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月光启蒙》教案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1 09:50:48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课文《月光启蒙》教案范文

课文《月光启蒙》教案范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孙友田的经典诗句,相机介绍诗人。

2.

孙友田能成为诗人,离不开他的母亲,他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母亲用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了民间文学的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她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才华启迪我的想象。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风趣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

3.

这是位怎样的母亲,竟能给她的孩子带来如此丰富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孙友田写的散文《月光启蒙》(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指导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课文。

(2)画出生词及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2)指名读,注意轻声(裳)、前鼻音(辰)、后鼻音(蒙、凤、凰、嫦、荆、帐)

(3)指名试读课文,了解掌握情况。

启蒙:使初学的人得到基本的、入门的知识,智慧得以初步开发。

混沌: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3.通读课文,思考分段

交流

第一段(1~3):写童年夏夜生活的美妙,是母亲的歌谣使我懂得了对故乡的爱,对民间艺术的爱。

第二段(4~8):写母亲在夏夜给我讲神话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启迪了我的想象和智慧。

第三段(9~9):写母亲是启蒙老师,为我飞向诗歌王国奠定了基础。

4.质疑问难

三、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学习1~5自然段

(1)自由读,注意捕捉读时内心的感受

(2)学生交流感受

①篱笆小院和谐、惬意:天上有星星月亮,篱笆院中有柔和的月色,安详的母亲,乖巧的我。

②母亲的嗓音甜润、轻盈: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

(3)谁能用甜甜的嗓音吟诵母亲所唱的歌谣?

(4)女生齐读2、3自然段。

(5)出示: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②交流:母亲的声音甜美,充满深情,仿佛芳香四溢,沁人心脾。母亲动人的音韵使我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悠然飘逸。

(6)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7)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4.学习6~13自然段

(1)自由读6~9自然段,找出描写母亲形象的一句话

(2)出示:此时明月以至中天,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①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交流: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②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3)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5.母亲的歌谣故事,使我童年的夏夜变得分外的美妙。所以,引读: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6.出示:最后三句话

(1)从这三句话中,你能看出我想对母亲说什么?

(2)简介文章的写作背景。

(3)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指名读,齐读。

三、总结全文

1.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2.让我们轻轻闭上眼睛,走入记忆的长河,再在母亲的爱中回味一番,陶醉一番。

3.世界上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你的母亲在你成长的历程中给过你什么帮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板书:

19.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唱童谣

飞向诗歌的王国

猜谜语

第2篇:五年级课文《月光启蒙》教案

五年级课文《月光启蒙》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课文《月光启蒙》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一课大家和老师一道伴着柔和的月光走进了作者童年时的篱笆小院(出示课文插图),看着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些什么?或是想说点什么?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含着母亲无尽的牵挂与关爱)

2、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个篱笆小院,与这对母子俩,一同分享他们的快乐!

二、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师:作者成年以后,回忆起自己童年的夏夜,总是充满深情地说:“童年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投影,生朗读)是什么让作者对童年的夏夜总是念念不忘,觉得那样的夜晚永远是“美妙”的呢?

2、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笔圈划

师巡视,相机点拨。

3、学生分小组交流,倾听他人意见。

4、进行全班交流:

A: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了,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景色美)

B: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上一件白色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

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

(母亲形象美是朴素的,纯洁,神圣的。)

C: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那芳香的音韵。

1)读一读从中你知道什么美?

2)体会到什么美?(嗓音甜甜,深情的。)

3)轻轻地读出这种感受。

4)读完后你觉得哪个词显得很特别,特别的亮眼?(芳香)

5)为什么呢?。引出并理解“芳香”:芳香是鼻子闻,而这儿指的是什么?

6)是阿这是听了歌谣时让作者的内心充满了芳香。这里“芳香”意思是:对世界对人生怀有一种美好的情感。不是吗?不然哪有这样的诗句: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去吧,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7)同学们,你们见过芳香的歌谣吗?那么芳香指的什么/读出来。

8)读歌谣。自由读,指名读。(读出柔和,轻轻的,甜甜的音)

9)引读:

“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如果你就是篱笆小院那个被妈妈搂在怀里的孩子,听着这样的歌谣,你会想些什么?

齐读: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D:

高深莫测的夜空是个神话的世界。

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

比较:自由读看两句有什么区别?从这相“竟”字你知道了什么?

再齐读。

E:月光似水,身穿白布褂子的母亲沉浸其中,显得庄严肃穆,有如玉石雕像。

指导读出“我”对母亲的崇敬之情。

F:童谣用拍手歌读,感受风趣

G:猜谜语。

自由读10~13自然段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②交流

③分角色朗读母子间的对话

指导读好母亲笑着说一句。

5、过渡、引申:

在这柔和的月色里,母亲为他唱歌谣,童谣,讲神话猜谜语,作者听着母亲甜甜的的声音,觉得童年的夏夜永远是分外的美妙,不由发自内心地说……

投影:“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

①生朗读

②问:母亲不识字,她怎能成为作者小时侯的启蒙老师呢?

(在作者童年夏夜母亲美好的声音中,作者不知不觉懂得了要热爱生活,热爱家乡,对生活要充满想象,从而使作者逐渐走上文学道路,做正直、有为的人。)

③生深情朗读文章最后一小节。

6、师简介写作背景,配乐深情朗诵:

我写这篇文章时,母亲已经老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她永远不再明白儿子的内心是多么的苦痛,我多想抹平母亲额上的皱纹,我多想用泪水唤醒你的记忆,答应一声儿子的呼唤啊……

再读,体会其中包含的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三、总结全文

默读课文,讨论:作者为什么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练习

1、师过渡:作者对他的母亲充满深深的感激之情,一句歌词唱得好: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她们时时给我们启迪,给我们鼓励……

2、生根据自身实际,完成下面课堂写话练习:

当我,您,使我;

当我,您,使我;

……

母亲,您是我的启蒙老师,

母亲,感谢您!

3、生朗诵

板书: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月光下母亲唱童谣启蒙“我”

猜谜语

作业: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 )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 )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文中有一处“……”你知道省略了什么吗?请写一写

3、用“﹏﹏”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把_______比作_________,把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

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从这句中的一个“竟”字你能体会到什么?

第3篇:《月光启蒙》课文原文

《月光启蒙》课文原文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课文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课文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月光启蒙》中的童谣优美动听,通过学习,学生能认识我国民间文学的丰富博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月光启蒙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篇一:课文月光启蒙课堂实录

师:谁能用徐州话,把这个童谣说一说呢?

师:同学们,著名的诗人孙友田在小时候也像我们这样唱童谣,他写了这样一篇散文《月光启蒙》,看老师写课题。

师写课题。

师:蒙这个字比较难写,来,和老师一起来写,不要忘了这里面还有一小横。

师:来读课题。

生:月光启蒙(声音响亮)

师:月光是那样的轻柔,来,再读。

生:月光启蒙(声音柔了许多。)

师:再轻一点。

生:月光启蒙。(声音轻柔起来。)

师:这样读就味道有了。

师:什么是启蒙呢?课前我们已经阅读过这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了,打开课本,读一读,看谁能找到。

生读:母亲用歌谣把故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月光启蒙》教案

《月光启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功桥镇中心小学

唐萍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民歌民谣的特点,感受民间文学的魅力。

3.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4.引导体会母亲与月光的联系,初步了解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使学生得到写作方法的启蒙。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课文具体语言文字的朗读、品悟、表达,感悟作者在月光下从母亲那里得到的启蒙教育,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受歌谣魅力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启蒙》,齐读课题。读着课题,你的眼前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2.母亲在月光下吟唱歌谣的情景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月光启蒙教案

月光启蒙教案

教学要求:

1、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身难忘的感激、怀念和敬爱之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语言优美,其中民歌民谣风格明快、流畅、含蓄、风趣,值得好好体味。

2.文中插图精美,在指导读书感悟时,可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语言内在意蕴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插图:看了这温馨的画面,你会想起什么?或想说点什么?

2、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母亲无数的心血与汗水,蕴涵着母亲无尽的牵挂

与关爱。这一课,就让我们走进这篱笆小院,在柔和的月色里聆听这位农家母亲的声音。

二、精读指导

1、文中有母亲唱的许多有趣的歌谣,能找到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迅速浏览

全文,找一找。(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月光启蒙》教案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月光启蒙》教案

常熟市辛庄中心小学

周华

【设计理念】

1、语文教学应该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上开展,努力构建和谐的语文课堂。

2、倡导个性化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

3、重视对教学资源的再度开发,努力探索作者的心路历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月色的美与母亲对孩子无尽的爱。

3、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与感激之情。【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月光启蒙》一课,现在当你合上书本时,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2、(出示课文插图,):在美妙的夏夜里,妈妈搂着我给我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谈话板书(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说谜语)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月光启蒙教案

课题:月光启蒙

柳州市景行小学

谭凤椰

一、教材分析

《月光启蒙》选自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下册,是当代作家孙友田的一篇散文。作者回忆了小时候母亲在月光下用歌谣、神话故事、童谣、谜语对自己进行启蒙教育的事,表达了对母亲养育、启蒙之恩的美好追忆。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母亲对“我”的启蒙,启蒙之中浸透了母亲对“我”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感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受到的启蒙教育,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学难点是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莲花落、混沌),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理解“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课文《月光启蒙》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课文《月光启蒙》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