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_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教案模板 时间:2020-02-27 16:47:5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案模板】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工艺美术史重点”。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该课程是艺术设计学科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理论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工艺美术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点,了解不同时期工艺的造型、色彩、装饰以及审美思想特征。从而更好的理解专业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既为艺术设计各专业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专业学习的各种理念。

二、课程基本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第二章 商周、春秋战国的工艺美术

第三章 秦汉的工艺美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的工艺美术

第五章

隋唐的工艺美术

第六章

宋代的工艺美术

第一节

概说

一、时代背景

1、唐灭亡后的五十多年时间,我国处于分裂的局面,史称“五代十国”

2、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历史上称作“北宋”,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

3、公元1127年,金兵南下攻破开封,宋室南下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形成宋金对峙的局面。

4、公元1279年,南宋亡于元。

二、工艺美术概况

1、宋代工艺美术具有突出成就的是陶瓷,不论是生产规模,制作技术和艺术水平,都达到较高水平。名窑遍布南北各地。

2、缂丝也是这时期出色的产品。北宋时定州是缂丝的重要产地,南宋时云间的缂丝艺人辈出。漆器生产形成了地方中心,如浙江温州。

3、宋代各民族之间的互相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经济文化的发展。辽瓷、金的钧瓷、西夏的染织等。其中特别是辽,在工艺美术方面,取得了较全面的发展。

第二节 陶瓷工艺

一、宋瓷概况

宋代的陶瓷,是工艺美术中最为杰出的一个品种,是我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鼎盛时期,宋代是“瓷的时代”,简称宋瓷。宋代的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南北方都有许多名窑,创造了独具风格的陶瓷品种。不论在陶瓷产量或艺术质量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论瓷者往往把定、汝、官、哥、钧称为宋代五大名窑。

二、宋瓷兴盛的原因

1、饮茶之风盛行。

2、铜的缺乏,以瓷代替各种铜制器皿。

3、海上外销的兴起。特别是南宋以后,形成一条海上的“陶瓷之路”。

三、宋代名窑:

1、定窑

定窑在今河北曲阳,此地古属定州。

定瓷胎质坚细,作乳白色。碗、盘之类因器体很薄,为避免烧制变形,多系覆烧,故口部为不施釉的涩边,常用铜或金银镶口。

还有紫定、黑定、绿定等。苏东坡“定州花瓷琢红玉”,正是对“红定”的描写。也有装饰金花的,用大蒜汁调金描花,牢固不脱。

定瓷的装饰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划花。

2、汝窑

在河南临汝,宋代北方第一个著名的青瓷窑。

汝窑产品由于铁的还原而呈葱绿色。釉色天青,深浅不一,釉质莹润,光泽内含。

吸取了越窑釉色和定瓷装饰的技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汝窑烧制时间很短,所以传世文物极少。

3、官窑

是指由宫廷官方经营垄断,并由宫廷专用的瓷窑。

宋代的官窑有北宋官窑和南宋官窑之分。北宋官窑在汴京,南宋官窑在临安。官窑土质细润,釉色晶莹,造型端庄,做工工整。

釉色粉青,紫口铁足,有蟹爪纹开片。

4、哥窑

浙江龙泉地区

釉面有裂纹,即开片。根据开片大小和形状,有鱼子纹、蟹爪纹、百圾碎等。哥窑的瓷胎呈黑褐色,器皿的边缘往往显出一条褐色的边,称为“紫口铁足”。

一般把大小纹片结合、黄色纹片和黑色纹片参差出现的“金丝铁线”称为“传世哥窑”。

釉色有粉青和米色。

5、钧窑

河南禹县,金代称为钧州,故名钧窑。

由于原料中有铜的元素,经过还原焰烧制而呈现绿或紫红斑,在青釉上打破一色釉的单调,形成对比妍丽的艺术风格。

“夕阳紫翠忽成岚”,十分形象地描写了钧瓷的艺术特色。钧瓷的造型常见的有碗、碟、炉、瓶等,造型中以花盆为出色,有圆形、海棠形多种,形式优美,色泽可爱。

器皿的底部有“一”、“五”等字铭的,是宋徽宗时期的产品。

6、龙泉窑

浙江龙泉,宋代最大的陶瓷外销产地。

釉色苍翠,在器皿的转折处,往往露出胎的色泽,称为“出筋”。常用堆贴、浮雕等手法装饰牡丹、鱼纹等纹样。龙泉窑的品种,有瓶、壶、罐、盘等多种。瓶的式样很多,用双鱼或双凤为耳的盘口瓶,是龙泉窑的典型作品。

烧制出粉青、梅子青等名贵釉色。

7、景德镇窑

景德镇自唐以来烧制青瓷

宋代景德镇窑富有特色和具有突出成就的,是影青器。所谓影青,是在釉厚处或花纹凹线处微呈淡青色。影青又称“映青”、“隐青”。

装饰方法有刻花、划花、印花、贴花。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莲花、芙蓉、梅花、卷草、凤、鱼等。

8、建窑

福建建瓯、水吉一带

釉中所含铁的成分因烧制火度不同,而在黑色中形成各种美丽的褐色斑纹。“兔毫”、“油滴”、“鹧鸪斑”等。

宋代喝发酵的茶,茶有白沫,用黑釉茶盏,斗茶时容易检验。又称“天目釉”。

9、磁州窑

河北彭城,富有民间特色。

胎质粗松,有白釉、黑釉。以画花和雕釉最流行。

画花是在白釉上画出黑色的花纹;在黑釉上画褐色花纹的,称为铁绣花。笔力豪放洗练,别具一格。

10、吉州窑

江西吉安永和镇 宋代南方最大的民窑

装饰手法多样,以用木叶和剪纸作为装饰别具一格。把民间剪纸运用在陶瓷上,反映出浓厚的民间风采。

四、宋瓷的艺术特点:

1、宋瓷的造型简洁优美,器皿的比例和尺度十分恰当。使人感到减一分则短,增一分则长,达到十分完美的地步。

2、陶瓷的式样很多,壶多为长流,壶身往往作成瓜棱形。梅瓶和玉壶春是最有时代特点的式样,斗笠形的碗最为流行。

3、装饰方法多样。有刻花、印花、绣花、画花等多种,绣花是用针刺出花纹,画花则为后来的绘瓷开创了新纪元。宋瓷的装饰题材,喜用折枝花以及飞鸟虫鱼,纹样秀丽,线条流畅,规矩的几何纹很少,体现了清新、典雅的艺术特色。

4、釉色丰富。有定窑、景德镇窑的白瓷;有汝窑、耀州窑、龙泉窑的青瓷;有建窑、吉州窑的黑瓷;有钧窑的彩瓷等。

5、宋瓷诸窑具有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定窑之清秀、汝窑之浑厚、哥窑官窑之典雅、钧窑之绚丽、建窑之淳朴。

第三节

染织工艺

一、丝织

除了传统的锦外,绮、纱、罗、绉、绸、绢、绫等,均有大量发现。

1、锦。

多彩的丝织物,也是丝织中最华美的一个品种。宋锦多采用小朵花,规矩纹,组织规则严整,色调沉静典雅。

2、绮。地纹为斜纹的丝织物。一般都是一色,宋时则又发展有两色的。

3、纱。

轻薄而透明的丝织物,有素纱和花纱。

4、罗。

宋代罗的生产得到较大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品种,“宋罗”,素罗和花罗。

5、绢。

平纹丝织物。

6、绫。

织物表面有明显斜纹。

二、缂丝

又叫刻丝、克丝。一种通经断纬的织物。重要是织作绘画或书法。

宋代缂丝,以河北定州所制最佳。朱克柔、沈子蕃都是缂丝名手。朱克柔的作品古澹清雅,《莲塘乳鸭图》是其代表作。沈子蕃的《梅鹊图》、吴煦 的《蟠桃图》,也甚为精美。

第四节

小结

1、宋代的工艺美术,具有典雅、平易的艺术风格。以质朴的造型取胜,很少繁缛的装饰,使人感到一种清淡的美。

2、实行崇文抑武的政策,崇尚理学。在工艺美术风格上,缺乏宏博华丽的雄伟气魄。

3、文学艺术的发达,强烈影响着工艺美术的制作,装饰题材走向文学化和绘画化。文人参与较多,工艺美术明显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结合实用的生活用品,一是专供欣赏的工艺品。

本章重点:宋代陶瓷名窑及艺术特点。

本章难点:宋代工艺美术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第七章 元代的工艺美术

第八章 明代的工艺美术

第九章 清代的工艺美术

三、教学方式和考核办法

本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讲授(结合课件图片理论讲授)、师生讨论、参观博物馆等环节相结合的方法。注重课堂讨论与互动,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教案展开教学,掌握课堂教学的节奏,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把理论教学和现代设计相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同时充满人文气息。

课程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美术学院李斯斌先秦以前设计艺术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河南郑州一带发现的“二里头”文化遗址与夏代同期。二里头文化已经进入青铜时代。......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第一章 原始社会工艺美术中国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又称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在旧石器时代,人们的主要劳动工具是打制的......

《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

《中国工艺美术史》 古代中国的设计艺术(一) 商--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私有制形成,原始社会逐渐向奴隶社会过渡。 石器时代以后,经历了金石并用期,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在社......

中国工艺美术史

青铜工艺青铜:在红铜中加锡、铅等冶炼成的一种合面的光彩的玻璃质层。釉有铅釉(低温釉)和石灰釉金。金属物理化学性优点1熔点降低。容易掌握铸造(高温釉)。陶和瓷是一种工艺的两......

中国工艺美术史

结课论文中国工艺美术史院 系 类 别专 业 班 级学 生 姓 名学 生 学 号计算机与信息工程 09电信(2)班尹楠楠09700230中国工艺美术的发展内容提要:本文展述了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

下载《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工艺美术史》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