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资格证小学历年心理学试题至2002年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资格证心理学题库”。
浙江省2010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学校教育中,使能力、品格、个性得以成长,学生也是学习中有能动性的主体,指的是()A.教 B.学 C.环境 D.氛围
2.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有何区别及其作用?属于教育心理学任务的()A.应用任务 B.学习任务 C.理论任务 D.教学任务
3.白鼠学习压杠杆,属于()A.信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刺激——反应学习 D.辨别学习
4.如何采取有效的步骤解决问题,属于()A.智力技能 B.认知策略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5.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反映的是()A.联结派的学习理论 B.认知派学习理论
C.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6.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是()
A.直接强化 B.间接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7.任务难度是归因理论要素中的()A.不可控、稳定 B.不可控、不稳定 C.可控、稳定 D.可控、不稳定
8.概念学习的难易程度是概念一般属性中的()A.可学性 B.可用性 C.明晰性 D.一般性
9.对平面几何的掌握有助于立体几何的学习是一种()A.正迁移 B.负迁移 C.顺向迁移 D.逆向迁移
10.英文单词的前缀“pre”多为“首”、“前”或“预先”的意义是学习迁移理论的()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泛化说 D.关系转化说
11.试图将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是学习策略中的()A.检查 B.提问 C.监控 D.矫正
12.较为概括的策略,与学习者的知识经验密切相关,随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得到改善的是()A.通用策略 B.宏观策略 C.微观策略 D.专用策略
13.欧洲大陆像一个平行四边形,意大利像一个皮靴,是精细加工策略中的()A.谐音法 B.音符法 C.经验联系 D.形象联想
14.黑猩猩摘取香蕉的实验是问题解决理论的()A.顿悟说 B.信息加工论 C.分析说 D.试误说
15.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以后,有时还不得不暂时把问题搁置起来,是华莱士四阶段模式中的()A.准备阶段 B.孕育阶段 C.明朗阶段 D.验证阶段
16.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是()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7.行动迅速,强而有力,属于气质类型中的()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8.绘画能力属于()A.一般能力 B.特殊能力 C.创造能力 D.实践能力
19.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属于心理卫生工作的()A.一级水平 B.二级水平 C.三级水平 D.四级水平
20.以恐惧、担心为主要特征是以下哪种应激状态常见的心理反应()A.焦虑
B.认识功能障碍 C.自我估价降低 D.消极情绪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1.学习动机 22.动作技能
23.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24.问题教学 25.态度定势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6.简述概念同化模式。
27.简述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迁移。28.简述隐喻训练法的类型。29.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30.简述个性的性格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请任选2小题作答。全部作答只按前2小题评分。每小题15分,共30分)
31.结合实际,论述如何防治小学生的抑郁情绪。32.论述教师角色冲突的解决。
33.结合实际,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浙江省2010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校教育互动系统中的三个核心因素为()A.教师、学生、学校 B.教、学、环境
C.教师、学生、课程 D.教师、学生、领导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其它科学研究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3.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是()A.新旧知识的联系 B.对新知识的理解
C.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或表征 D.对新知识的应用
4.皮亚杰的具体运算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5.归因理论认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分析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即()A.天资、能力和心境 B.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
C.个体的力量、环境因素和偶然因素 D.内外性、稳定性和可控性 6.知识的基本单位是()A.概念 B.表象
C.概念和表象 D.符号
7.瞬时记忆又称作为()A.知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视觉记忆
8.一种学习中所习得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这种迁移是()A.正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成分迁移 D.非特殊成分迁移
9.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最早把有关学习方法的学习概括为()A.学习策略 B.学会学习 C.认知策略 D.元认知策略
10.问题解决的首要条件是()A.提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个体具有创造性 D.提出方案
11.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动机因素是()A.迁移 B.定势 C.移情 D.策略
12.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A.从众现象 B.社会助长现象 C.社会阻抑现象 D.去个性化现象
13.智力测验的总体结果表明,就全体人类而言,智力超常者和低常者的人数表现出()A.男性与女性相等 B.男性多于女性 C.男性少于女性 D.与性别无关
14.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15.以下哪种关于师生关系的特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师生关系是一种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B.师生关系是一种有主导面的多重角色的人际关系 C.师生关系是一种双向性的人际关系 D.师生关系是一种互动性的人际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以下哪几类?()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 E.外在17.下列活动中,属于智力技能的是()A.阅读 B.驾驶 C.运算 D.写作 E.书写
18.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是()A.宏观策略 B.微观策略 C.通用策略 D.基本策略 E.支持策略
19.纽厄尔和西蒙的信息加工模式包括的成分有()A.接纳者 B.处理者 C.加工者 D.记忆 E.作用者
20.班集体形成的阶段有()A.松散期 B.熟悉期 C.同化期 D.凝聚期 E.形成期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1.最近发展区 22.自我强化 23.上位学习 24.定势 25.创造性 26.气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简述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28.简述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29.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阶段。30.简述班集体建设中的关键问题。31.师生冲突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哪些? 33.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学习策略? 浙江省2009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习者建构新的理解的基础是()A.先行组织者 B.原有的知识经验 C.教师教学组织 D.学科知识逻辑体系
2.人脑对事物之间关系或规律的反映是()A.概括 B.抽象 C.概念 D.规则
3.普遍迁移也叫()A.顺向迁移 B.负向迁移
C.特殊成分的迁移 D.非特殊成分的迁移 4.创造性主要表现为()A.创造性意识 B.创造性思维能力 C.创造性情感 D.灵感
5.皮亚杰道德研究采用的方法主要是()A.对偶故事法 B.道德判断晤谈法 C.正直测验 D.现场观察法
6.群体中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已经确立的思想、行为和评价标准是()A.纪律 B.群体规范 C.舆论 D.规则
7.精细性复述也叫()A.维持性复述 B.策略性复述 C.整合性复述 D.监控性复述
8.创造性测量的常用量表是()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南加利福利亚大学测验
9.一个人所具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A.个性 B.气质 C.能力 D.性格
10.皮亚杰儿童道德性发展研究中,权威阶段的年龄段是()A.2到5岁 B.6到7岁 C.8到10岁 D.11岁到12岁
11.道德行为的依据是()A.道德动机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品质
12.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7±1组块 B.7±2组块 C.7±3组块 D.7±4组块
13.竞争中通常运用的是()A.发散思维 B.形象思维 C.动作思维 D.辐合思维
14.具有失败倾向的学生更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A.能力 B.难度 C.努力 D.运气
15.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组织能力是()A.组织知识结构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材内容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6.学习动机 17.概念 18.集体 19.合作
20.心理防卫机制 21.脑力激励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2.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23.班级群体的特点是什么?
24.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 25.怎样解决教师的角色冲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26.结合实际说说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促进学生有效迁移?
27.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三水平六阶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实际予以说明
浙江省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下列属于个性的是()A.需要 B.气质 C.动机 D.世界观
2.以下不是科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是()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原则水平
3.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必要条件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叫做()A.能力 B.应激 C.性格 D.定势
4.奥苏泊尔认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通过____过程实现的。()A.顺应 B.反思 C.同化 D.观察
5.荀子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其中他特别强调____的重要性。()A.闻 B.见 C.知 D.行
6.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7.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外部而稳定因素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8.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A.产生式 B.单词 C.概念 D.条件
9.“无意义音节”是____发明的。()A.奥苏泊尔 B.马斯洛 C.艾宾浩斯 D.布鲁纳
10.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叫()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1.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____时,效果最好。()A.30% B.50% C.100% D.150% 12.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公正阶段是在()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3.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遵从集体阶段是()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成年
14.“情绪反应慢、能自我控制”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抑郁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多血质
15.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安静型 B.抑制型 C.兴奋型 D.活泼型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6.概念 17.负迁移 18.认知结构 19.问题解决 20.群体 21.应激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22.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23.简述记忆信息三级加工模型。24.对学习困难儿童应该注意哪些?
25.什么是教育机智能力?教师的教育机智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26.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如何防止小学生的抑郁情绪? 27.结合教育实际谈谈如何避免和解决师生冲突?
浙江省2008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小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客观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2.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尝试-错误
B.闻-见-知-行
C.顿悟学习
D.认知结构的改变
3.能够提高操作性反应的概率的各种手段、措施叫()
A.条件刺激
B.强化
C.无条件刺激
D.中性刺激
4.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5.保持信息在1秒钟以内的记忆是()A.短时记忆 B.长时记忆 C.感觉记忆
D.永久记忆 考试大编辑
6.以下属于合言概念的是()A.艺术家 B.皮衣 C.高低 D.比值
7.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A.道德认识和道德意志 B.道德动机和道德观念 C.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 D.道德感和道德认识
8.概念是用什么来表达的?()A.句子 B.词
C.言语命题 D.图式
9.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A.图式
B.产生式 C.句子
D.动作考试大编辑
10.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多少时记忆效果较好?()A.50% B.100% C.150% D.200% 11.个体接受、处理信息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理解、记忆和思维方式叫做()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2.“有意义学习”的概念是谁提出的?()A.布鲁纳 B.杜威 C.加涅
D.奥苏伯尔
13.群体的功能主要表现在()A.社会助长和阻抑作用
B.从众和服从功能
C.竞争和合作功能考试大编辑
D.生产性和维持性功能
14.强而不平衡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简单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知识应用的具体过程一般包括()
A.审题
B.联想
C.提出假设
D.验证假设
E.课题类化考试大编辑
17.意义学习包括()
A.接受学习
B.代表性学习
C.发现学习
D.概念学习
E.命题学习
18.概念的结构包括()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19.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
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E.模仿性
20.以下属于学校教育中核心因素的是()
A.学生
B.教
C.学
D.环境
E.教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1.个性差异
22.创造性思维
23.元认知
24.概念学习
25.学习动机
26.学习 考试大编辑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心理治疗和咨询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28.简述个别学生违反纪律行为的动机有哪些?
29.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信念?
30.简述认知结构理论。考试大编辑
31.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
32.师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师生冲突?
33.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应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概念学习?
浙江省2008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心理学(小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一般的学习来说,最佳的动机水平是()
A.中等偏低的强度
B.中等强度
C.中等偏高的强度
D.越高越好
2.强、平衡而不灵活的神经类型对应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3.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A.性格差异
B.气质差异
C.能力差异
D.兴趣差异
4.群体规范强大的动力功能主要通过什么发挥出来?()
A.舆论
B.目标
C.奖励
D.领导
5.以下属于关系概念的是()
A.皮衣
B.艺术家
C.高低
D.铅笔室
6.由先前影响所造成的比较固定而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叫做()
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7.知识的保持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复述
B.记忆
C.练习
D.反馈
8.规则是用什么来表达的?()
A.句子
B.词
C.符号
D.图式
9.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有意义学习
D.机械学习
10.和小学生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的是()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记忆
11.韦纳归因理论中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是()
A.能力
B.运气
C.任务难度
D.努力考试大编辑
12.一般认为,小学儿童思维的主要形式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的关键年龄是()
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13.皮亚杰的前运演阶段是在()
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14.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是()
A.高尔顿
B.加涅
C.华生
D.桑代克
15.下面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
A.信念
B.兴趣
C.动机
D.气质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问题教学的实施分为哪些基本的步骤?()
A.提出问题
B.分析问题
C.提出假设
D.分析假设
E.解决问题
17.丹尼斯根据策略的不同适用范围,将策略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
A.基本策略
B.支持策略
C.通用策略
D.宏观策略
E.微观策略
18.对技能品质的评价,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进行?()
A.意识的控制程度
B.反馈
C.操作程序的特点
D.创新性
E.效率
19.概念的形成要经历以下哪几个阶段?()
A.抽象化
B.类化
C.分析
D.推理
E.辨别考试大编辑
20.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言语提问
B.观察
C.活动方式
D.反馈
E.表扬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21.心理卫生
22.发散思维
23.问题解决
24.规则考试大编辑
25.成就动机
26.接受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7.对儿童的表扬或批评应遵循哪些原则?
28.教师如何有效地教授学习策略?
29.教师应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概念学习?
30.简述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理论。
31.培养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
32.教学中如何创造条件,积极主动地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
33.班级群体纪律不良的原因有哪些?如何解决?考试大编辑 浙江省2007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
2.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卡普杰烈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乌申斯基 D.布隆斯基
3.皮亚杰的具体运演阶段是在()A.0-2岁 B.2-7岁 C.7-12岁 D.12岁以后
4.学生学习的根本特点是()A.接受性 B.间接性 C.方向性 D.连续性 5.韦纳归因理论中外部而稳定的归因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6.在小学生概念的掌握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语言
7.认知技能的基本单元是()A.言语命题 B.产生式 C.句子 D.图式
8.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的实质是()A.相同要素 B.共同原理 C.顿悟 D.转换
9.人们看到某件制品时思维常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看到它别方面的功能叫做()A.功能固着 B.定势 C.习惯 D.认知风格
10.移情的动机因素是()A.亲社会价值取向 B.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C.坚持规则 D.自我概念
11.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B.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 C.群体的激励方式 D.群体的领导方式 12.个性的核心是()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兴趣
13.《红楼梦》中的林妹妹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4.新概念在概括和统摄程度上高于原有的概念,这种学习称之为()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类属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15.通俗所说的“跳一跳,摘桃子”是指()A.先行组织者 B.最近发展区 C.教育与教学 D.解决问题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人类学习一般具有以下特点()A.社会特性 B.以语言为中介 C.能动性 D.发展性
E.既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
17.多伊奇将目标奖励结构划分为以下哪几类?()A.合作 B.竞争
C.个人主义 D.内在 E.外在18.规则的功能包括()A.使学生形成认知策略 B.调节行为 C.调节语言 D.指导实践 E.激发动机
19.奥苏伯尔认为,主要的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是()A.可利用性 B.创新性 C.可辨别性 D.可重复性 E.稳定性
20.每一个问题都必须包括哪些成分?()A.目的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途径 E.方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1.意义学习 22.考试焦虑 23.学习策略 24.创造性 25.聚合思维
26.心理防卫机制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有哪些? 28.认知技能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29.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来促进迁移?
30.教学中如何培养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 31.对儿童的冲动行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什么是概念学习?小学生概念的学习发展趋势特点有哪些?
33.影响学习策略掌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教授学习策略? 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美国学者罗森发现,存在两个明显的需要心理治疗的高峰期,它们是()A.6岁和10岁左右 B.6岁和15岁左右 C.10岁和15岁左右 D.8岁和10岁左右
2.专家强调,有助于儿童健康发展的教养方式是()A.过度保护型 B.控制型
C.过度放纵型 D.民主型
3.“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是一种()A.双避式冲突 B.趋避式冲突 C.双趋式冲突 D.双重趋避冲突
4.表示抗挫折能力的指标是()A.挫折经验 B.挫折耐受性 C.目标 D.需要
5.士气是提高工作效益的()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无关因素
6.李强平时温文尔雅,但有一天大家都在乱“起哄”时,他也表现出粗鲁无礼,这是一种()A.从众现象 B.服从现象
C.去个性化现象 D.社会助长现象
7.与皮亚杰、柯尔伯格不同,班杜拉强调决定影响品德行为的主要因素是()A.道德认知 B.道德情感 C.道德体验
D.环境、榜样、强化
8.科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分为()A.两种水平 B.三种水平 C.四种水平 D.六种水平
9.皮亚杰研究发现,6—7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10.威特金提出的性格类型有()A.理智型 B.内倾型 C.场依存型 D.情绪型
11.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发展优秀指()A.智商>130 B.智商在120—129之间 C.智商>140 D.智商在130—150之间
12.脑力激励法提出者是()A.布鲁纳 B.吉尔福特 C.托兰斯 D.奥斯本
13.根据反应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来评价被测验人创造性高低的量表有()A.托兰斯创造性人格自陈量表 B.南加利福尼亚大学测验
C.劳德塞的创造才能“简易测试”量表 D.比奈—西蒙量表
14.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1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就是机械学习
B.接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机械的,发现学习是有意义的 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都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D.只有接受学习存在有意义和机械学习之分
16.在分析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动机时,必须分清()A.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B.主导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C.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D.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17.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A.正确的动机 B.内部动机
C.意识到的动机 D.近景性动机
18.态度的迁移属于()A.纵向迁移 B.横向迁移 C.特殊迁移 D.普遍迁移
19.普遍迁移概念的提出人是()A.桑代克 B.贾德 C.苛勒 D.布鲁纳
20.强调概括在迁移中的作用的代表人物是()A.武德沃斯 B.沃尔夫 C.贾德 D.桑代克
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代沟 2.性格
3.发散思维 4.客观性原则 5.学习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个性的性格特征包含哪几方面内容? 2.列举杜威的问题解决五步骤。3.加涅(1971)将学习分为哪六类? 4.简述布鲁纳的主要学习观点。
5.简述阿特金森的期望—价值理论的论点。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规则发现学习的特点与条件。2.试述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
浙江省2006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A.自然实验法 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 D.问卷调查法
2.以下是认知心理学派代表人物的是()A.华生 B.布鲁纳 C.巴浦洛夫 D.马斯洛
3.概念的结构不包括()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水平
4.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失衡而产生的一种心身紧张状态称为()A.应激 B.性格 C.能力 D.定势
5.小学生从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的关键年龄是()A.8-9岁 B.9-10岁 C.10-11岁 D.11-12岁
6.生病了既怕病痛,又怕打针吃药是一种()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7.强化理论是由__________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来的。()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构造主义
8.动作技能的基本单元是()A.产生式 B.动作 C.概念 D.条件
9.在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程中__________起重要作用。()A.注意 B.学习 C.信息 D.复述
10.“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叫做()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1.儿童道德性发展的自我中心阶段是在()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2.群体内聚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群体成员对群体目标的认同 B.群体的领导方式
C.群体成员对群体的信奉程度 D.外部影响
13.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是()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岁-成年
14.“行动迟缓、情绪深刻持久”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5.弱型神经类型称为()A.兴奋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教育心理学的应用任务有()A.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研究与解决学科本身不断涌现的理论问题 C.为教改服务并在服务中发展自身 D.印证与发展学科的哲学观点
E.不断探索与运用教、学、环境互动中的心理活动规律 17.以下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A.华生 B.罗杰斯 C.布鲁纳 D.巴浦洛夫 E.马斯洛
18.每一个问题必须包括以下成分()A.目的B.个体已有的知识 C.障碍 D.途径 E.方法
19.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不稳定因素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E.心境
20.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有()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阻抑作用 C.从众 D.服从
E.去个性化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1.学习
22.过度学习 23.相同要素说 24.元认知
25.社会助长作用 26.性格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简述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28.简述耶基斯-多德逊定律。29.简述学习迁移发生的条件。30.简述吉尔福特的多重策略。31.影响士气的因素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在运用表扬与批评时,要考虑到哪些条件? 33.结合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解决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
浙江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03年,其著作《教育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他本人也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他是()A.桑代克 B.冯特 C.斯金纳 D.奥苏伯尔
2.专家和新手解决问题速度和正确性有极大差别的关键原因是()A.智力发展水平不同 B.人生经历不同 C.个性品质不同
D.知识储备的质和量不同
3.以下反映迁移的词语是()A.习行结合 B.教学相长 C.触类旁通 D.不愤不启
4.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迁移的重要因素是()A.学生的认知结构 B.学生的智力水平 C.教师的教学水平 D.学生的个性结构
5.个体由于过去的经历而对面临的人或事具有某种说不出多大理由而较执着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心倾向是()A.功能固着 B.社会助长 C.偏执
D.态度定势
6.下面不属于邓克尔的汇总模式阶段的是()A.一般的范围 B.综合的概括 C.功能的解决 D.特殊的解决
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使
8.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学习动机强度较低方可达到最佳水平的学习任务是_____的学习任务。()A.比较简单 B.比较复杂 C.比较抽象 D.比较具体
9.下列属于课堂背景中教学人际关系构成要素的是()A.表扬 B.惩罚 C.理解 D.强化
10.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途径是()A.同化 B.顺应 C.建构 D.内化
11.个人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被称为()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责任扩散
12.个体在情绪体验和行为反应的强度与速度等方面的特点叫()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意志
13.以下不能用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方法是()A.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B.主题统觉测验
C.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14.强、平衡而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活泼型 B.兴奋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5.在性格特征中占主要地位的是()A.意志品质 B.道德品质 C.情绪特点 D.理智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小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是()A.直观-操作性 B.任性-可塑性 C.幼稚-发展性 D.指导-模仿性 E.基础-再现性
17.奥苏伯尔的三种同化模式是()A.上位性同化 B.下位性同化 C.总括性同化
D.并列结合性同化 E.类属性同化
18.表扬或批评应该遵循的原则有()A.教育性原则
B.实事求是的原则 C.及时性原则 D.适当性原则 E.儿童化原则
19.决定是否产生移情的条件有()A.初级移情
B.道德发展阶段
C.对他人的积极评价 D.自我概念
E.心理健康状况
20.挫折后的心理反应有()A.攻击 B.冷漠 C.幻想 D.退化 E.固执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21.学习 22.应激
23.班级群体 24.强化理论 25.创造性 26.学习策略
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7.简述认知同化理论的主要观点。28.知识应用形式分别有哪些?
29.简述皮亚杰关于儿童道德性发展的阶段划分。30.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和社会阻抑作用的条件。31.小学教师角色的构成。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2小题10分,第33小题11分,共21分)32.结合实际,举例说明影响小学生概念学习的教学与辅导因素各有哪些? 33.竞争与合作的心理效应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说说教学中如何更好发挥二者的作用?
浙江:2005年10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西方教育心理学的特色之一是重视理论尤其是重视探讨()。A.道德性发展理论 B.学习理论
C.课堂群体心理理论 D.教师心理
2.联结学习理论认为,联结的建立是一个不断()的过程。A.条件反射 B.刺激
C.试误 D.顿悟
3.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4.由先前影响所形成的往往不被意识到的一种倾向性或心理准备状态叫()。
A.潜意识 B.前意识 C.定势 D.潜伏学习
5.认知同化论的代表人物是()。
A.斯金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罗杰斯
6.小学儿童品德发展关键期是()。
A.二年级下学期前后 B.三年级上学期前后
C.三年级下学期前后 D.四年级上学期前后
7.复述策略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注意于目前的学习材料中,并将学习材料保持于()。
A.感觉记忆 B.瞬时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
8.理解新的事物关键属性的过程也就是()。
A.概念同化的过程 B.概念顺应的过程
C.适应的过程 D.守恒的过程
9.概念学习和规则学习的基础是()。
A.规则学习 B.命题学习
C.代表性学习 D.总括学习
10.属于高级规则的学习活动的是()。
A.问题解决 B.概念学习
C.规则学习 D.接受学习
11.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12.解决纪律问题的最终目标是()。
A.维护正常教学秩序 B.惩罚违反纪律的学生
C.塑造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 D.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13.看到某件制品时常被其惯常的用途所束缚,很难想到它别的方面的功能。这种现象被称为()。
A.习惯 B.定势
C.功能固着 D.定向
14.在信息加工理论中,从初始状态到目标状态的操作叫()。A.步骤 B.算子
C.序列 D.产生式
15.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阶段中,遵从集体阶段的年龄段一般是()。A.0到6岁 B.6到9岁
C.9到16岁 D.16岁到成年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6.我国心理学界依据教育系统中所传授的经验内容的不同,将学习分为()。
A.信号学习 B.知识学习
C.技能学习 D.行为规范学习 E.情感学习
17.概念形成一般要历经以下几个阶段()。
A.具体化阶段 B.抽象化阶段
C.类化阶段 D.同化阶段 E.辨别
18.个性的结构主要包括()。
A.人格 B.个性倾向性
C.个性心理特征 D.自我意识
E.个性情感特征
19.规范的功能是()。
A.监督的功能 B.群体支柱的功能
C.评价标准的功能 D.调节控制的功能 E.行为导向的功能
20.以下属于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有()。
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发散性
浙江:2005年4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试验法的主要特点是()。A.简便易行 B.严格控制 C.定量研究
D.探讨相关关系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核心是()。A.无关刺激 B.中性刺激 C.无条件刺激 D.强化
3.举一反三属于()。A.纵向迁移 B.顺向迁移 C.逆向迁移 D.特殊迁移
4.顿悟说的奠基人是()。A.考夫卡 B.魏特默 C.苛勒 D.托尔曼
5.下列不属于右脑优势的是()。A.计算 B.想象 C.音乐 D.情感
6.教师的注意力特征主要表现在()。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稳定性
7.“这次考试失败是因为我的运气不好”,这是把失败归因于()。A.内部的可控因素 B.内部的不可控因素 C.外部的可控因素 D.外部的不可控因素 8.长时记忆中信息的储存方式是()。A.形象编码 B.物理编码 C.意义编码 D.语音编码
9.后学材料对先学知识记忆与保持的干扰叫()。A.前摄抑制 B.后摄抑制 C.侧抑制 D.系列位置
10.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A.获得规则 B.理解概念 C.创造性 D.知识迁移
11.技能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学校教育 B.知识 C.迁移 D.应用
12.将学习策略分为基本策略和支持策略的是()。A.丹瑟洛 B.尼斯比特 C.皮连生
D.鲍斯菲尔德
13.移情的动机因素是()。A.道德认知 B.道德体验
C.亲社会价值取向 D.信任
14.针对精神疾病和心理异常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防止病情的发展和恶化,这是心理卫生工作()水平的任务。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15.教师的意志品质表现出选择教育决策的()。A.自觉性 B.坚韧性 C.果断性 D.自制性
2004年10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5分)1.将学习过程视为“闻-见-知-行”的学者是()。A.老子 B.荀子 C.孔子
D.奥苏泊尔
2.下面不是问题的必须成分的是()。A.目的 B.方法 C.障碍 D.途径
3.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为()。A.应激 B.性格 C.能力 D.定势
4.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分为()。A.5类 B.6类 C.7类 D.8类
5.下列归因因素中,属于内部而稳定因素的是()。A.能力 B.努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
6.人脑对事物之间规律或关系的反映是()。A.概念 B.思维 C.规则 D.归纳
7.短时记忆中的容量单位是()。A.比特 B.字节 C.组块 D.词 8.下列不属于个性倾向性的是()。A.需要 B.动机 C.性格 D.世界观
9.后继学习对先行学习的影响叫()。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正迁移 D.负迁移
10.“经验泛化说”是()提出来的。A.桑代克 B.贾德 C.詹姆士 D.武德沃斯
11.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可逆阶段是在()。A.2-5岁 B.6-7岁 C.8-10岁 D.11-12岁
12.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强化阶段是()。A.0-6岁 B.6-9岁 C.9-16岁 D.16-成年
13.“行动活泼敏捷、善于适应环境变化”属于哪种气质类型?()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4.强、平衡而灵活的神经类型称为()。A.活泼型 B.兴奋型 C.安静型 D.抑制型 15.“进退维谷”是一种()。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2004年4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对学生影响最大、最直接的人是()。A.同辈群体 B.教师 C.父母
D.兄弟姐妹
2.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心理因素有()。A.文化环境 B.学校类型 C.心理发展 D.教师
3.心理卫生教育最适宜的时期是()。A.幼儿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4.奠定儿童人格和心理健康基础的是()。A.社会 B.家庭 C.学校 D.教师
5.“前有狼,后有虎”是一种()。A.双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6.不成熟的冲突解决方式有()。A.重建 B.轮流 C.选择 D.逃避
7.研究发现,个体遵守纪律的心理发展分为()。A.三阶段 B.四阶段 C.五阶段 D.两阶段 8.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班主任
B.目标和规范 C.学生人数 D.班干部
9.认为儿童的道德行为或道德品质的形成,并不以年龄大小为转移,也不取决于年龄的理论家是()。A.皮亚杰 B.柯尔伯格 C.李伯黍
D.梅和哈特肖恩
10.柯尔伯格将儿童的道德判断发展分为()。A.二阶段 B.三阶段 C.四阶段 D.六阶段
11.皮亚杰研究发现,8—10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A.权威阶段
B.互惠或可逆阶段 C.自我中心阶段 D.公正阶段
1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创造力与智力高度相关 B.高智力者,创造力也高 C.低智力者,创造力高
D.知识经验与创造力有正相关 13.隐喻训练法的发明人是()。A.奥斯本 B.戈登
C.吉尔福特 D.戴维斯
14.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
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15.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A.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B.意识到的动机 C.内部动机 D.外部动机
2003年10月教师考试-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死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2.根据个体遵守纪律心理的五阶段模型,6—9岁儿童处于()。A.民主平等阶段
B.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C.强化阶段 D.强制阶段
3.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学生领袖
4.阿虚的“三垂线”实验,说明了()。A.从众现象
B.社会助长现象 C.社会阻抑现象 D.去个性化现象
5.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惩罚和服从定向
B.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定向 C.社会契约定向 D.良心或原则定向
6.儿童的“道德相对论”出现在()。A.6岁以后 B.8岁以后 C.10岁以后 D.12岁以后
7.皮亚杰研究发现,2—5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A.权威阶段
B.自我中心阶段 C.互惠或可逆阶段 D.公正阶段
8.教师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是()。A.教师角色认知 B.教师角色体验 C.教师角色期待 D.没有正确答案
9.场独立型概念的提出人是()。A.卡特尔 B.威特金 C.吉尔福特 D.列维托夫
10.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有()。A.比奈智力测验
B.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 C.韦克斯勒幼儿智力量表 D.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11.一般而言,过度学习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较好,这个程度经研究为()。A.100% B.80% C.50% D.200% 12.问题解决的试误说的奠基人是()。A.桑代克 B.苛勒
C.纽厄尔和西蒙 D.布鲁纳
1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 E.L.1874—1949)1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A.观察法 B.自然实验
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 D.实验室实验
15.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是()。A.巴甫洛夫 B.桑代克 C.斯金纳 D.布鲁纳
16.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A.意识到的动机
B.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C.近景性动机 D.远景性动机
17.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A.很高 B.较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18.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19.概念学习发展水平由低到高依次排列为()。
A.具体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 B.具体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 C.具体水平学习→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 D.规范水平学习→分类水平学习→认同水平学习→具体水平学习 20.概念形成的“假设考验说”的提出者是()。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浙江省2003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心理学(小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在行为的动机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动机是()。A.正确的动机 B.错误的动机
C.没有意识到的动机 D.意识到的动机
2.“酸葡萄”故事是一种()。A.否认 B.投射 C.合理化 D.补偿
3.纪律约束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强制阶段 B.强化阶段
C.服从法律和权威阶段 D.民主平等阶段
4.个人遵从规范的最高水平是()。A.服从 B.认同 C.内化 D.从众
5.多人在一起工作的效果好于个人单独工作的效果,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A.社会助长 B.社会阻抑 C.从众 D.服从
6.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最高水平是()。A.习俗水平 B.后习俗水平 C.前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7.皮亚杰研究发现,11—12岁儿童的道德判断处于()。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公正阶段
D.互惠或可逆阶段
8.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研究了儿童的()。A.道德行为 B.道德体验 C.道德情感 D.道德判断
9.教师这一职业最显著的标志是()。A.学生楷模 B.严格管理者 C.心理医生 D.知识传授者
10.在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是()。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没有正确答案
11.一般认为,按照韦克斯勒智商曲线,智力落后指()。A.智商
D.2岁以上人
13.下述策略中,属于组织策略的有()。A.谐音法 B.群集
C.形象联想 D.尝试背诵法
14.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 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的内容》一文的发表
C.1905年,比奈、西蒙两人《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 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5.教育心理学和其它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系统性原则 B.教育性原则 C.客观原则
D.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16.强调榜样和强化作用的学习理论是()。A.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B.社会学习理论 C.认知建构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17.当学习任务比较困难而复杂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A.较高 B.高 C.较低
D.以上都不对
18.认为提取线索很重要的遗忘理论是()。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存理论 D.动机遗忘理论
19.概念同化的典型方式是()。A.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没有正确答案
20.认为概念同化是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加涅
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吉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具有()。A.敏感性 B.流畅性 C.灵活性 D.独创性 E.洞察性
2.与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关的陈述有()。A.1903比奈 B.1903桑代克 C.1883霍尔
D.桑代克第一部《教育心理学》出版 E.1905《比奈—西蒙智力量表》的编成3.强调学习主体内部因素的学习理论有()。A.顿悟学习理论
B.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C.布鲁纳的认知发现理论 D.认知同化理论 E.认知建构理论
4.李强数学考试得了100分,他将原因归结为是自己天资好,能力高的结果,这种归因是()。A.不可控的 B.可控的 C.内部的 D.外部的 E.稳定的5.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将强化分为()。A.直接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性强化 D.自我强化 E.负强化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性别差异心理 2.过度学习 3.功能固着 4.最近发展区 5.先行组织者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目的的关系。2.简述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
3.简述自然实验(教学性心理实验)方法的一般程序。4.问题必须包括哪四种成分? 5.男女生智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述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的联系。2.试述概念的形成要经过的三个阶段 2002年10月小学教师考试-心理学试题
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小学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小学教育中()A.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B.教师和学生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C.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D.教育过程中的行为
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冯特 B.比奈 C.桑代克 D.班杜拉 3.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转入长时记忆必须经过()A.重新学习 B.复习 C.复述 D.注意
4.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A.能力归因 B.努力归因 C.运气归因 D.任务难度
5.提出学生获得概念的主要方式是概念同化的心理学家是()A.奥苏伯尔 B.布鲁纳 C.加涅 D.杜威
6.采取过度学习的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一般认为以刚刚达到能背诵的学习量的()A.1倍 B.2倍 C.1.5倍 D.3倍
7.陆钦斯量杯实验说明定势具有()A.积极的促进作用 B.消极的阻碍作用
C.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 D.没有作用
8.形象联想的学习策略属于()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问题解决策略
9.亲社会价值取向的动机因素是()A.迁移 B.定势 C.移情 D.策略
10.阿特金森认为人们在完成任务时,同时存在着两种行为趋向是()A.争取成功 B.回避失败
C.争取成功和回避失败 D.力争胜利
11.有个学生平时行动迟缓,情绪反应极慢又不表现于外,如果一旦发生情绪反应,却深刻、持久;能体验到别人觉察不出的事件,这位学生的气质类型属于()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教师在教书育人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属于()A.认识能力 B.创造能力 C.一般能力 D.特殊能力
13.认识的主观性与客观性、观察的精细性与粗略性、思维的深刻性与肤浅性属于()A.性格的态度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14.小学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关键年龄大约在()A.7岁至8岁 B.10岁至11岁 C.12岁至13岁 D.5岁至6岁
15.人的气质类型在社会评价上()A.有好有坏 B.无好坏之分 C.都是好的 D.都是坏的
16.心理防卫机制是经常表现与使用的心理方法,较为成熟的积极的防卫形式是
浙江省2011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小学)试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8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1.教育是____________......
浙江省2011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中学)试题课程代码:3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
浙江省2002年4月中学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一、单项选择题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马斯洛C.霍尔D.杜威 2.心理学属于()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
第一章 概论本章重点:1、心理学的概念及其性质2、心理学历史发展与流派3、心理学主要研究领域4、心理学研究方法5、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一、什么是心理学(20......
浙江省2016年小学教师教师资格证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为150分。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