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教育消费调研后有感(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读窗后的少年有感”。
子女教育消费调研后有感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如今的人们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文化的追求,更多的是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作为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有的父母的心愿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因此,很多父母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将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会鱼跃龙门,一飞冲天。所以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花费也越来越大,各种家教蜂涌而至。孩子的学业压力越来越大,而子女的教育消费在各种消费中所占得比重也日益增长。随之而来的就是这种现象所带来的影响,对孩子的,家长的,也包括农民家长们。关键词:子女教育 高消费 压力 农民工子女 教育改革
不管是网上,还是报纸上,我们都可以看见这样的字眼,“子女教育高消费已成教育热门;城镇子女教育消费支出过高,七成家庭称难以承受;五成居民因子女教育束缚消费”。这些热门的字眼让我们看见子女的教育的高消费的问题成为一个热门而有意义的话题,然而这样的现象引出的问题确是显而易见的。
一、子女的教育高消费
据新京报报道,去年年底,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了《2005年社会蓝皮书》。据社会蓝皮书中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被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林在报告中认为,“这并不是很正常。”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培林在报告中表示,近年来,中国城乡居民教育费用的持续攀升大大强化了居民储蓄意愿,影响了城乡居民家庭消费倾向。李培林认为,教育从幼儿园起就开始交各种赞助费、择校费、择班费,大学生的学费、生活费超出了居民家庭可承受的正常水平,从而导致居民家庭削减当前消费开支,增强储蓄力度。目前中国的发展进入人均GDP1000至3000美元的转型关键时期。而世界多数国家同时期时,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比重反而是有所下降的,特别是教育的费用有所下降。除此之外,一份关于孩子花销的报告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据媒体报道,从经济成本看,0—16岁的孩子的抚养的总成本将达到25万元。而子女上高等院校的家庭的支出,高达48万元。估计30岁前未婚不在读的子女的总成本达到49万元。这份名为《孩子的经济成本:转型期的结构变化和优化》的报告,出自上海社科院徐安琪研究员之手。由此可以看出,在子女的总经济成本中,教育成本仅仅低于孩子的饮食营养费,占子女的平均比重的21%。但是自子女读高中起,教育费用在子女总支出中的比重超过饮食费用,这一比重在高中阶段为34%,大学阶段则为41%。而且学前教育的花费也显著高于义务教育阶段,幼插班的年学杂费人均为4600元,占子女总支出的比重为30%。有少数家庭还支出了高额的择校费与赞助费。该报告一出来,引发了一片质疑声,毋庸置疑的是对于那些普通收入和农村家庭来说,孩子的教育对他们来说是望尘莫及的了。这份调查只是在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上海进行的。其他的地方显然差距更大。从上面的调查,不管怎样,有一点事肯定的,那就是子女的花费是高于父母的,父母俱在子女身上的花费出于家庭支出的第一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家庭都可以承担这样的开支,还有的孩子是上不起学的。父母省吃俭用,在子女身上花了血本。
二、子女教育的高消费所带来的影响
多数的调查显示,孩子的教育消费位居一个家庭的所有消费之首。这样的现象的出现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孩子的压力不断地增加,而家长的压力更大,随而社会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网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孩子的申诉,孩子的叫苦。就如我们所见,各种各样的家教,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各种各样的课外班。可是坦白来说,大多数的父母并不会教育孩子,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的期望过高,恨不得一下子就让孩子成为各种人才。上午学画画,下午学武术,晚上练钢琴。但是父母这种急切的望子成龙的心态,不仅不会正确的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且使孩子处于很大的压力之下,其真正的天赋反而被磨灭,使孩子从小就厌恶学习。我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应该有他们天真无邪的童年,他们的童年应该是开心快乐的学习画画,而不是限制的要求照葫芦画葫芦,他们应该是根据他们的想象力画出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有,我们的孩子就是孩子,没有必要让他们三岁就过英语四级,四岁就钢琴过八级。像伤仲永这样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如果我们的孩子不是天才,那么我们就让他走平凡的道路,一步一步的来,稳扎稳打的攀上成功的高颠。也许,我们会问,为什么不管教育改革总是减不了孩子的负担,是中国的教育出现了问题,还是怎么回事?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原因一是社会竞争大,父母亲认为应当在子女教育方面多投入资金和精力;二是父母亲没有摆脱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片面的认为大学生就是能找到好工作;三是,社会的攀比风,当别人的孩子在上课外辅导班的时候,为了防止自己的孩 2 子会落后,随之就帮自己的孩子报了各种班。孩子的压力很大,但是家长的压力更大,就像前面所说的,一个孩子的普通教育就达到几十万,更别说加上了各种各样的辅导课外班以后了。如此高的抚养成本是普通收入家庭,更不用说农村家庭的无法接受了。起早贪黑的劳动,整天的忙碌,没日没夜的工作,让我们原本年轻的父母亲变得苍老。普通家庭的父母是苦的,但是农村家庭是更苦的,农村里出现的状况是几十年出现一个大学生,是全村的供出一个大学生。更多的情况是农村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孩子很难接受高等教育。当然社会的压力也是随之增长的,不断地教育改革,不断地增加教育措施,不断地提升教育方法。减压,快乐教育,阳光教育,但是还是很难一时改变孩子的书包的重量。所以当孩子的压力没有减下去,社会的压力就依旧存在。
三、缓解影响
对于对孩子的书包的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机构还要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改革体制,改变那种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思想——上了大学就是找到好工作。第一,坚持以德育为本,而不是中心偏向智育。在小学里,我们不是不断地丰富孩子的智力教育,而是他们做人的教育。一个人的德是高于他的知识。一个高尚的人不一定是一名博士生,同样的不是所有的博士生都是高尚的人。没有知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罪的是那些高学位的人才。所以,我们更多是教孩子做人,而不是让他们不断地学知识。我们的父母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玩乐时间,让他们从玩的游戏中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他们的情商。第二,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事做人,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开创美好未来。我们不一定要孩子按照我们铺设的道路走下去,或许我们的孩子有他们的更捷径的道路。即使他们会跌倒,他们会笑着爬起来,继续走下去,而我们的孩子会在我们铺设好的道路上摔倒后,抱怨哭泣。第三,坚持全面发展。那么对孩子的压力解决了的话,社会的压力也就随之减少了。还有就是农民工子女的上学消费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农民子女就学难的问题。第一,改革户籍制度,建立保障机制。第二,规范农民工子女学校,合理利用教育资源。第三,积极引导。
四、我的感受
就孩子的教育的高消费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很多很多。子女的教育高消费不单单是热门,更多的是压力。所以我们不仅仅要改变孩子的书包重的问题,更多是要找到孩子书包重的根源。然而这恰恰就是中国的教育体制的问题,大多数家长都偏向培养孩子的知识,而忽略孩子的兴趣。另外,很多的家庭是难以承受当今的教育消费,对于这个问题,就像我们政府正在考虑的问题一样,将义务教育的更改为12年制,这样的话,家长的压力就会减轻了。不管怎样,社会的进步是要靠大家的努力的。另外,任何一个现象的出现,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好的影响我们要接受,坏的影响影响我们共同解决,关键是方法。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摘要:春节期间,趁大量的农民工携带子女回家过年之际,家住农村的我也趁此机会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包括家庭总人口、总收入、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以及子女读......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批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而那些随父母进城务工的孩子以及那些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
安阳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 软件学院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关爱农民工子女教育调 研 报 告二○一○年七月前言: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农村流动、留守儿童问题日......
农民工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当中就包含了8亿农民,而这么多农民的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渐渐成为了一个焦点话题。每年过年,浩浩荡荡......
读《独生子女教育启示录》有感独生子女,相信这个对我们来说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这个词语产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着这个词语的出现,我们的生活中就产生了形形色色的事情。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