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最新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2 09:07: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13.动手做做看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趣味性,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让学生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读、说、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培养正确的科学思想、科学态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对别人提出的问题或者是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你动脑筋思考

了吗?你动手做了吗?(学生说自己的做法)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几个小朋友对法国科学家郎志万提出的问题就有不同的做法。那么,郎志万向小朋友提出了什么问题?后面发生了什么事呢?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朗读课文,找找故事的主人公。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2.理解词语。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法国科学家郎志万提了一个什么问题?

2.你觉得郎志万的问题提得怎么样?表现在哪儿?

3.分组思考讨论:小朋友的回答是怎么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回答?

4.自读课文第四至第五自然段,思考:伊琳娜为什么要动手做实验?

5.伊琳娜为什么觉得他们都没说对?

6.做实验,体会伊琳娜看到实验结果后会怎么想?

7.默读课文第六至第七自然段,画出伊琳娜和郎志万的对话,体会其中的意思。

8.体会伊琳娜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

“ 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哄骗我们小朋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导读出生气的语气.。

9.体会郎志万话的意思。

.‹1›.出示句子,理解意思。

“ 我不是哄骗你们,我是为了让你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

都是对的。”伊琳娜 听懂了什么?(不要不加思考地相信别人的话。

对待别人说的话或提出的问题,不光要动脑筋想一想,而且还要动

手做一做。)

‹2.›指导朗读

10.分角色配合读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五、细读感悟:

1、正确朗读课文,想一想妈妈说的话。

2、讨论。

3、课文填空。

六、拓展活动。

1.读后,你从伊琳娜动手做实验这件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2.你赞成“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这句话吗?

七.、指导书写。

八、布置作业:

搜集科学家的名言,想想对我们有什么的生活与学习有什么指导意义。

九、板书设计动手做做看

郎志万笑了→ 不是哄骗→ 明白一个道理

伊琳娜生气→哄骗→动手做做看

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

后记:1.在上这堂课的时候,孩子说道:“伊琳娜自己动手做做看跟上学期学过《酸的和甜的》一样。里面的松鼠和兔子就没有动手试试看,小猴子才是动手做做看的。孩子们善于联系旧文,并且联系的很恰当。说明大多数孩子还是理解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2.在课后,我反思一下,觉得如果在课堂上也像朗志万一样,给学生们提一个问题如:把一张纸盖住一个装了水的杯子,然后把杯子倒着拿,水会流出来。让孩子回去自己动手做实验,更能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使孩子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让学生感悟这道理就是要让学生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这也是动手做做看的前提,发明创造的关键!也是现在小孩所缺少的品质。

第2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师:同学们,老师说的话你相信吗? 生:相信。

师:好,那我说呀,今天天气热不热? 生:热。

师:我觉得比前两天热多了是不是? 生:是。

师:如果天气一变热啊,你们的橡皮就会变得越来越暖,甚至呢,有的人的橡皮啊,还会暖得像一个球呢。

生说:老师您说错了。

师:怎么又不相信我说的话呀? 生:

师:你们认为我说得不对是吗? 生:是啊。

师:看来啊,你们都和伊琳娜一样,是个了不起的孩子。(板书“伊琳娜”)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读。(带读两遍)

师:这三个字都是生字,你们有办法记住它吗?(指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记法)生:发表见解。

师:看来同学们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去认识这几个字。这是一个好办法。好,这篇课文你们已经预习了对不对? 生:对。

师:你们你们看到老师写出了伊琳娜,你们一定会想到另外一个人的名字,他就是朗志万。哎,法国最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朗志万。(板书“朗志万”)。

不错,看来同学们的预习做得很扎实。

师:朗志万这三个字里面也有两个字是生字,你们能认出来吗?(举手姿势,指名回答)师:你指名记(志“战士的心”)

师:那么,你们能记住朗字吗?(点名回答)

生:因为每次上语文课都会朗读课文,而且书后都有朗读课文的这个朗字,所以我们都认识了朗字。

师:哎,我们上语文课的时候经常要朗读课文,这就是朗读的朗字。(手指向朗字)

师:现在啊,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如果遇到有不认识的字,你可以借助课文里的拼音朋友来帮你的忙。

师:同学们的课文都读完了,那么在课文里朗志万和妈妈说的话当中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请同学们在读一次课文来找找看,在他们说的话当中有一个地方是相同的。(指名回答:找到了吗?谁来说说?)

师:那么相同的地方是哪里呢? 生:动手做做看。

师:哎,真不错,你们你们能把这两段话读一读吗?我们先来读妈妈的话。„„再来对一对朗志万说的话。„„

师: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的题目)指向课题。生:齐声朗读课题。

师:现在老师不教你们,你们能把课文读好吗? 生:能。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分成两个组,互相帮助着把课文读一读。首先呢得把课文读正确,然后要把课文读得很有感情。最后呢,你们还可以分角色练习朗读,好吗? 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就让我们把课文齐读一遍。

师:好,同学们,现在我们就可以展现你们刚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结果了。现在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怎么样? 生:好。师:谁来做朗志万?谁来做伊琳娜?谁来做一个小朋友和另一个小朋友?好,你们俩可别小看这两个小朋友,待会老师有很难的问题要问你们两个小朋友呢。好,现在谁来做妈妈? 还有一个度叙述的话。师:两个小朋友读完(:“好,对不起,我想问问两个小朋友,你觉得自己的答案对吗?”)生:不对。

师:那你们为什么会说出两个错误的答案呢? 生:因为我们很相信大科学家。

师:看来你们对大科学家说的话没有一点怀疑是吗? 师:请你们接着继续往下读。师:(妈妈说完)读不起,我又要打扰一下你们了。我想请问妈妈,你为什么要对你的女儿说这句话呢?

生:不能光想,只有动手做做看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不能光信大科学家说的话。师:好,请你们继续往下读。

师:同学们朗读得非常成功,现在老师想请你们看一看书上的学习伙伴,他呢,提出了一个问题,想一想,伊琳娜听了朗志万的话,可能会说什么?(一分钟让学生想,而且把自己想到的话写下来。)„„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把你想到的话说给大家听好吗?(指名学生说出来)学生发表见解。

师:同学们想得都挺不错,好,同学们的课文读得非常好,生字一定也认识了吧? 生:认识。

师:好,现在啊,老师就来检查以下,看看你们这一课的生字都记下来了吗? 我们来读一读生字卡片好吗? 生:齐读生字(三遍)。

师:好,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生字卡片,我们来玩一个生字找朋友的游戏,老师说一个字,请你们在自己的生字卡片中找到这个字,然后把它举起来,听明白了吗? 生:听明白了。

师:注意听好了:一匹马被压扁了;什么字。;鱼身上的一种东西;这个字我们在语文课上经常做的一件事,能不能给朗字组一个词?;接下来的这个字和水有关(漫)接下来的这个字是一个女孩站在那边(娜);一个姓王的人走进了森林里(琳);它和人的心理有关(志)能不能组词;当我们遇到麻烦的时候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说(哎);一个字和人有关(伊);最后一个字和人的说话有关(哄)。看来同学们都掌握得很好。师:现在请同学们看看投影

第3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二年级下册第十三课

《动手做做看》

教案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和勇于实践的意识。3. 认读生字,学习书写“朗、志、漫、哄、骗”五个字。二 教学重、难点:

1. 认识生字,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故事中受到启发,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和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件宝贝,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2. 小结: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动手和动脑。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动手做做看》。教师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看清是哪个“做”,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几个主人公?他们是谁?散读课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13《动手做做看》教案

备课人:易映霞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的含义。

3、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乐于实践的兴趣。教具准备:一杯水 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手拿一杯水喝一张白纸)同学们,看看老师手上拿的这两样,这个是?对,是一杯水,那这个呢?没错,是一张白纸。想一想,如果老师把一张纸放在装满水的杯子上面,然后把杯子倒过来,水会不会洒出来呢? 想一想,然后举手告诉老师你的答案。生:(指名回答)师:哦!看来各有各的想法,那请一位同学来动手做做看,看看结果会怎么样呢。生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动手做做看》教学设计

上传: 王晓媚 更新时间:2011-10-7 1:49:59 上饶市实验小学 颜淑芬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骗”。

2、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中受到启发。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动手实验初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感受故事的趣味,初步具有不迷信权威、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2分钟)

1、谜语导入:两棵小树,十个树杈,写字画画,全都靠它。

(双手)猜对了,我们的双手可能干了,有时大脑想不明白的问题,只要动手 做做看,就能找到答案呢。

2、板书课题:

13、动手做做看

3、质疑课题:课文的主人公都有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今天我们学习13课《动手做做看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动手做做看 教案

第13课动手做做看

●〇学习目标

①会认“朗”等10个生字,会写“另”等9个字。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③能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想像,并把想像的内容写下来。

A案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①同学们,当你们在生活中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们是怎么做的呢?(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随机评价)

②今天,老师要向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她叫——(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说“伊琳娜”)“伊琳娜”在遇到疑问的时候,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动手做做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识记生字

①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要多读几遍。

②自主识字:学生自己识记生字,对自己认为难记的记,想办法把它记住,把不好记的字标出来。

③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的情况。

a.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动手做做看教学反思

《动手做做看》第四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科学家郎志万把一个错误的结论告诉孩子们,再问孩子们为什么,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并从中受到启发,唤起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明白“朗志万是科学家,他可以说是知识的权威。”然后紧紧抓住“其他小朋友”和“伊琳娜”对待“朗志万”提出的问题的不同态度,来引导学生感悟“伊琳娜”身上所发光的品质──那就是敢于向权威质疑,不轻信不盲从。为了让学生理解“科学家的话也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培养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大胆质疑、动手实践的能力,老师在教学中开始时设计了一个实验: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中放入一把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动手做做看》教案

13、动手做做看

坛洛中心校邓军英 执教2011-3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抓住伊林娜的情绪变化的确语句,感受故事的趣味,并从故事中受到启发。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

抓住描写伊林娜情绪变化的语句,探究感受故事的情趣,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唤起学生不迷信权威、不轻信盲从、勇于实践的意识。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水槽、金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春天来了,天气渐渐变暖了,变热了,小朋友们手中的橡皮擦也变软了,甚至可以揉成一团,捏成其他的小动物。

生反映不行。

师: 所以当我们对某种说法产生怀疑时,要动手做做看。

出示课题:动手做做看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动手做做看》最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动手做做看》最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