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狼2七年级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0 08:25:4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七年级上册语文狼2七年级

七年级上册语文狼2七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流畅朗读课文,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学习本文生动、精炼的语言和先叙后议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按照整体把握—具体探讨—感悟升华这一过程进行教学;采取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目标:认识面对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有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学习文章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2.认识狼贪婪、凶狠和狡猾的本性,懂得面对象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要存有幻想,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教法学法:朗读法、探究法。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说说有关狼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奔豕(shǐ)突,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烟四起……

二、走近作者?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

三、检查预习

1、正音:缀行甚远zhuì屠大窘jiǒng积薪xīn苫蔽shàn奔倚yǐ弛担chí眈眈相向dān少时shǎo目似瞑míng意暇甚xiá隧入suì尻尾kāo假寐mèi狼亦黠矣xiá顷刻qǐng

2、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文言词汇的翻译。

A、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缀行甚远2、屠惧,投以骨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4、顾野有麦场5、弛担持刀6、一狼径去7、屠自后断其股8、狼亦黠矣

B、一词多义1、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

2、投以骨以刀劈狼首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C、翻译下列语句,注意划线词语的意思。

1、并驱如故2、其一犬坐于前3、目似瞑,意暇甚4、一狼洞其中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四、齐读课文,理清故事结构。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动词,概括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悟狼

五、阅读理解。

1、“缀行甚远”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2 、请结合图片思考:课文开篇向我们交代了几大要素?分别是什么?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3、屠户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什么办法?

4、“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体现了狼的什么品性?

5 、“并驱如故”可看出狼的什么特点?

6、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句子

7、他采取了怎样的行动?(原文回答)

8、狼的表现呢?用原文回答

1、两狼的计谋:

2、前狼假寐的姿势:

3、前狼假寐的神态:

4、前狼假寐的目的:

5、后狼径去的目的:

6、此节表现了狼的什么特点?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户杀前狼的'经过,从中可以看出屠户的什么特点?

?请结合图片说出屠户杀后狼的经过,体现屠户的什么特点?

?朗读最后一段

1、作者的感叹是怎样的?

2、用现代汉语解说这句话的意思?

3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六、合作讨论、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狼的什么本性?

贪婪凶恶:阴险狡诈:

2、文章如何刻画屠户的形象?

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3、作者对这件事有什么议论?

4、故事中的狼和屠户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5、狼很狡猾,也善用心计,较量的结果却双双毙命于屠户刀下。你认为狼被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谈谈从中得到的启发。

七、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完成课文翻译,然后看图复述故事。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悟狼

狼:狡诈、贪婪、凶狠屠户:机智勇敢

作业布置

请结合图片适当想象,将此文改编成一篇白话故事,注意环境、神态、动作、心理描写。

课后反思

第2篇:七年级语文上册 狼教案 苏教版

教材分析:

《狼》这一专题的设计是本套教材训练系统中的一个创新,学生通过对特设专题的学习,接受多方面素养的教育与训练,从而增长知识、开拓视野、陶冶情操、提高修养。在专题训练中,学生的知识积累、语言实践、阅读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加强,因此,专题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本专题语言浅显易懂,故事情节曲折,比较符合初一学生的欣赏心理。作家毕淑敏以细腻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则有关“爱”的故事:在猎人的追捕下,一只母狼为了挽救她的孩子的生命,宁可牺牲自己……通篇文章折射出的是母爱的万丈光芒!学情分析:

经过小学和七年级上半年的文言文接触与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但不扎实,不牢靠。需要教师大力培养其各方面能力。教学目标: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3.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4.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愿望; 教学重点:

1.学会收集和整理材料,了解狼的生物特性;

2.通过对资料的归纳分析,总结出人们对狼的情感态度及变化及其原因。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辨证看问题的态度;

2.思考与探究:狼形象在人们眼中的转变,通过讨论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课前自学:

1. 利用网络,查阅一些狼的图片,对狼有初步的了解。2. 收集一些与狼有关的成语,谚语。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蒲松龄。

4. 试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汇。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3.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教学步骤: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一定听说过有关狼的成语,能说出一些吗?

【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交流与“狼”有关的成语和谚语 杯盘狼藉 豺狼当道 豺狼虎豹 狼心狗肺 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狼狈为奸 狼狈不堪 狼烟四起 狼子野心 如狼似虎 声名狼藉

引狼入室 狼奔豕突 ……

汉语中有许多关于“狼”的谚语、歇后语,看谁说得多? 披着羊皮的狼。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可怜狼的牧人,羊群不会增多。狗行千里要吃屎,狼行千里要吃人。不开猎枪,打不住狼。狼肚子里的心肝。

从我们刚才讨论的古今中外关于狼的成语、谚语、歇后语等,说说狼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参考:凶残、贪婪、狡猾、残忍……)

二、新授

今天我们来学有关狼的一则故事,读后你一定能从故事本身 得到一些启示。

(一)自读课文:

【学生活动二】自读课文,理清文意。

要求:参看注释,划出生字、词,试通文句,弄清文意。(学生小声默读一至两遍)

(二)朗读课文:

第一遍:要求读音准确,流畅。第二遍:朗读,请同学个别朗读。要求:(1)注意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2)注意节奏停顿,要求读出语气,正确断句。

(三)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寐:睡觉。黯:狡猾。止(1)只;(2)停止。缀:紧跟。

弛:卸下。重点实词:

“一狼洞其中”“洞”名——动。“打洞”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状“像狗似的”。“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动“钻洞”。

(四)说一说:蒲松龄笔下的“狼” 【学生活动三】合作探究

思考:(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

(2)屠户当时的神态和心理如何呢?狼又有怎样的动作和神态呢?请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应在的语句进行分析、体会。明确:

(1)屠户与狼博斗,最后战胜的故事。

(2)屠户的心理变化:屠惧 屠大窘 屠暴起

狼的动作,神态:缀行甚远,一狼止,一狼仍从,并驱如故,不敢前,眈眈相向,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

(五)思考:这则故事的现实意义

狼虽阴险、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因为它虽阴险、善耍弄欺骗手腕,但人有狼所缺乏的智慧,勇敢和力量,因此狼终究逃不脱灭亡,而被潮弄的下场。在大快人心之后,想一想:我们从中还得到哪些深刻的启示呢?

【学生活动四】激辩创新,有所收获

像狼那样阴险、狡猾的人终究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打败。

害人终害己。

我们不能迁就象狼那样凶恶、贪婪的人。

我们要冷静、要勇敢、要运用智慧战胜一节邪恶。

对待象狼一样的恶势力和恶人,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并理解母狼的性格特征,从而正确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2.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同时,培养同学们的朗读及自主学习的能力。3.在感悟世间真情中锻炼同学们的语言表达和生活感悟能力。

4.使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会用爱的目光看世界,用爱的心胸感受世界,用爱的人生观诠释世界。教学步骤:

一、导入:

1.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什么动物:它是一种哺乳动物,昼伏夜出,冬天常聚集成群,性凶残,吃野生动物和家畜,有时也伤害人,外型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褐色,尾巴下垂。(狼)【学生活动一】谜语激趣,引入新课

过渡: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是生性凶残的动物,可是你知道吗?在有些猎人看来,狼却是“仅次于人的聪明的动物”,不相信吗?请看《母狼的智慧》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活动二】研读课文,初步感知

1、作者通过哪些例子来具体体现母狼的智慧的呢?(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参考:用智慧帮全家过河;在万般无奈下,骗过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孩子的生)

2、谈谈读了本文的初步感受。

(能结合课文内容,围绕中心即可。)

(三)、细读课文,感受主题:

【学生活动三】激辩创新,了解狼的“智慧”

1、老猎人在追捕一头母狼时,他起先认为这是一头怎样的狼?(参考:奇怪、不可思议、傻)

2、后来,老猎人又认为那是一头怎样的狼?你能从文中找出老猎人的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吗?

(参考:聪明、有智慧。原文第6、10小节)

3、母狼引开猎人的目的是什么?它成功了吗?

(参考:保护小狼,没有,虽然它把老猎人暂时引开了,但最后老猎人还是把小狼找到了。)

4、假如你是老猎人,你会怎样处理这两只小狼,为什么?

(参考:母狼会有那么奇怪的不可思议的行动,只是因为对孩子的爱,它的智慧也来自对孩子的爱,它能以死来换得孩子的生,这种行为一定会感动老猎人的,他会把小狼放了。)

5、学了本文,你同意老猎人的话:“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吗?

(参考:同意,因为母狼能为了救小狼用各种方法骗过了经验丰富的老猎人,以自己的死换来孩子的生,所以它是聪明的动物。)

小结、母狼运用智慧,以自己的死换回了孩子的生,这是怎样的母爱啊,只可惜

“再聪明的狼,也逃不脱猎人的追捕”。

(四)、能力拓展,获得启迪。

过渡:因为狼的凶残,狡猾,人类常常以狼为敌,可是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似乎对母狼又有一份敬佩,请试着来比较一下这两篇文章。

思考:①看看这两篇文学作品中的狼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这两篇文学作品还分别写出了狼的其它什么特点?

③从作者对狼的议论或评价中看出这两篇文学作品中作者对狼的态度有何不同?

(五)、实话实说

文中老猎人称“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他这么说有什么根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PPT17)

(六)、结合参考资料,扩展知识(PPT19-40)【学生活动四】自习相关资料

老师总结:通过狼专题的学习,我们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狼呢?从“狼”这个形声字来看,反犬旁说明狼毕竟是一种动物,我们不能过多地苛求,它有它的自然属性,不能说它吃羊就是贪婪,凶狠;“良”是音旁,说明狼身上也有一些优点值得我们人类借鉴:面对困难的冷静、坚韧、团结等等,这些本应该属于世界上最高等的动物--我们人类的一些优秀品质却在逐渐流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沉思。分层作业:

A:背诵文言文字词解释。

B: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有关狼的小论文或简单的调查报告(参见书P190)教学反思:

第3篇: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积累 2

七年级上册语文词语积累

第一、二单元词语积累:

《散步》

1、信服:相信并佩服。

2、熬:忍受,艰苦支持。

3、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4、霎时:极短时间。

5、拆散:使家庭、集体等分散。

6、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7、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文中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7、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秋天的怀念》

1、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2、喜出望外: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望:希望,意料。

3、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4、憔悴:形容人脸色不好。

5、烂漫:颜色鲜艳而美丽。

《羚羊木雕》

1、怦怦:象声词,形容心跳。

2、形影不离:像形体和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3、寒战:因受冷或受惊而发抖。

《散文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七年级上册(语文)

中考总复习七上文言文

《童趣》

一、解释粗体字

1、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项为之强()()

3、徐喷以烟()()

4、果如鹤唳云端()

5、以丛草为林()

6、盖一癞虾蟆()

7、方出神()

8、鞭数十()

9、二虫尽为所吞()

10、果如鹤唳云端()

11、作青云白鹤观()

12、又留蚊于素帐中()

13、明察秋毫()

二、翻译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4、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7、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三、简答

1、概括出文中描绘的三件趣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中统领全文的一个短语是:

。点明时间的一个词语是

3、第二段中点明所写内容属想象的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七年级上册语文狼2七年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上册语文狼2七年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