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习作5教学设计
习作五
习作要求:
长城、颐和园、秦兵马俑„„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先确定自己要介绍的景点。可以讲景点风光,也可以讲与景点有关的故事、传说,还要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写好以后,可以根据所写的导游词,模拟导游进行讲解。
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我国“世界遗产”的资料; 2.教师撰写范文《天坛导游词》,制作录像短片。
教学目标:
1.学习导游词的格式和写法,会写导游词。2.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体会“世界遗产”的魅力,感受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教学重点:导游词的格式及写法。
教学难点:将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导游词中的实用性语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了解“导游词”,理解习作要求。
1.播放一段录像——北京天坛公园导游员迎接游客时的情景。
导游:“各位广东来的朋友,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首都北京,我姓张,大家叫我小张就可以了。非常高兴今天能够陪同各位一起游览从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坛。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当年皇帝登坛的路线开始游览,请大家跟我走。” 2.谈话:录像短片中的小张是干什么的? 师: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导游员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导游员引导游客游览时的讲解词,称为“导游词”。(板书:导游词)刚刚同学们听到的那几句话,就是导游词的开场白,也称“前言”。(板书:前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导游词”的写法。(板书:学写)谁来读一读这次习作的要求? 设计意图:尽管家庭旅游越来越时尚,但很多学生对“导游员”“导游词”还是没有更多具体的认识。录像短片的播放,能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了解或回忆曾经听过、见过的情景,对“导游词”产生直观感知。
3.演示文稿:《语文园地五》习作要求。指名读,认真听,说一说本次习作有哪些要求。4.教师讲解习作要求:
(1)确定自己要介绍的“世界遗产”。师:我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遗产”的景观共有29处,在第五单元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有所了解。可以从中选择一处,作为自己介绍的对象。(2)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
师:一个景点,可以介绍的东西很多,要选取最有特色的内容。(3)提示参观游览的注意事项。
师:可以适时提醒游览时的注意事项,或提出“当文明游客”的要求。
设计意图:习作前明确写作要求很重要,是对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教师对每一条要求进行适当的解释,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写作要求,了解撰写导游词的基本方法。
二、范文引路,学习写法。1.出示范文《天坛导游词》(附后)师:导游词的题目,一般都是景点的名称,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按照本次习作的要求,同学们可以选取景点中最有特色的内容写,不一定面面俱到,因此题目也可以是:“×××导游词”“××风光简介”“××的传说”等。2.学生自行阅读,思考:(1)导游词有哪些内容?(2)导游词在语言上、写作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3.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写作方法:
(1)导游词的具体内容,一般有前言、总述、分述、结尾四个部分。
前言,是导游员在陪同游客参观、游览前,向大家表示问候、欢迎和自我介绍的话,如录像中小张讲的那几句,既简短、亲切,又有引出下文的作用。(例文中的第1自然段)总述,是对游览景点的一个总的介绍。(例文第2、3自然段)分述部分是导游词的重点,要按游览顺序,对所选景观逐一进行生动、具体的解说,使游客尽情饱览景点风光,领略世界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与风韵,留下美好回忆。(例文4—14自然段)结尾,在游览结束后,应对游览的内容作一小结,并向游客表示感谢和告别。(例文的最后一段)(适时板书:前言、总述、分述、结尾)(2)导游词的特点:内容真实,语言生动,按游览顺序叙述,适时对游客提出注意事项。
为了使导游词更加真实、生动、有条理,同学们应收集有关这个景点的资料。因为是向游客作介绍,所以引用的数据、资料必须真实,不能道听途说、添枝加叶。当然,涉及到的一些故事、传说、笑话,可以另当别论。(板书:内容真实、语言生动、言之有序、适时提示)
第2篇:《习作5》教学设计
《习作5》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读懂例文《银杏》,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
让学生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还不行,还要学会问、学会查资料。
2、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一种产品,进行仔细观察,并询问有关人,查阅有关资料,对这种产品有一个较为全面地了解,培养搜集材料的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3、解主习作要点的提示,学习例文的方法,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与查阅到的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整理成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观察,激发兴趣
1、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谈话:刚才同学们观察了这幅画,说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如果我们就这样写下去,不仅显得零乱,而且也不够形象、逼真。沈平平同学根据金老师的要求写了这棵银杏,写得很好,下面我们就来向她学习,看看她是怎么写的。
二、初读例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轻读例文,思考:这篇例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用“—”画出来。
2、讨论交流。
3、小结:这篇例文先写了银杏的枝干、叶、花、果的特点,再写银杏的价值,最后写出人们为什么称银杏为“活化石”。
三、再读例文,讨论写法
1、学生自读,思考: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金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习作的。
2、交流讨论。
小结:
⑴ 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刘爱平同学介绍了梨树的干、根、花、果的特点,还写了形状、颜色等。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刘爱平询问自然老师,查阅有关资料,知道了银杏的价值。
3、读“习作要点提示”,对照例文,明确写作要求。
⑴齐读例文后面的“习作要点提示”。
⑵讨论本次写作的要点和重点。
⑶小结:这是一篇状物类的习作训练。
第二课时
习作内容: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
习作题目:自定。
习作重点:把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一、读写迁移,运用写法
1、确定习作内容及要点。
⑴你准备介绍家乡的哪一种产品?(糖麻花、醉螺)
⑵在观察的基础上介绍产品的外部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质地等。/ 2
⑶在询问和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介绍该产品的营养价值或用途、食用方法或使用方法。
⑷通过询问和查阅资料,介绍该产品在食用或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组织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指点:介绍产品的三个方面内容时不要平均用力,要注意有详有略,侧重写一两个方面的内容,注意说法要有根据。
4、学生起草慰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交流习作,指导修改
1、指名学生读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2、小结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
六、佳作欣赏。/ 2
第3篇:《习作5》教学设计
习作5
一、概述
《习作5 话说端午节》是苏教版第六册教材第五单元的一篇习作。教材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代了收集资料的目的,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情境,渗透了根据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需要,有目的地收集信息资料的教育。第二部分是关于端午节的资料。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求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后,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选取需要的资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这样的习作,如果引导不当,学生很容易就会将各种文字资料简单拼凑,导致结构不合理,内容衔接不当。
二、教学目标
1、读懂文中所给资料,并能作适当的补充。
2、初步学会归纳整理所给资料。
3、学会口头向别人介绍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风俗。
4、在练说的基础上,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
第4篇:三下习作5教学设计
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
习作五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端午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了解端午节的由来、流行地区和民间习俗。
2.能够根据本次习作的内容或需要,有目的地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锻炼学生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能选择和组合有关资料,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的短文。【教学重点】
重点:
让学生在充分阅读教材提供的关于端午节的资料后,再对这些材料进行整理,选取需要的材料写一篇介绍端午节的短文,提高学生思维与书面表达的兴趣和能力。
难点:
能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处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自拟作文题,并能有条理、有中心地根据所筛选的材料进行习作练习。在整合材料进行习作联系时,有自己的创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评价设计】
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
第5篇:习作5教学设计二
c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先给你们猜几个谜语,看谁最猜得最准!(播放课件)刚才同学们猜的这几个谜语都属于哪一类的?(动物)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动物王国去和我们喜爱的动物交朋友。
一、学习范文,指导写法
师:大家瞧,海龟弟弟也出来散步了!(出示课件,点海龟图,海龟边说话,边出示海龟名片)
“你们可能在电视里和水族馆里见过我,我的名字叫海龟,个儿挺大,体长可达2米多,体重有500多千克。我的潜水本领非常出色,可以在水下停留一昼(zhou)夜或更长的时间。我还有一种“特异功能”,外出旅游不管走多远,从不迷失方向。我一从蛋壳里钻出来,便爬向大海,寻找安全。当我产卵时,又回到我出生的海滩。”
师:这是一位同学为海龟设计的名片,现在请大家自由朗读名片,听了海龟的自我介绍,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
第6篇:苏教版四上习作5教学设计
习作5 教材简析:
“××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重点:
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的自述”的形式,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的事物,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得具体、生动。
教学难点:
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
第7篇:苏教版《习作5》教学设计范文
苏教版《习作5》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要求:
1.通过阅读,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是不行的,还得请教别人,查阅资料。
2.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特产,先介绍他的外部特征,在写出他的价值或用途等。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例文获取作文资料的方法,训练学生将观察到的、询问到的、查阅到的资料整理成文。
教学准备:
选择喜欢的一种特产,仔细观察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家乡的特产是我们的骄傲,如果能把他介绍给别人,那一定很有意思,怎么才能把家乡的特产介绍清楚呢?我们先来读读沈平平同学根据老师要求写的银杏。
二.学习例文
1.自读例文,思考:
(1)沈平平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银杏》这篇作文的?
(2)如何像沈平平那样较为全面的了解某一事物?
(3)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
2.交流上述问题
(1)在仔细观察的基础
第8篇:苏教版三年级习作5教学设计
习作5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5:“××的自述”,内容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是习作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片断的阅读提示。第二部分是学生的两篇习作片断。第三部分是习作要求,要点有二:一是用“××的自述”的形式介绍一个自己“熟悉的事物”;二是要求写得具体生动。
设计理念:
介绍某一事物,学生通常会用第三人称来叙写。写他的外形特征、功能作用,表现出事物的特点。如果用“xx的自述”的形式来写,学生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它每天的生活,体会它的喜怒哀乐,换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无疑,这是一次新的挑战。学生应在听读范文的基础上,学习转换角色,进行自述。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段,学会用拟人化手法介绍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
2、领会本次习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