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二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师招聘教育理论真题”。
2013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1.()的诞生被人们看作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尔》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4.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5.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幼儿教育 B.中小学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技术教育
6.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7.“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8.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包含()活动。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9.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0.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11.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12.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1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上。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l2 ÷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1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17.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Yao_page]18.有人急躁易怒,有人活泼好动,有人安静沉稳,有人胆小扭捏,这是个体心理特征中什么的表现?()A.性格 B.情绪 C.人格 D.气质
19.视听觉的反射中枢位于()。A.后脑 B.中脑 C.前脑 D.延脑
20.吃糖之后再吃药,就觉得药特别苦,而吃完药再吃糖,就会觉得糖特别甜。这是哪一种感觉规律?()A.感觉适应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转换
21.小学生在听教师讲课的时候,随着教师的讲述而在头脑中浮现出故事中的情景,就属于()。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22.俗语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说的是一种()。A.激情 B.心境 C.应激 D.热情
23.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认为人具有七种基本需要。在这些需要中,最基本的是()。A.安全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生理需要 D.认识和理解需要
24.一位同学智力年龄为l2,实际年龄为l0,这位同学属于()。A.智力正常儿童 B.智力超常儿童 C.弱智儿童 D.品德良好儿童
1.A [解析]17世纪的夸美纽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他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教育学形成独立学科的开始。
4.A[解析]学校是教学之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5.B[解析]中小学教育是普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6.c [解析]循序渐进的教学,是一种按照科学的逻辑系统和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进行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思维能力。违背人的发展规律的教育是难以达到效果的。
7.C[解析]法国成人教育理论家保罗•朗格郎向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首次提出“终身教育”一词,他倡导建立一个新的教育体系,使教育从纵向方面贯穿于人的一生,从横向方面连接人和社会的各个侧面,使今后的教育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随时都能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技能。
8.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9.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10.D[解析]略
11.A[解析]米丁斯基在其著作《世界教育史》中提出:只有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的生产劳动。12.c [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13.B [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14.C [解析]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15.C [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1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17.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8.D[解析]气质是先天的、表现在心理活动动力方面的个性心理特征。19.B[解析]中脑是视觉和听觉的反射中枢。
20.C[解析]继时对比是指几个刺激物先后作用于同一感受器而产生的对某种刺激物的感受性的变化,糖和药就是前后两种刺激物。
21.A [解析]无意想象又叫不随意想象,是无目的、不自觉产生的想象。
22.B[解析]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时被喜事所引起的愉快心情按其强度来说并不强烈,但这种情绪状态并不在事过之后立即消失,往往会持续一段时间。
23.C [解析]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生理需要是处于最低层次的,是最基本的需要。24.A [解析]计算可知,该同学的智商为l20。智商在80一120的儿童,属于智力正常的儿童。
25.C [解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一„强调学习是积极的思维过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
6.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C)。
A.生物性
B.永恒性
C.历史性
D.阶级性
8.下列命题是柏拉图所描述的是(A)。
A.学习即回忆
B.人性本善
C.教育遵循自然
D.教育是经验的成长
13.广泛意义上的教育目的存在于(D)活动之中。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一切教育
14.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16.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A.感知
B.理解
C.判断
D.创造
17.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的绩效
D.政治影响
18.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是指()。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0.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
A.观察力
B.想象力
C.思维力
D.创造力
21.对人的身心发展来说,学校教育是一种()环境。
A.宏观的B.间接的C.一般的D.特殊的
2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回答的关于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4.()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2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6.()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它的出现在教育史上是一大进步。
A.课堂教学
B.复式教学
C.开放教学
D.电化教学
28.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6.C[解析]教育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体现了教育是一个历史范畴,其有历史性。
8.A[解析]柏拉图认为人在出生以前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降生)后,这些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13.D[解析]广义上的教育包含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一切教育。
14.C[解析]政治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但是二者常常并不平衡,教育有时超前于社会的发展,有时又滞后于社会的发展。
16.A[解析]美育从感知开始到理解,先有了感性认识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所以培
养学生审美感和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
17.C[解析]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教学,学校管理的主要目标和尺度就是学校的绩效。
18.D[解析]略
20.C[解析]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
21.D[解析]学校教育是一个特殊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有选择、有目的、有组织的系统的教育。
22.B[解析]直观性原则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硬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3.D[解析]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
24.C[解析]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类教育机构有机构成的总体及其正常运行所需的种种规范或规定的总和。它包含学前教育机构、学校教育机构、业余教育机构、社会教育机构等,还包括各机构间的组织关系、各机构的任务、组织管理等,它的设立主体是国家,是国家教育方针制度化的体现。教育体制是教育机构与教育规范的结合或统一体,它是由教育机构体系与教育的规范体系所组成的。教育体制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内容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
25.C[解析]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人的一生,都要经历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和成年期等几个阶段。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的不同特征。
26.A[解析]课堂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可以大规模地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扩大了单位教师的教学能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8.A[解析]儿童在某一时期发展某种能力最为迅速有效,错过之后再补就无法达到那种效果或者能力,这就是关键期,即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2012年河南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试题及答案解析八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的代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
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导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教学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希望能帮到你!一、不定项选择题(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入题号前的括号中;每题2分,共......
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共11篇)由网友“粑粑公主”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一起来阅读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篇1: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及......
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二云南省某市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什么规律的科学C.基本心理规律 2.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 B.1403.“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