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读后感

精品范文 时间:2022-10-10 09:42:30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第1篇:《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邓稼先》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今天,我读到了《邓稼先》这篇文章,读完之后,心里对邓稼先爷爷更加敬佩,他的故事让我想到了许多,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邓稼先爷爷的光荣事迹:50年代的中国是一个很被别人瞧不起的国家,它没有伟大的科学成就,科技也得不到发展。然而,一些留学知识分子的回国,使中国的命运得到了根本的转折,正是他们,挺直了中国的脊梁。 邓稼先就是这些留学生之一,当时他听说中国的科技状况,放弃了博士学位,决心回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中国的儿女,是炎黄的子孙! 他回到中国,参加了原子弹的研制工作。邓稼先不怕困难,经常带领工作人员到前线工作。他亲自到黄沙满天的戈壁取样本,还冒着被辐射到的危险监制原子弹。终于,在他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了!随后,邓稼先又以惊人的速度研制成功了氢弹、东方红卫星。

我们抛开邓稼先爷爷的功劳不说,就只说他对祖国的这份爱,他的爱国精神,也是使大家惊叹的。邓稼先爷爷放弃了在国外留学当博士的机会,放弃了别人梦寐以求的生活,还要受很多的苦,这值得吗?对于邓稼先爷爷来说,我想这答案是肯定的:“值得”!因为他是为了祖国而放弃的,为了祖国,为了报效祖国,一切都值得,只要能为祖国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吃再多的苦,放弃再多东西,都是值得的。正是因为邓稼先爷爷对祖国的爱,为祖国争光的这份心,还有他不懈的努力,才研究出属于中国自己的原子武器、核武器。

邓稼先爷爷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他的`爱国之心更是要我们学习的。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祖国,永远把自己的祖国放在第一位,为了祖国而努力奋斗,因为这是我们的祖**亲,是给予我们美好生活的祖**亲。我们要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争取也想邓稼先爷爷一样去外国留学,等学成之后,一定要回到祖国,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不求能名垂千古,只求报效祖**亲,祖**亲的强大,是所有的国人最大的心愿!

邓稼先爷爷,我一定要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报效祖国为己任。您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是所有中国人的榜样。您虽然去世了,可是却一定会名垂千古、永垂不朽!

第2篇:邓稼先读后感

为了祖国,奉献一切

——《邓稼先》读后感

一、赤诚

风,凌乱了他的头发。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北风卷地,秋风萧瑟,胡天飞雪。

你站在那里,静静地,眼神中的炯炯消失在了地平线模糊的远方,风吹拂着风衣,猎猎作响。

黑色的风衣裹不住你瘦削的身体,正如这大地,极尽了的萧索与无期。

风愈猛,而你愈坚定!

烈风刮削着你的脸庞,正如它无情地带走你身边的最后一棵枯草。它是那么地孤单,随着黄沙和碎石奔向那无尽头的尽头。

而你却仍是如此坚定,一动不动。

你的眼睛湿润了。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

二、回国!

你从没有忘记,落后的中国,是怎样的惨遭屠戮,任人宰割。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香港新界“租借”99年。

„„

眼前荒凉的大漠,阻不住你的视线。

风使你默默承受这一切,正如你的坚定,你的无悔。

你在1950年获得美国普度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之后,毅然地,选择了——

离开。

你选择的,是一穷二白的——

祖国!

不知你在威尔逊总统号轮船上,是否犹豫过?

你的好友杨振宁选择留在美国,他名扬千里

——华裔诺贝尔奖得主。

但是,是华裔,他的国籍,是USA。

面对大洋彼岸的红色祖国,你饱含了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

“选择了这项事业就意味着:

你今后要隐姓埋名;

你的一切学术成就,也许永远都不会公开;

你也不能让你的家属知道你的工作性质和内容,你,愿意吗?”

——“愿意。”

------------

如此干脆,毫无怨言。

„„

从此,你的名字在公开出版物上永远消失,从此,你的身影在公共性场合中彻底隐匿。

连挚友杨振宁问,“中国的原子弹是不是从美国回来的寒春帮助搞的”的时候,你甚至都不能告诉他,这正是你亲自研制的。

浩浩乎!平沙无垠!

夐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纷。

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

鸟飞不下,兽铤亡群。

恶劣的条件,残酷的*,繁重的工作,惨烈的矛盾,你默默忍受。

你,依然是毫无怨言!

1979年,邓稼先在核试验基地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现在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破损,连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

由于长期受到核辐射的危害,邓稼先病倒在一线阵地。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

1986年7月29日为中国核武器事业奉献毕生精力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

面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他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写道

踏遍戈壁共草原,三十五年前。

连克千重关,群力奋战君当先。

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创新篇。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

哀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杨振宁在给邓稼先夫人许鹿希的信中写道: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

三、热爱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你深知,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你深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你深知,为了祖国,你应该而且必须奉献自己的一切,一切一切。

——纵使是生命。

或许,人生命的结束,仅仅是零点零一秒的时间,但是,它的价值,足以在这零点零一秒中永恒!

1964年10月16日,西北大地一片轰鸣。

你的名字,就随着这一声巨响镌刻成了永恒。

„„大漠之中,爆发出一片耀眼的光芒,蘑菇云腾空而起,钢铁高塔化为水,声响震天地。

——此刻,即便是太阳,也失去了光辉!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只是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3篇:《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读后感

《邓稼先》读后感一

一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在20 世纪人类历史上,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大转变。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1964 年10 月16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 月17 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1985 年8 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 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 年5 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邓稼先

《邓稼先》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邓稼先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为祖国的繁荣、民族强盛而献身的精神。2.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3.理清作者思路,了解文章结构特点,探究文章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4.理解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之无愧”等词语在评价人物中的作用。教学重点

1.了解邓稼先生平,学习他伟大的抱负和精忠报国的伟大精神。2.本文通过对比刻画人物的写法,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方法。教学难点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2.在记叙基础上议论、抒情的特点。课前准备

1.阅读课文,理解记忆重要注释,利用工具书查找生字词。2.借助注释,资料,理解《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两个古诗文小段。

3.尽可能多搜集邓稼先轶事及图片。教学设想

1.本文篇幅较长,课上时间有限,不能组织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邓稼先

11.邓稼先 【目标明示】

1.积累词语,掌握“宰割、筹划、彷徨”等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邓稼先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较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学习过程】第一学时

一、整体感知

1.请你把搜集的有关邓稼先的信息与同学分享。

2.默读全文,然后发表见解,说一说作为一个科学家邓稼先具有哪些品质和精神?我们和他相比最缺少的是什么?

3.概括文章六个部分的大意,并想想全文六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4.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二、品味探究

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文章第四部分为什么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邓稼先

邓稼先

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2)很少被人知道。(鲜为人知)(3)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至死不懈)(4)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当之无愧)(6)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家喻户晓)(7)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锋芒毕露)(8)引起人们的注意。(引人注目)(9)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能力。(识人之明)(10)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马革裹尸)(11)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出不穷)(12)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妇孺皆知)翻译P84-P85《吊古战场文》

浩翰的沙场,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邓稼先

邓稼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执着和坚韧。感受科学家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难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课型:讲读型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了解两位科学家的相关情况。教师:两位科学家的人物像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 导入

一位名人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挂出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站在科学峰顶的两位科学家。

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邓稼先

《邓稼先》教学设计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

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

1、自学提示:

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

未完,继续阅读 >

下载《邓稼先》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稼先》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专题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