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蚊子和狮子教案
蚊子和狮子教案
一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的另一则《蚊子和狮子》,请大家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二、 自学指导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仿照动画中的语气),然后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
(5分钟后,小组进行pk)
三、自学指导2
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下列 问题:
1、概括这则寓言的 故事主要内容。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关键词语)
3、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划出关键词语)
明确:
1、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主要内容。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住。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关键词语)
承前 启后,串联导入,由已学过的内容自然延伸到新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划出关键词语。
教师激情 导入,创设意境,引起学 生的阅读兴趣。
这一环节,是让学生感知故事,从而进入课情境的过程
四、合作探究
1、文章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寓言的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蚊子形象的?主要是哪一种?
2、蚊子两次“吹喇叭”的原因是否相同?
3、文中前后两次引用蚊子的话,而标点符号、人称却不同,为什么?
(小组合作,4分钟后小组代表展示)
五、点明寓意
看偶然性往往有其必然性的原因,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之中。蚊子“同最强大的动物都较量过”,为什么反会被“小小的蜘蛛消灭掉”,因为骄兵必败,这就是这则寓言的寓意。
读了这则寓 言,你还懂得了哪些道理?
要战胜对方 必须知己知彼,要善于以己之长攻敌所短;面对强手和困难,应毫不退缩,勇往直前。
六、当堂训练
1、两则《伊索寓言》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用简短的.语言写一段骄兵必败的事件(50字以内)。
七、小结
本文通过记叙蚊子击败狮子,却成了蜘蛛的俘虏的故事,讽刺了那 些取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的、忽视自己短处的人。启示我们:即使取得多大的胜利也不能骄傲,要始终谨慎从事,否则可能在小事上受到挫折。
第2篇:蚊子和狮子 教案
《蚊子和狮子》和《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教案
【教学设计】
创意说明:这四则寓言,在教学设计思路上,可采用“一课两则式”。两则外国作品, 可采取“自然式处理”。即依据课文编排,自然而然地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朗读和品析。两则中国作品,在教学中,插入一点课堂练习,以达到训练学生“智”“能”的目的。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
一、介绍寓言的特点
寓言, 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讽喻或讽刺的故事。其篇幅大多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拟人化的生物或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二、读注解,了解作者
三、教学《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1.分角色朗读。
2.问题:赫耳墨斯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赫耳墨斯来到人间的目的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表现他爱慕虚荣的性格。
·赫耳墨斯听到宙斯的雕像值一个银元,又笑着问道。他以为宙斯的雕像只值一个银元,赫拉的雕像也一定不值多少钱,表现出他自以为是的性格。
·赫耳墨斯看见自己的雕像,心想他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表明了他自命不凡的性格。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讽刺、批评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
5.这篇寓言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论点出寓意。
·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为主,间用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
四、教学《蚊子和狮子》
1.朗读课文。
注意读出“蚊子”的语气语调。
2.问题:蚊子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3.学生讨论,准备发言。
·蚊子向狮子挑战时说的那一番话,表明它对敌我双方的长短看得很清楚,并相信能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就可以战胜对方,所以它很自信地“吹着喇叭冲过去”。
·“蚊子战胜了狮子,又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表现出它得意忘形、目空一切的性格特点。
·蚊子将要被吃掉时,叹息说的话,表现出它至死才明白自己的缺点。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讽刺了那些取得成绩便得意忘形的人,由于忽视自己的短处,势必要被小人物打败。
第二课时 教学《智子疑邻》和《塞翁失马》
一、朗读
第一遍读,读准字音。第二遍读,读得顺畅。第三遍读,读出语气。
二、讨论
1.《智子疑邻》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别人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3.《塞翁失马》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4.好事坏事能转化吗? 必然转化吗?
三、练习
1.指出用法特别的词的意思。
天雨墙坏()其家甚智其子()
2.下面的词古今词义差别较大,试着解释。
居数月()此何遽不为福乎()
死者十九()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吊之()有善术者()
3.解释词义。
亡:暮而果大亡其财()马无故亡而人胡()
故:马无故亡而人胡()以跛之故()
父:父子相保()邻人之父()
之:人皆贺之()近塞上之人()
而:暮而果大亡其财()而疑邻人之父()
四、背诵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这篇教学设计,在思路上采用“一课两则式”“比同求异式”处理。即主要探求两篇课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点,或者探求两篇课文在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的不同特点。
教学步骤:
一、朗读———分角色读
二、讨论———讨论寓意
三、比较———比较异同
1.教师: 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和《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
2.分组讨论,准备发言。
·结构相同。都是第一段讲故事,第二段议道理。
·情节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采用三问三答, 把情节推向高潮。《蚊子和狮子》写了两件事: 第一件是蚊子与狮子战斗,战胜了狮子;第二件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蛛网粘住了。
·寓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人。《蚊子和狮子》讽刺那些取得一些成绩就得意忘形的人。
·表现手法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把神当作人来写。《蚊子和狮子》则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感情和性格。
·表达方式不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主要用语言、动作、心理描写,表现赫耳墨斯爱慕虚荣、自命不凡的性格特征。《蚊子和狮子》主要运用语言描写,表现蚊子勇敢机智,藐视强大的敌人。描写两次吹喇叭的动作,第一次表现蚊子的勇敢,第二次表现蚊子得意忘形。最后用间接引语,写出蚊子的反省。
..【教学设计C】
创意说明:这个教学设计的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解读课文,来诠释寓意。
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
二、复述故事
三、探究思考
1.教师: 凡寓言作品, 皆有寓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运用。《智子疑邻》一则,作者本意是向别人进言,要注意自己跟听言者的关系,如果关系疏远,即便说的意见正确,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如果从积极方面作解释,那还可以怎样理解?
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则,将“还要贵一点”以下的情节改为:赫耳墨斯听后, 默不作声, 悄然离去。寓意有什么不同?
3.《蚊子和狮子》一则删去“却被蜘蛛网粘住了”开始至结尾这一段话,再跟原作比较,寓意有什么不同?
4.《塞翁失马》一则,说明好事能变坏事吗? 好事变坏事或坏事变好事,都是有条件的,试举例证明。
【资料整合平台】
●作者简介
1.伊索,公元前6 世纪的希腊寓言家。弗里吉亚人。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 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对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2.韩非(约前280-前233),战国末期韩国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贵族,屡次上书向韩王进谏,改革政治,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都未被采纳。后来,他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在秦国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学李斯等人谗言所陷,下狱后被逼自杀,死时才47 岁。他著有《韩非子》一书,共20 卷,55 篇。笔锋犀利,说理透辟,常用寓言故事阐明事理,富有说服力。其中许多寓言故事一直流传于世, 《智子疑邻》就是其中的一篇。
●课文扩读材料。
疑人偷斧
人有亡钅夫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钅夫也;颜色,窃钅夫也;言语,窃钅夫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钅夫也。俄而掘其谷而得其钅夫,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钅夫者。
说明: 本文的寓意与《智子疑邻》极为相近。
第3篇:《蚊子和狮子》教案
《蚊子和狮子》教案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小喇
第4篇:蚊子和狮子教案
《蚊子和狮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并掌握有关寓言的基本知识,了解伊索及《伊索寓言》。2、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3、学习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和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学会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寓意
2、学习编写寓言
一、导入
看图片,猜成语。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五彩斑斓的世界文化长廊,去领略一下世界《伊索寓言》的美好。
二、简介与本文有关的知识 1、寓言及其特点: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大多篇幅简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拟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2、简介伊索: 伊索,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
第5篇:蚊子和狮子教案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伊索寓言的另一则《蚊子和狮子》,请大家看一个小视频,了解一下这个小故事。
二、自学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仿照动画中的语气),然后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钟后,小组进行pk)
三、自学指导
2快速默读课文,独立思考下列 问题:
1、概括这则寓言的 故事主要内容。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关键词语)
3、蚊子为什么会败给蜘蛛?(划出关键词语)
明确:
1、概括这则寓言的故事主要内容。
蚊子扬长避短战胜了狮子,后因骄傲自满被蜘蛛网住。
2、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划出关键词语)
承前 启后,串联导入,由已学过的内容自然延伸到新的内容。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上问题,要求学生能够划出关键词语。
教师激情 导入,创设意境,引起
第6篇:蚊子和狮子 教案
>教案
张云霞
2012—12—2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2、理解寓言的寓意。能力目标:
1、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寓意。
2、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3、学会续写或者改编寓言故事。
情感目标:
明辨是非,培养美好的品德
教学重点、难点:
1、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2、理解寓意,学会续写或者改编故事。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投影《挑战书》]: 尊敬的狮子大王:
我想向你讨教武艺,请于明日上午九时到动物王国的森林广场,一决高下。不知肯否赏脸?
无名之辈:蚊子 猴年马月犬日
2.请一生朗读挑战书并请学生预测:
假如狮子接受了挑战,蚊子和狮子,究竟会谁胜谁负?请简要阐述理由。
如果你是蚊子或狮子的军师,你将用什么战
第7篇:《蚊子和狮子》教案
《蚊子和狮子》教案
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目标: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相关知识。
口语交际训练的设计目标:揣摩人物心理,转换成语言表达。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目标:怎么理解蚊子可以打败强大的狮子,却死在不值一提的蜘蛛手里?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用传神的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沉浸文本,整体感知
请学生散读课文,思考:这篇寓言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学生概述故事内容。
三、体验文本,品味语句,理解课文
1、请学生再读课文,圈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请学生站起来说出喜欢哪句句子,为大家有感情地朗读后,解释为什么喜欢这句话。
重点品味的内容:蚊子的语言、动作描写部分。
*分析品味课文过程中涉及的需要深入讨论、理解的问题: 1小小的蚊子为何能战胜强大的狮子?
2挑战前、获胜后蚊子都吹响了他的
第8篇:蚊子和狮子
《蚊子和狮子》简案 •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有关知识。•
2、熟悉并概括寓言内容。•
3、赏析这则寓言的语言。•
4、理解寓意。•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寓言阅读法之一:内容概括
• 用一句概括课文内容
• 寓言讲的是:蚊子向狮子挑战并且战胜了狮子,却被蜘蛛吃掉的故事。
二、寓言阅读法之二:语言赏析
“蚊子吹着喇叭冲过去”一句中的“冲”字生动地写出了蚊子进攻狮子时勇猛和自信的姿态。……
三、寓言阅读法之三:寓意解析
这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
你还可以从寓言中感悟到什么?
解析时你能用上“长处”与“短处”两个词吗?或者能用上“偶然”和“必然”两个词吗?
• •
《蚊子和狮子》详案
陈松梅
•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有关知识。•
2、熟悉并概括寓言内容。•
3、赏析这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