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北伐战争说课稿[小编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部编版北伐战争说课稿”。
北伐战争
一、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地位
从单元教学的角度看,本课以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涌动、国共两党的合作与破裂为主要内容,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从开端到发展再到兴盛的过程中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本课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是经过无数次的挫折之后,才独立自主地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所以,在单元教学中,本课在第三单元中是起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中共的诞生——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4年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进行北伐;下启中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北伐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人,于是共产党开始武装起义并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同时,北伐战争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重要的一环。所以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加深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的目的,对象,主战场,重要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及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讲述当年黄埔军校、北伐等故事,感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重难点:
重点:北伐胜利进军; 难点: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说学生:本课面对的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历史的能力和方法,思维活跃、乐于表现,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同时又存在着看问题欠周到和重表象等特点。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生熟知的、有浓厚兴趣的话题入手,创设情境,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说教法革
《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复习提问法,历史假设法,图文结合法,分析归纳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过程
首先展示以下音乐、图片资料:
1、音乐: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军军歌》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 除军阀除军阀
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 齐欢唱齐欢唱
大家看,这是国民革命军军歌,其旋律大家都很熟悉啦。
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具体哪段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多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学习的方式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说明《两只老虎》与《国民革命军军歌》的渊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呈现歌词,然后师生合着旋律进行演唱。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气氛,还为以后的课堂活动奠定了基础。
四、教 学 过 程 师:今天这节课有点特别。我们将会乘坐着地铁回到20世纪年代的中国,在那里我们会看到在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失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又进行了哪些尝试,他们是否获得成功。在出发前,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旅程的情况。我们把这次旅程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
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我们将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我们这次国民革命之旅总共有四个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旅途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课前已经叫大家去找资料了,从检查的结果看大家都做得很好,那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出发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军阀”,大家从上几单元学习中都知道,帝国主义列强曾经把清政府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然而请政府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袁世凯便成了他们新的代理人。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在华的利益,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使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那么什么叫军阀,简单理解就是封建割据政权,他们的性质跟请政府没什么区别,所以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内忧外患。那外患指什么? 生:列强侵略。
师:对了就是各国列强的侵略,那内忧又是什么呢?国内军阀有列强撑腰,经常怎么样? 生:答打战。
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割地赔款,长年战乱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要解救中国老百姓必须要消灭列强和军阀。所谓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那么走出国民革命第一步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板书)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我们第一个站,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张图片就是国民党一大会议会址,也即现金的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125号,位于中山图书馆和广东博物馆中间,迎面走来的是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不如我们邀请他来介绍一大的情况。(李大钊先生简短的介绍)李大钊(同学甲):经过一番的努力,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同意中国共产党一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接受了反封反帝的主张。国共两党终于实现了合作。这使革命的力量大大加强。中国国又有希望了。师:从李大钊先生简短的介绍中,我们知道,国民党一大拉开了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序幕,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导下开始运转。国民革命的车轮在国共的领道下开始运转。接着让我们想下一个目的地——黄埔军校站出发。(板书)师: 现在我们来到广州市黄埔区长州岛上,黄埔军校就建立在这里,1924年5月国民党在谁的帮助下,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生:苏联和共产党师:军校成立时定名为“什么”学校?生: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师:当时军校的校长是谁?生:蒋介石师:那么大家熟悉的周恩来又当任了什么职务?生:政治部主任师:看来大家对军校历史还是熟悉。我们再来看看黄埔军校门上的一幅对联:上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革命者来”。从这幅对联中可以看出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
生: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那么大家知不知道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原因。生:不。师:没关系,我们现在已经回到1924。6。16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同学们可以从孙中山有关军校创办目的的演讲中寻找答案。现在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孙中山先生。孙中山(同学乙):读课本上的讲话。最后我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张开学典礼的图片。(展示图片)师:这幅照片是孙中山与军校及其领道人在开学典礼上的合照。那么听了演讲后,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生:略。师:在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孙中山认识利用军阀军队进行革命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军队,革命才能成功。因此,他在在广州黄埔创办了这所军校。在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下,黄埔军校迅速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的政治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人才有了,军队有了,再加上武器、粮食等方面的准备,北伐战争的枪声终于打响了我。们现在去第三个站——北伐战争站,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内容来看一段关于北伐战争的视频,我们一起边看边提问边分析。这场战争将国民革命推向高潮。在走进战场前请同学们先仔细阅读课本中有关北伐胜利进军的内容。阅读时请注意北伐的目的、时间、讨伐对象、进军路线和北伐取得的成就。(板书、阅读)1926年7月9日,为了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战争正式开始。课本54页有一幅誓师图片,当时的情形可谓激动人心。蒋介石担任北伐战争的总司令。那同学们又知不知道要讨伐的军阀有哪些?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师:但我们仅仅知道他们的名字是不够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现在我们要从这一站挑一位同学担任侦察兵,为我们找出三大军阀的势力范围。(请一位学生出来贴三大军阀的势力范围)师:这位侦察兵提供的情报很准确。从地图上来看,三大军阀的地盘比广东国民政府大得多。我们再来看一下这张双方力量对比图。从图中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展示双方力量对比图)生:军阀力量很强大。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北伐军采取了什么作战方针?当时军阀之间矛盾重重,北伐军利用他们这一弱点,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那应该先打哪个?强的还是弱的?生:弱的。所以首先进攻力量最为薄弱的吴佩孚主力;取胜后,再向东进攻孙传芳;最后进攻实力最强的张作霖。我们现在来观察flash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找出北伐战争的三条路线。第一条路线经过湖南、湖北,在湖北打了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沉重打击了敌军。在武昌消灭了吴佩孚主力。接着向东进攻,在江西消灭了孙传芳主力,继续攻打到南京。另一路北伐军由福建打进浙江,一直打到上海。1927年4月,挥师北上攻打张作霖的军队。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独立团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独立团一营的官兵在接受攻打武昌的任务时,抱着视死如归的精神,纷纷留下遗书遗物,为国家为人民奋勇杀敌。正是这种出色的表现,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那么这里“铁军”称号是第四军还是叶挺独立团? 生:叶挺独立团。师:注意。“铁军”是指第四军,叶挺独立团为他们所在的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叶挺被公认为当时的北伐名将。虽然现在处于和平年代,但是他们这种爱国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上面所讲的都是北伐军的情况。北伐的胜利进军只是依靠北伐军自身的力量吗?
现在让老师来小结,北伐战争是一场正义地战争,它是打到列强和军阀为目标,有利于中国老百姓,因此得到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其次,北伐军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再加上国共两党齐心协力一致对敌,将士浴血奋战,使革命力量大大增强。因此,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在这一站我们看到北伐进军非常顺利,但是国民革命的发展是否就一帆风顺,他最终能否取得胜利?这就要进入今天最后一站——四一二站。(板书。)师:其实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同时,国民党内部分裂趋势不断增加。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先后发生叛变,对共产党、国民党左派、工人等进行血腥大屠杀。同学们,可以从课本55页的两幅图了解当时的情形。在这一站我们将会看到青红帮的头目杜月笙。作为蒋介石叛变的帮凶,我们听一下他对这段历史的看法。杜月笙(同学丙):哈哈!1927年,我这个上海老大可是出尽了风头。“四一二”震惊中外,谁不知道我的大名啊!老蒋靠的就是我们青红帮,由我们出面组织“中华共进会”和“上海界联合会”,打击上海总工会。那个上海总工会的委员长汪寿华不就是我叫人干掉的吗?呵呵!最狡猾的还是老蒋,除掉工人纠察队前还派人把一面“共同奋斗”的锦旗送给他们,杀个措手不及!哈哈哈。师:从这段赤裸裸的表白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反革命势力是非常的强大和嚣张。再加上中国共产党发展还不成熟,致使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没有完成打倒军阀和列强的任务,第一次国共合作也全面破裂。从国共两党合作到分裂,从北伐胜利到国民革命失败,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呢?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另一方面还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人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挽救国家危亡,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它是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此时,中国存在着哪三个政权呢?生:略师:对了,它们分别是北京的北洋军阀政府、武汉国民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前往南京,历史上称为“宁汉合流”。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北伐,在形式上统一全国。
今天的“国民革命之旅”即将结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拉开国共合作的序幕,迈出了国民革命的第一步;黄埔军校的成立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而北伐战争把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沉重打击了军阀势力;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人的叛变和中国共产党的不成熟,致使国民革命走向失败。在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有进行了哪些探索?这就是我们下节课的内容。为大家能更清晰这节课的内容,老师准备了一则歌谣:孙中山开一大,国共合作成一家。苏联中共帮助下,黄埔军校建立啦。两党携手齐北伐,反帝反封保国家。齐北伐,打军阀,吴孙张基本被打垮。蒋汪背信闹分家,另起炉灶独当家。中共年幼大权撒,国民革命失败啦!请同学们齐声朗诵一遍。(朗诵)
通过“国民革命之旅”的上课形式让学生协助完成这次旅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其兴趣。回忆中国内忧外患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国民革命的目的,从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和角色扮演,重现历史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解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概况。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黄埔军校的了解。再现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让学生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学生的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同时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北伐军在短短的半年间就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再现当时反革命势力嚣张气焰,让学生更易理解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整体上把握本科的知识结构。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说教材1、本课教材地位及作用课程标准对这一课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从课标来看它更多......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
初中历史说课稿:《北伐战争》说课搞核心提示:【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
北伐战争说课稿一、说课标 就本课而言,直接落实的内容标准是两项,即 “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同时,依据教材编写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