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运动训练中信息技术论文
运动训练中信息技术论文
1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体育的信息化发展逐渐成为了体育文化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正呈现出由浅入深的发展趋向(见表2)。由表2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将成为体育领域发展的全新动力。
2信息技术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2.1运动训练数据采集
运动训练的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对训练的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类和检索等是保证科学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运动数据的采集问题上,运用各种肌电测试仪器、传感设备,采用计算机等实时监控设备对运动目标进行全程跟踪,以便来获取运动训练数据和实时训练信息的反馈等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体育运动训练中,数据信息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后期数据处理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因此,在进行运动训练数据的采集工作时务必要做到真实、有效,在不同的运动训练中,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数据采集,例如,在举重训练过程中,可以运用Java等计算机的编程工具来进行肌肉力量和背部力量等数据的采集;在帆船运动训练中,通过可视化的远程指导监控系统,利用各种传感器和视频图像采集等进行实时的训练数据收集。5到7详细的展示了羽毛球运动中扣球技术中挥臂击球的全过程,5中胳膊向后摆动旨在通过与空气中的力发生摩擦反作用力,以将更多的力在击球的瞬间爆发出来,6中胳膊的向后作用力已经达到最大值,待球飞来便如7所示以最大的扣球力度将球击出去,从而完成整个扣球动作。
2.2羽毛球的鞭打动作分析
羽毛球运动与排球运动在进行扣球时都有一个鞭打动作,不同的是排球运动中的鞭打是将力传递到手指上然后借助手指的力将球击出,而羽毛球运动中则是将力通过握紧球拍的手传递到球拍上然后通过球拍将球打出去。将球击出后扣球运动员便没有其他重要的后续动作,但羽毛球运动员必须结合自己所击出去的球的力度、速度及飞向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与准备姿势的重心以为下个环节的击球做好充足的准备。扣球技术中的鞭打动作是利用非周期性的运动原理,此非周期性的运动原理便是由上述分析的生物力学下的扣球技术的四大步骤组成,扣球技术的发挥作用旨在通过力的作用成功接到来球并成功的打出去,所以其整个运动过程是力的协调发挥过程。例如,准备过程中力的重心在前倾的腿上,是为了在确定球的大致落点后及时的向前奔出;助跑是延续准备动作后向球的方向跃进,而起跳与挥臂是力的集中展示,脚蹬地、转髋、转腰、挥臂、击球均是通过运动员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作用力而完成的。
3扣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具体应用
羽毛球运动中扣球技术强调的是快、准、狠,以较强的爆发力将来球尽量压低,这样便能够加大对手救球的难度系数,从而提高运动员的胜算。扣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正手扣直线球、正手扣对角线球、腾空突击扣直线球等多种扣球运动中。
3.1正手扣直线球(以右手为例)
羽毛球中正手扣直线球需要运动员的步调到位后屈膝降低身体的重心,然后准备起跳,运动员在起跳过程中向右上方提肩并带动上臂、前臂及球拍的上举,此举是为了使其身体更好的伸展开来;运动员在起跳后身体需要后仰挺胸以使其身体呈一个反的弓形;运动员的上臂向后上方摆起且前臂自然后摆,这样手臂后伸、前臂便会带动球拍自上向后下方倾斜;当球到达运动员的右肩的前上方时,前臂内旋,迅速发力扣球。正手扣直线球
3.2正手扣对角线球(以右手为例)
正手扣对角线球基本姿势以及动作要领与正手扣直线球基本相同,其中的不同点在于运动员在起跳后身体会向左前方转动并用力,此举是为了协助手臂向对角线的方向击球。在进行对角线扣球时挥拍击球需要将力量集中于右手臂,然后尽量将球向对角线的.方向下压,此时需要保证的是球拍的表面与击球的水平方向的交角小于90°,这样在对角线上压低球会给对手的救球行为造成极大的压力,所以扣球的时候一定要快、准、狠,强的爆发力是扣球的基本保障。
3.3腾空突击扣直线球(以右手为例)
腾空突击扣直线球要求运动员在大致确定球的来速及方向后,侧身后退一步准备起跳;起跳后身体向后方腾起,上身向右后仰或成一个反的弓形,右臂向右上方台,确保肩膀尽量向后拉;扣球时前臂尽全力向上摆动,手腕从后伸经前臂内旋至屈收,同时握紧球拍压腕并将全部的爆发力集中于手腕上,快速向下扣球。需要注意的是在突击扣球后,若右脚在右侧着地时要保持一定的弯曲状态以减缓垂直下落对腿部关节及肌肉造成的冲击,重心要在右脚的前方(即更倾向于前脚掌及脚趾的部位),而右脚在左侧前着地运动员则需要利用左脚蹬地向重心位置回动,手臂则依靠惯性的作用自然向提前回收即可。
4结语
扣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可以发挥较大的攻击力,如果运动员能够掌握较强的控球技术,在运动中能对来球的速度及坠落的方位等进行较为准确的预估并结合其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扣球技术,那么其胜算将会明显加大。文章通过结合生物力学知识对排球运动中的扣球技术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排球运动与羽毛球运动在很多方面均有相似之处并结合相关结论对羽毛球运动中的扣球技术进行了分析,最终详细探究了扣球技术在羽毛球运动中的具体应用,希望能与相关研究人员或体育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究。
第2篇: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安全思考论文
运动员运动训练中安全思考论文
应力骨折(stressfracture)亦称疲劳性骨折,它是超负荷力反复作用于骨骼导致骨组织微损伤积累的结果,它与急性骨折不同的是损伤部位呈现骨组织的破坏和修复并行的过程。当骨组织的破坏长期大于骨组织的修复过程时,骨折的出现将在所难免。如何把握训练的强度是预防应力性骨折的关键,做好运动训练后的恢复是预防应力性骨折的必要条件。
1、应力骨折发病机制
从骨的组成成分看,骨是由坚硬的无机物和有弹性的有机物构成,这使骨组织既坚硬,又具有一定的弹性。从骨组织受力的形式看可分为压力和张力,当一定的外力作用于骨组织时,骨组织会发生形变,吸收外界能量,缓冲外界力量对人体的冲击,在这里骨骼起到平衡外力的作用,保护身体免遭来自外界力量的损伤。在一定的范围内骨骼受外力越大则形变越大,撤去外力,骨骼自身在弹性的作用下恢复原来的状态。当外力超过骨骼的承载范围时,骨骼中的骨组织将发生不可恢复形变,这时如果骨骼受到的是超限压力作用,骨组织产生塌陷,在超限张力作用时骨组织产生撕裂。这种损伤在开始时也许是很轻微,甚至不被觉察,但随运动外力负荷的反复作用,会导致损伤程度加剧,骨的微损伤逐渐积累导致骨的伤情加剧,最终出现骨折。
2、应力骨折发病特征
应力骨折多发生于下肢,包括跗、跖骨,胫、腓骨和股骨。应力骨折的主要症状为局灶性疼痛,并随活动量增加而加重。局部肿胀、压痛明显,晚期可触及梭形骨质增厚。应力骨折多为不完全性骨折,骨破坏与骨修复同时进行,故一般只需休息3——6周即可痊愈。
3、应力骨折在运动训练上的预防
由于应力骨折多是起因于运动训练的身体疲劳累积,因此采取必要的防护手段对于避免应力骨折的发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具体措施如下:
1周密安排运动训练计划
训练计划安排是否合理对运动员伤病发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运动员是一个生物活体,他的体能和再生成恢复能力有一定的限度,不合理地使用人体能量会导致体能的下降,恢复能力降低,直接导致伤病的发生。在训练中不合理的训练安排很多,如:在短跑和跳跃训练中训练手段单调,跳跃练习比重过大,重复过多或较多的速度及速度耐力训练会给骨组织带来创伤,不及时调整就会导致应力骨折的发生。因此合理和周密的运动训练计划对防止应力骨折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2合理选择训练场地和器械
应力骨折多发生在下肢部位,因为下肢在训练中经常承受起跳或跑动时身体和地面对下肢的冲击力量。短跑运动员奔跑时脚着地时的力量达到身体重量的两倍;优秀跳高运动员脚起跳蹬地承受的力量达到七百公斤左右,如此巨大的冲击力量会给运动员的骨骼承受与恢复提出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练员在训练时,在保持训练效果的同时,尽量减少消极因素的影响。如:在进行跳跃和速度训练时应选择训练场地应尽量避免柏油或水泥路面等硬质地进行练习,选择塑胶场地或平整的泥土地训练为宜,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伤病的发生,避免像女排运动员赵蕊蕊那样的事故发生。训练器械的选择也如此,一些大强度的训练,如跳伸练习就要避免过度使用,以防伤害的出现。
3合理补充运动员的营养
合理补充运动员的营养对防止应力骨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强度的运动训练会使运动员产生疲劳,身体活力下降,细胞代谢率降低,血液和体液运送营养能力下降,到达细胞的营养物质减少,细胞活力会受到影响。这一状况如果持续不变就会导致组织营养失调,功能下降,出现伤病。这时合理和及时的'营养补充能够提高身体活力,加速身体的重新构建,加快身体适应新负荷的速度,提高运动成绩。对于应力性骨折的营养补充。首先,注对骨骼营养的补充,骨头煲汤是个好的选择,可以补充骨骼中的无机胶质,增加骨骼的韧性和弹性。其次,钙的补充也十分重要,最好的途径是补充鱼肝油。其三,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的补充可以使运动员较好地恢复运动疲劳,防止应力骨折的发生。
4注重运动员的训练疲劳恢复
应力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身体疲劳恢复不好,疲劳长期积累造成的结果。
预防伤病应从控制训练强度入手,使运动负荷与运动员身体的恢复能力相适应,以利于应力性作用对骨骼的破坏与骨骼自身的修复相平衡,达到良性循环。这种恢复的措施除了营养手段外,积极的理疗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最简单而又有效的手段是热敷,通过热敷可以加快理疗部位的血液循环,使更多的营养到达细胞,提高细胞的代谢活性,修复在运动中的损伤部位组织,完成超量恢复任务。对负荷的施加应强调循序渐进,身体承受负荷要有交替性,不能让局部承受负荷过重,这样才能避免过劳的出现。教练员要了解运动员的负荷承受能力,要有预见性,在运动员出现良好状态时更要提高警惕,强化回复手段的实施,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这一点我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给我们深刻的教训,回顾过去几个赛季姚明的伤病出现都是在其状态最好的时期发生的,这是因为这时他的运动强度最大,竞技水平最高,消耗体力最多,对恢复重视不足,导致训练疲劳积累,长期累积导致伤病发生。这个赛季火箭队重视了这方面问题,使姚明身体和状态都比较稳定,火箭队时隔12年突破季后赛第一轮。
4、结语
应力性骨折是长期疲劳的累积结果,对于这一损伤教练员要及早发现,及早调整,避免病情的恶化,以保持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不断提高,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宝仁。排球比赛的供能特点及提高供能能力的训练[J]。中国体育科技,一997,33(3):62~6
[2]乔玉成。关于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立法思考[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90~492。
[3]杨锡让。实用运动生理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4。
[4]殷劲。运动疲劳机理探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1,(2):76。
第3篇:运动训练结课论文
皖西学院
得分_______
课程结业论文
学院:体育学院
课程:运动训练学
专业:体育教育专业学号:
学生姓名:纪春阳
查阅老师:刘乃宝
1101班 20110140872014年6月9日
竞技健美操赛前一周的训练计划
1、赛前一周的训练阶段
训练要求
1:以竞技健美操专项训练内容与手段为主,和逐项密切相关的项目素质训练等等,要求强度控制,次数少,主要刺激和保持力量水平。
2竞技健美操技术训练的重点是结合个人特点,改进健美操的协调性还有表现性感染性。
3心理训练。与营养合理安排。
4训练结束牵拉肌肉,动静要结合。
2、训练内容
星期一
热身活动:慢跑800米,牵拉韧带,正踢腿,侧踢腿。
竞技健美操基本操化热身,20-25分钟,要点:动作规范,注意身体姿态还有身体的表现力。
训练内容:
基本步伐:踏步、开合跳、吸腿跳、弹踢腿、弓步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