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工艺美术史论文
中国美术工艺史论文
通过系统的学习,吴老师向我们详细地说明了工艺美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各个方面的美术加工,也就是对人们的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美化。从工艺美术的用途分,有生活日用品和装饰欣赏品;从工艺美术的制作分,有手工制品,机器产品和电脑产品;从工艺美术的性质分,有传统工艺,民间工艺和现代工艺。通常是以材料来分类的,如染织工艺,陶瓷工艺,金属工艺,漆器工艺,木工艺,玻璃工艺,塑料工艺等。就工艺的创造过程来说,它包括设计和制作两个阶段。所以,工艺美术及不只是手工制作或传统制品。,也不只是设计的范畴。工艺美术是生活和美学的结合,它通过没的工艺美术形象(包括造型,色彩,装饰)对各种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做美术加工;工艺美术是艺术和科学的产儿。工艺美术不只是美的设计,最终是制成物质成品。因此,工艺美术作为一个艺术实体,他具有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精神产品。随着历史的延伸工艺美术大体分为欣赏性工艺美术和实用性工艺美术两类。前者已朝边缘性质转化,而后者却随着现实中使用的限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按照人们的情感的逻辑而潜移默化地发挥它应有的审美作用。为此,在广泛的现实生活中实用与审美相统一的特征必然成为工艺美术最本质的审美特征。i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现代科技文化所引起的环境的破坏的反思,使得如今的设计趋于绿色设计的方向。作为工业设计专业的我,深知工业设计在为人类创造了现代生活方式,特别是工业设计的过度商业化,加速了资源,能源的消耗,并已经对地球的生态平衡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地球逐渐变暖就是一个实例。也正因此,尽量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使产品的零部件能够方便地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利用或重新利用,成了绿色设计的主要原则。所以,现代设计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减少高能耗材料(如锌,黄磷电石等)的用量,多用可循环的再生资源或是一些速生植物作为原料,如竹子等。
工艺美术作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物,应需要而存在,应存在而被改变。设计不是无源之水,其本质是选择一种适当的方式,用以满足源自生活中产生的人类各种需求的计划、行动和结果,任何人为事物,例如建筑、道路、桥、轮子、计时 1 器等等,它们的起源和演进最终都是因主观的或客观的限制与调整、突破,进而归结到一种适当的形式而存在。ii正如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传统工艺美术的发展也受着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限制。现今良好的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让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其很好的发展下去,所以,如今的我们除了要很好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还要很好的与当代设计相结合,将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下去。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对产品的加以开发,增加新的品种,新的创意,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现代设计的发展的关键。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上下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无论是宫廷画师还是民间艺人,还是人文宗教画,经过无数画师、艺人、巧工名匠的历经多年的创作专研,积累了大量种类繁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器皿、帛画到汉代的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等,有的体现了恢弘灵巧,有的简约,有的精致,有的工整,有的奔放,有的质朴,有的奢华。无论是讲究意境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结圆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都在无形中为当代设计提供了丰富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
当代设计可以将传统视为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当代设计可以吸收传统的线造型,使一件工艺品有一种灵动的美。如交椅,以纤巧的线条为主要结构,造型简练,线条流畅,稳重不失轻巧。又如明式家具中的圈椅,以线为主,直中有曲,曲中有直,背板呈”S”形,与人的脊背弯曲度相符合,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吸收传统工艺的意蕴感,将一件工艺不仅赋予现代感,又有意匠美。如宋瓷,由于宋代崇尚理学,所以是一个理性的时代,其反映在工艺美术的风格就是具有内蕴,恬淡,雅洁的特点,富于理性的美;可以吸收传统工艺那种重视材料自然美感的意识。《考工记》中“审曲面势”是指造物要顺应材料的特点,要认识材料的特征品性,从而适当选材用材。漆器,是我国传统工艺品,漆器专著《髹饰录》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一书提出了“巧法造化,质则人身,文象阴阳”的工艺美学法则。iii可以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有着浓厚的生命象征意味,讲究因材施艺,因势利导,适可而止的工艺美学法则。如今,当代设计的发展趋势,除了绿色设计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设计的多 2 元化也是其发展的趋势之一。较早也较为系统的发展的国外工业设计,以其科技等一定的优势主导着设计行业,许多富有外国先进元素的产品冲击着中国的民族性的设计,作为新一代的我们,要将富有民族特色的中国元素有机的融合到所设计的产品中,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不能在文化的碰撞中丢失自我,丢失传统的精华,所以,传统工艺美术也要进行多元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希望在与现代科学技术,现代文明,现代工业设计相结合后,传统的工艺美术以新的多样的形式存在着,带着特有的时代特色,为人们的生活服务,并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可以向世界展示一个悠久历史的中国,别具一格的中国设计风格。
对于历史,我们要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我们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将其中落后腐朽的舍弃,将其精华与现代设计相结合,与生活结合,以生活本身为出发点,回归生活,以另一种形式,一种富有时代特色的形式,将优秀的工艺美术资源传承发扬下去。
14视觉传达设计
梁钰沛 20140190118
第2篇: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00年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绍一下中国陶瓷工艺美术的发展。
曾经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和陶器碎片。其中一些已经不仅仅是生活用品那么简单,而是具有了显明的艺术倾向和审美意识。如当时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随着制陶业的发展,制陶技术从泥条盘筑进步到轮盘拉坯,并且结构简单的横穴窑与竖穴窑逐步取代了落后的平地起烧,从而对窑的温度、气氛的控制较前代更加稳定和成熟。据资料记载,当时最高的烧成温度已经到达了1100℃,已接近“陶”与“瓷”的临界温度。自殷商时代早期,即以出现了以瓷土为胎料的白陶器和烧成温度达到1200℃的印纹硬陶,开始了由“陶”向“瓷”的过渡。
中国最早的陶瓷是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随着中国原始艺术的第一繁荣时期的结束,迎来了新石器时代工艺彩陶的第二繁荣期的来临。
仰韶文化彩陶最早出现在河南省淹仰韶村发现。其中有半坡型彩陶,首先发现西安东郊半坡村,分布地区集中在关中平原。彩陶以黑色与红色为主。装饰图案有人面纹、鱼纹、鹿纹、蛙纹等。而中晚期的鱼纹从静态转为动态,不再注重形态,通过对口,眼腮尾鳍的描绘来表现鱼的动态。半坡型彩陶钟情于几何纹样的造型。说明了我们祖先的抽象造型能力。庙底沟型彩陶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主要分布在陕西中地区。庙底沟型彩陶整体造型的线条极为流畅。装饰图案多采用圆弧线,直线和点。构成雅致流美的神韵。马家窑型彩陶是庙底沟的延续和发展。首次发现于甘薯马家窑。马家窑型彩陶整体风格是豪迈、大气,有着极强的动势。图案中,大量出现平行线,平等圆弧线,同心圆,在漩涡式的滚动中所有出现在圆点,恰恰又产生出静态美。
到了夏、商、西周时期,陶瓷制作工艺大大提高,而且窖场规模也不断扩大。由于商饮酒之风盛行,所以陶质酒器很多如:觚、尊、壶、爵等。到了西周,陶质的酒器明显减少。装饰手法上更注重部位的选择比例的权衡虚实,繁简的搭配在这个时期已经体现出来。这个时期随着三层花,理性色彩的增强以及窃曲纹,波纹,重环纹,瓦纹等的出现更好的体现了夏商西周时期工艺的提高。
秦汉时期是中国社会的重大转折时期,也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秦汉工艺美术是以强盛的大帝国为背景的大一统美术。以儒教思想为背景的礼教美术和以人生享乐为背景的神仙美术。其中,东汉时期创造出了烧制青瓷的成熟技术。当时,浙江上虞一带的工匠已经可以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器,胎土细致,瓷胎已烧结,胎釉结合紧密,由于在还原气氛中烧成,因此釉色纯正、透明而富有光泽。汉朝的陶瓷工艺有较高成就的有:釉陶,青瓷,彩绘陶,陶塑等。尤其是,东汉晚期浙江越窑出产的青瓷,被称为是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里程碑,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陶瓷业的真正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制瓷业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浙江越窑烧造出的青瓷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于此同时,江苏宜兴,浙江温州、金华以及川、鄂、湘、赣等地的青瓷烧造,也都各具特色。两晋时期金华刂菀ぴ诖种蚀商ド鲜紫仁褂昧嘶妆土。东晋浙江德清窑出产的黑釉瓷器光亮如漆。当时,在南方青瓷器中甚至还出现了褐色点彩以及釉下彩绘的新工艺。北朝后期,在北方首次出现了白釉瓷器。这一阶段除了龙窑的改进,北方地区还出现了许多馒头窑烧制的瓷器,诞生了很多新型的窑具,例如高大粗壮的各式垫具、坯件叠烧时用的各种间隔具,还有精微的泥点托珠、盂形垫具等等。总之,这一时期青瓷制造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南青北白”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工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了中国陶瓷史上“南青北白”的局面,既南方以生产青瓷为主,北方以生产白瓷为主。其中,青瓷以越窑出产的为优,白瓷以邢窑出产的最佳。这一时期,“匣钵”作为重要窑具的普及和发展,使得瓷器制作工艺与外观造型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胎壁由厚变薄,底足也由平底、饼形足变为玉璧形底、圈足,釉面由于不受窑内的烟熏污染,从而保持了色泽纯净,器物造型也趋向轻巧精美。
两宋时期,由于城市化的出现和市民阶级的逐渐壮大,使得市民生活的需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因此,宋代的工艺美术也呈现出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新气象。这一时期主要介绍的是宋代的五大名窑:汝、官、哥、均、定。
1.汝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今河南宝丰清凉寺内。由于,临汝在宋代隶属汝州,因此得名汝窑。汝窑以烧造“天青色”青釉瓷器为主,天青色在色彩上介于绿色和蓝色之间,既有蓝色之冷又有绿色之温。汝窑瓷器的朴素、高雅也是当时的统治阶级沉淀于安逸享受的现实反应。体现了平淡、籍之美。汝窑由于烧造时间极短,仅从北宋哲宗到徽宗的二十年间,因此存世量极为稀少,尤为珍贵。
2.官窑,宋五大名窑之一,胎有灰、黑和米黄数种,纹片大、小均有,釉色有粉青、米黄、深米黄等。北宋官窑窑址未明,南宋修内司官窑及郊坛下官窑窑址在杭州凤凰和乌龟山。
3.哥窑,宋五大名窑之一,以纹片著称。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哥窑釉色主要有粉青,灰青,米黄之分,以灰青为主,釉面布满龟裂的裂片,有开片。弊病成为了一种纹理,好像冰裂变化万千形成自然雅致的天趣。
4.钧窑,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位于河南禹县,古属钧州,故名钧窑。钧窑的釉色主要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瑰紫等色,而其独特之处在于使用窑变色釉,使得烧出的瓷器釉色红里透紫、紫里藏青、青中寓白、白里泛青,可谓纷彩争艳,瑰丽多姿可谓极富装饰意味。
5.定窑,是五大名窑之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址今河北曲阳。宋时属定州,故名定窑。元朝刘祁的《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瓯,颜色天下白”。可见,定窑瓷器在当时不仅深受人们的喜爱,而且产量也较大。定窑釉层薄而滑腻滋润。釉色白中微微泛黄,好似古代妇女薄施粉黛。给人以安静、柔润,恬美的美感。定窑和其他四大名窑相比,其独特之处还在与它丰富多彩的装饰纹样。定窑瓷器器身纹样的装饰手法主要可分为划花、刻花以及印花,常用的题材有莲瓣、牡丹、缠枝花卉、禽鸟、云龙、麒麟、狮子等等。装饰图案生动自然,清新典雅纹饰简介而富于变化。
总体来说,两宋时期陶瓷制造业的发展有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瓷都在发展;二是官窑,民窑都在发展而元瓷的发展则集中在江西景德镇的发展上。其主要工艺是青花,釉里红,中国书画艺术与中国陶瓷工艺得以充分完美的结合。这是景德镇瓷工艺的重大贡献。而且元代还烧制高温卵白釉、红釉、蓝釉。
元代是整个古代陶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此时,源自宋代的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弟窑)、德化窑等名窑相继发展。其中,景德镇窑开始使用瓷石加高岭土的“二元配方法”,使得二氧化铝的含量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烧成温度由此也得以提高,烧出了颇具气势的大型器物。元代还烧制成功了卵白色的“枢府”釉。景德镇在白瓷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二次烧成的高温釉下彩技术,使得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中国陶瓷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高峰。
到了明朝,中国制瓷业已形成景德镇瓷器一方独大、独领风骚的局面。主要瓷器品种为:青花、釉里红、五彩、珐琅彩、粉彩以及各种单色釉。器物种类空前丰富,装饰手法与题材也到达了空前的繁盛。其突出代表要数五彩冰梅蝶纹瓷瓶了。圈足与瓶颈装饰带采用红绿相间的民间抽象、写意的表现手法,与肩、腹、腰部的冰梅蝶的主体纹饰形成强烈的对比,色调雅致而明洁。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晚清时期的紫砂工艺,尤其是浙江宜兴地区的紫砂壶。宜兴紫砂壶制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文人雅士的积极参与加入,这种文人直接参与工艺美术品制作的盛况,在历朝历代都是没有的。因此紫砂壶的制作与书画的关系也就显得更为密切了,这也是了紫砂壶制作更加文人化的历史根源。
综上所述,陶瓷艺术不但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发明,同时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朵璀璨的奇葩。“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我国陶瓷工艺发展史中,我们既可以窥见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剪影,也可领略到每个历史时期的美学思想和审美感受的差异。
第3篇: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工艺美术史大家了解多少,我们需要写这样方面的论文是怎么样写的?欢迎各位阅读下面吧!
工艺美术史的论文
摘要:距离我们现在五千年的文明,上起新石器时代,下至清末,8000年中国陶瓷史,讲述世界艺术史上一段土与火的神话。陶瓷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而出现的。制陶的发明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以及与火的使用有着密切的关系。陶瓷器从纯粹的生活用品演变成陶瓷艺术让我们看到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陶瓷;陶瓷史;工艺美术
陶瓷,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为大众熟悉的日常用器。因此,很少有人在意“陶”和“瓷”的区别。其实,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严格的区别又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是先有陶后又瓷的,我们所说的 “瓷器”实际上是由“陶器”衍变而来得。下面我就自己对陶瓷工艺粗浅的认识,极其简略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