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苦与乐说课稿
《我的苦与乐》是北京版第12册的一篇单元习作。它虽然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与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话题联系紧密。因此,我把口语交际与作文指导巧妙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依据跨越式中高年级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这是在学生学习本单元课文的基础上,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主题作文指导,把现代教育技术与作文教学巧妙融合,让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的学习插上翅膀,快乐学习,快乐写作,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上课伊始,我通过配乐诗朗诵,让学生在优美的情境中感受别人对快乐的看法,使学生对快乐有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引出口语交际的话题,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会联系自己的实际,在小组内、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其中,引领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适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引领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在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快乐。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学习,为后面的学生习作打下坚实基础。
正确审清题目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关键。因此,在学生正确理解什么是快乐的基础上,我出示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自主审题,使学生明确要通过具体事例写出“我”的“苦”与“乐”,并且,“苦”与“乐”之间是有联系的。再引导学生从多方面选材,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选材更加广泛。
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扩展阅读是跨越式教学的一大特色。在扩展阅读中,我引领学生对例文进行分析,做到有祥有略。通过重点分析一篇例文总结出写法及这篇文章安排材料的方法。第二篇例文与例文一的对比阅读又使学生知道,同样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安排材料。第三篇文章意在使学生知道“苦中盼乐”的结构。这样,通过对三篇例文的分析,总结出习作要求及安排材料的方法,学生感到写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心中有数。在剖析三篇例文的基础上,学生习得方法,又让学生自主扩展阅读几篇文章,同时思考构思自己的习作,为作文做好充分准。学生通过扩展阅读,开阔了思维,明确了方法。
学生在网上自主创作,把自己的文章上传到平台上,老师和学生能够方便地浏览每一个学生的文章。老师找一名同学的文章作为例文,引导学生从安排材料和本次习作要求进行点评,为学生做点评示范。为课下学生自由浏览,回帖点评做了很好的指导,提高了学生的评改能力。
综观整节课的教学,我觉得,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口语交际中,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拓宽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自主选材提供了依据。剖析例文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出习作的要求以及安排材料的方法。练说提纲时,让学生自己选材、小组交流、互相补充。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处处体现了扎实的训练,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实效性。
课后,我看了孩子们的习作,选材多样,表现了他们丰富的生活。能够较好地安排写作材料。但少数学生的文章写得不够具体,没有真情实感,还需老师课下进行个别辅导。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最苦与最乐》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哲人志士有不少精彩的论述,平常百姓也有许多深刻的思考。梁启超的这篇《最苦......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最苦与最乐》。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大家呈现出我对这节课的安排。一、教材分析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语文版八......
苦与乐在人的一生中,充满了苦与乐。正所谓“苦中有乐,乐中有苦”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许多人都把生活比作果子,有甜有酸,吃果子的过程就似于感受生活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会使人......
苦乐永不分离矿大附中初一(二)班李冠成有人说苦与乐就像两盘葡萄,一盘苦的,一盘甜的,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们吃完,你会怎么吃呢?(问句开头,发人深省,引起读者注意与思考,好!)先甜后苦,这是愚人......
苦与乐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苦与乐的意义其实是很模糊的。生活每天如流水一般的平静,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变化。在长辈的话里,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是天堂,但对这一切我们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