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_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0-02-28 14:50:07 收藏本文下载本文
【www.daodoc.com - 教学心得体会】

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

蓝旗中学 荣春凤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且强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语文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使学生自由地徜徉在祖国灿烂的文化长河里,尽情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创设阅读情境,挖掘教材内涵。

课文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韵,要使学生能进入到文本光靠学生自身的反复朗读是远远不够的。情感具有感染性和迁移功能,教师要善于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再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别人,就会使别人为这些情感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在此基础上,再把学生的情感引入到所感知的对象之中。

1、诵读古诗。

穿越千年,回顾唐、宋、元、明、清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数不尽的家喻户晓的名言名句。如今的冀教版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蕴藏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许多优秀古代诗词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就如最简单的方式,教师可在课堂上先对整首诗歌的背景做一个大概的介绍,再给学生范读诗文,尤其是成功的表情朗读,可直接给学生一种精神的震撼。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初中学生都会接触到的这些名篇名句:“人上自

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南宋诗人文天祥一生真实写照,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岳飞的《满江红》都抒写出了他们的爱国之情。再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一缕悠悠痛失家国的愁情„„教师深情并茂的朗读无不让学生怦然心动,而终有所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创设情境,做一个忠实的引路人和点拨者,让学生打开心扉,尽情感悟,特别是诗词的高潮部分应鼓励学生反复读,找感觉,这样才能陶冶其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良好的素质,课堂的实践活动非常必要。如:古诗文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名句填空及古诗文书画作品,这些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活动的开展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堂生活,巩固了所学知识更是对学生的一次很好的情感教育。

2、走进古文。

文言文也是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初中生来说自学古文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了解文意,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就必须了解人物及时代的背景。语文课堂上PPT的情景展示是一个非常生动有效的办法。学生们多半喜欢图片及人物故事,在讲述古文前,通过背景的了解,加强情感渲染,从而比较容易追随教师的思路走进文言文。对其中的艺术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与现在相比较,鼓励学生从古代文学和古代文人思想中吸取优秀的艺术创造力。比如:郦道元《三峡》描绘自然之美,范仲淹《岳阳楼记》抒写情怀之美,柳宗元《小石潭记》的意境美,《论语》论述哲理美等。这些作品无论是从艺术手法上还是其内涵方面都有很深厚的造诣。

在文言文教学当中我们还要注重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让学生深刻体会并继承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良道德传统,从而实现文言文教学在思想道德上的教育目标。我们在学习《送东阳马生序》时教师可顺便将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过去学生的处境作比较,让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他们明白读书必须勤奋、吃苦,方能成才的道理。

3、关注细节

书法与语文同属于国学范畴,二者关系密不可分,而汉字作为中学语文学习的最基本的符号,书写规范与否,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语文素养能否真正提高。书法是一个人个性乃至一段历史的诠释。平时应加强学生的书法训练。每次考试设计卷面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寻找心灵的契合点,阅读传统经典。

传统的教学等同于把书上的知识告诉学生,并不注重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交流,学生接受教师教条式讲解,对中心思想做单一把握,对段落、层意的理解上众人一辞,缺乏新意。新课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学生与作者契合点。

1、寻找教师与学生的契合点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诠释了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时代,教师要向学生推荐作品首先自己要了解作品,对重点的章节细心地体味。只有增强自身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作品介绍中,引发学生的共鸣,调动他们阅读的积极性。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当前火热的电视剧非新版《水浒传》和《西游记》莫属,学生们更多的是关注电视,我就电视与原著不符的情节做了问题的设计,鼓励学生读原著找不同,学生们也越发的好奇,积极参与。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往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寻找学生与作者的契合点

中国的传统经典除人们熟悉的文学名著以外,不乏耐人寻味的古书典籍。有些人认为其内容太过深奥,不适合在青少年中推广,这个想法是错误的。让学生通读四书五经大可不必,但古籍中能联系现实的哲理名言是值得推广学习的。如《谋攻》选自《孙子兵法》,这是一本兵家典藏,对于军人来说,作者在教他们如何打仗;和平年代,特别是中学生学《孙子兵法》当然不是学这个,而是通过孙子生平中一个个事例,发现探索孙子如何能成为军事家,他的“智”又体现在何处,这才是学生和孙子的契合点。目前海内外对于孙子兵法的研究已经远远超越了军事领域,渗透到了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和教育领域。随着对中国传统的重视,以《孙子兵法》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开始进入了中小学的课堂。让学生了解孙子的为人,学习孙子的大智慧。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含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关注,需要每个学生的参与。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播者应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在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行发现、辨别、评价我国传统文化,加深自己的体会和认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弘扬祖国传统文化任重而道远。沐浴着新课改的春风,让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让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世纪得以传承和发扬。

附个人简介:荣春凤 女,1980年6月出生,中学二级教师。现担任初中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对待工作精益求精,任劳任怨,教书育人。曾在隆化县教育局组织的“八个一教学说课中获一等奖,教学论文中获一等奖”。曾获县政府嘉奖。并有多篇论文在省市评比中获奖。

教育格言:学生的快乐是我最大的快乐,学生的收获是我最大的收获。实验教师编号:0130055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富源县富村镇第一中学杨仁旺【内容提要】:面对教科书中蕴藏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竟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感情。走上社会后心灵荒......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即语文教材文质兼美,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璀璨......

浅析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浅析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内容提要:面对教科书中蕴藏的丰富的传统文化,学生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竟然对中国传统文化毫无感情。走上社会后心灵荒芜,价值观缺失,形成心理荒漠困......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第一小学 梁春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的灵魂,显示着民族的精......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初中阶段主要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为重点,提高自身认识......

下载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渗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文章
点击下载本文