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面积的说课稿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20 08:02: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白石山镇平岗小学 刘佳旭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今天我所要讲的是小学数学教材人教版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节《认识面积》。

2.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掌握了计算它们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从学生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面积的含义并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来形成对面积的初步感知。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面积的含义,培养学生能够使用适当的参照物比较图形面积的技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比较两个图形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和实践操作中感知与体验面的大小,让学生积累学习感情,享受在求知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材的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面积的意义;难点是度量意识的培养。

5.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进行小组活动用的小正方形和大长方形、圆形、三角形彩笔。

二、说教法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学习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具体形象思维也正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我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空间知觉为基础,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经历这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建立面积的表象。

根据以上各方面的特点,我从以下个环节来进行教学。

三、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趣,导入新课。

课的开始,借助拍手、摸一摸的情境导入新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让学生感知新的概念“面”。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面积概念,理解面积的含义,在此部分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找表面

在这个活动我通过让学生摸摸身边的数学书、文具盒、桌子的表面,让学生亲自感知什么是物体的表面,帮助学生建立表面的意识,引出面积的概念。

活动二:比较大小

首先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出课件中出现的物体的表面及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时,出现了两个难以用肉眼直接判断出面积大小的图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此时的课堂中定会起争议,小组里商量一下,用你们讨论出来的方法来比较一下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正所谓“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时学生的求知欲强、兴趣浓。学生会用剪一剪、拼一拼来比较;会用同一张纸条量一量的方法比较;会用数格子来比较,在数格子还加入一个游戏:一大组看老师手中的格子图并大声说出是几格,二大组闭眼,然后在交叉。学生以为格子多的图形大,格子少的图形就小。但实际是在比较图形的大小时需要同样大小的格子才行。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体现了学法的多样性,而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主动。

(三)分层练习,巩固所学

我用多媒体呈现出了3个层次的练习。

(1)下面两个图形谁的面积大?

主要采用数格子的方法使学生明确形状不同的图形面积有可能相等。

(2)你能设计一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吗?

在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活动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而且检验了他们对面积的认识。

(3)比较不规则图形面积的大小

本节课的知识在这里得到了综合运用

(四)全课总结

我把课堂的总结权交给学生,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对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记忆。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遵循教材编写安排,根据学生实际,组织全体参与,亲生经历,动手操作,更加关注学生带着思考活动,注重活动中思维的提升和经验的积累,真正做到“不同的人在数学教育中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保证每个活动开展和落实。本节课由于活动比较多,所以在时间上可能略显匆忙。

第2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课程内容:《认识面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它们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从而概括出面积的含义。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并根据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

(1)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体验数学知识缘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探究中张扬个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认识面积的含义;

(2)、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关键是结合教材提供的实例,通过教具的演示和学具的操作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操作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从而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二、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课一开始,创设“涂色”比赛形式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为学习新知作了较好的铺垫。

(2)直观教学法:充分利用实物、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愉快学习新知。

(3)认知冲突教学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低中年级操作随意性大,对学生的操作必须适当指导启发,另外根据认知冲突论,教学中我不断设置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学生主动探究。

探究、合作、操作学习法: 切实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加强操作实践活动,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理解概念。充分调动学生手、口、眼等多种器官参与探究学习活动。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

为了更好实现以上的教学理念,我在课前准备了卡片、格子纸、硬币等工具。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动机

(教师出示课件)篮球场和教室两个场地,叫学生来分配人数打扫这两个地方。

师:哪个小组愿意说说你们的分配方案?

生:我们小组分的人数是打扫篮球场20人,打扫教室10人.师:说说你们组这样分的原因 生:因为篮球场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

师:原来是篮球场的面积比教室的面积大,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面积。

(分析: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并由此引出面积)

(二)探索面积的概念

1、说一说:你们生活中都见过哪些面呢? 生:黑板的面、桌子的面、冰箱的面、„„

2、摸一摸:铅笔盒的面、数学书封面、桌子的面

3、比一比:

①教师的手掌和学生的手掌。

让一个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手掌,教师同时也展示自己的手掌,让全班其他同学比一比两个手掌表面的大小。② 1元硬币和5角硬币。

③数学课本的面和数学练习本的面。师:我们在比它们的什么?(生:面的大小)

小结:通过观察、操作与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怎样? 生:面有大有小。

三)、结合具体实例说说面积的含义。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这个物体的面积。(板书:表面的大小 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面的(面积),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说。课本封面的大小呢?(多指名几个人说)

回忆一下,你刚才摸的是物体哪个面的面积?能照样子说说看吗?(指板书)

(四)、联系生活拓展。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先小组说,再集体交流。

小结:看来面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还是很普遍的,只要大家多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让学生直接使用“面积”一词进一步观察、比较和描述,加深了对面积意义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1)制造认知冲突。

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让学生比较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

师:你们觉得哪个图形面积大? 生:长方形面积大 生:正方形面积大。

师:看来有争议。有什么办法知道吗?那现在你们就利用学具分小组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吧。(2)体验借助工具比较图形的大小的方法。

①学生拿出剪好的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附页2中图5)②小组活动。

③学生汇报。(投影显示活动结果,并配合课件演示几种比较方法)生1:我们小组是用摆硬币的方法,长方形共摆了10个5角硬币,而正方形共摆了9个硬币,所以我们认为长方形面积大。

生2:我们小组是用画格子的方法,数出长方形的格子要比正方形要多。

生3:我们小组是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大一些。

小结 :比较面积的大小可以用多种方法,尤其是可以借助工具进行比较大小,在用画格子,数格子的方法时,所画的每一个格子的大小应一样大。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3)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形状

1、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准确而有创意。(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2、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3、让我们用画笔把图形美化一下,选一个图形,用蓝色笔描出图形的边线,用红色涂出它们的面积。展示学生作品。师:图形上一周蓝线的长度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红色部分的大小就是这个图形的什么?

(六)、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知识?(面积、面积的含义、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第3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物体所占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面积就是所占平面图形的大小。那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认识面积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是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小节的内容,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学好本节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迁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面积说课稿 1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P60—62页《认识面积》。

2、说教材中的地位

本课内容是第五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他们的周长计算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学生观察,比较,触摸所熟悉的物体表面的大小来帮助理解面积。面积的学习,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相对较难,学生学了这部分内容,为以后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平面几何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3、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拟定说课稿,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面积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认识面积说课稿1

尊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第一课时:《认识面积》。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 让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认识面积》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说课内容是面积的认识。(出示电子课本)它是来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61-62页第五单元“面积的认识”第一课时。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我说课的第一个环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涉及的概念较多,有“面”、“物体表面”、“封闭图形”和“面积”。“面积”的前概念是“面”。本节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所以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我从“面积”的前概念“面”来展开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面”的含义,即物体表面,把这些面画下来就是一个封闭图形。然后在学生获得多种感性理解“面”的含义基础上,经过改造、加工、伸展,得出“面积”这个概念。

(二)教学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认识面积》说课稿

尊敬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中的第一课时:《认识面积》。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概念。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周长。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认识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以后学习习近平面图形的面积打下基础。

小学中年级学生思维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所以我设计了直观演示、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本节课的三维目标是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数一数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体会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4、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5、教学难点是:探究发现比较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 结合本课的特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认识面积的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识面积的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