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5 13:10:5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游山西村 教案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熟读并背诵诗歌,学会文言文诗词多种阅读方法,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吟读,译读的方法理解诗歌大意,采取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感悟诗歌的美,并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歌中所浸透出淳朴乡风的美,体会并形成在面对挫折时,只要坚持拼搏就会柳暗花明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鉴赏的方法,体会诗歌的美。教学难点:汲取诗人乐观人文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导入以评书的方式,系统的介绍陆游这一伟大爱国诗人的生平。

二、吟读感知

首先,我请学生分别朗诵诗歌。

接下来,老师范读诗歌。在此基础上明确吟读概念,指导学生,然后全班齐吟本首诗歌。

三、译读品味

教师先让学生明确译读这一概念,并且向学生示范诗歌译读。

然后请学生先默读,再分组讨论试着译读。各小组推选同学进行诗歌译读。老师点拨指导。

四、说读升华

首先:发现美点—请同学们谈谈文章中最触动自己的诗句。建议同学们“以本诗最触动我的诗句是什么?我从这句诗中读出了什么?”来学习。其次:教师助读—重点讨论“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句诗,并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对本句诗的理解。

最后:合理想象—联系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对本诗进行说读,在说读的时候鼓励同学们加入合理的想象,完成对诗歌意境美的探索。

五、小结交流

六、巩固延伸

运用所学方法,阅读《过故人庄》,并写成一篇语言优美的短文,延伸巩固。附板书设计:

游山西村

陆游

读—— 吟读:吟出感情

译读:译出诗意

说读:品味意境

拨—— 助读:悟出哲理

延—— 延读:运用活学

第2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教学目标:

1、背诵古诗,感受农村的美好风光以及人情风俗。

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背诵古诗,感受农村的美好风光以及人情风俗。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游山西村》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镜湖的三山乡。“山西村”即三山乡西边的村落。

三、学会朗读。

(1)老师范读,学生听准字音、停顿。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2)指名学生读。提示: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3)师生点评。

(4)学生集体朗读,体会诗中的情感。

四、理解诗意, 合作探究

1、理解诗意,赏析.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表现农家的淳朴好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蕴含生活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写出山西村淳朴的风土人情。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表达了作者留恋之情。

2、合作探究.(1)1本诗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农村的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请从诗中找出这些句子。

(2)、《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你是如何理解的?明确”诗句写的是山绕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还蕴含着生活的哲理,比喻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

五、再读诗歌,感悟情感。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六、拓展延伸,深刻感受。

你在学习、生活中有否遇到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况?谈谈你的感受。

七、课外作业,巩固落实。

背诵默写古诗

第3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

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

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尝试加以运用。【教学重点】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境。【教学难点】体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哲理思想。【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导入

在上课之前老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在南宋时期有位能人,他文武双全,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同时他又是个爱国诗人,一生写下无数忧国忧民的诗篇。他一度得到皇帝的赏识,入朝做了大官。但却遭到朝中投降派的百般排挤,诬陷他终日赏花吟诗,不务正业。于是,皇帝偏听了这些污蔑之言,罢免了他的官职。怀着满腔的愤怒,他回到老家绍兴闲居。一天,此人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教学目的:

1、体味诗歌的内涵。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1、导入: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流传千古的《游山西村》。

2、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生当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中爱国思想的熏陶,绍兴中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即位,赐进士出身,曾任镇江、隆兴通判。乾道八年,入四川宜抚使王炎幕府,投身军旅生活。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一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

教案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从小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这种壮志,多次为官,怀才不遇,心里很憋屈,无奈之中以酒为伴,用酒麻醉自己,经常是大醉而归。当时南宋统治集团,正好领导班子调整了,主和派的铁腕人物叫龚茂良,任参知政事代宰相,这人一上来,八个字就把陆游免了“不拘礼法,恃酒颓放。”陆游接到免职的文件真是欲哭为泪,欲笑无声啊,这叫啥罪犯,那人性格是遗传于他祖上——狂放。陆游急了,你不说我恃酒颓放吗?我就颓放。我从此我就叫放翁,而且陆游在诗中还说“落魄巴江号放翁”“放翁”这个号,从此就和他的诗一起享誉至今,这就是陆游的狂放性格,他和别人就不一样。别人就得闭门思过,说我喝酒忒多了,今后我是不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

周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

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重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资料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诗句,体会古诗韵味。

1.同学们你们平时积累了很多好词好句,能说说“山”和“柳”开头的成语吗?(板书: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2.你们知道吗?这两个耳熟能详、千古流传的成语都出于同一首诗的吗?

在这首诗中,有一座座连绵的山,有一条条交错的河,有密密层层的柳,有明艳的花,在这之间,几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游山西村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山西村教案 篇1

【自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3.习得学习古诗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境,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

【学习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积累古诗名句。理解诗句中所含哲理,并能联系实际谈体会。

学习课时:

1课时教具:课件

【学习方式】

1.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

2.诵读法,并养成多动笔的习惯,品味、积累优美的语句。

【课前自学检测案】

※自学一:自读古诗,学习字词

1.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a.借助工具书或结合诗文注音读准生字新词

腊酒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游山西村教案

游山西村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和词语解释。

2、把握诗歌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

3、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所蕴含的哲理。

2、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理解诗句的哲理,并加以运用。

教具安排:黑板板书、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回忆带“山”或“水”字的四字词语。

2、引出“山重水复”和“柳暗花明”,并点明其出自同一句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从而导入新课《游山西村》。

二、介绍作者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奋创作,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游山西村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游山西村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