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必修2《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内容,是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第一节,内容包括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和农业地域的形成两部分内容。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及其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地位: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农业大国,俗话说“无农不稳”。“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十五”和“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农业对国家的稳定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农业的生产和布局也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所以,本节课具有较强的实际和应用价值。另外,本节内容又是本章第二、三节进一步分析世界典型农业地域类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
2、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教材中,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中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教材中,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教材中,活动l和活动2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教材中,活动3是“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教材中,P44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地中海农产品种类及消费地的变化,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想。
3、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两层含义;理解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利用图表分析法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关系。
(3)、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要农民综合考虑每种区位因素,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通过学生扮演农场主角色选择农场位置,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学会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让学生掌握地理的综合分析方法
(3)、结合实际生活,学会寻找和运用资料,对家乡农业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巩固基本理论,培养社会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农业区位选择应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协调人地关系,注意保护环境、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会以典型案例论证基本原理。
4、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综合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布局的影响。难点: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区位
二、说教学方法:
1、实例导思:利用案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的启发;
2、引议释疑:教师引导学生对所思考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点拨提高:学生在思考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使学生思路开通,学习顺利进行;
4、综合运用:学生扮演农场主角色,通过所学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5、指导与合作探究相结合:充分利用图文、活动、案例资源,采用案例教学法,辅以比较法和图表分析法,力求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三、说学习方法:
案例探究式学法:通过活动和案例,运用课本基础知识,对不同地区、不同农业部门的主导因素、区位选择进行分析和评价。本课的特点就在于运用实例、图文进行形象、生动、直接的启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方面主要采用活动讨论法,辅以对比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农业生产相关图片、多媒体设备、中国、世界教学挂图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每当谈及中国的西部,外人总是喜欢用“大漠孤烟”、“戈壁千里”等语句形容当地干旱、荒凉的地理环境。但身处其中的我们却并不一定完全认同,因为我们脚下的银川平原自古就有“鱼米瓜果之乡”的称谓。到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造就了 “塞上江南” 美誉的银川平原,使其成为西北地区著名的传统农业区,你能说一些吗?(学生回答)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句古话,叫做“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是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农业区位入手来了解农业发展的相关知识。【讲授新课】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的含义:
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就是农业。
师引导学生从农业的含义里分析出:农业的基本类型、影响土地的自然生产力高低的因素。进而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有哪些? 设计活动:
1、现在提供给你足够大的一块土地,你是农场主,你希望这块土地具备什么条件?前提是这块土地只能用于发展农业。(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农业区位因素)
2、这块土地,你希望在哪里?(查阅中国地形图)全国任你选。并说明你准备怎么发展及其理由。(为什么)
(先小组内交流,再小组派代表汇报)
通过此活动预期效果:同学们能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通过查阅地图册,培养了学生的读图和析图的能力。
二、阅读教材,归纳总结区位的含义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农业是人类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也是发展历史最悠久的产业。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也最密切,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最大,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环境对农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因此,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归纳: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为什么在那里)
过度: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学生读P42图3.3)【活动与探究】
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P43。“活动题”。将学生分成三组,每一小组讨论分析一个问题,然后让每个小组请一位同学代表发言。要求充分利用地图分析。
小 结:以上我们分析了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这些条件是一成不变的吗? 案 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活动:阅读讨论,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教师提示:案例l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活动探究:
1、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1)、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响?(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2、以你的家乡为例,说明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讨论)
3、总结:通过上面的案例,我们知道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影响农业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导致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越来越大。教师讲解:
用讲述法讲解农业地域的概念:农业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很强,不同区域水热、光照以及土壤条件不同对农业类型及发展方向影响很大,在自然、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综合作用下,逐步具有一定特色的农业生产区域,我们称之为农业地域。
农业地域的实质就是因地制宜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往往在某一农业地域内表现出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的趋同性特点。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区位的基本知识以及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通过学习,同学们了解了农业的区位选择必须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随堂练习:
1、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B)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 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2、下列关于农业区位条件的评价,不科学的是(D)A、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 B、山地耕作不便,且不易水土保持,但适宜发展林业 C、我国东南丘陵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
D、由于农产品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园艺业和乳畜业的区位将不受交通条件的制约
3、较陡的山坡不适宜修筑梯田,是因为:①修筑工程量大;②梯田面积小;③耕作难度大;④技术要求高以上选项正确的有(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C)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合理的利用农业土地
一、农业: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产品就是农业。
1、自然生产力高的土地特点:
气候:光热充足,降水适度(结合气候类型分析)
地形:平坦(等高线图)
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离水源地近(河湖的分布情况)
2、影响农业收入的高低的因素:
土地的生产力、劳动力、交通、市场、政策、科技
3、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渔业等
二、农业区位的含义:
1、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在哪里)
2、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三、合理的农业的区位选择: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充分合理地利用农业土地。
四、农业地域的形成:
1、农业地域的含义:
2、实质和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经验,采用教师指导和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理解了区位的含义及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教学效果较好,课堂气氛活跃。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农业的区位选择》高中地理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高中地理《农业的区位选择》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