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夏商西周政治制度说课”。
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型属于新授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首先说一说,教材分析:
从两个角度说教材地位
从教材的空间角度讲,本课占据的地理位置比较重要,是新教材的开篇,是整个单元专题及政治文明史的起点,具有统领和示范作用。“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课是走进历史殿堂的第一道门。
从高考的时间角度讲,本课在高考历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具体说来,从题型上来说,本课的高考命题方式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只在福建、浙江、北京等高考题中出现过,而且主要是分封制与郡县制作比较。
从题量上来说,从07年至今全国各地共考了20道题目,其中上海和广东是常客,分别考了4年和3年,但是山东似乎不太感冒,只在09年考过一次。
从难度上来说,逐年在增加难度,以上海为例,在07年直接问“封邦建国,以藩屏周”是什么意思,而到了12年则是借助《左传》中关于鼎的描述文字考察礼乐制度,难度明显加大。而09年的山东题更是秒杀很多人,难度很大,容易出现误选。
从考察内容上来说,夏商制度只有上海考察过1次,因为上海使用的是通史教材,分封制10次、宗法制6次、礼乐制3次,以上数据很好的反映了本课的重难点。而内容的考察仍然是建立在课本基础知识之上的,比如浙江的12年高考题,是一道新情景题目,材料说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如果能够记住课本上的地图,这道题就完全能够迎刃而解。综上,高考题万变不离其宗,掌握基础知识才是硬道理。
接下来,根据刚才时空角度的教材分析,从三个维度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需要学生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方面:让学生初步了解阅读历史古文材料,用历史学科语言归纳概括历史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扭转学生历史就是背背而已的错误学习观,克服学生畏难抵触情绪,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快乐感,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体验成就感,逐渐形成成熟的历史思维和感觉。接下来,说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理由很简单,因为它本课最大考点;难点是: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理由是教材讲述的是早期政治制度的内容,对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并未明确提及,依据内容归纳概括特点对高一新生现有认知水平而言难度很大。
二、教材分析完了,再分析一下学情
由于在中考中,历史为非考试科目,初中生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因此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科素养较低。而目前,新教材在内容编排上以专题形式进行,内容比较抽象,这种体系只有在对总体历史有相当了解的前提下才具有合理性,因此要达到教学目标还有一定难度。根据这种情况,我在教学过程中从课本基础知识入手,先帮助学生建立通史观,再利用多种课程资源帮助其把握专题史的内容。
三、针对教材和学情,说一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上
1、在重点落实上采用:
①分析归纳法:通过对史料的引导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②自主探究法:通过学生对教材的自主把握,着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在难点突破上采用:
问题引导、合作探究、小组讨论法。
学法上
课前:通读教材,了解夏商与西周的历史概况。
课上:剖析教材,结合问题,自主思考,构建。
课下:画出本课结构脉络,进行宏观把握;同时填充具体内容,进行微观处理。
四、下面,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男人最爱把祸乱国家的历史罪责往女人身上推,于是,“红颜祸水”这句话也就成了中国男人的口头禅。据说商朝是妲己祸乱灭亡的;明朝亡国,是由于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唐明皇因宠爱杨贵妃而导致“安史之乱”。最有名的还是西周的褒姒,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戏诸侯”,结果,诸侯很生气,结果很严重,“褒姒一笑而失周天下”。当然褒姒的“笑”确实跟西周的灭亡有关,但不是“笑”使西周灭亡,那么让西周灭亡的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设计理由:逸闻趣事,形象生动容易调动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问题引导,能够产生共鸣,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上。
接下来,铺陈背景
第一步是通过学案预习,了解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列表归纳三个朝代的建立时间、人物及政治制度,以检测学生预习效果和总结归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本节课也有了整体认识。
第二步处理夏商政治制度部分,考虑到如下两方面因素:其一,教材是把夏商政治制度作为西周政治制度的背景来设计的,语焉不详;其二,夏商西周政治制度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三者不可分割。综合两方面因素,该部分内容采用读书指导法、讲述法,与学生共同明确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补充必要史料(课件),通过这四则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展示内外服关系图(课件),在此基础上分析内外服关系特点,由内外服制度的弊端自然过渡到下一目西周分封制的学习。
然后,突出重点
西周分封制是本课重点。指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对比分析学习法学习分封制。其一,划分学习小组,小组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倾听、交流、协作”实现“分享”与“共赢”。其二,明确对比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商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前后相继,内容相关,是适宜的对比分析题材,指导各学习小组对二者进行对比分析。教师参与小组活动,了解学生学习进展。对于初次采用此学习方法的高一新生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确定对比点,教师要根据各小组讨论情况,及时适当提示,如:血缘、地域范围、义务、等级观念等,校正学生思维偏差,确保课堂流畅。在各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分析内外服制度与分封制的关系,强化论从史出。
本部分完成后,通过问题:分封制产生的地位、土地、财产应如何继承呢?导入下一目宗法制的学习。宗法制是本课又一重点,这部分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问题驱动自主探究学习法来解决。巴尔扎克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是问号”。可见认知冲突是激发学生认识活动的最主要动力。因此,设置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热情。
出示问题(课件):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娶了一妻三妾,妻为他生了一个女儿,而后大妾为他生了大儿子,二妾为他生了二儿子,妻为他生了三儿子,最受宠爱的三妾为他生了小儿子。后来,这位诸侯不幸殉职,他的子女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怎么办?
小组自主探究提出解决方案,并说明理由。探究过程中,同学可看书、可讨论、也可以就某一具体问题咨询老师。通过探究,学生一般会得出本问题的正确答案,但可能会存在知识体系不完整的现象,教师要通过对宗法制的总结来弥补这一缺欠。在此基础上,结合图示(课件)引导学生归纳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析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接下来,突破难点
本课难点是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突破难点的策略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整体问题具体化,因此,突破难点的准备工作蕴含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分化在具体知识点的讲述里。通过史料“益干启位,启杀之”和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王位继承世袭、家天下的特点,;通过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的关系和史料“周之制,因于殷,可知也;殷之制,因于夏,可知也”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承前启后、继承发展的特点;通过夏保留氏族社会特点和宗法分封制以血缘为纽带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带有浓厚部族色彩的特点;通过内外服制度和宗法分封制对全国的控制可以概括出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的特点。最后,本课小结
由学生自己总结,通过提问的方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老师加以指导。
当然还要布置一下课后巩固的作业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清晰而全面的掌握本课的基础知识,让学生课下动手画出本课的知识结构图,并将具体内容填充进去,从而实现对基础知识的吸收和咀嚼。另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读一下柳宗元的《封建论》,题目中的封建就是指的西周的分封制,内容讲的是比较分封制与君主制,广东、安徽、辽宁、湖南、宁夏都曾以此文章出过高考题。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不当之处还请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解读】宗法制和分封制:应该掌握......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课标解读】宗......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导学案 编号:1时间:2周一 2017-9-4 编制人:谢南山 备课组长审核: 包科领导审批 :班级: 小组: 姓名: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空坐标】第1课:夏商......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程标准:掌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难点:西周的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讲授新课:教师: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是什么吗?它......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说课稿我说课的课题是《从内外服到封邦建国》,课型属于新授课,课时需要一课时,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反思)等五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