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1 08:08: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

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 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

指名回答(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

2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三节

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出示图片)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用直线划出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2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让,斗得很凶。

a “凶”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说吗?(厉害)

b同桌演一演,看看哪两只羊斗得最凶。教师说旁白

c 指名上台表演、评议

d指导朗读,读出两只羊斗得很凶的样子。

e相信自己能读得好的`小朋友站起来读。

3 华佗看了以后是怎么想的?找找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板书:想硬拉是不行的

a 两只羊斗得很凶,如果去“硬拉”的话,会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b过渡:是呀,华佗和我们小朋友想的一样,他知道“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华佗心里的话呢?(读的轻一些)

四、学习第四节

过渡:小华佗朝四周看看,发现不远处有一片碧绿的草地。他眼珠子骨碌一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读读第4节。

1女同学读第4节

2 华佗究竟是怎么做的?

板书:做

3 找到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句子: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只手各拿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

4 用小圆点圈出华佗动作的词语。

交流并板书:采来各拿晃动

你们有什么问题吗?

5 这里老师有几个地方不明白,谁能帮我解决呢?

A 华佗为什么采来鲜嫩的青草?(出示实物青草)

B华佗为什么两只手各拿一把?如果像老师这样的拿法,好不好?

C华佗为什么要在两只羊面前晃动?学生讨论回答

E上台做做华佗的动作。

6 结果怎么样呢?板书:结果

出示: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齐读句子)

引读句子:什么被华佗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被字句。

现在请小朋友看这句句子,读一读,两句句子的意思是不是一样?

出示:华佗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引读句子:谁把两只相斗的羊引开了?

像这样的句子我们叫它是把字句。

7 品尝屋:树被大风吹倒了。()

教室被我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8 朗读第4节,你觉得华佗聪明吗?

9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华佗采来()的青草,两只手()了一把,在两只羊面前()。两只()的羊被()的华佗引开了。

五、朗读课文

1 教师小结:

就是因为华佗小时候聪明好学,所以长大后成为有名的医学家,他是第一个发明麻醉剂的人,特别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

2 学生交流收集到的华佗的资料。

第2篇:一年级语文课教案:聪明的华佗

一年级语文课教案:聪明的华佗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语文课教案:聪明的华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是华佗的妈妈。摸着胡须的老人就是华佗的师父蔡先生。

你看,图上的小华佗在干什么?

4.华佗为什么拿青草喂小羊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吧!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轻声自由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

(2)对照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及生字所带出的词语,多读几遍。

(3)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

(2)指名分段读课文。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说出大意就可以了。)

四、分段细读,理解内容。

1.通过自学,我们已经初步知道文章讲了华佗小时候的事。接下来,我们深入学习,看看华佗聪明在哪儿?

2.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这段讲什么?

(2)齐读第一句,谁能给“有名”换一个词语,但这句话意思不变?(出名)把“出名”放进句子,再读一读。

(3)理解“学徒”。

3,蔡医生是怎么收下华佗的呢?自由读读第二、三、四自然段。

小组学习:

(1)蔡医生出了一个什么题目考华佗?

(2)用“﹏﹏”画出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3)华佗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4.小组反馈学习结果。

(1)蔡医生是怎样考华佗的?指名说,全班开读第二自然段,

(2)找一找写两只羊打架的句子。

出示句子“两只羊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找顶过去,斗得很凶”。读一读。

(3)华佗是怎么想的?(齐读想法。)“硬拉”会有什么后果?你有什么好办法?说给大家听听。

(4)华佗想到了好办法吗?哪个自然段写了华佗的做法?

①看图,指名读第四自然段。

②找找描写毕佗动作的词语。(“拨”“拿”“摇动”。)

华佗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③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④指导读这一段,要表现出华佗的聪明。齐读。

5.学习第五段。

(l)蔡医生收下了华佗为徒吗?齐读最后一段。

(2)你从哪几个词中看出蔡医生对华佗很满意?

(3)用高兴的语气再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加深理解。

你觉得华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有什么收获?

六、朗读全文

第3篇:聪明的华佗教案

聪明的华佗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打开书。

二 新授

1、读全文,回忆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用()把两只()的羊引开了。(学生读课文)

过渡:这两只羊当时是怎样相斗的呢?

2、讲读3、4自然段

读一读第二个问题。(学生读题后画一画)

出示投影,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问:当时两只羊斗得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么意思?硬拉的后果是什么呢?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华佗想,我得想个办法,华佗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

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华佗怎样做的句子。(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聪明的华佗教案

教学目标 :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遇事要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继续学习抓重点词来理解课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解词句的能力。

教学重点:

抓重点词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打开书。

二 新授

1、读全文,回忆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想一想:()用()把两只()的羊引开了。(学生读课文)

过渡:这两只羊当时是怎样相斗的呢?

2、讲读3、4自然段

读一读第二个问题。(学生读题后画一画)

出示投影,学生读所画的句子。

问:当时两只羊斗得怎么样?你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吗?

华佗心想,硬拉是不行的,硬拉是什么意思?硬拉的后果是什么呢?

过渡:看到这种情况,华佗想,我得想个办法,华佗想到了什么办法,是怎么做的呢?

读一读第4自然段,用直线画出华佗怎样做的句子。(学生读一读,画一画)

问:你觉得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

《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聪明的华佗》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认读6个字(含多音字得)。学习“三框”。

2、能正确读写课后练习中的词语。能用“立刻”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课文内容说出华佗很聪明。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

教学难点:

能用“立刻”写一句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词。

教学难点:

规范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聪明的华佗”)

今天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聪明的华佗的教学设计

聪明的华佗的教学设计

聪明的华佗的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 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

指名回答 (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

2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三 学习第三节

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出示图片)

1学生自由读第三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12《聪明的华佗》 之二

12《聪明的华佗》 之二(共10篇)由网友 “梅棠微雨” 投稿提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汇总后的12《聪明的华佗》 之二,欢迎参阅,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12《聪明的华佗》 之一

12《聪明的华佗》 之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院子、分开、路边、青草”等词语。认识“聪、巧、硬、止、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解决问题不能使蛮劲,要抓住其特点想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聪明的华佗》。

2.华佗长大后成了我国著名的医学家。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

1.出示.课件,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2.图上画了些什么人?从服饰上看,他们是什么时候的人?

3.图上画的小男孩就是小时候的华佗。旁边的中年妇女就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聪明的华佗(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1 聪明的华佗(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四节,知道华佗从小就是个爱动脑筋、遇事会想办法的孩子。

2 理解“各拿一把、晃动、引开”等词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过渡: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去当学徒。

结果,蔡医生发现华佗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高兴地收下了这个学徒,那么为什么说“华佗是个聪明的孩子呢?”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继续学习课文,相信通过我们大家的努力,一定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学习第二节

1 请一位学生读读第二节,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想:蔡医生是怎样考小华佗的?

指名回答 (贴出两只羊在打架图)

2 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二节

三 学习第三节

过渡:现在,我们也去看看,那两只羊是怎么样打架的。(出示图片)

1学生自由读第三节,用直线划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聪明的华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