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乘法说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有理数乘法说课稿”。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乘法”是继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的加法之后学习的,与小学学习的乘法相比,区别就在于负数参与了运算.因此,探讨并理解积的符号规则是学习的难点。本节课设计新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有自身体验感悟的探究,以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让学生经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的目标要求.学情分析:
学生对小学里学习的乘法的意义掌握得较好,也有了相反数、绝对值和有理数加法的知识基础,加之初一学生生性活泼、求知欲强,这些都是学习本课内容的有利条件.但由于这一年龄段学生的抽象思维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如3×(-5)和(-3)×(-5)的理解须借助具体的实际背景来加深体验,这也成为本课探究讨论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感知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形成过程。
2、发展学生的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使学生能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进行简单的乘法运算。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的探索、概括及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和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语:今天又是新的一天,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好今天的学习任务?状态是效率的保证.状态需要激发.2、引入问题
先看这样一个问题:3+3+3+3+3+„„=?(2004个3)再看一个问题:(-3)+(-3)+„„(-3)=?(2004个3)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在黑板上板书:(-3)×2004=-6012)
观察这两个式子,第二个乘法算式与我们在小学里学过的乘法算式的显著区别是有负数参与了运算,有负数参与的乘法运算怎么计算?其结果是不是刚才同学们说的-601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有理数的乘法。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二、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 让我们从简单做起:
⑴(-2)×3(-3)×3 ⑵(-2)×(-7)(-21)×(-5)你认为应该等于多少?
⑶追问“-3”、“5”、“-15”的含义,问负号的意义时追问你规定了什么为正? ⑷举例:一只勤劳的小蚂蚁早晨6点就起床运粮食了由东向西它每分钟爬3米,9点时,它爬到了O点,同学们,你们能算出9点零5分时小蚂蚁的位置吗? ⑸教师结合小蚂蚁的例子详细分析(-3)×5=-15中符号及数字的意义。
⑹呼应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作出判断:大家觉得小蚂蚁举的例子合理吗?你理解了吗?
⑺下面我再提几个问题,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理解了?
①现在是9:27,这时小蚂蚁又在哪儿呢?你怎么列式计算?(教师此处着重解释27的意义就是超过9点27分钟,让学生明白:超过9点多少分钟,就乘以多少。)②(-3)×2表示哪个时刻小蚂蚁的位置?
③(-3)×0呢?
2、探究(-3)×(-5)的意义及结果
⑴下面我再给大家出一道有点难度的问题(-3)×(-1)=?(-3)×(-5)=? ⑵教师组织学生讨论
⑶教师请学生代表发言,追问两个问题 ①结果等于多少? ②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再次解释说明-5的意义,强调我们把9点记作0,超过9点的分钟数记作正数,而9点不足的分钟数则记作负数。
3、探究3×5和3×(-5)的意义及结果
⑴我还有两个式子,有谁能不畏困难,上讲台来为大家演示说明? ⑵在小学里大家就知道3×5=15,你借助小蚂蚁为大家演示一下,行吗? ⑶你认为3×(-5)=?能不能,来说明你的答案的合理性?
4、初步总结法则
⑴我们再好好观察一下,有负数参与的乘法与小学里的乘法最明显的区别在哪儿? ⑵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⑶你能不能像总结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那样,总结一下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呢?
5、完善法则
⑴我们是不是研究了有理数乘法的所有情况? ⑵板书(+3)×0=?0×(-5)=?
⑶它们的结果分别等于多少?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板书显示完整的法则。⑸教师要求学生默读、默记法则
三、法则的应用
1、课堂练习 第一组:判断下列运算结果的符号 ⑴ 5×(-3); ⑵(-3)×3; ⑶(-2)×(-7); ⑷(+0.5)×(+0.7); 第二组:填一填
⑴()×()= +20; ⑵()×()=-30; 第三组:比一比,谁大谁小
⑴(+1.76)×(-3.5)0.1×0.9; ⑵(-21)×(-5)0×(-200); 第四组: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讲解例题
⑴例题:计算:(-6)×3; ⑵学生练习:计算:2.5×(-4);
四、课堂总结
1、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的探究
2、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简单应用 教案设计说明:
⑴创设情境,驱动探究.“让学生经历3+3+3+3+3+„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目标之一.如何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有所体验、有所发展;怎样让这一过程有着实质性的内容而非形式化的过场?精心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让问题驱动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是落实这一过程性目标的有效方法.本课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符号规则,就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究过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情境问题:
举例说明(-3)×5的合理性;合作讨论、理解(-3)×(-5)的合理性;领悟3×(-5)的合理性.在经历“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获得探索的体验、实践的机会,发展了观察、猜想、验证、归纳以及合作交流等能力.⑵以问题为中心,视学生为主人.“仔细观察,符号有什么规律?”整堂课,充斥着问题,问题是学生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学生探究的载体.教师“煽动”学生思考、参与学生交流,不代替学生下结论、不过早作判断,带着教具走向学生,捕捉过程中生发出的新问题,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⑶关注基础,分层推进.割裂“过程”与“双基”的关系是课改实验中的误区之一,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能力为“双基”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证.本课没有停留在法则的得出上,而是设计了富有层次的练习:判断积的符号,是对法则的直接应用;填一填,既具开放性,又从另一侧面对符号进行了理解性的巩固;比较大小,则瞻后顾前,对法则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要求;智力冲浪,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所有练习,均围绕“符号”这一难点进行了及时的训练.不同层次的练习,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是真正的面向全体.
《有理数的乘法》评课稿刘主任所讲《有理数的乘法》一课,充分体现了我校四环教学模式,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有理数的乘法》评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课是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四个方面一一教材分析、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和教......
有理数的加减法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学运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同时,也为后继学习实数、方程、不等式......
《有 理 数 的 乘 法》教学案例“有理数的乘法”是继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的又一节法则课.因为有了前面的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做铺垫,若按部就班地再以数轴为例来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