动过程:
(一)、以小猫来参观的形式引入,引导幼儿观察车厢上的数字和小猫的数量。
指导语:今天有一群小猫乘着火车来我们的参观,我们来数一数。
1、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老师根据小猫的数量在车厢上贴上相应的数字。)
2、每节车厢上有几只小猫?
第一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1;
第二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2;
第三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3;
第四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4;
第五节车厢有几只小猫?那我们贴上数字5;
(二)、通过钓鱼进一步感知5以内物体的数量。
指导语:我们的客人小猫最喜欢吃什么呢?好,我们一起去钓鱼来请我们的客人好吗?
1、讲解玩法,提出规则。
⑴玩法:
指导语:外面有3个池塘(1、2、3号池塘),池塘里有许多小鱼,每个池塘旁边有10个篮子和钓鱼竿,第一组的小朋友在1号池塘钓鱼,第二组的小朋友在2号池塘钓鱼,第三组的小朋友在3号池塘钓鱼。
⑵规则:
①要小心,不要踩进池塘里,小心钓鱼竿碰伤手脸;
②手拿着鱼竿钓鱼,不能用手去抓鱼,也不能捏着鱼钩钓鱼;
③边钓鱼边数,你钓了几串鱼,每串有几条鱼?
⑶幼儿
重点指导幼儿正确点数4和5的物体数量。
⑷引导幼儿交流:钓了几串鱼,每串有几条?
⑸小结:今天我们钓了许多鱼,有一串1条、一串2条、…一串5条。
(三)、通过分鱼学习根据数字放上相应数量的.物体。
1、讨论、交流分鱼方法
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些鱼怎么分比较合适?(比如:这一串3条鱼应该分给那一节车厢的小猫?这样分你们同意吗?)
2、幼儿分鱼
⑴提出要求:
△第一组的小朋友分给蓝色火车的小猫;第二组的小朋友分给黄色火车的小猫;第三组的小朋友分给绿色火车的小猫;
△边数边分,分完了要各组要检查一下,你分给小猫的鱼对不对。
⑵幼儿动手操作:重点指导幼儿根据数字放上相应数量的鱼。
⑶指导各组的幼儿检验分鱼结果。(我们各组都来检查一下,是不是每只小猫都能吃到鱼呢?)
幼儿园健康教案《谁高谁矮》 篇6
活动目标:
1、探索7的分合,了解总数与部分数之间的互补、互换关系;
2、引导幼儿用7的分合知识,解决活动中的问题,能正确地进行7的加减运算;
3、引导幼儿学习看一组实物图编应用题,重点学习应用题中的提问。
活动准备:
爱心卡片、7只毛毛虫
活动重点与难点:
调动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性;掌握7的分合。
活动过程:
一、在游戏中探索7的分合。
游戏:“出拳”——
1、介绍游戏玩法:两人出的手指数合起来要是7,两个人商量好谁先出拳谁后出拳,边出拳要边说,如:甲:我出2,乙:我出5。
2、每人每次伸出的手指数量不能重复,直到把7的6种分合式说完。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保证自己会不重复的把7的合成式说完?(启发幼儿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每人在白纸写出7的六种分合式,出拳一次就划掉纸上的一个分合式。)
二、在实物图中学习7的加减法
1、师:树上有7只毛毛虫,1只大的,6只小的;2只红色的,5只蓝色的;3只停在草地上,4只在树干上,你们能根据这些特征来编加减法应用题吗?谁能根据毛毛虫的大小来编一道减法应用题?(引导幼儿编出树上有7只毛毛虫,拿去1只大毛毛虫,还剩下6只小毛毛虫)我们用一道减法算式把这道应用题记录下来!(7-1=6)谁能来读读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树上有七只毛毛虫,拿去一只大的,还剩下6只大的毛毛虫)
2、依次类推,根据颜色、地方不一样编出剩下的五道减法算式和六道加法算式。
3、分享探索过程,完整读出7的6种加法和减法算式。
教师小结:7的加法算式、减法算式和分合式都有6种。
三、在游戏中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
游戏——爱心的卡片
1、师:“今天我们用爱心卡片自编7的加减游戏吧!我有2张爱心卡片,你有5张爱心卡片,我们一共有几张爱心卡片?”幼儿:7张爱心卡片。”
2、用同样方法可请孩子继续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
四、活动延伸——给幼儿发送爱心小礼物,鼓励幼儿继续利用已掌握的7的分合,在一日生活中继续引导幼儿自编7的加减应用题。
第2篇:幼儿园教学反思:谁高谁矮
幼儿园教学反思:谁高谁矮
升旗时,孩子们每次排队都要问我:“老师,我是高个还是矮个?”“比较高矮”正是小班幼儿的一个数学内容,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教学活动。第一次设计活动时,在确定好具体目标(见后附活动案例)后,我按提出问题、幼儿间互相比高矮、帮弟弟妹妹比高矮、给树和房子比高矮四个步骤展开。当时我觉得这个活动从孩子的问题而来,先让孩子亲身比较,然后抽象出图片的比较,再进行不同物体间的比较,逐步深入,每一步都有它的作用,让幼儿将所有比高矮中的问题都解决了,多好啊。我先给班上一半幼儿组织这个活动,结果第二步还没上完就上不下去了,十几个孩子中只有一小半幼儿能把小娃娃按高矮排队,其余幼儿根本没有排队的意识,或高矮不分乱排,活动只好草草收场。在接下来的反思中,我明显感觉孩子的水平低,而我的活动目标高了。可是我又想,在第一步时,孩子亲身比高矮不就是给他们做的一个经验铺垫吗,为什么第二步孩子就做不到了呢?这时,园长的一个提问让我陷入了深思,她问道:小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是什么?你们班孩子比高矮的前期经验在什么水平?这一问我才发现,这个活动的设计除了问题来源考虑了幼儿,其余方面都是我的主观想法,根本没有分析孩子的经验水平在什么阶段,本班孩子的学习特点是什么。
首先,亲身比高矮我认为是很简单的事,可孩子如果想得到高矮的经验应该是站在第三者的立场,并且起初应区分高矮差别大的物体。而我恰恰让高矮差别不大的幼儿亲身比较,只是为了实体比较,似乎简单自然,但与孩子的实际认知能力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其次,孩子的学习特点是在反复的操作实践中获取相关经验。而我却简单认为,有了一个经验铺垫的环节就算是孩子有了高矮比较的经验了;再看下一步的“比一比”,虽然升旗是生活中的实事,可在这里并不是实际的现场再现,而是老师虚拟的一个游戏场景,与幼儿的真实游戏生活有很大差别,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考虑孩子的特点、水平和需求。于是我推翻了先前的计划,重新从孩子的兴趣、学习特点出发,仔细分析孩子的现有水平,设计了第二次活动——分辨高矮(见后附活动案例)。这个活动同样是比较高矮,但从孩子的实际水平考虑,在第一次进行高矮对比时,比照原来活动的基础降低了目标要求,利用本班孩子喜欢听老师讲故事的特点,在活动的引入中选用了高矮差别相对大的“鳄鱼和长颈鹿”的图书,用观察图片的方式和动物模型实物比较的方法对感受高矮做了铺垫。鳄鱼和长颈鹿这两个高矮反差非常大的动物形象,让没有高矮比较经验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了差别,印象深刻。接下来,用给长颈鹿和鳄鱼搭高矮合适的家的形式,让幼儿充分比较、感受高矮。这时的搭建游戏,不是老师虚设的,而是孩子们每天都特别喜欢玩的真实过程,而且本学期我班建筑区的主题就是“我给小动物建新房”,只不过今天的新房要高矮合适。完全是孩子真实的游戏生活,自然地选用了区域小组的形式,活动前我又特意观察了孩子搭建“家”的水平,以我的观察,孩子们相对娴熟的搭建水平不会对感知高矮造成干扰。结果整个活动非常轻松、流畅、自然,孩子们饶有兴趣地比着、搭着,调整着自己搭建房子的高矮。最后,两位能力稍强的幼儿为不高不矮的其他动物也搭出了合适的家。孩子学得主动快乐,老师教得自然恰当。可见,从孩子出发,适合孩子的活动就是最好的活动。附活动案例 第一次活动
●活动名称:谁高谁矮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照物体的高矮顺序排列物体。2.感受高矮的相对性。
3.感受数学可以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活动准备 1.大镜子3面。
2.人手l份简笔画,画面上有不同颜色和高矮的小娃娃4~6个。3.各种不同形状、高矮的树和房子模型每人3份。●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
师:最近总有小朋友问我:老师我是高个还是矮个?小朋友快来说说你是高个还是矮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是高个还是矮个? 2.比一比。
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好,那就快比一比吧。(教师提问:你跟谁比了?谁高谁矮?引导幼儿感受比较高矮,如果比不出来可提示幼儿对着镜子比)师:看看我们在比较的时候都站在哪儿呀?(引导幼儿注意大家都站在同一平面)3.帮弟弟妹妹比比高。
请幼儿观察画面。师:幼儿园的小朋友站在平台上看升旗,你看看这个小朋友是高个还是矮个,要让大家都能看见小旗手,谁还能站在他的前面,谁还能站在他的后面? 4.给树和房子比比高。
师:幼儿园的树和房子看见小朋友比出了高矮,它们也想3个3个地比较高矮,小朋友帮它们比一比、摆一摆。
师:快把你摆的树和房子拿过来,它们要和小朋友一起看升旗。第二次 活动
●活动名称:分辨高矮 ●活动目标
1.在为小动物搭建房子的游戏中分辨2~3个物体的高矮。2.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活动准备
1.《搬过来,搬过去》图画书一本。
2.建筑区有关的材料:幼儿平时玩的长短不等的积木,辅助材料屋顶、立柱等。
3.长颈鹿、鳄鱼的模型5套,其他比长颈鹿矮比鳄鱼高的小动物模型5个。●活动过程 1.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你们看看讲的是谁的事? 2.通过视觉分辨高矮。
师:我们来看看它们俩发生了什么事? 通过翻看图书引导幼儿分辨鳄鱼和长颈鹿的高矮,并引导幼儿发现高个的长颈鹿住在高房子里合适,矮个的鳄鱼住在矮房子里合适。重点引导:它们俩站在一起干什么?比的结果怎样?它们来到了谁的家门口?长颈鹿应该住在什么样的房子里? 3.在搭建中分辨高矮。
师:它们是很好的朋友,很想当邻居,可是谁能来帮它们建高矮合适的家呢?(听听幼儿的反应)其实呀它们今天都来了,听说咱们班的小朋友特能干,就想请你们来帮它们每人搭建一座高矮合适的家。(出示动物模型鳄鱼和长颈鹿,幼儿自由摆弄,教师引导幼儿再进行比较)幼儿自主给小动物搭建家,教师观察幼儿的搭建,并根据搭建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宜的指导,引导幼儿将小动物送进搭好的家,并引导幼儿说说它们分别住进了什么样的家。4.结束部分。
师:大家看看小动物都住舒服了,它们好高兴呀,说:“谢谢小一班的小朋友。”小动物休息了,我们也去喝点水吧。
第3篇:我矮我怕谁作文
我矮我怕谁作文
开什么国际玩笑,一个12岁的、胸怀大志的、朝气蓬勃的少年,海拔竟没有1米4。哎,还甭不信,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不知道我是遗传了哪位仁兄的基因,我一家中,只有我比较特别,真是“天公不作美”呀,上帝造我时也太大意了吧!
在体检时,我拼命地昂首挺胸,可身高仍没有突破1米4。心灵又受了一次打击。时常有几个损友说:“小不点,你这海拔,顶得上珠穆朗玛峰了!”
因为矮,我几乎除了上学时,从没和别人一起出过门。凭我这身高,人家六年级的小学生都说我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了。
哎,我怎么这么矮呀!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待在家里看电视。你们说,我敢出去吗?
可我那七十几岁的爷爷却硬拉着我上街。不会吧,难道又要被误认为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吗?上帝,来抚慰这破碎的心灵吧!
走在大街上,我。
“呀!妈妈,那里有一个哥哥,他在干什么?学
第4篇:我矮我怕谁-初一
我矮我怕谁-初一
开什么国际玩笑,一个12岁的、胸怀大志的、朝气蓬勃的少年,海拔竟没有1米4。哎,还甭不信,我就是其中的一位。
不知道我是遗传了哪位仁兄的基因,我一家中,只有我比较特别,真是“天公不作美”呀,上帝造我时也太大意了吧!
在体检时,我拼命地昂首挺胸,可身高仍没有突破1米4。心灵又受了一次打击。时常有几个损友说:“小不点,你这海拔,顶得上珠穆朗玛峰了!”
因为矮,我几乎除了上学时,从没和别人一起出过门。凭我这身高,人家六年级的小学生都说我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了。
哎,我怎么这么矮呀!
又是一个星期天,我待在家里看电视。你们说,我敢出去吗?
可我那七十几岁的爷爷却硬拉着我上街。不会吧,难道又要被误认为是三年级的小朋友吗?上帝,来抚慰这破碎的心灵吧!
走在大街上,我……
“呀!妈妈,那里有一个哥哥,他在干什么
第5篇:幼儿园健康谁对谁不对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懂得任性、自私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任性、做个关心、讲道理、有自控能力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故事《我要吃冰淇淋》。
2、幼儿行为挂图四幅。
3、彩笔若干。
4、《幼儿心理健康》用书
活动建议:
一、教师讲述故事《我要吃冰淇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冬冬为什么会肚子疼呢?
冬冬这样做对吗?他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二、出示挂图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挂图内容。
2、引导幼儿判断图中小朋友们行为的对错。
三、出示幼儿用书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对谁不对”
2、幼儿在图下角圆圈内打上对号或错号,进行行为判断。
四、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谦让、不任性、不自私、有爱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6篇:幼儿园健康谁对谁不对活动教案
幼儿园健康谁对谁不对活动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并懂得任性、自私是一种不好的行为。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任性、做个关心、讲道理、有自控能力的好孩子。
活动准备:
1、故事《我要吃冰淇淋》。
2、幼儿行为挂图四幅。
3、彩笔若干。
4、《幼儿心理健康》用书
活动建议:
一、教师讲述故事《我要吃冰淇淋》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冬冬为什么会肚子疼呢?
冬冬这样做对吗?他应该怎样做才对呢?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应该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二、出示挂图
1、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挂图内容。
2、引导幼儿判断图中小朋友们行为的对错。
三、出示幼儿用书
1、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谁对谁不对”
2、幼儿在图下角圆圈内打上对号或错号,进行行为判断。
四、教师小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谦让、不任性、不自私、有
第7篇:谁的姿势好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谁的姿势好幼儿园小班健康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正确的走路、站立、和坐的姿势。
2、通过图片初步了解人体正确的姿势,逐步养成吃用正确的姿势。
3、知道保持正确的姿势,可以不让我们的骨骼变形。
活动准备:
1、认得脊柱侧面图两副(直的和弯曲的)。
2、幼儿用书人手一册。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人体脊柱侧面图(直的)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这是人体的`骨骼透视图,这是人体的什么部位?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出示弯曲的脊柱图:
教师:现在着跟脊柱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的?是什么原因使它弯曲了?(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可能的原因)
3、引导幼儿自主地谈谈自己对人体骨骼的认识和了解。
教师可以进行简单地介绍:我们生下来时,身体中的骨头包括脊柱都是软的,因为我们不断地吃进各种食物,骨头吸收了营养就会长长、变硬、变粗,我们的个子就会长高
第8篇:《谁哭了》托班健康教案
《谁哭了》托班健康教案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知道哭的表情特点,能判断谁正在哭。
2、引导幼儿懂得遇事不要哭的道理,能大胆分享经验,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3、引导幼儿体验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二、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
2、故事《爱哭的胖胖熊》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观察画面。
(1)画面中都有什么表情?哪一个表情是哭呢?
(2)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你能做出哭的表情吗?
2、进入情商彩虹桥环节,引导幼儿观察画面。
(1)看看谁在哭?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请你仔细观察他们为什么会哭?
(3)画面中小朋友的积木倒了,小朋友摔倒了,小朋友想妈妈,自己害怕黑,养的小鱼死掉了。
3、引导幼儿了解遇事不要哭的道理。
(1)请幼儿大胆讲述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2)如果是你遇到这些事情会怎么办?
(3)积木倒了可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