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中历史新课程说明”。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福清华侨中学 黄华飞
[摘 要]新课改重视对学生探索兴趣、能力及良好思维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求异思维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归纳出三种求异思维方法:顺向求异思维、逆向求异思维、多向求异思维。根据我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认识,结合教学实践对求异思维的特点及其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阐述。[关键词]求异思维 顺向思维 逆向思维 多向思维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明确指出:历史新课程应该改变传统教学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思维习惯。求异思维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方向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方法。为此,我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引导学生顺向求异思维,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
顺向求异是一种由此面而彼面,由表面而深层的思维方式。由于人们对问题的认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得到深化的。因此,加强顺向求异思维的训练,既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使学生在求异中,对问题的理解得到深入。
1、由此面向彼面得扩展。即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使学生知其一,也知其二。由此 及彼的思维方式的激发学生追根求源,弄清机理的思维激情,学生在这样的“彼面”求异中,获取的知识更加深刻。在高中历史新教材中,涉及“此面”与“彼面”关系的内容很多。教学中,或是以此面为切入点进行彼面求异,赋予新的见解;或是由“彼面”联想“此面”拓展思维的时空,这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2、表面向深层的开掘。即培养学生在认识事物时,不能孤立地区看待它,要从问题之间 的连结上查找症结所在。在新历史教学中,对一些历史概念和规律的总结,应该超越常规设疑启思,做到沉下去浮上来,面对众多的历史问题将其中有代表性的提出来,放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透过现象认识其“庐山真面目”。使学生进行求异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比如:春秋争霸,表象是随着实力增强,诸侯王野心扩大,周王室已经衰微,无法控制局面。其实,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铁农具的使用),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西周时期的“井田制”逐渐被土地私有制所取代,因此奴隶社会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崩溃了,奴隶社会当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所以说春秋诸侯争霸的实质是西周奴隶社会分封制的崩溃。
二、注重逆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逆向思维法是相对于习惯思维而言的,也就是从相反的方向来考虑问题的思维方法,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是一种创新型的求异思维,是学生思维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起很到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创造性思维中,逆向思维是最活跃的部分。为了便于对学生进行逆向求异思维培养和训练,我在教学实践中这样做。
1、由教师命题的训练方式。在命题之前,要认真备课标、考纲和教材,认真备学生,把握 全局,将所编的题目分类,将学生分层次,加强计划性。将精心设计的问题发给学生进行严格训练,训练之后,要认真讲评,知道解题思路与方法。不论专题训练、综合训练,还是选择、材料解析题作答,始终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一逆向思维能力训练作为命题的首要。比如:98全国卷选择题:“下列对于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B、带有笼统排外性质,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D。”这就是一道逆向思维题。D项不正确,因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要这一对矛盾的尖锐。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训练,学生思维就会形成。
2、学生自我命题的训练方式。组织学生依据教材自我命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和聪明才智,而且学生可以把学过的知识通过设计命题的实践得到综合运用,有利于培养他们逆向求异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必修一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为例,在讲完课之后,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针对教材有关内容进行逆向思维的命题。有的学生设计出这样一道题:“大决战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把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定一假说,用史实论证。学生经过分析、推理、论证,从而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有目的对学生进行逆向求异思维训练,能更好地帮助其认识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全面、深刻地理解历史规律,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多向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多向求异是以某知识为辐射源,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巧妙的设疑、质疑,并在讨论、解题中运用横向、纵向的联想,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从不同角度去作进一步思考,让学生在求异思维中生“慧眼”,透过“迷雾”洞察一切。从而减少思维过程中的阻滞,提高思维的流畅性,达到开拓学生思路,培养思维灵活性的效果。比如:在复习必修一的时候,引导学生分析鸦片战争影响时,老师强调:鸦片战争打断了中国独立发展的道路,从此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给中国带来的是“屈辱”!然后组织学生对这一结论展开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热情高涨,很快就组合成四组,查找课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甚至找出做过的题目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学生甲:有人会说,正是由于这场战争,才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而我倒认为,如果没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近代化也许会更快。必修二的经济文明史中我们学到,19世纪初,全世界10个拥有50万人以上居民的城市中,中国独占其六。明中后期至清朝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在世界上保持领先水平!南京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有丝织工人数万之众。可以想象,如果不是列强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中国也会慢慢地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逐渐融入世界大潮之中。
学生乙:中国的康雍乾三位英明郡主,创造出的“康乾盛世”,其实,只不过是腐朽中华帝国的落日辉煌而已。我们可以设想,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给中国的猝然一击,中国将会怎样呢?中国封建社会还会延年益寿,中国人还会继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到那时,中国会被更远地抛在世界潮流之后。不错,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这是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但是,这种耻辱反过来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忍辱负重,抗争探索。
„„
通过对“鸦片战争”的讨论,加深了同学们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更重要的是,经过合作和探究,大家真诚地交换意见,品尝自我探究问题的乐趣,懂得一些看待历史问题的道理。这种有意的多向求异思维锻炼,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地活跃了。
综上所述,求异思维是一种逆向性的创造思维,是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方向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是创新思维的前提,它能够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创造出超常的思维成果。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加强求异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在求异中创新,鼓励学生就一个历史问题提出各种答案、多种解决方法,是历史教学创新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中国近代史》上册(范文澜著)
2、《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的理念与教学》(珠海市教育指导中心)。
高中历史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特征及培养甘肃省临夏中学:王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当今世界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欧美等科技发达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践和反思彭泽县第一中学:张文越【摘 要】:2008年秋季,我省高一开始进入新课程实验改革,经过近两个月的教学实践,感到既有成功与喜悦,但更多的是问题与困惑。因......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反思材料提供人:吕凤莉教学多年,今年初次接触新课程教学,感触颇深。下面我就半学期来进行新课程教学进行一些反馈。一、培训新课程与旧教材在教学内容上......
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反思,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