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卷三及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模拟试卷三及答案解析”。
第八小学教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卷姓名_____
一、单选(20题 30分)
1、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
A.现代教育B.减负C.素质教育D.科技教育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A.教育政策B.“三个面向”“三个代表”C.教育法规D.素质教育
3、在课程划分上,与实有课程相对的是()
A.空无课程B.隐性课程C.分科课程D.活动课程
4、信息技术教育可以通过两种基本途径实施:一是通过开设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二是()A.开设活动课程B.在其他学科中浸透信息技术教育C.边缘学科的开设D.开设计算机教育课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课程性质的是()
A.可评估性B.可伸缩性C.可完成性D.家长可参与性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的是()
A.组织复习,认真考试B.问题牵引,有问必答
C.整体规划,系统设计D.选取课题,开展研究
7、课程标准中,要明确各门学科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学段目标的部分是()A.前言部分B.内容部分 C.评价部分 D.课程目标部分
8、下面不是教学大纲弊端的是()A.教学以掌握知识为主要目的B.评价以考试为主,加重学生学习负担C.不利于教材的特色化和个性化D.教学以掌握技能为目的9、与自主性学习类似的说法是()
A.被动学习 B.主动学习C.机械学习D.他主性学习
10、教材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激发学习动机B.要适合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C.要便于家长课后辅导 D.要促进学生不断探索问题
11、教材管理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国家文化出版事业的一部分,二者的重合交叉便构成教材管理的()
A.范围B.范围和性质C.性质D.范围或性质
12、关于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不正确的表述是()A.目标取向的课程评价B.客体取向的课程评价C.主体取向的课程评价D.过程取向的课程评价
13、既是国家课程目标在特定社区条件下的具体化,又是对国家课程进行补充的课程是()A.国家课程B.学校课程C.地方课程D.校本课程
14、学生档案袋最具代表和教育意义的类型是()A.展示型B.理想型C.评价型D.课堂型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本内涵的是()A.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
B.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C.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
D.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1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基础性课程的是()
A.语文B.数学C.政治D.体操
17、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
A.内容B.手段C.方法D.程序18、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的文件是()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教师培训》C.《学校质量》D.《今日之教师》
19、下列说法不符和新课程对教师定位的是()
A.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B.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C.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D.教师是研究成果的消费者
20、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 ”,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是指()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D.教师培训
二、判断改错题(4题 24分)
21、学习方式改革的目标包括倡导学生的学习由自主学习转向他主学习。()
22、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过程,二是促使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
23、学校和家长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决策的主体。()
24、课程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四、简答题(3题 30分)
25、简述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26、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生观?
27、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
五、论述题(16分)
28、我国对教材管理政策做了哪些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四及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
1.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基本策略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周期。应当始终贯彻“积极进取、稳妥推进、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在国家宏观指导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