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习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导入语:今天孙老师给唐老师出了些题目,我想请大家帮我一起解答,你们愿意吗?
1、算式接龙。
出示小黑板:
师:孙老师还问我从这两组题目中发现了什么。你们能帮我找一找每组两题的联系吗?
(指名学生回答)
师:第一个算式的得数正好是第二题开头的一个数。孙老师说根据这4道题还可以写成2道算式,你们想试一试吗?
(小组讨论、汇报算式)
师:像这样一个算式里面包含两个加号或减号,我们把它分别称为“连加连减”。
(板书课题)
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连加连减”。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一:
师:现在老师请你们欣赏一个故事。
星期天,小红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都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了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小红第三次运来了一个最大的,小红一共运来了多少个?
故事听完了,你们都听清楚了吗?
看例一挂图回答问题:
(1)奶奶摘的是什么呀?
(2)是谁帮奶奶运南瓜的?
(3)小红第一次运了几个?
(4)第二次呢?
(5)第三次运了几个?
(6)小红一共运了多少个?
最后一题小组讨论,列出算式。
学生口答:4+2+1=7。
老师板书
师:“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呢?谁能完整地说一遍,这样的算式我们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树上原来有4只小鸟,第一次飞来了3只,又飞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4+3+3=10”)
师: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教学例二。
出示例二挂图。
学生交流说出图意。
学生: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了3根,第二次又摘下了1根,还剩几根?
学生汇报算式“8-3-1=4”。
师:“8”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呢?这个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池塘里原来有9只小鸭,第一次游走了2只,第二次游走了4只,池塘里还剩下几只?
学生独立完成,一生板演“9-2-4=3”。
师: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的都非常认真,现在老师要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学会了。
1、学生独立练习书上第58页想想做做第1题,共同订正。
2、出示小黑板:连线。
指名学生口答。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5、6题)
五、思考题。
找规律填数:1、2、3、5、8、( )
在□填数使横行、竖行上的数相加的和都是10。
六、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时,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教学后记
教学从学生已掌握的10以内加减法的“算式接龙”游戏开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始终注意保持和学生亲密融洽的关系,尊重学生的每一个想法,并给学生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时间和空间。避免了计算教学的“静态”灌输,避免了计算教学的机械记忆和反复练习,让学生观察、思考,体验到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学到新的知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蹇术芳一、说教材与学生《连加、连减》一课出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65页。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点经常用来解决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着肥......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说课稿如果说正确把握教材的意图,领会新课标精神是肥沃的土壤,那么随时更新的教育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则是源源不断的清泉。只有源源不断的“清泉“灌溉......
《连加、连减》数学说课稿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