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3 21:15:03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1、重言轻文

理由之一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困难在语言,因此语言本身应该成为教学重点;理由之二是,试题中涉及文言文时只考言,不考文,或多考言,少考文,抓言是实,分数见增,讲文是虚,功夫白费。应当说,文言文教学重视语言,把语言落在实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言轻文往往表现为只见言,不见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被生生剥离。

2、重文轻言

理由是只讲言,不讲文,引不起学生兴趣,而兴趣问题事关重大;再者,文言文辅导书比比皆是,学生们辅导书手中拿,字词句不用怕,字词句的意义只要记住就行了,教师讲解毫无意义,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实现由务实到务虚的转换。这种思想落实在教学中,往往是重文轻言,言文分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不管字词。离开言而谈文,文就必然显得空泛和虚浮,有的甚至走到非文上。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心灵,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语文学科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1、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资源,发挥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独特优势,因为人文精神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对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本源的意义。语文教学不能只重知识或形式,更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坚持用课文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以高品位的人文素养陶冶人。

人文精神的建构,不仅需要包含丰富人文性的教材,更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教材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现当代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条件。所谓高品位素养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教师充满爱心精神,出自内心地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着热情,这些精神无意中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可堪称典型。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素养高的教师会出自肺腑地把自己的见解融入课堂,相反的',如果受市场经济价值观影响,唯利是图,往往只会照搬教参,甚至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就如淡泊名利的教师,自然会对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由衷地赞赏,自然会从爱国高度评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而不至于会说文天祥苟且贪生。故而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会有感染的作用。

3、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

要使当代中学生体会文言文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智慧,对古代优秀作品进行辩证的评价,光靠现今教材中零碎而无序的文言文选文的阅读,是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的。笔者认为,在新课标指导下展开文言文专题阅读鉴赏,是实现文言文教学“总目标”、提升中学生文言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文学史、文化史、文学风格流派、文体变化规律、汉字演变等角度出发,开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田园诗”、“山水诗”等专题,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作品资料,开设讲座,帮助阅读鉴赏。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题研究,让学生走近作家的生活时代,走进古代社会,了解当时的社会习惯、文化体制、文学史、社会历史……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普遍价值观的21世纪,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文明进程离不开人文精神,而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这门最基础的学科,当然应该当作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贯穿于其中。

第2篇: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推荐]

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历来为广大教师所关注,不少文章对此进行了讨论,所谓“文”是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所谓“言”是指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

1、重言轻文

理由之一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最大困难在语言,因此语言本身应该成为教学重点;理由之二是,试题中涉及文言文时只考言,不考文,或多考言,少考文,抓言是实,分数见增,讲文是虚,功夫白费。应当说,文言文教学重视语言,把语言落在实处,这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实际教学中,重言轻文往往表现为只见言,不见文,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被生生剥离。

2、重文轻言

理由是只讲言,不讲文,引不起学生兴趣,而兴趣问题事关重大;再者,文言文辅导书比比皆是,学生们辅导书手中拿,字词句不用怕,字词句的意义只要记住就行了,教师讲解毫无意义,文言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实现由务实到务虚的转换。这种思想落实在教学中,往往是重文轻言,言文分离,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不管字词。离开言而谈文,文就必然显得空泛和虚浮,有的甚至走到非文上。

二、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

语文,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类的思想、情感、意识和心灵,是人类文明的载体。语文学科是一方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过程,也是增长知识、丰富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过程。

1、充分开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充分发掘语文教学的人文资源,发挥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独特优势,因为人文精神对于一个人的自我完善,对于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本源的意义。语文教学不能只重知识或形式,更要注重人文性的内容,坚持用课文的真善美去培养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以高品位的人文素养陶冶人。

人文精神的建构,不仅需要包含丰富人文性的教材,更需要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师,教材的使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现当代语文人文教育的重要条件。所谓高品位素养是多方面的,但如果教师充满爱心精神,出自内心地爱祖国、爱人民、爱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着热情,这些精神无意中自然会影响到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可堪称典型。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高低也会影响到对教材的分析理解,素养高的教师会出自肺腑地把自己的见解融入课堂,相反的,如果受市场经济价值观影响,唯利是图,往往只会照搬教参,甚至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就如淡泊名利的教师,自然会对陶渊明的归隐田园由衷地赞赏,自然会从爱国高度评价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而不至于会说文天祥苟且贪生。故而教师的人文素养对学生会有感染的作用。

3、在活动中渗透人文精神。

要使当代中学生体会文言文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汲取民族智慧,对古代优秀作品进行辩证的评价,光靠现今教材中零碎而无序的文言文选文的阅读,是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的。笔者认为,在新课标指导下展开文言文专题阅读鉴赏,是实现文言文教学“总目标”、提升中学生文言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从文学史、文化史、文学风格流派、文体变化规律、汉字演变等角度出发,开设“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田园诗”、“山水诗”等专题,从书刊、网络等渠道搜集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和作品资料,开设讲座,帮助阅读鉴赏。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专题研究,让学生走近作家的生活时代,走进古代社会,了解当时的社会习惯、文化体制、文学史、社会历史……在文言文阅读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在人文精神已经成为普遍价值观的21世纪,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中国的现代文明进程离不开人文精神,而教育恰恰是人文精神得以传播的重要途径。语文,这门最基础的学科,当然应该当作人文精神作为重要的内容贯穿于其中。

第3篇: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长为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成长为自主、合作、进取、爱国、负责、创新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只掌握阅读技术而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呢?

一、教材是载体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以新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高中语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哲人说,在一切价值中,人的价值是第一位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人的教育。高中语文教学,对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命的尊重,亟需注重人文精神培养,通过人文精神的传播与养成教育,使学生成长为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人格高尚,胸襟开阔、志趣高雅、蕴含丰富的人;成长为对他人、对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具有普遍人文关怀的人;成长为具有较高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和谐的人,成长为自主、合作、进取、爱国、负责、创新等人文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眼界狭隘、志趣低俗,只求眼前实利,“只掌握阅读技术而没文化”的人格单薄的人。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人文精神呢?

一、教材是载体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最新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以新课标为指导,在内容的选编上充分体现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中学生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具有的独特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改的核心内涵,加强历史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必经之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穿心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应对时代的快速发展需求。初中历史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要承担着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教育手段入手,从教育内容方面达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中学历史;人文精神;培养

中学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熟练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历史学科深化过程中对中学生历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历史”在我国是中学教学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中学生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策略论文

中学生历史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策略论文

【摘要】 中学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上具有的独特的学科优势,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是中学历史课改的核心内涵,加强历史教育是提高人文素质的必经之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穿心能力和人文素养统一起来,让学生们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应对时代的快速发展需求。初中历史的学科特性决定了要承担着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从教育手段入手,从教育内容方面达成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中学历史;人文精神;培养

中学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对知识熟练的掌握,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不仅是历史学科深化过程中对中学生历史教学提出的重要要求,也是推动学生成长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高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思考、创新和实践的能力。高中政治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师以身作则,通过良好的示范作用来渗透人文化的教学思想,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主义精神。本文就高中政治教学与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引言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注重人文关怀,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培养学生全面化、整体化发展。素质教育不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人文精神的融合。

1.我国高中政治教学现状

1.1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近些年,虽然社会上开始大力宣传素质教育,但在很多高中教学时仍只关注科技教学,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进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初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

1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自然科学的发展知识量之多、信息量之大、知识代谢频率之快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从20世纪后期起,生命科学更是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试管婴儿”、“克隆”、“人类基因组计划”等令人瞩目的成就紧紧抓住了大众、教师、学生、家长对科学知识的关注程度,也远远超过了其他方面,可以说当前的学生拥有比任何年代的学生都多得多的知识和信息,但伴随而来的是道德水平的普遍下降,社会责任感差,各种恶习、陋习屡见不鲜。这些问题的产生,究其原因与人文精神的滑坡密不可分。教师在传授学生科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忽视了人的精神发展和精神需求,忽视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的方向性问题,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在学科教育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是一条有效的途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言文教学与人文精神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