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学概论双语版教学课件4第四章____旅游资源_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教学课件 时间:2020-02-27 11:06:26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课件】

旅游学概论双语版教学课件4第四章____旅游资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第四章

旅游资源 Tourism Resources 第四章

旅游资源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

一、旅游资源的概念

(一)旅游资源等于旅游吸引物

(二)旅游资源包括旅游吸引物和旅游产品

(三)旅游资源仅指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重合部分

本书定义:凡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现象和事物,均称为旅游资源。

二、旅游资源的重要性(一)旅游活动的基础和前提(二)刺激旅游需求的内在动因

(三)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旅游资源的特性控制着旅游活动的周期

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特点

一、旅游资源的分类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一)自然旅游资源

1、山光水色。

2、奇石异洞。

3、流泉飞瀑。

4、阳光海滩。

5、气象气候。

6、风景生物。

二、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二)人文旅游资源

1、历史古迹。

2、民族风情。

3、城乡风光。

4、其他。

三、旅游资源的特点(一)观赏性(二)综合性

(三)地域性

(四)时间性

1、季节性。

2、变异性。

(五)永续性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评价

一、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旅游资源的评价目的1、确定旅游资源的数量、丰度、类型与组合状况,评估该旅游地的旅游资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价值和地位。

2、明确旅游地的性质(类型),拟定未来的旅游地中旅游资源的结构(主次关系)和新的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

3、通过对旅游资源及其客观存在开发条件的评价,确定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序和不同类型旅游地的建设顺序。(二)旅游资源的评价原则

1、客观科学性原则。

2、全面系统性原则。

3、效益估算性原则。

二、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一)旅游密度(二)旅游容量(三)旅游节律性

(四)景点的艺术特色、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

(五)旅游景点的地域组合(六)旅游开发次序

(一)旅游密度

1、旅游资源密度。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旅游资源的集中程度。

2、旅游空间密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地所接待或可能接待的游客量与其空间面积的比值。

3、旅游人口密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接待游客活动量与接待地人口的比值。

4、旅游经济密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接待游客活动量与接待地社会经济条件的比值。

(二)旅游容量

旅游容量:又称旅游承载力或旅游饱和度。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旅游活动容纳能力。具体而言,旅游容量就是指在满足游人最低的游览要求(心理感应气氛)和达到保护风景区的环境质量要求时风景区所能容纳的游客量。包括以下五类:

1、旅游资源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资源的特质和空间规模能够容纳的旅游活动量。

2、旅游生态环境容量。指在一定时间内旅游接待地区的自然环境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旅游活动量。

3、旅游经济容量。指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旅游接待量的制约,这种限制就是旅游的经济容量。

4、旅游社会容量。由于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和社会开化程度的不同,每个旅游地的居民与之相容的旅游数量和行为方式也不相同,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个最大的容忍上限,这个限度即被称为旅游社会容量。

5、旅游感应氛围容量。指游客的数量应限制在不破坏游兴的范围之内,这一极限即旅游感应氛围容量。

三、旅游资源评价的方法

(一)定性评价法

1、历史文化价值。

2、艺术观赏价值。

3、科学考察价值。(二)定量评价法

(三)市场评价法

卢云亭、郭康和宋剑霞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对旅游特色资源的界值体系进行了研究。根据他们在北京、河北、陕西的实际调查和归纳分析,利用层次分析方法,提出了“八度”评价指标体系,即规模度、古悠度、珍稀度、奇特度、保存度、审美度、组合度、知名度,并确定了各指标及其分指标的界值。(三)市场评价法

1.旅游资源进行市场评价的必要性

2.市场评价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3.旅游地类型的划分与作用

2.市场评价法的基本思路与步骤 第一、假设某地的旅游资源组合成一种旅游产品,并将该种产品近似地看作该旅游地本身。第二、建立吸引强度与空间距离的函数关系。一般来说,该旅游地的吸引强度与离该旅游地的空间距离成反比关系。因为从经济角度看,距离与运费成正比关系,因而随着距离增加需求也随之减少,两者成反比关系。第三、确定旅游地进行旅游资源开发能够保本的游客需求量。第四、将上述函数关系与保本游客需求量相结合,就可以求出该旅游地的吸引半径和门槛服务范围。所谓门槛范围,是指供应一定量的旅游产品所要求的最低限度人口所在的地区范围。第五、对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价值作出评价。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一)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二)景区的地域组合条件

1.主景与配景的组合状况

2.各类景点的可进入性(三)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四)市场客源条件

(五)施工条件

(六)投资条件

景区旅游容量条件 1.某些壮观景色(如日出、海潮、瀑布、佛光)、节日庆典、文体活动等,无容量限制 2.一般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需要给游人留下适当的自由活动的空间,须保持一定安静程度,此种情况下旅游容量亦较大,这类旅游资源的旅游容量的限制并不是特别明显 3.国家重点文物古迹、古代园林、文艺和博物馆

4.洞穴、古墓穴、进深大而通道窄的石窟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内容(一)树立旅游形象

(二)提高旅游地的可进入性

(三)建设和完善旅游设施

1.建设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2.建设和完善旅游上层设施

(四)旅游点的建设与管理

三、旅游资源开发的原则

(一)面向市场,掌握市场

(二)个性鲜明,突出独特性(三)突出重点,通盘建设

1.突出重点,优先开发

2.着眼未来,分期建设

(四)力求经济,保护环境

1.尽可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2.尽量避免对环境的破坏

1.个性鲜明,丰富多样

第一、尽可能保持自然和历史形成的原始风貌,任何过分修饰和全面毁旧翻新的做法都不足取。

第二、尽量选择利用带有“最”字的旅游资源项目,以突出自己的优越性,即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佳”。

2.突出民族特色,增强地方色彩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一、旅游资源遭受破坏的原因(一)旅游者破坏(二)旅游业破坏(三)其它因素破坏

(一)旅游者破坏 1.游人过量,加剧了土壤板结化,造成古树古木死亡

2.建筑物因承载游人过多而被损毁

3.乱扔废物,如废罐公害问题

4.旅游者不道德的行为

(二)旅游业破坏 1.一些古建文物管理部门,由于缺乏古建保护知识,随心所欲地改造、翻拆某些古建筑物的形貌,有的还添加许多现代建筑设施,结果降低或完全丧失了它的历史价值。

2.一些建筑物与古建筑不协调、与景观氛围不一致。

3.文物管理不善或根本无人管理,不少珍贵文物被少数牟取私利、缺乏公德的人所破坏或盗窃。

4.一些旅游企业在旅游资源开发时不是考虑与景区环境的协调,而是“逢山开路,逢河搭桥”、随意大量增加人工内容,使景区所有的氛围、格调、布局等发生重大变化。(三)其它因素破坏 1.自然因素

2.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

3.工业三废污染

4.战争破坏

二、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一)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二)建立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系统(三)建立古迹保护区与视觉保护“通廊”

(四)分类型因地制宜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保护措施

(五)落实保护责职

(一)充分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 1.健全和成立旅游景观的管理机构,加强风景环境保护。如瑞士为防止风光和文化传统破坏,在60年代便成立了旅游委员会,1980年又提出“瑞士旅游观”,即“保持传统,以质取胜”。2.制定各种旅游环境保护法规,包括两种类型,一是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和保护办法;二是结合文物保护,建立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办法。3.将保护旅游资源列入国家或地区旅游发展战略规划中。亦即在做旅游一切规划时,要同步制定保护措施。两者都应当列为战略规划,加以全面的考虑。(三)建立古迹保护区与视觉保护“通廊” 1.文化遗产保护区的划定

2.古建筑的视觉保护

第一、最大限度地保持经过历代修葺的结构和格局特点,以充分保存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所以维修的原则应是“修旧如旧”,不改原貌。第二、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有的空间环境气氛,如绿化、铺地、小品、交通线等。保持这些是为了给人们提供了解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习俗等方面的本底。第三、一些古建筑存在的意义仅仅是为了丰富现代城市的建筑景观,其自身的保存也仅仅限于外部美丽的造型。

(四)分类型因地制宜采取法律、行政、经济和工程技术等保护措施 1.以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风景名胜区,应采取多种措施保护生态系统

2.山地旅游点必须注意污水排放

3.古老城市建设应坚持保持原貌,现代化的室内与古色古香的室外相结合4.在旅游者拥挤不堪、高度密集的地区,应适当控制入园人数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开发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第五节

旅游资源的保护 * *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凡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国家旅游局,1993 旅游资源即自然的、文化的、艺术的、历史的或工艺等资源的旅游遗产,它吸引着旅游者,刺激着他去旅游 罗贝尔??朗加尔,1995 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 楚义芳,1992 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保继刚,1992 凡是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或其他任何因素,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李天元,1991 指一切足以对旅游者构成吸引力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及事物 陈钢,1987 定

者 凡能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6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以及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郭来喜,1984 观光资源,系指实际上或可能为观光旅客提供观光的地区及一切事物。换句话说,凡是可能吸引外地人来此旅游之一切自然、人文景观或劳务及商品,均称为观光资源 唐学斌,1982 定

者 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 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发展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国家旅游局,1996 旅游资源从经济学的角度可以初步定义为能够使旅游者发生兴趣,有足够的力量吸引他们前来,并由此而获得经济收益的各种要素的集合 魏小安,1996 从现代旅游业来看,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的因素和条件,均可称为旅游资源 孙尚清,1990 旅游资源应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和社会的实在物 孙文昌,1989 旅游资源是指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由此产生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效益的因

旅游学概论双语试卷答案

XXXX大学XXXX学院XXXX专业……__…__…_…__…__…__…_…__…_号…学…)线_(__…_…__…__…__…_…__…__…名…姓………班)封__(__…__…_…__…__…级…_…__…__…__…_…_......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1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人们离开住地到其他地方短暂停留引起的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异地的界定,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会从事任何赚钱活动。工商事务及出......

旅游学概论

1、被认为是开创了近代旅游及旅游业先河的人是…………………………………() ①威廉·瑟厄波②詹姆斯·恺撒③托马斯·库克④约翰·贝德克2、遵照医嘱或建议作异地疗法、洗温......

旅游学概论

1.旅游者:旅游者又称游客,是为满足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进行旅游消费活动的主体,是旅游服务活动的需求者和服务对象。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满足旅游者愿望的客......

旅游学概论

名词解释旅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活动。旅游者:是出于就业和移民以外的任何原因暂时离开常住地去异地访问的人。......

下载旅游学概论双语版教学课件4第四章____旅游资源word格式文档
下载旅游学概论双语版教学课件4第四章____旅游资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