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说课”。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本课题出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绪言部分。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成后,对学生进行简单的分组讨论,要求他们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我会引导学生由各实验得出以下结论:实验1和实验2只是各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实验3和实验4物质的属性变化了,有其它物质生成了。从而由此和学生一起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特征。
最后,尽可能多的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使学生产生从生活中学习化学的观念,再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四、板书设计
四、板书设计
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本节知识的重难点。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本课题出自于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二。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个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学生在化学课的第一节课上对化学学科有了一个初步印象,知道了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但是怎么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质并不清楚,通过这节课将对这个问题有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在这节课中,学生将会与化学实验第一次亲密接触,怎么进行实验、科学探究的方法又是什么,将会直接影响到以后实验探究的学习。因此,本课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3.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通过对蜡烛燃烧实验的探究,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其中如何观察实验现象并规范、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是本节内容的重点。(2)难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二、说教学法方法
本课题在教法上主要采取通过师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探索学习知识。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实践活动中,我会按照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程序“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来引导学生,由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讨论得出结论。学生刚接触化学不久,对化学的了解几乎为零。在毫无化学基础,从未接触过化学实验的前提下,我会从学生最熟悉的、身边的物质入手展开简单的实验,最终学生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而学到东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实验结果,更应注重实验过程的科学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我会给学生提前一天布置家庭小实验:取一支蜡烛,观察;将蜡烛点燃,观察燃烧过程中的现象,并要求学生记录下来。
1、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我会向学生讲述一些化学实验研究成果,讨论这些化学成果都是怎么得来的?
学生通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
通过各种例子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然后引入新课。
(板书本节课题)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随后提问)我们身边,到处都有化学的身影。比如说蜡烛,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在生日场合、许多特定情况下,我们都会用到蜡烛。我会问同学们对蜡烛或蜡烛燃烧了解有多少。
学生回顾自己的家庭小实验并讨论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手触摸的感觉,交流各自的看法。
通过身边的化学物质,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实验的兴趣。
要求学生思考:除了上面的现象外,还有哪些现象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
思考
发散学生的思维,积极参与思考问题。
接着提出对蜡烛及燃烧实验的进一步探究,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生将实验现象在学案中作详尽的、客观的描述和记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
(引导探究)第一阶段:实验前
我们已经观察到了蜡烛的颜色、气味、状态、除了这些以外,还应该注意观察蜡烛的哪些特性呢?
(学生发言)还应该观察蜡烛的硬度和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
(学生实验)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并观察现象。
(学生讨论归纳)石蜡质软、不溶于水,并且密度小于水
通过学生间的交流,探究出蜡烛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习惯
第二阶段:实验过程中
指导学生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想想看,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深浅不一,温度会不会也高低不同呢?
蜡烛越烧越短,那么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呢?
(学生实验)将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火柴梗两端迅速变黑说明外焰温度高。
(学生实验)取一干燥的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现象;立即倒转烧杯,向里面倒入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学生讨论归纳)干而冷的小烧杯内出现水雾,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第三阶段:实验后
(学生实验)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现象:有白烟生成 培养学生完整观察实验的习惯 布置思考题
讨论问题
(一)为什么用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用热烧杯行不行?
烧杯罩在距火焰太近或太远行不行?会有什么影响?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提出猜测 通过干而冷的烧杯使水蒸气冷凝成水雾,便于观察蜡烛燃烧生成水 太近或太远都不行。太近,烧杯温度过高,水蒸气无法冷凝;太远,水蒸气逸散到杯外,效果不明显。
通过讨论明确每步操作的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 讨论问题
(二)为什么蜡烛燃烧时外焰温度高?
(预计学生答案)
因为外焰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更充分,燃烧更剧烈,放热多、温度高
讨论蜡烛蒸气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讨论问题
(三)吹灭蜡烛的时候,观察到有白烟生成。猜测一下,观察到的白烟可能是什么物质? 提出探究任务
怎么用实验来求证白烟是什么物质呢?请你设计实验
(预计学生答案)白烟可能为3种物质: ①水蒸气 ②二氧化碳 ③石蜡蒸气
学生设计实验: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学生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完整细致观察实验的习惯,并透过现象来认识化学实验本质
(播放多媒体动画)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观看动画
推导结论:说明该白烟是由石蜡蒸气冷凝形成的形象、生动再现实验现象,同时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兴趣
(总结归纳)
通过这个探究活动,我们学会了观察实验从哪几个方面观察?
学生讨论,小结: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 小结学生观察实验的方
3.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的探究
第一阶段:实验前--观察石蜡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是否溶于水(溶解性)第二阶段:实验过程中--观察石蜡燃烧时产生的现象以及探究燃烧后的产物 第三阶段:实验后
三.化学实验观察的方法: 关注物质的性质 关注物质的变化
关注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
我采用的是要点式板书,它简明扼要,突出本节知识的重难点。一通过继续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在观察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于质量到底是否守恒会有不同的结论
对此,我鼓励学生把自己的结论说给大家听,并一同找出问题的原因。我会在最 后对于问题进行补充和总结。二,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梳理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变化前后没有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现象。 生成_______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
说课稿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很高兴能够站在这里进行我的说课,今天,我说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义务标准课程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6.向一定量的铁粉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下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物质的质量Y随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 ) A.消耗铁粉的质量 B.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 C.溶......
说课: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 坦途中学 杨金峰一、教材分析1、关于新课程理念新课程与旧课程的本质......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目标】⑴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⑵理解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