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蜜蜂引路语文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语文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蜜蜂引路教生字“蜜、蜂”。“蜜”注意中间部分的笔顺。“蜂”读准后鼻音,字形上与“锋”区别。指导书写。教师范写,学生在课堂作业本上各写一个。
2、“引路”什么意思?
3、读课题,说说你看了课题后想要说什么?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听录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2、讨论后,教师简介列宁的生平。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学第一段中的生字,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读通课文的句子。2、你读懂了什么?
(1)理解 莫斯科 养蜂 附近谈天字音重点:斯(注意读准平舌音。)字形重点:养(与“美”区别)、斯(与“期”区别)词义重点:教师简介“莫斯科”。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教师简笔画:莫斯科 小山 房子 并随即理解“附近”词语的意思。
(3)请小朋友结合板画,说说列宁的住处。
四、作业。
1、说说下面字的偏旁。引( )旁,共( )画。斯( )旁,共( )画。蜜( 0旁,共( )画。
2、抄写本节课学过的生字。
第二课时
设计理念:
注重读中理解,朗读感悟,进行探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小学二年级语文教案《小学二年语文下册:《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重点词句,主动发展,积极思考,进行探究性教学。
教学流程:
一、 复习巩固
1、 指名认读生字,并重点指导书写生字“附、派”。
2、 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小结。
二、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
导:列宁想和养蜂人交谈什么事,他为什么这一回要亲自去?找到蜂人了吗?
1、 指名朗读第二自然,并说明原因,列宁为什么亲自去找养蜂人?(两个原因)
2、 理解“经常、常常”
出示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A、 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 经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三、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自读自悟)
1、 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一边走一看,看见: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同桌,小组讨论并纠正。
2、 老师巡视,加入讨论并纠正。
3、 小组再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注意发现:花丛中的蜜蜂
仔细观察:蜜蜂—园子—小房子
分析思考:蜜蜂—蜂房—养蜂人之间的相互
作出判断:养蜂人就住在这小房子里。
马上验证:果然就是要找的养蜂人。
4、 再由几名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小组读,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理解:“附近,果然”两个词语的意思。
5、 听伴音朗读,学生戴头饰表演(实践活动)
(明确主次角色:听——看——画;老师巡视)
6、学生展示:画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画简笔图。
7、 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终于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老师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导: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是怎么样的?
四、 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1、 出示挂图:看——想。图上画着谁?他们的表情怎样?会说些什么话?
生回答:
2、 课文是怎样写的,我们齐读、、、、、、
生读;养蜂人的话。
导:列宁是怎样回答的?
生接着读列宁说的话。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3、 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续编故事)
五、 归纳拓展:
第2篇:小学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道理。
教学准备
投影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激发情趣
1.板书课题:《蜜蜂引路》。
2.说说什么叫“引路”?(就是领路、带路)
3.蜜蜂怎么会引路,它给谁引路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同时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指名读课文,师生正音。
三、品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边读边思考,每个自然段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小组讨论后回答:第1、2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3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第4自然段讲列宁告诉养蜂人是蜜蜂把他领来的。)
2.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读了这段,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自由反馈:莫斯科、小山、小房子)
(2)指导朗读:用陈述语气读出列宁是怎样请养蜂人的。
3.读第2自然段(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段意)。列宁为什么要让蜜蜂引路呢?
结合课文内容,用关联词语说说列宁去找养蜂人的原因。(因为列宁想( ),可是( ),所以列宁就( )。
4.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理解“发现”“许多”的作用。这句话该怎么读?
“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为什么要用“果然”?
(“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结果和预想的一样,表明结果和列宁所想的完全符合。因为列宁的判断依据的是自然规律,合情合理。)
四、拓展想象,总结全文
1.指名读全文,你觉得列宁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课文,对你有什么启示?
(列宁以蜜蜂为向导,找到了养蜂人,所以这课题目叫蜜蜂引路。我们平时遇到问题,也可以像列宁这样,先仔细观察,再认真思考,最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2.想想养蜂人听了列宁的话会说些什么,会怎样邀请列宁进屋呢?
(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五、巩固本课生字词
1.出示字卡,巩固阅读中已认识了的生字。
2.组内合作检查识字情况。
(引:读yǐn;谈:谈话就是说话,所以是言字旁;导:上边是“巳”,要封口,不要写成“己”。重点交流识字记字的方法。)
3.由这8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及词义是:
引路:领路,带路。
附近:离得很近的意思。
派去:分配、指定。
谈天:很随便地谈话。
向导:带路的人。
六、布置作业,培养能力
1.探究活动,实践创新。
仔细观察,看看除了蜜蜂可以引路,还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引路。
(同学互相说说,看谁说得好。)
2.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1)列宁为什么要亲自找养蜂人。
(2)列宁是怎么找到养蜂人的。
(选做一个问题)
板书: 蜜蜂引路 许多蜂蜜—————————————他想 飞回园子—————————————他想 园子旁边有所房子—————他想 找到养蜂人———————————果然
第3篇: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蜜蜂引路》是人教版课程标准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取了几篇体裁不同的课文。《蜜蜂引路》处于本组教材的第二篇,虽篇幅短小,却给人以很深的启迪。这篇课文讲的是列宁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故事。表现了列宁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一、二自然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的原因。第三自然段讲列宁是怎样找养蜂人的。第四段讲了列宁找到了养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
第4篇:《蜜蜂引路》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二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养蜂人的故事。“引”是带领的意思。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往常列宁派人请养蜂人聊天。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写这次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自己找到了养蜂人。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列宁决定自己去找养蜂人。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列宁在蜜蜂的带领下找到了养蜂人。
第三层(第4自然段)写蜜蜂是列宁的向导。
教学目标
1、认识要求识的8个生字,培养自主增识汉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3、通过阅读“蜜蜂引路”的故事,学习列宁善于观察、思考和判断的品质,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教学重、难点
了解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为向导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
第5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19号 一、趣味解字,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个与蜜蜂有关的故事。
1、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蜂。
左窄右宽,横撇和捺要写开,为下面的丰撑开一把小伞,竖在竖中线稍稍偏左的位置。
2、引:左边是?右边是?看图片。一张弓和一支箭,组成了引字。第二张图片,拉弓射箭的样子。
快跟老师一起做。起立站好。左手握弓,右手持箭。瞄准屏幕上的红色圆心,发射。离弦的箭引领我们快速找到目标,准确射击。因此,引也有引领、带领之意。
3、谁再来猜猜课题的意思。
4、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认读带拼音的词语
1、出示初读要求。
请同学们端起课本,摆正读书姿势。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划出来多读几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带拼音的词语宝宝要和大家交朋友,赶快自己读一读。
3、小老师领
第6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26课《蜜蜂引路》
教学目标:
1、会认“莫、斯”等6个生字,会写“讶、谈”等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3、能领会列宁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能结合重点的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蜜蜂是如何给列宁引路的。
学法指导:
根据新课标第一学段特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来学习生字。读课文要求音准、有感情。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一些词语的音义。让学生在读中分析、领悟、开动脑筋,感受“引”的含义。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课件、列宁的有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
第7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附近”“惊讶”造句。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
3.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事物之间的关系,就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
2.知道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初步懂得遇到疑难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师准备:媒体课件、贴图 学生准备:白纸、画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吃过蜂蜜吗?知道蜂蜜是谁的劳动成果吗?(师板书:蜜蜂)蜜蜂采完蜜回到蜂房进行酝酿才会给我们送上可口的蜂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小蜜蜂还会引路呢。(板书:引路)看到这个题
第8篇:《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蜜蜂引路》教学设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列宁 师:列是本节课我们要学写的字,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一起读(列宁)师:列宁是德国伟大的领袖,是世界革命的导师,孩子们你们读过有关他的故事吗?谁来说说题目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一个有关列宁的故事,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9页 师:认真看老师来写课题,蜂和引我们已经认识了
在本课当中是要求会写的字
请同学们伸出手指跟老师一块来学习这两个字。“蜂”字是什么旁呢?(虫)
知道为什么是虫字旁吗?(因为蜜蜂是昆虫)。“蜂”写的时候两部分要紧凑一些,但“引”写的时候就要分开一定的距离这样写起来才好看,那“引”字呢也跟老师一起写。左边是弓 右边是一竖。师:知道引路的意思吗?(带路)师:齐读课题
师:蜜蜂引路是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大家想不想读一读?读出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