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交川小学 陈会军
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感知乘法的含义。2 知道乘法算式的读法,认识乘号。在探索乘法算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4 能与同伴合作探究,写出乘法算式。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教具准备:课件、小圆片。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新课
1.教学例1。
(1)师生一起看图。指导学生回答。
师:图上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 生:用小棒摆自己喜欢的图案。师;这个同学摆了几把小伞? 生:1、2、3、4把小伞。
用同样的方法说出其他几位同学摆图案及所用的木棒。(2)看看老师摆了什么图案 生:正方形、房子、八边形。师:每种图案一共用了几根木棒?
师生:每个4根,一共用了4+4+4+4+4=20根 每个6根,一共用了6+6+6+6=24根 每个8根,一共用了8+8+8=24根
师:把老师摆的其他图案
(3)教师叙述:求4个5或5个4相加是多少,4个5或5个4,分别相加是多少,都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乘法。
(4)学习怎样写乘法算式。
师:要求5个4相加是多少,用加法算是“4+4+4+4+4=20 ”,用乘法计算就可以写成“5乘4或4乘 5”。两个数中间写“×”,这个符号叫乘号。(板书:3×2=6或2×3=6。)
师:把上面的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加以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师生:在乘法算式中乘号前后两个数分别表示加法算式中的什么数,以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3.教学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读法。
写出第三个例子的其中一个乘法算式,分别说出各部分的名称,并指出乘法算式的读法。
读作:5乘4等于20。
师:5和4相乘可以写成5×4也可以写成4×5。说明:求两个数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两个乘法算式中的一个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动动手、动动脑
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师:每行摆5个圆片,摆四行。2.我会读
4×5 6×5 5×2 2×4 3.我会做
(1).做教科书“
(2).做教科书“做一做“中的练习。
做题时,教师可让学生先说出图中表示的是几个几?学生回答出“表示4个 2”后,提问:“可以怎样算?怎样列式?”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想,求 4个2的和是多少,也就是求4和2相乘的积是多少,可以用乘法算式计算。
(3).做教科书“ 4.我会改
师: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12 6+6+6+6=24 2+2+2+2+2=10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什么时候我们才用乘法?
第2篇:乘法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栾川县第一实验小学谢欣桐
一、诱思导学
1、暖暖的阳光洒满青青的草原,许多小动物正在草原上快乐的玩耍。想不想去看看?要看到有哪些小动物可不容易。会遇到很多麻烦的,有信心吗?看,问题来了。
2、大门为什么打不开呢?原来这里面藏着秘密,请你找找算式中加数特别的有哪些?
“5+5+5,4+4+4+4,2+2+2+2+2”每道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二、质疑研学
师: 瞧!小动物们正在活动呢!图中你能找出这样的算式子吗?
板书:2+2+2=6 也就是 3个2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板书:3+3+3+3=12 4个3 谁来用学具摆一摆 师:你真了不起!那这幅图呢?找找看?
生:是4个2,列式是2+2+2+2=8。师:求4个2是多少,还可以用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来计算。(板书:乘法)师:听说过乘法吗?你是从哪里听说的? 生1:姐姐告诉的 生2:妈妈告诉的师:以前都是听别人说的,今天我们自己也知道乘法了。师:刚才的4个2相加,可以写成乘法算式:4×2=8 2×4=8 师:这个×,像什么? 生1:像拼音字母× 生2:像错号叉
师:在上学里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乘号)
师:乘法像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一样,也有表示乘法的符号,乘法算式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称,请大家猜一猜在乘法中各部分的名称。读作(生集体读一遍)
师:加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和)减法算出来的得数叫?(差)那今天的乘法算出来的得数叫?(积)
师:几个2相加,我们以前用加法,现在可以用乘法。(生再读2×4 4×2)
生活真奇妙,算几只小动物,我们就认识了乘法,接下来还有什么发现呢?下面我们继续在草原上看看还有什么发现。有好多鸡在找吃的,来口算一下看有多少只鸡。小朋友要一口气说完,深吸一口气准备好,开始!生:3+3+2+3+3……
(有的学生渐渐地不说了,有的叫了起来,还有的学生憋住气在继续说,脸涨得通红,终于也停了下来。老师的手也写软了)师:你们感觉求100个3用加法算,算式写起来怎样? 生1:要写很长时间,要写很长的算式,黑板不够写。生2:太麻烦了。
生3:可以用我们刚学的乘法,写成100×3或3×100,快多了!师:这里5个3,8个3,100个3可以用乘法也可以用加法?你觉得怎么样?
生1:用加法太麻烦 生2:乘法简单写的快。
师:几个几,可以用加法也可以用乘法,但用乘法比较简单。
三、达标测学
1、课中活动——拍手游戏。
先让学生听老师拍手,说出是几个几,并列出乘法算式;再让一名学生拍手,(强调:拍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中间要停顿一下)其余同学说一说;最后让同桌游戏。
2、练习1、2 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种写法简便?
四、得知博学
师:小猴子排着整齐的队伍欢迎我们来了,你觉得是几个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怎样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显示并列式)生1:我是横着看的,每排有5个花片,5+5+5=15,是3个5。生2:我是竖着看的,每排有3个花片,3+3+3+3+3=15,是5个3。师:同样多的猴子,观察角度不一样,算式就不一样。
五:反思促学 1.沟通联系。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什么?(齐答:乘法)乘法是怎么来的? 师:是加法变出来的,什么样的加法可以变成乘法?复习引入的算式,体会相同加数连加的意义。2.联系生活。
师:学习乘法以后,每个小朋友都会多一双眼睛-------乘法眼睛,先把眼睛闭上,用一双乘法眼睛,然后想一想生活中哪里有乘法现象? 师:太棒了,你眼已经具备乘法的眼睛了。
3.下课后,小朋友们又多了一双乘法的眼睛,你可以告诉老师,还有你的爸爸妈妈,你现在自己知道乘法了。好,整理好自己的文具,下课。
第3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P45-46练习九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亲历乘法的意义的产生,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乘法数学问题。
2、认识乘法中的乘号,知道乘号与加号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对数学文化的传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教学重点:
建立乘法的数学思想。教学难点:
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教学策略:
在比较中认识新知识。教学步骤
一、口算。
12+24=
36+6=
42+14=
32+16=
15+25=
35+10=
复习加法的知识。+这个符号叫做什么号,它是怎么产生的。加号前面的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也叫做加数,算出来的结果叫做和,表示两个加数的总数。
二、引入新课
1、出示加法算法:2+2 表示什么意思,2个2相加 2+2+2呢,3个2相加 2+2+2+2呢
第4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1
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4—50页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加之这个概念又难以建立,在这种情况下,教材一开始就专列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
第5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2一13页例
1、例2。
教学目的:1.使学生认识乘号,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算法。
2.使学生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用具:教师准备36根小棒,挂图,卡片;学生准备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操作演示,强化感知
1.摆小棒(小黑板出示)。准备题:用/摆一摆。
①每堆2根,摆3堆,有3个2根。
生一齐摆小棒。先摆1个2根,领学生说“1个2”。
再摆1个2根,提问:现在有几个2?
教师边说大家一起摆完3堆,要求一共摆了几根用加法算,应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回答:2+2+2=6 ②下面请同学们摆一摆:每堆3根小棒,摆4堆,看谁摆得又对有快? 看看你们摆得是不是和
第6篇: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西岛小学 曾德耿
【教学内容】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44—46页。【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较简便;(2)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及动手操作的能力。(4)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摆小棒游戏引入,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
1、先看老师用小棒摆成了什么?(出示小伞,指生回答。)
用了几根小棒?(指生回答。)
看这像什么?(出示小房子,指生回答。)
用了几根小棒?(指生回答。)
这个呢?出示(五角星)用了几根小棒?
2、师:谁来说一下你最喜欢哪种图
第7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教课程二上数学p45—p4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认识乘号,会读、写乘法算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摆一摆、练一练,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学生: 小棒 教师: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有时数学课上,我们会用到学具小棒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知识。但你知道吗,利用小棒还可以摆很多不同的图形呢,想看看吗?(出示例1主题图)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乘法
第8篇: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youyou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第46~47页。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属于初级阶段,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因此,要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才能逐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因此,在教学中,首先展示了一个热闹欢快的游乐园的主题图,通过这一学生熟悉而又特别喜爱的场景,暗示出生活中有许多一组一组出现的数量,并且每一组的数量是相同的,这样设计使数学贴近了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教学中还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和动手操作的环节,理解和掌握乘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初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