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希腊--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1 08:16:3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漫谈希腊--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

崇侯秀虎

咔咔,老虎最近正在看《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描写,对其发生的年代所存在的文明比较感兴趣,写点东西介绍一下咯,本文先发在百度历史吧,可是发现总是被删,郁闷ING,所以希望能够放在这里……

公元前2500年左右,克里特岛的原住民发展并兴起了氏族制城邦,从此,克里特文明开始出现并逐渐影响到了周边的区域。到了公元前1600年前后,克里特的米诺斯王朝(此时已是拥有国王的氏族式王国了)兴盛一时,其势力遍布整个爱琴海。

也就是在克里特文明发展的同一阶段,居住在多瑙河流域的许多印欧语族的游牧部落陆续迁移到希腊,由于他们自称为神明希伦的后代,所以被冠以“希腊人”的统称,这些希腊人选择了不同的居住地,一部分人留在了中部希腊,一部分人选中了伯罗奔尼萨,剩下的则滞留在北部希腊。

选中伯罗奔尼萨半岛居住的人,由于大多数使用印欧语系的亚该亚方言,就被称为亚该亚人(也译作阿卡亚人)。这些亚该亚人正是之后的迈锡尼文明的创造者。

可以说,伯罗奔尼萨半岛由于离克里特岛很近,直接受到克里特文明的影响,所以亚该亚人迅速的吸收克里特文明的先进之处,并结合自己的长处,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也就是米诺斯王朝最强盛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王国。从此,迈锡尼文明逐渐兴起。

所谓此消彼长。公元前1500年之后,克里特文明开始衰落(传说是因为海啸等自然灾害……唉~~~古代文明受到自然的影响大哦~~),而与之相反的则是迈锡尼文明的强大。终于,公元前1450年前后,迈锡尼入主克里特文明的标志--克诺索斯王宫(就素传说有牛头怪米陶克诺斯的迷宫的那个王城啦~~)。标志着迈锡尼文明取代了克里特文明,成为公元前15世纪爱琴海地区的霸主

另外,从迈锡尼人如此执著的希望入主克诺索斯王宫也可看出,迈锡尼文明是继承克里特文明的延续性文明,所以一般认为,克里特--迈锡尼可以共同研究,不应该分开。

X!y8EE-a,}

有趣的是,迈锡尼文明的建筑特点,与后来的雅典、罗马的巨石建筑很相似。 这些就素迈锡尼文明的基本由来啦。然后是特洛伊战争。

现代的学者已经开始认同特洛伊战争是存在的,并且初步认定其遗址在小亚细亚东岸的希萨立克附近。

特洛伊战争就不用老虎说了,此战争发生在迈锡尼文明时期,并且有传说希腊联军的统帅就是迈锡尼王阿林门农。

老虎想要说的是,如果抛去神话的外衣,那么希腊人为什么要进攻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呢?

其实想想大概就可以知道,现在的小亚细亚既然仍然是沟通亚欧的战略地区,那么古代小亚细亚的战略地位、以及经济地位应该也是如此。希腊人大概是希望在小亚细亚建立希腊人自己的贸易、军事据点,扩张希腊的势力,才会大多数城邦一起同意并发动了这场战争。

希腊人花费庞大的人力物力,远征特洛伊,并且一拖就是好几年,如果仅仅是为了女人,岂不是太荒谬了(就如同中国的吴三桂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虽然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明眼人一看便知,其真实目的不言而喻)。

客观的说,正是迈锡尼执意的联合希腊其他城邦联军发动对特洛伊的十年战争,才使得迈锡尼的王国势力大减,最终在公元前12世纪,迈锡尼诸城邦被多利安人逐渐征服,迈锡尼文明衰落。

多利安人其实是和亚该亚人同时进入希腊的众多部族中的一支,他们的足迹遍布整个希腊,比较分散。但是随着其他来到希腊的部族都开始建立氏族城邦,构筑王国,多利安人也开始垂涎这样的生活方式。但是他们的选择并不是完全自己建立城邦,而是自己发展的同时不断掠夺其他王国的财物。在公元前10世纪以前,它们都是这么做的。

这之中的分水岭,就是当多利亚人灭亡了迈锡尼诸城邦之后。

由于迈锡尼的崩溃,以至整个希腊的势力都呈现了相对混乱状态。于是,多利安人建立了不少城邦王国,其中最重要的,是多利安的斯巴达在持续了松散的氏族王国几百年后,于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伯罗奔尼萨半岛正式建立了斯巴达城(咔咔,说是城,其实一开始就是几个小村子罢了,甚至到公元前4世纪的时候,连城墙都米有涅~~)。并且随着后来几个世纪的征服,逐渐形成了后来与雅典分庭抗礼的著名军事城邦--斯巴达城邦。

古今中外,文学家在描述战争的时候,总是容易将战争归结为一种普通人容易理解的原因,比如特洛伊战争说成是争夺海伦啦,屋大维和马克安东尼是为了克里奥佩特拉啦,满清入关说成是吴三桂抢回陈圆圆啦……

●阿喀琉斯(Achilles)---希腊军队的勇猛武士,半人半神的美男子。

●赫克托尔(Hector)---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的哥哥。

●帕里斯(Paris)---特洛伊王子。

●海伦(Helen)---斯巴达王的妻子、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

●阿伽门农(Agamennon)---斯巴达王墨涅依斯的兄弟。

●斯巴达王墨涅依斯(Menelaus)---海伦原来的丈夫。

●特洛伊王普里阿摩斯(Priam)---帕里斯和赫克托尔的父亲。

●帕里塞伊斯(Briseis)---帕里斯和赫克托尔的表妹(堂妹),与阿喀琉斯相爱。

●帕特洛克罗斯(Pactriclus)---阿喀琉斯的表弟。

●忒提斯(Thetis)---阿喀琉斯的母亲。

●安德洛玛刻(Andromache)---赫克托尔的妻子。

第2篇: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

《荷马史诗》里完全没有涉及“和平”这个话题,但是用我们21世纪人的价值观去读这部巨作的时候,我们完全有权利引入“和平”这个话题,因为,一部作品当它诞生了之后,它就不再属于作者了。而且,经典之所以会是经典,就是因为在不同的时代,人们都能够在里面找到当代需要的东西。

《特洛伊战争》是根据荷马史诗改编,重要角色的性格也是跟史诗里的基本一致,唯独有一样不同,那就是观念,里面的角色拥有了一些21世纪人的观念,例如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为何而战。里面的人开始反思战争的意义,反思为何而战。

“告诉我,你杀过人吗……你看过战死的人吗……我杀过人,听过也看过他们死前的哀嚎,一点也不光荣,一点也不伟大,你说你要为爱而死,你却不懂死亡,更不懂爱情……”这是在古希腊时期的赫克托尔不可能会说出的话,这段话是说给21世纪的我们听的,这段话也只对于我们有意义。

阿基琉斯和赫克托尔在太阳神殿里的对话更是直接地反映出现代观念,反映现代人的反思——“你为何而来?”

“这场战争将流传千古。”

“千百年后我们早化成白骨……你把战争当作游戏,你知道有多少妻子将失去丈夫吗?”

显然,赫克托尔的问题是现代人才会问的,也许,编剧问的对象并不是阿基琉斯,他问的对象也是某一些现代人。只有这样,这个问题才显得有意义。

“你来特洛伊想得到什么?你要的不是斯巴达王后。”

“男人都要些什么,我只想要更多。

……

“你以为阿伽门农会关心他弟弟,他是为权利而战,不是爱情。”

……

“人是可怕的动物,我教你如何杀人,却没教你为何而战。”

……

“我不杀你,你会杀更多的人。“

……

所有的这些问题、对话都不是古希腊人会想的、会说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这部影片不仅想到了战争双方首领为何而战,还想到了在战争中、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却又是战争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士兵究竟为何而战——

“士兵为了素为谋面的国王而战,奉命行事,为国捐躯。”

“士兵必须服从命令。”

“别为了一个愚蠢的国王赔上自己的性命。”

……

一个士兵究竟为何而战?

为了国王?如果跟的是一个愚蠢的国王呢?愚忠是可爱还是可笑?

为了战利品?一个士兵能够得到多少战利品?值得用性命去换取吗?

为了国家?也许只有这个答案能让人接受,可惜那个时候国王就代表了国家的意志。

无论一场战争在历史上如何耀眼,一个士兵的名字都不可能载入史册,即使他为此献出了生命。甚至,也许他到死的时候都不明白他为什么要结束战场上那些跟他一样无知的人,他们都仅仅是一颗棋子,一场游戏里的棋子。在《荷马史诗》里,所有的参战者都是众神的棋子,即使是英雄如赫克托尔和阿基琉斯,但反过来说,他们何尝不是利用了众神呢,阿基琉斯透过他母亲,可以让宙斯一会帮这边一会帮那边,可以让众神们起内讧;在现实中,所有的士兵都是国家领导的棋子。

去批判阿基琉斯时代的人们热爱战争是毫无意义的,但是,身处21世纪的我们应该从中得到启示。除了为何而战,无论是《荷马史诗》还是《特洛伊战争》都牵扯出另一个问题——为何而活?

“你留下来,能过平静的生活,你会找到一个好女人生下许多小孩,儿孙满堂,他们会敬爱你,你走了他们也会记得你,当你的子孙后代都不在人世,你的名字就会被遗忘;如果你去特洛伊,荣耀将属于你,你的伟大事迹将流传千古,世人将永远记住你的名字,但如果你去特洛伊,你将无法再回来,你的荣耀将为你带来灭亡……”阿基琉斯最终选择了为荣耀而死,他无悔!

这些体现的是一个很现代的词——人生观。

人生观没有对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愿意如何选择是个人的自由,只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即可。在很多个无眠的夜晚,我也曾想过这个问题;我的人生为何而活。

这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可是我又不愿意像许多人一样,快乐却糊涂无知地过了一辈子。我愿意相信,上天让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一个任务,这个任务不是上天给你安排的,是自己给自己定的,这个任务必须花上你的一辈子,让你毕生为之奋斗,当你完成了任务的时候,在你临死前,你就可以笑着说,你一生无撼了。

一年多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叫《漫谈人生观》,现在再看一遍,我发现,其中所写的我的人生观暂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此,我愿意重述一遍:钱、权、美貌、爱情等都不是我的追求,大善大恶也非我所能做到,懒惰的我注定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周旋在尔虞我诈的环境中的女强人。带着点善良、带着点现实却又保留了做梦的权利的我只想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证明我曾到这个世上走过一遭的痕迹。朱自清在《匆匆》里写道:“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白白走这一遭啊?”他没有白到世上走一遭,他在文学史上留下了他永恒的一页,他的《背影》成了不朽的丰碑。而我,也只是想在世上留下一点痕迹而已,也只是不想到世上白走一遭而已,这,就是我选择的人生目的。毫不怀疑地说,我的人生观还是会改变的,因为社会在变,也因为我本身在变,对人生意义的看法理所当然也还是会变,也许,那也是因为我是个善变的人吧!那一年,和红颜祸水有关的故事又踩着华丽冷艳的步调而来。

这是一个流传了那么那么长久的故事。千年的时光的磋磨,终还是未能磨灭掉它的魅力与震撼。世间最美丽的女人海伦和多情英俊的小王子帕里斯相遇在那片满是仓皇的空气里,他们相爱了,并且不能自拔。于是那一天,他们不顾任何后果的离开了。逃离的那么果决,即使最后要牺牲掉那么那么多条无辜的生命。

这段神话里美丽到震惊的爱情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是注定了结局的不完美的。世间最美丽的女子,终其一生,不得平凡地活着直到死去。

像是妲己。又或是杨玉环。

那一年,和英雄有关的故事亦是行着坚毅猛烈地步子而来。

那些英雄,以他们的生命和才智为赌注,在一场名为特洛伊战争的赌博中胜利了,奖励为流传千古。墨涅依斯,赫克托,和神之子阿基里斯。这些人,注定了要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并不都是为了荣耀和流传千古而战斗的。为了这些而战的,只有那位面容冷毅英俊的阿基里斯。墨涅依斯为了他的尊严和权利,而赫克托,这位特洛伊第一勇士,为的却是现在的我们也一直在追求的家园的安全。战争,注定了要有鲜血和疼痛。

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胜败,关于爱情的悲切,关于英雄的死亡。

希腊神话上说,支持特洛伊战争中双方的主要是赫拉和阿佛洛狄忒。希腊联军与特洛伊联军的战争其实也就是赫拉和阿佛洛狄忒的争斗的一个表现而已。也就是说,特洛伊战争其实就是奥林匹斯山的众神争风吃醋的产物。但我们都知道,赫拉是宙斯的妻子,而宙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具有惧内倾向的。而阿佛洛狄忒只是他的一个妹妹而已。何况还是同父异母的妹妹。而所以,战争胜利的一方肯定是由赫拉支持的希腊联军。在那个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和英雄时代,爱情其实并不能在生命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爱情,或者是消遣,又或者什么都不是。但这场战争开始的表面原因却是因为那所谓的爱情。多情的小王子和最美丽的海伦相遇在丘比特的箭下,带来的除了爱情的欢愉还有十年的生灵涂炭。有人说,平凡人的爱情只是片刻的美好,而处在至尊的位置的人的爱情才能流传千年,凄美千年或是欣羡千年。而在这个冷兵器时代,英雄时代,和权力时代,这场旷古的爱情能带来的或许只有悲切了。

有人说,事物的必然性其实就是由众多的偶然性构成的。若说小王子卷入这场会引起特洛伊战争的金苹果之争是偶然,小王子与海伦的相爱是偶然,克律赛伊斯和阿基里斯的相遇是偶然,那么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的失败是必然,特洛伊的大王子赫克托之死是必然,神之子阿基里斯之死亦是必然。

传说中,阿基里斯出生时他的母亲便知他定将在世间最伟大的战役中死去。但是她还是提着她儿子的脚踝将他浸泡在能让他刀枪不入的河水中,对儿女的安全的希冀,永远是母亲不可磨灭的希望。但是到最后,这块握在母亲掌心的肌肤却成了他最大的弱点。帕里斯的一把枪,在命轮的指引下终于还是刺进了英雄阿基里斯的脚踝。阿基里斯,死了。

特洛伊战争,结局在开始的时候便已经注定了的。虽然它持续了十年。而它,也必将持续十年。

特洛伊战争,在时间的洪流中,终于还是以它的壮观和伟大流传下来了。之前,是神的时代,而之后,人的时代便开始了。

第3篇:特洛伊战争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

悲剧的历史,凄美的爱情,闪亮的智慧

古希腊罗马战争赏析课上看完《特洛伊战争》之后,我不得不感叹战争是一种最荒谬的悲剧。但是,电影中也时刻闪现出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的智慧和那一段旷世爱情。

战争本没有输赢,败者失去了生命,胜者失去了人性。当士兵们奋勇杀敌的时候,他们真的知道自己究竟是为什么而战吗?当看到一个个生命消失,一个个家庭粉碎,他们真的应该感到自豪吗?那些英雄,以他们的生命和才智为赌注,在一场名为特洛伊战争的赌博中胜利了,奖励为流传千古。墨涅依斯,赫克托,和神之子阿基里斯。这些人,注定了要在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中留下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并不都是为了荣耀和流传千古而战斗的。为了这些而战的,只有那位面容冷毅英俊的阿基里斯。墨涅依斯为了他的尊严和权利,而赫克托,这位特洛伊第一勇士,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特洛伊战争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环境科学一班

《特洛伊战争》观后感

特洛伊之战是一场很著名的战争,电影特洛伊当然也是一部宏篇巨制。电影特洛伊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那就是阿基留斯从不想参战到为名誉而战再到弃战,而后不得不战,直至最后因战而死,他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却也是悲剧的一生,虽然名留千古,完成了自己对名誉的追求,但最终没能明白和平才是人类最高的荣誉,为了爱情却与自己理想的生活擦肩而过,不禁令人扼腕叹息。当然,电影中展现的美也引发了深刻思考。

一.英雄之美:

阿基留斯和赫克托尔是当时的两大英人物,一个为了名留千古而战无不胜,一个为了国家安定而战无不惧。阿基留斯的英雄主义是个人的,赫克托尔是特洛伊人民的英雄,是无私的,是一种更为大度的英雄。但无论作为什么英雄,他们都是英雄,拥有着常人不能拥有的实力、勇敢和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漫谈希腊--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漫谈希腊--爱琴文明特洛伊战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