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
福泉中学 熊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区位的含义和农业地域的概念。
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示意图、地理图片、生活实例分析归纳结论的技能。
2.运用所学原理,综合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重点】
影响农业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
【难点】
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选择农业区位并能分析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导学法、讨论法。
【教具】
自制PowerPoint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大家来看一下这几幅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图片,大家看了这些图片之后知道我们平时吃的食物归根结
底来自那种活动吗?(学生讨论回答。)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为什么北方和南方所种植的植物不一样?由于生物及自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究竟农业区位会受到那些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以及农业地域是如何形成的?本节我们共同探讨。
(二)教授新课
1.提问:观察、对比图3.1和图3.2,思考两地农业生产活动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提示:从两地地理位置、生产对象、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思考。)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点拨。
通过刚刚的观察,大家请说明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区位包含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绝对区位(即不同农业生产有特定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指相对区位(即农业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
2.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其实质是什么?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课件动画展示。
3.教师提供“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各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相关图片、资料等,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
(1)农业区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因素之一,大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这儿居民的主食,你知道水稻喜欢什么样的气候吗?(引导学生读下列气候类型的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训练气温和降水统计图的读图分析能力。)
学生回答: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它生长在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区。教师提醒学生从地图上查找有关的地名,平时注意多积累,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拓展思考:从水稻的生长习性看,我国南方和北方相比哪里更合适种植水稻,为什么?
主要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温度
(2)地形、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读图3.7,让学生分析我国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丘陵地区为什么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江南丘陵的红壤是酸性土壤,适合茶树的种植。
(3)政策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副食品农业产生的利润远远高于粮食种植,为什么还有许多农民甘于去种粮食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得出结论:国家的政策会对农业区位产生深远的影响。
(4)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阅读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思考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有何变化?当地农业区位条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人类如何改造其不利的自然因素?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承转:一个地区农业区位因素并不是单一影响的,是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当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这些综合因素作用于一定的地域而形成的农业生产,就称农业地域。
5.阅读“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形成”的案例,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和形成条件。
(1)什么是混合农业?
展示《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示意图》。
(2)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在哪儿?是哪些区位因素作用的结果?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让学生推导出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回归教科书知识: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三)布置作业
调查福泉地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举例说明一个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板书设计】
【教后思考】
《农业区位选择》的教学设计是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以及本节内容在整个章节中的作用来设计的,紧扣教材,尤其是教材活动和案例展开问题的研究,课件提供图片、资料,不断地创设问题情境,环环相扣,激发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主动去探索、思考,教师抓住适当的时机巧妙点拨,师生互动,强调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观念。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以不同的方法去识记、理解、归纳、综合,重视对各种类型图,包括统计图、景观图、分布图、联系图、示意图等的读图指导,让学生掌握地理学习中最基本的方法,如:图文转换、比较、联系等。另外,教学中还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最后的作业布置也不是让学生仅仅完成几道题目,而是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学会运用地理学原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身边的地理、学有用的地理。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地域的形成。2、过程与方法:(1)通......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赵洁教学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通过活动和案例说明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理解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布局与变化的影响。(二)过程与方法......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路:1.本课有关是“农业区位选择”的一堂课,在设计这节课时,力求通过案例展示来让学生归纳出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突出对其知识的应用......
3.1农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2:从个案分析中掌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