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其中会写“颗、存、误、况、丝、奋、实”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用汗水浇灌,种子才能变成丰硕的果实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7个生字的音、形、义,体会只有付诸行动,付出心血,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的道理。
难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生默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座轻声齐读,互相正音。
3、大声读,让老师听。
4、听录音——课文朗读。
5、分组分段朗读,集体正音。
二、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男生朗读,其余思考:
(1)什么是理想?
(2)两位少年提出了一个什么疑问?
(3)他们怎么去解决的?
2、学习课文第三段。
(1)找三名学生读,思考:老人是怎么回答他们的?
(2)请学生用课文中的原文回答,并把句子用波浪线画出。
(3)生齐读。
3、学习课文第四、五、六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想一想,第一个少年是生怎样保存种子的`?
把有关句子找出来,认真读读。
(2)把第一个少年说的话全班齐读出来。
(3)指名学生读第六自然段,思考:第二个少年是怎样保存种子的?
画出有关句子自己认真读读。
(4)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5)全体齐读第六自然段。
(6)指名学生读第五~六自然段,再进行比较:
两个少年保存种子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你从两个孩子保存种子这件事上明白了什么?
(7)全班读第七自然段。
议一议:老人的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引导学生理解老人的话。
熟读老人说的话。
三、总结
第二课时
一、生轻声读课文。
1、想想课文说了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说。
2、大声读出老人说的话。
二、学习生字
1、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2、同桌交流讨论识字方法。师巡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指点。
3、指名说说自己识字情况,说出自己的方法。
4、生汇报比较难记的字,大家讨论识记。
5、师总结归纳学生的识字方法。
(1)比较识记:
颗——课——棵谈——淡
实——买存——在
(2)字形溜溜句:
大田为——奋
两兄弟——况
6、生独立写字。
7、师出示二类字
(1)生自读,不认识的字,赶紧在文中查找,自己拼读。
(2)同桌共同识记。
(3)师出示二类字,指名上台书写字的读音。
(4)生齐读二类字。
三、课堂总结
第2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教学内容: 13 只有一个地球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本课10个生字,能读写下列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课文,深入思考,并能将保护地球的意识和行动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生初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了解字意,交流沟通,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二、熟读课文
1、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记得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些,你有什么疑问?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写地球可爱和容易破碎的句子读读。
4、同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内容。
三、重点练习,品读感悟
1、让学生感悟到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2、课文的哪些部分写出了地球母亲容易破碎?
3、仔细阅读第三、四自然段,认识人们无节制地开采和破坏所造成地后果。(1)请大家读读第三、四自然段, 说说这部分让你看到了怎样的地球?(2)是谁造成了地球的这些变化?请用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四、布置作业: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我国资料和环境状况。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小 自然资源有限 不能移居别处 精心保护地球
第二课时
【课型:
总第课时】
课时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同学们汇报所收集的我国资源和环境状况的资料。
二、学习”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1)让学生自由读文,你明白了什么?
(2)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枯竭”一词的意思。讨论: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
1、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2、写写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三、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1、读后讨论:遨游太空的宇航员为什么会发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感叹?
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要强调“同时”?
2、学生交流、汇报
3、教师小结。
师: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明白了保护地球已是刻不容缓的事,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为保护地球应该怎样去做呢?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部分,找出中心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讨论: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地球?(1)在小组内说说自己打算怎样去做。(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师:同学们的想法很好,但要落实到行动中去。要使我们的地球得到更大更好的保护,得借助法律这一武器。下面我们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部分内容。
2、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条款。课件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第一条 为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第六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3、师呼吁: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并向人们大力宣传此法。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画一幅环保宣传画和写一篇读后感。板书设计:
13、只有一个地球
自然资源类别 具体特点 人类破坏行为 造成后果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教学内容:
14* 鹿和狼的故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道理,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4、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型:
总第课时】
一、激发兴趣
揭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鹿和狼的图片。问:你喜欢谁?为什么?
2、导题:在凯巴伯森林曾发生过这样的故事。板书:鹿和狼的故事
二、对比质疑
确定支点
1、多媒体出示图片(茂盛的森林),教师讲解:这就是美国亚里桑那洲的凯巴伯森林,在20世纪初叶,这里还是松衫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鹿在林中出没,而到了1942年,这里却成了这幅光景(出示荒凉的图片)凯巴伯森林中只剩下一些病鹿在苟延残喘。
2、质疑:看着这两幅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把你内心最想知道的说出来。(总结学生质疑:为什么会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板书:鹿死林毁
三、自读自悟
辐射全文
1、初读,要求:自读课文,读到你觉得想说些什么的时候,读到要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你就停下来,好吗?
2、把你的想法和感受与你小组成员分享。
四、汇报交流
旋转球体
1、读着读着,你知道些什么?
重点指导:(1)、鹿成了凯巴伯森林的“宠儿”,它们过着没有危险、食物充足的生活。(出示第4小节中的语句)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宠儿”—鹿,相遇后你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朗读
(2)、鹿毁灭了森林,你从哪个语句读出来的?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指导朗读
(3)、鹿死的原因:饥饿、疾病。假如你是凯巴伯森林中的病鹿,相遇后又会说些什么?(出示第六小节)
指导朗读
2、过渡探究:鹿们不知道“鹿死林毁”的真正原因在哪里。同学们,你们通过刚才的讨论知道吗?请再仔细回读课文,特别要重读第7节,想一想你用什么办法来阐述你的答案。
(1)边画图边讲解;(2)、生物链;(3)生态平衡„„
3、师小结:罗斯福下令捕杀狼,凯巴伯森林六千只狼先后毙命,而鹿大量繁殖,过多的鹿超过了森林的供养限度,破坏了森林的生态系统,所以森林被毁了,鹿得不到食物,再加上疾病的蔓延而逐渐死亡。罗斯福您错在哪儿?
五、深究课文
突出心轴
1、精读第8、9小节,你明白了什么?
2、设计说的练习:现在老师是美国某一报社的记者,想采访一下在座的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总统阁下,听说您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中的鹿,而下令捕杀森林中的狼,结果却弄得鹿死林毁的结局,对此事,您有什么要说的吗?”
3、指导朗读最后一节。
六、延趣拓展
升华主旨
1、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生活在同一地球上的不同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老师想让你们去告诉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要尊重动物、植物、微生物„„
请你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材料,写一则保护生态平衡的公益用语,看谁写得最吸引人,最能令人震撼,好吗?
2、当我们在合理利用大自然的同时,更加要懂得维护生态平衡,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老师这里就有几个例子,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考虑一下,这里的生态平衡分别体现在哪些事物身上,它们之间有什么相互联系?(课件出示两段话):
(1)澳大利亚大量养牛后,牧草退化,牛粪成灾,蝇虫滋生,后来控制养牛量,引进以粪便为食物的蜣螂,牧场又青草茵茵,生机勃勃了。
(2)当密密麻麻的蝗虫疯狂吞食庄稼时,得到人们爱护的海鸥从海上飞来,帮助人们消除了蝗灾,让庄稼能茁壮成长,百姓能安定地生活。
3、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实施条例》的有关条款。第三条 国家依法实行森林、林木和林地登记发证制度。依法登记的森林、林木和林地的所有权、使用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三十八条 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0.5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2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盗伐林木价值3倍至5倍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 滥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以立木材积计算不足2立方米或者幼树不足50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滥伐株数5倍的树木,并处滥伐林木价值2倍至3倍的罚款。
作业布置:续编故事,想象《凯巴伯森林的明天》; 板书设计:
狼和鹿
功臣 祸首
保持生态平衡 教学反思(本学期总第次):
第3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切实掌握与其学习、生活息息相关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自觉的用法律法规约束自己,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切实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下面由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供大家参考。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教育。
3.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读题质疑。
这节课我们学习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自然之道(板
第4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1
一、导入课题
前两课,我们体会到手能传递幸福、友好、真诚、快乐……能带给人们美好生活。又目睹了张迎善那双特大号的、粗糙、有力的手。今天,我们来近距离研究一下自己的手。板书课题:手上的皮肤
二、出示目标:
1.通过学文,了解手上皮肤的特点和功能,增强对手的情感。
2.学习运用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1分钟识记生字。
4.浏览课文,找
第5篇: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1
教育目标:
1. 对全体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2. 预防青少年犯罪,
3. 让学生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
方式和方法: 学生主持,加以学生表演等形式
一、身边的法律(班长主持开场)
1. 案例一:
20xx年3月27日晚,在襄樊市的汉江沙滩上,一个由几名未成年人临时凑成的绑架团伙绑架了某中专生小刚,正当他们打电话向被绑架人母亲索要6万元赎金时,被樊城公安分局米公派出所刑警一举抓获。据查,他们曾多次敲诈小刚,金额达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17岁)竟天真地问刑警:“
第6篇: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斑羚飞渡》
(七年级下册第27课)
斑羚飞渡
甘棠镇礼贤小学 王武
教学目标
(一)学科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故事梗概,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2、欣赏斑羚飞渡的悲壮美画面,感受献身精神。
3、探讨置疑,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珍爱生命、关爱动物”的观念。
(二)法制教育目标
1、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刑法》的部分条款。
2、明辨本文狩猎者行为的是与非。
3、探讨:人与自然界的其他生命应怎样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理解斑羚在生死关头所表现出的美德。
(二)难点:理解课文主旨。
教具准备
便携式扩音器
课时安排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一)讲述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蚂蚁家族迁徙抱团变成球体滚动使种族生命得以延续的故事,导入课题。
(二)介绍作家及作
第7篇:六年级语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山中访友》(六年级第一课第2课时)
法制渗透教育教学设计
德江县第四小学
冉景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味精美的语言,揣摩作者的感情。
2、联系现实反思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从题目展开,结合课后的思考练习题,链结起导读文本的线索,领会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新奇的构思,感受作者的心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作者拜
第8篇:渗透法制教育教案
《那树》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文章含蓄、深沉的语言风格,体悟字词间流露的情感。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
1.了解树的生命历程,通过树的形象、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2.揣摩语言的特点,学习从字里行间分析形象,把握主题的方法。3.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自然遭到破坏的有关素材。
2.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课前对当地的自然环境进行简单的调查,小组交流。教师课前准备
根据有关材料截取一段有关树木被砍伐、特写的年轮的片段。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导入
每当我们看到参天的大树被砍伐,成群的野羊被追杀,大批的鸟儿被迫迁移……我们是否想到生活在自然界里的任何生物都有情感,他们也有痛苦,也有感情,也有生存的权利,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