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3、《生死攸关的烛光》的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 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生死攸关的烛光》。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的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对于本课的故事情节较生疏,但他们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他们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通过阅读初步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式,并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本课时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使学生挖掘课文的深刻含义。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情报的过程。
(2)技能目标: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表现能力。
(3)情感目标:感悟母子三人的爱国感情。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勇敢。难点: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境,感受危机
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镇定作好铺垫,萌发探究故事发展的兴趣!
2、以读为主,师生互动在课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在自己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构建自己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再与文本对话,读中探究,以读促悟,以想象补白促悟,在师与生的对话中得以引领,使人物形象浮出水面,并使学生在人物的品质面前怦然“情”动,这样,教学重点已初步突破。学法:突出主体,说学法
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人周旋,他们各是怎样表
现,课文是怎样描写?
2、情感体验法。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在课后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话剧,使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身临其境,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
3、辩论法。
绝密情报最终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呢?通过这一问题的创设,生与生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辩论中所积蓄的对人物的赞赏之情、敬佩之情喷薄而出,实现以情激情,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抗拒战争、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六、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音乐,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其中法国也是受害者。现在就让时间倒流,让我们回到那70多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一天夜里,法国一个小镇上,伯瑙德夫人的家里发生了一场虽不见硝烟却惊心动魄、扣人心弦的斗争,让我们一块回到战争中的那一天看看那时发生在二战期间的感人故事——《生死攸关的烛光》。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瑞德夫人一家的命运。
学生自由读课文,看看故事情节发生了几次令人紧张的变化?(组织学生交流,把握三处:(1)当德军把蜡烛点燃;(2)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3)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文章情节富有如此曲折的变化,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
(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三)研析情节,感悟理解
1.在这些危机关头,伯瑞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自学课文,要求:
a.画出描写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语句。b.从母子三人的表现中,你体会到他们具有什么品质? c.分角色演课本剧。注意抓住人物特点(动作、语言、神态)演读。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着重过程与方法的引导,要求学生按照老师提供的学法自主学习,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母子三人的镇定、勇敢、机智的表现和爱国精神。)
2.小组互相交流学习感受。
[评析]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要求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增进对文本的体验感受,在组员互相交流中,体会人物的表现和品质,学生从互相交流中获得合作学习的快乐的情感体验
3、角色演读,师生评价交流,体验母子三人的表现和品质。
[评析]这一环节教学,通过学生的角色演读——评价——教师相机指导,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向一个更深的层次。
4、小组讨论: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
小结: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一家三口的勇敢机智,这种勇敢来自这一家人对祖国深深的爱,让我们记住在二战中像伯瑙德夫人一家一样的人(预设:体会三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冷静的品质和爱国的精神?)照下面的句式展开讨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伯瑙德夫人…… 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女儿杰奎琳……(四)、总结提升,深化主题
小结课堂:虽然丈夫被德国军关押在监狱里,但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仍冒死参与反侵略斗争,他们在危急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和拳拳爱国之情,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杰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法西斯的侵略。)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之际,让我们发出来自心灵深处的呼唤:远离战争,拥抱和平!
(这一环节旨在引导学生维护和平,远离战争的思想教育)(五)续编故事
本文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处戛然而止:当杰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请你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猜一猜:下一次的绝密情报会藏到什么地方?
2、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将评选最佳编剧、导演和演员。这一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七.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一波三折
点燃
重新点燃
夺回 吹灭
端走
端上楼
板书设计是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再现,是动人情节的再现,我的板书简洁明了,又动人心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的聆听!
第2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北师大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瑞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从三个维度设计了本课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联系课文内容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2)技能目标:能联系课文具体内容进行解释,并能结合表演深入体会“轻轻地”、“从容地”、“镇定地”等词语的内涵。
(3)情感目标:感悟母子三人的爱国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母子三人语言、神情、动作等所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勇敢。
难点:体会法国人民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
二、发挥主导,说教法
1、创设情境,感受危机
由于本文是距离学生非常遥远又特殊的时代的故事,对于毫无体验的他们,唯有情境的再现才能使他们有更大的触动。因此在新课伊始我创设了以下情境: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配上音乐,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于情境中,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与文本相应的氛围中,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并为体会主人公的勇敢、机智、镇定作好铺垫,萌发探究故事发展的兴趣!
2、以读为主,师生互动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因此,在课堂中我把大部分的.时间让出来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使学生在自己阅读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构建自己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再与文本对话,寻找说服对方的理由,读中探究,以读促悟,以想象补白促悟,在师与生的对话中得以引领,使人物形象浮出水面,并使学生在人物的品质面前怦然“情”动,这样,教学重点已初步突破。
三、突出主体,说学法
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1、合作学习法
组织学生交流伯瑙德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敌人周旋,他们各是怎样表
现,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达,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
2、情感体验法。
在深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在课后小组内进行分角色表演话剧,使学生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身临其境,急主人公之急、危主人公之危。
3、辩论法。
绝密情报最终保住了,一家人也得救了,那么,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呢?通过这一问题的创设,生与生在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在辩论中所积蓄的对人物的赞赏之情、敬佩之情喷薄而出,实现以情激情,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抗拒战争、渴望和平思想的教育。
四、教学流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二战期间德国法西斯施暴的画面,加以收集来的资料解说,使学生置身情境,初步感受德军的残暴
然后引导学生让时间倒流,回到那65年前的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看看那时的人们是怎样与法西斯战斗的?随机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了解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便于教师调整教学计划,使教学环节更合理更科学,所以我的阅读教学就安排了这个环节。
(三)、研析情节,感悟理解
这一环节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交流朗读中体验、感悟,很好地理解了文章,培养了学习能力。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教师能引导学生应用搜索的信息深入品读文本,进行了有效的个性阅读,教师起到了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作用,能不断在关键处、重点处给以点播和引导,渗透了阅读方法的指导,加深了
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训练了语感。
(四)、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新课标指出: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学习热情没有消失,还沉浸在伯瑙德一家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场面中时趁热打铁,安排由此及彼的交流学习,势必会有更大的收获。
(五)、拓展延伸、续编故事
拓展学习实际上是个性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和能力使学习更加深入,从而丰富自己的学习。
(六)、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课下自由组合,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将评选最佳编剧、导演和演员。这一环节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能够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生死攸关的烛光
一波三折
点燃重新点燃夺回
吹灭端走端上楼
第3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
一、把握课标、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语文A版第六册第四单元的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瑙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安然无恙的保存下来。作者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2、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语句,深切的感受伯瑙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
第4篇:生死攸关的烛光说课稿(推荐)
(一)教材分析
《生死攸关的烛光》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单元,本单元在于引导学生:任何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在危急时刻不要惊慌失措,要沉着机智地应对。这是一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个家庭里母子三人用机智、勇敢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故事,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作者通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精神面貌,课文虽然篇幅不长,但情节惊心动魄,扣人心弦,人物形象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
课标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1、会正确书写本课生字,理解“生死攸关”等新词。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体会人物形象,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在
第5篇: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生死攸关的烛光》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册第八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紧紧围绕一根小小的蜡烛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按记叙顺序分为三部分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以及他们保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怎样想尽办法保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让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智慧.2、充分利用课文结尾的空白处进行思维和表达训练。
3、对人物有自己的评价,并能从中感受到课文中人物在危险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机智
第6篇: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庞集小学
于会宇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迹,歌颂了法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全文共7个自然段,按记叙顺序分为两局部内容。作者首先概括地介绍了伯诺德母子三人参与了秘密情报的传送工作,以和他们维护情报采用的方法;接着详细介绍了伯诺德母子三人怎样想尽方法、机智勇敢的维护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最终使情报保管下来。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法国一家母子三人机智、勇敢地维护情报的过程。2.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体会法国人民的高尚爱国主义精神。
3.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表示能力。教学重点
体会母子三人语言、深情、活动等所表示出的
第7篇: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死攸关的烛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攸、烛、厄、抵、属、蜡、掏、尉、堪、筹、莎“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母子三人冒着生命危险保护秘密情报的勇敢精神和在敌人面前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语及句子,体会母子三人在保护秘密情报中表现出的勇敢、机智和沉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视资料片段辑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播放视频,背景导课。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段让人痛心的历史,1939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组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把侵略的爪牙伸向全世界,全球20 多亿人卷入战争长河,5000多万人死亡,3000万人流离失所,这就是第二次大战。我们中国也遭受日本鬼子的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