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单元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说 课 材 料
颍上县八里河镇东十八里铺中学 李成锋
2008年10月
目 录
一、关于教材的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内容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重难点的确立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重难点
三、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设计
1、学情分析
2、教法设计
3、学法设计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
3、归纳小结、总体把握
4、设计家庭小实验、拓展延伸《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材料
各位老师:
您们好!
我说的是第一单元课题1的内容。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是如何处理教材、设计教学程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
一、关于教材的说明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安排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现象和问提出发,培养他们的兴趣,建立概念,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些知识不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是完成基础教育阶段化学启蒙教育的重要素材,同时能为后面章节的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本课时侧重介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其重点放在对物质变化的探讨上,所以本节课即是本单元的重点部分又是难点部分。本节课既是对过去知识的验证,同时也是为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的确定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放在物质变化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本节课的实验借助生活经验等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更加有利于本节课探究的顺利进行,因此,我把教与学的内容及方式定格在“实验—探究”上。
二、教学目标的设计及重难点的确立
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根据上述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及我校理化生组的科研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我之所以设计上述内容为重难点,是因为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以后还有很多,要想完全探究是不可能的,只能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学情分析及教法、学法设计
1、学情分析
我校是农村普通初中,班额大,底子薄,仪器和药品都比较缺乏,面对这种状况,开展实验探究教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但是,我校正在实施的市级科研课题《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理化生实验教学的探究》已在这方面有了重大突破,“就地取材,因材施教”。这样的情况不仅没有成为实验教学的障碍,反而成了我们开展实验教学的一大经验积淀。常规的实验探究法,大部分学生已烂熟于心,但由于班额大,也有可能会出现少部分学生只满足于一时兴趣,而忽略了本节课的主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探究。
2、教法设计
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本节课的重点应放在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我是这样组织和引导的,先通过小实验引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讨,当学生探讨的兴趣浓时,让学生继续自主探讨下一个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比归纳小结。这是本节实验探究活动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
由于学生没有学习到物质性质的概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具体的例子进行教学。并能通过对一些知识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化学和物理变化的判断上。通过对实验探究的事实分析、对比,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变化的特点,得出结论。
3、学法设计
新课程改革主要依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此,在本节课上课时要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某些实验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规律。
因为本课是实验探究课,要想将所有物质的性质完整地探究出来是不可能的,所以有些问题必须让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老师指导才能顺利完成。
四、教学过程的设计
新课标提出:现代化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学习化学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根据上述理念和我校理化生组市级科研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有利于改变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有利于新课标下的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方式的实现;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及抽象思维能力。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1、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新课引入的好坏在某种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本节课选取小魔术作为切入点,构造问题悬念,激发学生兴趣,其目的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为学生发现新问题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和认识环境。
我设计的小实验是:演示 “粉笔折断”“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请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
。这样就达到了上述效果,同时又为下一步探究活动打下了基础。在学生纷纷议论、兴趣高昂时,我布置了探究实验一,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为进入第二环节做了自然而然的铺垫。
2、设问质疑,探究尝试(1)实验探究一:
[演示] 实验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展示土块,块状的土块研碎粉末状的土块。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探究二
[演示]实验3澄清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实验4纯碱与醋发生的反应。[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这样做进一步深化、拓展了金属活动性的知识,同时通过学生的探究过程将感性知识转化成理性知识,增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继而提出上述反应具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别?从而实现了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3、归纳小结,总体把握
为了让本节课学生有一个整体把握和回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你学习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疑问?以讨论交流的形式进行小结,强调学生思考问题时要抓住关键和本质,找出突破口。这样的小结即点明了本节的重难点,又梳理了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寻求新的方法获取新知识,既启迪了心智,又培养了情感,还为端正态度、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打基础。
4、设计家庭小实验,拓展延伸
为了强化本节课的知识,我布置一个任务
1、回家每位同学自制一个酒精灯,下节课带来评比一下,看哪位同学制的好。
2、下节课每位同学准备一支蜡烛,一盒火柴,一个玻璃杯,一把小刀。由于本节课没有让同学们准备,下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样既巩固了课堂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兴趣,把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实现了初中化学的应用价值。
由于本人的教学水平和演讲水平有限,在说课和讲课过程中一定有不妥或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批评指正,在此真诚的感谢你们!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尊敬的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您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接下来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五个方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变化前后没有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现象。 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
说课稿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标准课程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6.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目标】⑴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⑵理解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