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从细节谈教育
从细节谈教育
最近读了《教师行为的50个细节》,通过读书让我觉得读书是一种幸福,一种乐趣,更是一种享受。读这些教育专著时,我边看边与自己平时的教育实际相比较,不禁有了感触,有了共鸣。这些书在教我将来如何成为一个好老师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教师教育行为细节
育人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发挥理想的效果,必须摆脱枯燥与乏味的单一说教,关注自身行为的细节,从细小之处来影响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的教育片段,常常源自与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一句平常不过的话,一个细小不过的动作,都有可能给学生的心灵烙下痕迹。一次无意的非言语行为失误,一句脱口而出的伤人之语,则有可能疏远师生之间的关系,使教育产生的真实影响与预期的目标背道而驰。
二、教师教学行为细节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基本教学工作。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行为,能够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这些行为也体现了教师个人的基本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表现出来的行为细节,不管是言语行为,还是非言语行为,不管是有意表现出来的行为,还是无意流露出来的`行为,都可能对学生的课堂学习,乃至日常生活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言语行为为例,假如教师表现出得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能够感染学生,引导学生的情绪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假如教师表现出失当的言语行为,那么就有可能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疏远师生之间的情感,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教师管理行为细节
在学校教育世界里,教师经常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要进行课堂管理或者教学管理;在课余与学生的互动中,要进行学生管理。教师在管理课堂、管理学生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努力从细节之处做好管理工作。教师与学生打交道比较多,尤其要注意管理自己的管理行为细节。
四、教师学习行为细节
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在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知识激增的当代,作为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需要抓住各种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素养,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因而,不管参加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还是自我学习,教师都要管理好自己的行为细节,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教师日常行为细节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在校园之中的日常行为,也要时时注意细节,以免给学生传递不良信息。在很多时候,教师日常的行为细节,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身教”,而且这种教育比言教更具影响力。
第2篇:从早恋谈教育方法
从早恋谈教育方法
今天我谈一个对中学生和家长乃至学校和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那就是中学生早恋有意还是无害,应该还是不应该。我的观点会从我的行文中透露出来,所以请容许我细细道来。
情情爱爱乃是人的七情六欲之一,是人的基本生理和心理的需要。禁止中学生早恋,在我认为,这和古代朱熹提出的“存天理,灭
人欲。”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什么不禁止大学生的或者是成年人的,偏偏是中学生的?难道恋爱真的就一定会导致某些不好的问题?或者说,恋爱一定会破坏一个人的前途?不是,这些全都是借口,这些全都是老师和学校和父母要求我们按他们心目中的那条他们自以为的标准的、准确无误的、应该所有中学生都该走的那条老路的借口!
虽然我是理科生,但我还记得政治曾经教过这么两句话:“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看问题要全面,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利有弊,今天我就用这两个观点看问题。
先别急着看理论,先容我讲两个例子。美国有一个家庭,这个家庭里面的女孩读高中,恋爱了。她跟他爸爸说她恋爱了,她爸爸跟她约法三章:
一、不容许发生性关系;
二、不能影响学业;
三、任何事情都要自己处理,包括失恋。后来好像这个女生真的失恋了,但她不想我国有些中学生那样哭哭啼啼呼天抢地要生要死的,反而一点也没耽误学习,考上了很好的大学。
回头看看我国的高中生,在严谨的学校规章和严厉的家庭管理下,不少人都还是早恋了,只不过是偷偷来的。即使那些声称没有早恋的同学,其实十有八九心里的某个地方已经给某个人占据了,只是不想表达出来而已。所以,用一颗心去做两件大事,肯定不太大可能都十全十美。或许,这就是让父母们以为的早恋一定会导致某些问题发生的根本,却不知道这里面还有深意一层的问题。
那么现在开始政治来处理问题。早恋的坏处,相信是呆子都会知道,一不小心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但早恋究竟有没有好处?答案是肯定的。我相信,每个人的心里活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就算是最好的知心朋友都不想分享的秘密,这些秘密只想和心里的那个TA来分享。而且,二人彼此之间,如果是比较勤奋的学生的话,我相信他们彼此之间会相互勖勉。虽然知心朋友也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不及情侣之间的效果好。当然还有好处的,我不想写,以免遭到某些激进派的谋杀。当然,我写的这些好处,都是那种双方都能够很好的把握两人关系才能够产生的。
既然早恋有好处有坏处,那为什么在中国,早恋大多数都是悲剧的呢?原因就是青少年具有叛逆心理,而老师和家长却恰恰用了最错误的方法去引导这种心理,那就是禁止。即使我不是一名心理学家,但我也懂一点点心理学。
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因为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过渡时期,其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控。虽然说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算的上是完善,但在不断发展中,他们有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见解。而这种见解恰好与家长中存在的那种认为孩子未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的想法相反,他们认为他们是对的。青少年渴望自由、向往自由,包括实际上的和精神上的。在多次与父母的意见不合后,他们就会反感父母的那一套,认为他们才是不合理的,应当废除。而他们又不敢明目反对。逐渐逐渐就会存心让父母不顺心:你让我往东,我偏往西。你不允许我明着来,那我跟你玩阴的。你不让我谈恋爱,我跟你玩地下党,打游击。
其实,早恋更多是出于好奇的心理。青少年对是借鉴的一切熟悉而又陌生。异性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一种极具诱惑力的东西,他们想了解异性,所以由此对异性产生了倾慕,向主动接近的对象。随着性意识的不断发展,青少年对异性的身体、生活、心理和对自己的态度感到好奇,从而对异性保持一种有好感的态度,想接近彼此。为了满足这种好奇心,于是,恋爱了。
正如我之前所说的,父母恰恰使用了最笨的方法去改变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认为孩子不打不成器,对子女的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无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感到孤立无援。
其实,不管是叛逆心理还是好奇心理,都是青少年在第二次认识这个世界的一种途径。这条途径难免会有偏差,而家长和老师就是修改这些偏差的引路人,而不是让孩子们越走越远。
虽然我没有孩子,但我经常帮人家带孩子。小孩子难免会淘气,总是去干一些我们不希望他们去干的、会对他造成伤害的事,这是小孩子认识世界的第一阶段。有些家长,也许会把小孩子一把抓过来,再一巴掌掴过去:“叫你不要去玩了,你还玩是不???”而我却会默默站在一旁,让他们想干就去干,不让他们受到比较大的伤害就行
了。如果孩子跌倒了,受伤了,我就会去安慰他,告诉他这样做会怎样怎样。孩子们尝到了苦头,也许会很长时间不敢去碰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东西。这就是人的认识心理和学习心理。就像当我们第一次惊艳玫瑰的美丽时,也许会欣喜地一把抓过去,结果被刺到了。那下一次看到了玫瑰,就会想到它曾经伤害过我,要小心。这就是一种认识心理和记忆心理。
所
以,对于青少年也应该采取一些正确的引导方法,既要让他们健康成长,也要保持对身边的人一种平和、健康的心理。教导青少年重要的不是从言行中去教,更多和更有效的方法是从心理上下手。每个青少年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需要不同的方法和耐心去开导。
保持冷静。孩子叛逆,成人一定会不满,因此,会为自己的权力斗争,用声音来压倒他。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也等孩子冷静,才进行沟通。孩子叛逆,言语和行为会有如暴风雨,不懂得控制自己。但成人成熟,应该要懂得何时该保持冷静。
向别人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如问周围有同龄孩子的朋友,如何处理类似的问题,或听讲座,找辅导员协助,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的办法失去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开放自我,了解孩子。家长眼见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通常会即刻禁止。其实,最好能试着了解情况。例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从旁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和父母相处融洽,孩子当然就不需要叛逆了。
改变教育方法。很多时候,对孩子的管教,是要时常改变方式的。例如,小时候只有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时,随时转变方式,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学会宽容。很多人都觉得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这是因为随着孩子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人生产生了懵懂的认识,因环境、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对周围的事情他们不能每次都做到完美无缺而因此感到无可奈何,有种挫折感,继而烦躁、多愁善感、情绪不稳定,甚至顶撞老师。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不要以种种罪名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对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当着其他孩子的面批评他、奚落他,尤其是再请上家长对他们进行一轮又一轮的批评教育,这样只会让我们的孩子更叛逆更不好管教,稍不留心还会把孩子逼上极端的道路,不仅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永久性伤害,更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其实孩子的叛逆是青春期的一个阶段性特点,并不是孩子不懂事了、学坏了,只要我们正确的对待孩子特殊时期心理的变化,并多和孩子交流,用理智的心态去宽容孩子、容纳孩子,你会发现他们只不过是个做错事情的孩子。人生在世孰能无错,不要因此就给孩子判了刑定了不可原谅的罪。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教育方法,毕竟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都不一样,有些还是大相径庭。所以,更多的是靠家长自己去寻找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第3篇:从审稿人的角度谈SCI写作细节
从审稿人的角度谈SCI写作细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xksama(金币+6,VIP+0):非常实用的经验~~感谢你的分享~~ 8-18 08:18
cxksama(金币+10,VIP+0):升级为一级精华了,奖励!8-26 13:35
lby1258(金币+5,VIP+0):精华升级奖励~~ 9-27 09:55
lby1258(金币+5,VIP+0):三级精华奖励~~ 12-29 17:0
1来小木虫潜水有些日子了,常常能够看到虫友抱怨由于英语水平太差导致论文被拒,本人觉得这是有待商榷的。根据本人的一些投稿和审稿经验,英语水平在整个论文写作中所占的比重最多占到三成,剩下的七成则是一些极易被忽略的格式或形式上的细节,而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