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1 09:49:49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走进生活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走进生活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学数学是为了应用,应用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学习一方面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另一方面能使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1、在生活化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学生只会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的把所给试题解答出来,从而培养了一大批解题高手。教学中从不考虑这些问题的来源,所学数学知识对今后的生活、工作有何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使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是有形的,而不是空洞的,是亲密的,而不是冷漠的。

如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可先通过大家熟悉的故事引入课题:有一位老人,他有17匹马,临终前他吩咐,把他所有马匹的'1/2分给大儿子,1/3分给二儿子,1/9分给三儿子,你能帮助老人完成遗愿?使学生感受到分数的必要性,解决问题的欲望能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可充分应用班级中男女生人数、小组人数之间的关系设计练习:某班有活学生42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2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通过以上教学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分数的实用性,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2、在生活化过程中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学习是与实际紧密相联的,学生只有把所学知识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才能促进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促进知识结构的优化。如在学了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后,可让学生计算数学课本封面、课桌面、教室地面、学校的草坪和花坛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分组操作,看哪一组既快又准。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学习知识的乐趣,掌握了技能。

日常生活“数学化”

日常生活数学化是指在对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从中去体会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

第2篇: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论文

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轻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这种倾向有碍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亟待改变。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怎样呢?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也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属并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

苏联教育家契可夫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矗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和教师的谈话》)这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且消化理解付诸实践后,才能成为能力。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能力对知识的获得又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能力越强,获得知识越快;能力弱的人获得知识就有限。

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他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提倡让学生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尽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反对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批评旧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了“书架子、字纸篓”。

语文是一门基础工具学科,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中学阶段所要学习的“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这些知识“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这既是教材编写的要求,也是对语文知识教学的要求。“精要”,主要是就内容来说的,中学生需要的是最基本的语文知识,教学内容要简明扼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要讲得太多,不要用名词术语去考学生。“好懂”,主要是对教法的要求。语言要通俗易懂,要结合课文,紧密联系学生的听说读写实际。要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多比较,多举例,以简驭繁。

不要抽象他讲概念,不要在名词术语上兜圈子。“有用”,主要是就教学效果来说的。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要服务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所教的知识,要“着重于运用”。

语文能力包括听话、说话、阅读、写作四种。这四种能力构成了语文能力系统,它们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听、说、读、写都重要。”

读就是用眼睛来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所以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在现在的时代,听、说、读、写非连起来不可了!”

听、说、读、写的关系如何?听、读是吸收,说、写是表达,听和说是通过口头语言来进行的,读和写是通过书面语言来进行的。这四种能力各有独立的作用,训练的方式也各有特点,它们是不能互相取代的。但是,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读、写的能力是在听、说的基础上获得的;读、写能力提高后,反过来又促进听说能力的发展。听、读两种能力,对于获取知识来说,同等重要;说、写两种能力,对于运用知识、表情达意来说,也同等重要。

当然,这四种能力同等重要,并不意味着在课堂教学中要平分秋色,要平均用力。读写训练应该是中学阶段的重点。因为听、说训练途径比较广泛,课外训练机会很多,而读写训练难度较大,课外自然训练的机会较少,其训练任务必然要由语文课来承担。

目前,语文课本中已编有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训练的内容,高考也有这四种能力的检验与测评。但是,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只重语文知识传授,不重语文能力培养,“以教代学”“以讲代练”的状况仍然存在。有的教师以为讲授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他们只重讲解,不重训练,结果使学生眼高手低,高分低能,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贯彻讲练结合的原则,要指导学生反复实践。

第3篇: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论文

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论文

重语文知识的传授,轻语文能力的培养,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一种不良倾向,这种倾向有碍于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亟待改变。

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怎样呢?知识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能力是指人们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也就是指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本领。从本质上说,知识属于认识的范畴,而能力属于实践活动的范畴。知识与能力是相互依属并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说明:

一、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

苏联教育家契可夫说:“理论知识是掌握自觉而牢固的技巧的基矗因此,掌握理论知识不仅不妨碍技巧的形成,而且恰恰相反,乃是形成技巧的重要条件。”(《和教师的谈话》)这就是说,只有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并且消化理解付诸实践后,才能成为能力。没有知识的吸收与积累,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获取知识之路作文

获取知识之路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获取知识之路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们是新时代的主人,是新世纪建设的主力军,时代赋予我们应具备掌握各科知识,具备各种能力,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这些丰富的知识和应有的能力应该从哪里来呢?我认为现在除在学校认真学习以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这条途径来获取。

例如有一次,老师布置我们写税收采访稿,可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写,老师也没教过,正在犯愁之际,想起老师曾经说过有些知识可以通过网络这条途径来获取。于是我打开电脑,寻找答案。不出五分钟,就找到了详细的答案。我根据电脑上的方法,写成了一篇采访稿。课上老师表扬了我,我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走进生活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进生活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